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海带食品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296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鲜海带食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海藻的水产食物制品,尤其是一种鲜海带食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海带是一种含碘极高的海生植物,人体缺碘会造成甲状腺疾病及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病变,食用海带不仅能预防甲状腺疾病,还能抑制胆固醇过高,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等。传统的海带食用方法是将经晾晒干燥后的干海带经水发浸泡、熟制、冷却、切制成丝或条食用。该方法海带中的大量营养物质破坏、流失,加工成的海带食品老、硬、苦、涩。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经过盐渍处理的海带食品,该海带食品既保持了海带原有的营养成分,又能长期保存,并且食用方便。如1997年1月29日公告的CN1033893C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经过盐渍处理的“海带卷食品及其制造方法”,该盐渍海带食品主要经水烫、冷却、沥水、拌盐、盐渍、脱水后制成产品。另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经过安定、添加剂包埋置换加工处理的干海带食品,食用时要经过水发。如2001年7月11日公开的CN1302562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就公开了一种“海带食品的制造方法”,其主要是将经浸烫、冷却、沥水、冷冻处理后的新海带与二价金属盐离子安定处理,与低聚糖添加剂进行脱水置换处理后,干燥制成产品,海带中的营养物质流失较少,水发复原快,水发复原后的海带风味自然、食用方便。但是,由于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不管是干海带、盐渍处理后的海带,还是经安定、添加剂包埋置换处理后的干海带食品,人们在食用时,均感觉海带中有硬心,口感发“硬”,食用韧而不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海带食品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合理简便,用该方法加工出的海带食品口感软绵、风味自然、食用方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鲜海带食品,其特点是以新鲜海带为原料经过拌盐、盐渍4-5天后,加压脱水,再经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盐,沥水后加入纤维素酶酶解海带中的粗纤维,经酶灭活后浸泡于甘氨酸15%-20%、谷氨酸钠8%-10%、食盐6%-8%,余者为水的渗透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再经整形、包装即成鲜海带食品。
上述鲜海带食品的制造方法是选择海上收获的无霉烂变质的新鲜海带为原料,称量准确后,经过下列处理工艺(A)、拌盐将上述称量的海带均匀地撒拌食用盐进行防腐处理,用盐量在海带称重量的4%-5%。
(B)、盐渍将拌盐防腐处理的上述称量海带放入容器中盐渍4-5天。
(C)、脱水将盐渍后的上述称量海带,压上重物进行脱水,制成含水量为60%-70%的新鲜盐渍海带,然后置于-5℃--0℃低温处存放备用。
(D)、清洗脱盐将上述盐渍的新鲜海带置于容器中以流动的水进行清洗,去除海带表面附着的盐粒,捞出沥水后备用;(E)、酶解将上述清洗脱盐后的海带放入容器中,均匀拌入海带重量的2%-4%的纤维素酶,均匀加热至30-50℃,恒温处理4-10小时,使海带细胞壁中的纤维酶解,并从海带中析出;(F)、酶灭活将上述酶解后的海带加热至70-100℃,恒温0.25-1小时,灭杀海带中的酶。
(G)、渗透将上述酶灭活后的海带浸泡于15-30℃的渗透液中进行渗透处理4-8小时,进行离子交换,改善海带的组织结构,其中渗透液的配比为甘氨酸15%-20%、谷氨酸钠8%--10%、食盐6%--8%,余者为水。
(H)、整形将上述渗透处理后的海带分类挑选,并切制成条、块、片或其他形状。
(I)、包装将上述整形后的海带分类真空包装后置于60℃-80℃的热水中烫平,以利外观和运输,即成产品。
本发明在优选新鲜海带为原料的基础上,经过拌盐防腐处理,盐渍4-5天后,加压脱水,再经清洗去除表面附盐,沥水后加入纤维素酶酶解海带中的粗纤维,经酶灭活后浸泡于渗透液中进行离子交换渗透处理,再经整形、包装即成产品,对照现有技术,该制造方法合理简便,可操作性强。经酶解、渗透处理加工出的海带食品无“硬心”,口感软绵、风味自然、食用方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鲜海带食品,以新鲜海带为原料,均匀拌入海带重量的4%食用盐,盐渍5天后,加压重物脱水制成含水量为60%的盐渍海带,再用流动的水清洗去除海带表面附着的盐粒,沥水后加入海带重量的3%纤维素酶,酶解海带中的粗纤维,经酶灭活后浸泡于15%的甘氨酸、8%的谷氨酸钠、6%的食盐,71%的水的渗透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处理,经整形切制成条后真空包装即成鲜海带食品。
实施例2一种鲜海带食品,以新鲜海带为原料,均匀拌入海带重量的5%食用盐,盐渍4天后,加压重物脱水制成含水量为65%的盐渍海带,再用流动的水清洗去除海带表面附着的盐粒,沥水后加入海带重量的4%纤维素酶,酶解海带中的粗纤维,后经酶灭活后浸泡于20%的甘氨酸、10%的谷氨酸钠、8%的食盐,62%的水的渗透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处理,经整形切制成片后真空包装即成。
鲜海带食品的制造方法是选择海上收获的无霉烂变质的新鲜海带为原料,称量100公斤,经过下列处理工艺(A)、拌盐将上述称量的海带均匀地撒拌5公斤食用盐进行防腐处理。
(B)、盐渍将拌盐防腐处理的海带放入容器中盐渍4天。
(C)、脱水将盐渍后的海带,压上重物进行脱水,制成含水量为60%的新鲜盐渍海带,然后置于-5℃--0℃低温处存放备用。
(D)、清洗脱盐将存放的盐渍新鲜海带取后,置于容器中以流动的水进行清洗,去除海带表面附着的多余盐粒,捞出沥干水份后备用;(E)、酶解将清洗脱盐、沥水后的海带放入容器中,均匀拌入3公斤的纤维素酶,均匀加热至40℃,并恒温处理8小时,使海带细胞壁中的纤维酶解,并从海带中析出;(F)、酶灭活将酶解后的海带加热至100℃,恒温0.5小时,灭杀海带中的酶。
(G)、渗透将酶灭活后的海带浸泡于20℃的渗透液中进行渗透处理8小时,进行离子交换,改善海带的组织结构,其中渗透液的配比为甘氨酸20%、谷氨酸钠10%、食盐8%,水62%。
(H)、整形将渗透处理后的海带分类挑选,并切制成条或片或其他形状。
(I)、包装将整形后的海带分类分别真空包装,然后置于80℃的热水中烫平,以利外观和运输,即成产品。
用本方法加工出的海带食品无“硬心”,口感软绵、风味自然、食用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鲜海带食品,其特征在于以新鲜海带为原料经过拌盐、盐渍4-5天后,加压脱水,再经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盐,沥水后加入纤维素酶酶解海带中的粗纤维,经酶灭活后浸泡于甘氨酸15%-20%、谷氨酸钠8%-10%、食盐6%-8%,余者为水的渗透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再经整形、包装即成鲜海带食品。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海带食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海上收获的无霉烂变质的新鲜海带为原料,称量准确后,经过下列处理工艺(A)、拌盐将上述称量的海带均匀地撒拌食用盐进行防腐处理,用盐量在海带称重量的4%-5%。(B)、盐渍将拌盐防腐处理的上述称量海带放入容器中盐渍4-5天。(C)、脱水将盐渍后的上述称量海带,压上重物进行脱水,制成含水量为60%-70%的新鲜盐渍海带,然后置于-5℃-0℃低温处存放备用。(D)、清洗脱盐将上述盐渍的新鲜海带置于容器中以流动的水进行清洗,去除海带表面附着的盐粒,捞出沥水后备用;(E)、酶解将上述清洗脱盐后的海带放入容器中,均匀拌入海带重量的2%-4%的纤维素酶,均匀加热至30-50℃,恒温处理4-10小时,使海带细胞壁中的纤维酶解,并从海带中析出;(F)、酶灭活将上述酶解后的海带加热至70-100℃,恒温0.25-1小时,灭杀海带中的酶。(G)、渗透将上述酶灭活后的海带浸泡于15-30℃的渗透液中进行渗透处理4-8小时,进行离子交换,改善海带的组织结构,其中渗透液的配比为甘氨酸15%-20%、谷氨酸钠8%-10%、食盐6%-8%,余者为水。(H)、整形将上述渗透处理后的海带分类挑选,并切制成条、块、片或其他形状。(I)、包装将上述整形后的海带分类真空包装后置于60℃-80℃的热水中烫平,以利外观和运输,即成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海带食品及其制造方法,以新鲜海带为原料经过拌盐、盐渍4-5天后,加压脱水,再经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盐,沥水后加入3%的纤维素酶酶解海带中的粗纤维,经酶灭活后浸泡于甘氨酸15%-20%、谷氨酸钠8%-10%、食盐6%-8%,余者为水的渗透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再经整形、包装即成鲜海带食品。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合理简便,可操作性强。经酶解、渗透处理加工出的海带食品无“硬心”,口感软绵、风味自然、食用方便。
文档编号A23L1/337GK1887122SQ20051004395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 成 申请人:张 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