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208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鲑科幼鱼人工养殖采用地下深水为水源养殖;利用淡水的水质物化特性,创造适合鲑鱼生存和生长的最佳水体环境;采用海洋生物研制的饲料进行喂养,定期筛选分池饲养。该项目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可使鲑鱼养殖成活率达到85% — 95%,种苗孵化成活率70%,鱼池细菌、病毒感染、寄生虫传染发生率小于3 %。因地下淡水水质优于海水和山泉流动水,用该技术养殖的海水鲑鱼堪称绿色保健食品,然而目前并没有一种系统可以监测和驯化鲑科幼鱼的集群行为。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解决了鲑科幼鱼集群行为难以监测驯化的问题。
[0007]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8]—种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组成包括:变频水栗,所述的变频水栗通过管路与曝气增氧管连接,所述的曝气增氧管装在变频水栗蓄水池中,所述的变频水栗蓄水池通过一组注水开关与驯化池相通,所述的驯化池中具有一组微型投饵机、一组监测摄像记录装置,所述的驯化池通过驯化池出水口与生物过滤池一相通,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与水生植物水处理池相通,所述的水生植物水处理池与生物过滤池二相通。
[0009]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具有污水进水口、上过滤网一、下过滤网一,所述的上过滤网一、下过滤网之间具有直径3-5mm的浮球过滤层。
[0010]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二)具有进水口、上过滤网二、下过滤网二、所述的上过滤网二、下过滤网之间装有直径2mm的生物过滤浮球。
[0011]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生植物水处理池表面具有植物浮网架,所述的植物浮网架下方具有沉睡植物,所述的植物浮网架上方种植浮水性水生植物用。
[001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注水开关上套有过滤网。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过滤池一、生物过滤池一是分离、沉淀鲑科子鱼驯化池排出的奠便、残t耳,过滤水体中较大的悬浮污染物,在直径3-5mm的生物过滤浮球表面硝化细菌作用降低水中氨氮。经过生物过滤浮球层过滤后的水体流进水生植物处理池,水体中被鲑科子鱼摄食饵料消化后的氨氮,磷等物质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由于生物植物处理池中同时养殖了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较大的提高了水体中氨氮磷的处理能力。被水生植物处理池处理后的循环水体进入生物过滤池2,由生物过滤池2采用的是直径2mm的生物过滤浮球过滤层,去除水体中氨氮能力、微小污染颗粒效率进一步提高。处理后的水,被变频水栗提升,暴气增氧后循环使用。
[0015]本实用新型做到全面监测和驯化鲑科幼鱼的集群行为,为鲑科幼鱼的养殖与科研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与经验。
[0016]【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是附图1中生物过滤池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是附图1中生物过滤池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种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组成包括:变频水栗9,所述的变频水栗通过管路与曝气增氧管8连接,所述的曝气增氧管装在变频水栗蓄水池中,所述的变频水栗蓄水池通过一组注水开关11与驯化池1相通,所述的驯化池中具有一组微型投饵机13、一组监测摄像记录装置2,所述的驯化池通过驯化池出水口与生物过滤池一 5相通,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与水生植物水处理池6相通,所述的水生植物水处理池与生物过滤池二 7相通。
[0023]实施例2:
[0024]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具有污水进水口 14、上过滤网一 15、下过滤网一 14,所述的上过滤网一、下过滤网之间具有直径3_5mm的浮球过滤层16。
[0025]实施例3:
[0026]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二具有进水口 20、上过滤网二 23、下过滤网二 21、所述的上过滤网二、下过滤网之间装有直径2mm的生物过滤浮球22。
[0027]实施例4:
[0028]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生植物水处理池表面具有植物浮网架18,所述的植物浮网架下方具有沉睡植物17,所述的植物浮网架上方种植浮水性水生植物19。所述的的沉睡植物为鱼腥草。
[0029]实施例5:
[0030]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所述的注水开关上套有过滤网12。
[0031]实施例6:
[0032]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该系统进行监测与驯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由计算机控制变频水栗的水流量、一组注水开关的开闭组合、一组微型投饵机投放鱼饵、控制三组监测摄像记录装置记录鲑科子鱼驯化数据,计算机控制变频栗水流的不同流速,来测试、驯化池中鲑科子鱼在不同水流流速下的集群适应能力,计算机控制三组驯化池出水口的开启闭合组合,测试、驯化池中鲑科子鱼在不同水流转换下的集群追逐水流能力,计算机控制3个微型投饵机投饵驯化鲑科子鱼转口摄食习性。
【主权项】
1.一种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组成包括:变频水栗,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频水栗通过管路与曝气增氧管连接,所述的曝气增氧管装在变频水栗蓄水池中,所述的变频水栗蓄水池通过一组注水开关与驯化池相通,所述的驯化池中具有一组微型投饵机、一组监测摄像记录装置,所述的驯化池通过驯化池出水口与生物过滤池一相通,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与水生植物水处理池相通,所述的水生植物水处理池与生物过滤池二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具有污水进水口、上过滤网一、下过滤网一,所述的上过滤网一、下过滤网一之间具有直径3-5mm的浮球过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二具有进水口、上过滤网二、下过滤网二、所述的上过滤网二、下过滤网之间装有直径2mm的生物过滤浮球。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植物水处理池表面具有植物浮网架,所述的植物浮网架下方具有沉睡植物,所述的植物浮网架上方种植浮水性水生植物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注水开关上套有过滤网。
【专利摘要】<b>鲑科幼鱼集群行为监测与驯化系统。目前鲑科幼鱼人工养殖采用地下深水为水源养殖,目前并没有一种系统可以监测和驯化鲑科幼鱼的集群行为。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变频水泵(</b><b>9</b><b>),所述的变频水泵通过管路与曝气增氧管(</b><b>8</b><b>)连接,所述的曝气增氧管装在变频水泵蓄水池中,所述的变频水泵蓄水池通过一组注水开关</b><b>(11)</b><b>与驯化池(</b><b>1</b><b>)相通,所述的驯化池中具有一组微型投饵机(</b><b>13</b><b>)、一组监测摄像记录装置(</b><b>2</b><b>),所述的驯化池通过驯化池出水口与生物过滤池一(</b><b>5</b><b>)相通,所述的生物过滤池一与水生植物水处理池(</b><b>6</b><b>)相通,所述的水生植物水处理池与生物过滤池二(</b><b>7</b><b>)相通。本实用新型用于监测和驯化鲑科幼鱼集群行为。</b>
【IPC分类】H04N7/18, A01K63/04, A01K63/00, A01K61/02
【公开号】CN205082476
【申请号】CN201520881356
【发明人】徐革锋, 蒋树义, 刘洋, 郝其睿, 牟振波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