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9800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水稻插秧,是插秧者一手握住大把秧苗,另一只手分出几根秧苗后插入水田中,在进行插秧的过程中,插秧者是在处于长时间弯着腰的状态下进行插秧,插秧人员劳动一天,往往腰酸背痛,腰部伸直都困难,劳动强度非常大。随着社会发展,机械化的运用,插秧机进入农耕的插秧,使插秧人员免除了腰酸背痛之苦。但现有的以发动机为动力进行插秧的插秧机,通常体积较大,重量重,适合在农田面积大的平原地区使用,而由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田多为小块的不规则梯田,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插秧机因其体积大、重量重,搬运极不方便,无法适应在爬坡下坎的梯田使用。为此,也有人设计出由人工驱动的小型插秧机,在使用这类小型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放置在秧盘上的多株秧苗滑落至出口处时,立即由分秧装置抓取,无法保证分秧准确,同时也无法保证多株秧苗的整齐度,在后续插秧的过程中有些秧苗出现歪倒情况,秧苗分秧、送秧、插秧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使用效果不好,没能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其结构简单,能有效对秧苗进行隔挡和导向,保证分秧准确、均匀,利于后续插秧作业。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支撑架,这两个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铰接孔,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挡秧导向臂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该碰臂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
[0005]所述挡秧导向臂包括长臂、短臂,长臂与短臂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短臂位于长臂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支撑架,这两个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铰接孔,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使得挡秧导向装置可在机架上转动,挡秧导向装置的横杆有移位的空间。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挡秧导向臂朝下弯曲呈劣弧状,当挡秧导向臂位于秧盘出秧口下方时,挡秧导向臂对秧盘出口处的秧苗起隔挡作用,防止秧苗散落,当秧苗导向臂对秧盘出秧口让出空位时,秧苗顺着秧苗导向臂滑出,被分秧装置的抓钩抓出,能有效保证分秧准确、均匀。所述横杆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该碰臂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碰块在经过碰臂的延伸端滚轮时,推动碰臂发生角度位移,控制秧苗导向臂移动,对秧盘出秧口进行隔挡、让位动作,与分秧装置配合,保证分秧准确、均匀。
[0007]所述挡秧导向臂包括长臂、短臂,长臂与短臂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当秧苗的两端分别滑行在长臂、短臂上时,分秧装置的抓钩穿过长臂、短臂之间的间隔,对秧苗的中部夹持带走。所述短臂位于长臂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朝下弯曲呈劣弧状的长、短臂形成秧苗的滑动导轨。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小型插秧机组装示意图。
[0013]图中,I为摇动手把,2为拖杆,3为主动链轮,4为秧盘,5为机架,6为下连接杆,7为分秧机构,8为浮板,9为挡秧导向装置,10为第一链传动机构,11为第二链传动机构,12为第二转轴,13为插秧臂,14为插秧爪,15为连杆机构,31为横杆,32为支撑架,33为铰接孔,34为挡秧导向臂,34a为长臂,34b为短臂,35为碰臂,36为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至图3,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31,所述横杆31上铰接有两支撑架32,这两个支撑架32的下端设有铰接孔33,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34,本实施例中,所述挡秧导向臂34包括长臂34a、短臂34b,长臂34a与短臂34b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短臂34b位于长臂34a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所述横杆31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35,该碰臂35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36,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
[0015]小型插秧机组装时,参见图4,在机架5上设有拖杆2,拖杆2上安装有可转动的摇动手把1,摇动手把I呈曲轴结构,并设置有一主动链轮3。所述浮板8上端面设有三个用于支撑机架5的支架,三个支架呈三角形分布,其中两个支架与机架5的下连接杆6两端铰接,使机架5能相对于浮板转动角度,另一支架通过铰接的调节杆与机架5连接锁定机架角度,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该螺纹杆的一端与浮板8上设置的支架铰接,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机架下连接杆6上固定的支座,通过两个调节螺母锁定。所述秧盘4斜置安装在机架5上。所述机架5上铰接一分秧机构7,该分秧机构7设有两个分秧抓钩分别对应秧盘4的两个出秧口。所述挡秧导向装置9横杆31上的两支撑架32与机架5上设置的两安装支耳铰接,挡秧导向装置9的两组长臂34a和短臂34b分别位于秧盘4的两个出秧口下方。所述机架5上支撑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链传动机构10与摇动手把I的主动链轮3连接,第一转轴通过第二链传动机构11与机架5上支撑的第二转轴12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的两端分别周向固定有转臂,各转臂上分别铰接一插秧臂13,两插秧臂13的下端设置插秧爪14,插秧臂13上端通过连杆机构15与机架5连接,使插秧臂13在转臂的带动和连杆机构15的控制下,能够上下运动,将秧苗插入田泥中。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的分秧驱动凸轮一轴向端面上设有控制分秧机构7间歇运动的凸轮槽,分秧驱动凸轮的另一轴向端面上设有与挡秧导向装置9碰臂上滚轮36对应的碰块,用于控制挡秧导向装置9间歇运动,该碰块与挡秧导向装置9碰臂的滚轮36接触。
[0016]小型插秧机使用时,将秧苗分成两排放置在秧盘上。操作者一手握住拖杆拉动插秧机在水田中移动,一手操纵摇动手把旋转,并通过第一链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上的分秧驱动凸轮同步旋转,分秧驱动凸轮控制分秧机构和挡秧导向装置做有规律的间歇运动,从秧盘上分出秧苗,然后由随第一转轴转动的抓秧钩将分出的秧苗抓住送至浮板的插秧口上方。与此同时,由第二链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通过转臂带动插秧臂运动,并由与插秧臂相连的连杆机构控制插秧臂的运动方向和节奏,逐次把秧苗插入由浮板的凹槽起垄的水田中泥垄上,完成插秧过程。
[00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对秧苗进行隔挡和导向,保证分秧准确、均匀,利于后续插秧作业,整个插秧的活动中,插秧者不用弯腰就能将秧苗轻松、整齐的插入水田中,解决了小块水田,以及山区和丘陵地区不规则梯田的半机械化插秧问题,减轻了插秧者的劳动强度。
【主权项】
1.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杆(31),所述横杆(31)上铰接有两支撑架(32),这两个支撑架(32)的下端设有铰接孔(33),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34),挡秧导向臂(34)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31)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35),该碰臂(35)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36),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秧导向臂(34)包括长臂(34a)、短臂(34b),长臂(34a)与短臂(34b)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短臂(34b)位于长臂(34a)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支撑架,这两个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铰接孔,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挡秧导向臂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该碰臂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对秧苗进行隔挡和导向,保证分秧准确、均匀,利于后续插秧作业。
【IPC分类】A01C11-02
【公开号】CN204305608
【申请号】CN201420751391
【发明人】孙克坚
【申请人】重庆博沃发动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