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米包馅机及其包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0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米包馅机及其包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面团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制成包馅的面条或米条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面条、米条单纯以面粉、米制成单一口味,纵使加味的面条(如蔬菜面、 墨鱼面、鸡蛋面)等,也是直接将食林添加混合于面团当中,食用时,虽有添加食材 的味道,但口感却一样,无法因为不同食材而产生不同层次的口感,并且所添加的 食材种类有限,必需考虑到其是否可与面团兼容(譬如蔬菜面其实M用蔬菜汁), 因此,现有调味面条口感及味道缺乏变化性,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制作内部包有馅料的 面条、米条的面、米包馅机。
基于战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面、米包馅机,包括一机
台、 一设于机台上的馅料输A^置、 一设于机台上的皮料输A^置、以及一包馅装 置,其中,该馅料输A^置及皮料输A^置分别设有一送茅斗管、以及一与送料管相 通的料槽,该包馅装置包括上下对合的一上盖、 一底座、以及一夹制于上盖与底座 之间的隔板,其中,上盖内部设有一馅料室,且该馅料室与所述馅料输A^置的送 料管相通,而底座内部设有一皮料室,且该皮料室与所述皮料输A^置的送料管相 通,并且于皮料室底部设有多个贯穿周壁的皮料穿孔,隔板上设有多个朝下突出且 相应插置于皮料穿孔内的锥形管,锥形管外周壁与皮料穿孔周壁具有间距,且锥形 管内设有一贯穿顶底端的锥形孔。
此外,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面、米包馅机的包馅装置,包括-一上盖,为朝下开口的盖体,其内部设有一馅料室,于上盖夕卜周壁设有一与馅 料室相通的入料管;
一底座,相应位于上盖下方且设为朝上开口状,于底座内部设有一皮料室,且
于底座外周壁设有一与皮料室相通的入料管,皮料室底部设有多个贯穿周壁的皮料
穿孔;
一隔板,夹制于上盖与底座之间,隔板上设有多个朝下突出且相应插置于皮料 穿孔内的锥形管,锥形管外周壁与皮料穿孔周壁具有间距,且锥形管内设有一贯穿 顶底端的锥形孔。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发明可获得的具体效益为
如莲蓉、豆馅、麥泥、酱料、咖哩等馅料可经由馅料输A^置送入包馅装置位 于上层的馅料室内,再经由各锥形孔向下流出;而以面糊、米糊制成的皮料可经由 皮料输A^置送入包馅装置位于下层的皮料室内,且经由皮料穿孔流出,以包覆于 馅料外周围,形成馅料在内、皮料在外的包馅面条/米条。
由于本发明可以自动帝喊包馅的面条/米条,其生产效率高而极具产业利用性。 此外,所制成的包馅面条/米条为双层设计,而非混合一起,因此可以形成双重 的口感及味道,并且可包覆的馅料较不受限制而具有较多的变化性。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包馅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包馅装置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加压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包馅装置制作面条/米条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IO)机台
(20)馅料输A^置
(210)(310)入料口
(40)包馅装置
(410)馅料室
(412)挡板
(415)(425)内环圈
(423)皮料穿孔
(IOO)外罩壳
(21) (31)送料管
(22) (32)送料杆 (41)上盖
(411)(421)入料管 (413)(424)凸缘 (417)(427)隔热垫 (426)凸耳(43)隔板
(431)抓杆
(432)突柱 (44)锥形管
(441)锥形孔
(45)快拆锁固装置
(46) 导馅板 (462)落馅孔
(47) 导皮料板 (471)导斜面 (50)加压装置 (52)(53)压缸
(520)(530)压板
(472度管孔 (51)架体
(461)插板 (463)螺栓
(470)落皮料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l、 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面、米包馅机包括一机台IO、 一馅料 输膽置20、 一皮料输入装置30、 一包馅装置40及一加压装置50,其中,所述的 馅料输A^置20及皮料输A^g 30设于机台10顶面,并且被一外罩壳100所罩覆。
该馅料输A^置20及皮料输A^置30分别包括一中空的送料管21、 31、一设 于送料管21、 31内的送料杆22、 32、以及一驱动送料杆22、 32的动力装置23、 33, 又于两送料管21、 31顶部周壁分别形成一入料口210、 310、于两入料口210、 310 顶部分别衔接一朝上开口的料槽24、 34,两料槽24、 34并且穿出于外罩壳100顶 部,分别于馅料输A^置20的料槽24、皮料输A^置30的料槽34内i真装馅秋如 莲蓉、豆馅、麥泥、酱料、咖哩……)、皮秋该皮料可为面糊、米糊等),于本较佳 实施例当中,戶,的动力装置23、 33为减速电动机,所述送料杆22、 32与减速电 动机连动旋转的螺旋杆,藉由螺旋杆旋转将馅料/皮料往异于动力装置23、 33该端 推送;此外,其也可以将动力装置23、 33设为压缸,而送料杆22、 32设为压缸的 压缸轴,藉由压缸轴直线运动将馅料/皮料推出,以输入所述包馅装置40内。
该包馅装置40包括一上下对合的一上盖41 、 一底座42,该上盖41 、底座42 周壁分别衔接一入料管411、 421,上盖41的入料管4U与所述馅料输A^置20的 送料管21衔接,而底座42的入料管421则与皮料输A^置30的送料管31衔接, 以供馅料、皮料分别输入上盖41、底座42内部。
关于包馅装置40的详细组成构件请参阅图3、 4所示,该上盖41、底座42之
间夹制一隔板43,上盖41及底座42内部设有分别设有一与入料管411、 421相通 的馅料室410、皮料室420,该馅料室410及皮料室420内分别设有一片导馅板46 及一导皮料板47,以将内部分隔成上下空间,馅料、皮料经由入料管411、 421输 入以后分另U位于导馅板46、导皮料板47顶部,又于导馅板46及导皮料板47板体 上分布有多数落馅孔462、落皮料孔470,该些孔邻近Af斗管411、 421该端的孑L径 设为小于远离入料管411、 421该端,或者将邻近入料管411、 421该端的 L数量设 为少于相对端,使馅料、皮料得以流至相对端,均匀地分布于导馅板46及导皮料板 47表面,再由各落馅孔462、落皮料孔470落入下方空间。
再由图3所示可知,于导馅板46周纟M—步设有一往下且往夕卜倾斜的插板461, 而上盖41内周壁设有一位于入料管411出口处底缘的倾斜挡板412、以及一间隔位 于挡板412下方的压杆414,使导馅板46藉由插板461插置于压杆414与挡板412 之间,再藉由一螺栓463穿置于导馅板46而螺设于上盖41上。而导皮料板47的板 除了落皮f4 L470以外,进一步包括多个穿管孔472,又于导皮料板47周缘设有往 下延伸的侧缘,以及一朝外且朝下倾斜延伸的导斜面471,该导斜面471的底缘位 于入料管421出口处底缘,使皮料输入以后沿着该导斜面471上升至导皮料板47 顶面,再均匀流动于导皮料板47顶面,再由各落皮料孔470落入下方空间。
于底座42的底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周壁且与导皮料板47的各落皮料 L470同轴 对应的皮料穿孔423,又所述隔板43上设有多个向下突出于且穿置于穿管孔472及 皮料穿孔423的锥形管44,各锥形管44朝下、繊且其底部夕卜径小于皮料穿孔423 , 各维形管44中心设有一贯穿顶底端的锥形孔441 ,以供位于隔板43上方的馅料纟圣 由各锥形孔441往下输送。
当激活图l、 2所示的动力装置23、 33,藉由送料杆22、 32将馅料、皮料分别 输入图6所示上盖41的馅料室410、底座42的皮料室420内,且位于导馅板46及 导皮料板47上方,经由落馅孔462、落皮料孔470落至下方空间,即可以使馅料经 由锥形孔441往下输送,而皮料再经由皮料穿孔423输出,形成馅料在内皮料在外 的包馅面条/米条,由于所制成的面条/米条为双层设计,馅料与皮料形成双重的口 感及味道。
上述为本发明的主要构件及制造包馅面条/米条的动作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其 它辅助设计如下所述
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发明进一步设一位于机台10外罩壳100上方的加压装
置50,该加压装置50包括一架体51、设于架体51上并且相应位于两料槽24、 34 上方的压缸52、 53,两压缸52、 53的压缸轴朝下延伸并且分别安装一压板520、 530, 两压板520、 530可分别进入料槽24、 34内,以辅助推压料槽24、 34内的馅料、皮 糊顷利进Ait料管21、 31内。
又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上盖41底部外周缘,以及底座42顶部外周缘分别设 有一径向突出的凸乡彖413、 424,其可以于两凸缘413、 424上以多数支螺栓穿置固 定,也可以如图所示设一快拆锁固装置45,其包括一可张合的C形环圈,以及一设 于C形环圈开口端的螺杆,该C形环圈包括顶底板及外侧板,以包覆夹制于两凸缘 413、 424外表面,再藉由螺杆锁固。
再由图3所示,本发明于上盖41、底座42内部分别设有一C形内环圈415、 425,所述的馅料室410、皮料室420即位于内环圈415、 425所圈设的范围内,且 底座42的各皮料穿孔423也位于内环圈425的范围内。另于隔板43的顶、底面与 上盖41、底座42之间分别设有一隔热垫417、 427,倘若制作面条时,同时将面条 置于热锅里面煮,藉由隔热垫471的设计,可降低包馅装置40内部受到热气的影响。
此外,为了提供隔板43定位及方便拿取,本发明如图3、 4所示于底座42内 周壁设有两个凸耳426,于两凸耳426上分别设有一穿孔,而隔板43底部突设有相 应插入穿孔内的突柱432,使隔板43得以定位,又于隔板43顶部设有两支突出的 抓杆431,且抓杆431顶端设为外径较大的头部,以利施力将隔板43取出度入底 座42。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米包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台、一设于机台上的馅料输入装置、一设于机台上的皮料输入装置、以及一包馅装置,其中,该馅料输入装置及皮料输入装置分别设有一送料管、以及一与送料管相通的料槽,该包馅装置包括上下对合的一上盖、一底座、以及一夹制于上盖与底座之间的隔板,其中,上盖内部设有一馅料室,且该馅料室与所述馅料输入装置的送料管相通,而底座内部设有一皮料室,且该皮料室与所述皮料输入装置的送料管相通,并且于皮料室底部设有多个贯穿周壁的皮料穿孔,隔板上设有多个朝下突出且相应插置于皮料穿孔内的锥形管,锥形管外周壁与皮料穿孔周壁具有间距,且锥形管内设有一贯穿顶底端的锥形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米包馅机,其特征在于,设一加压装置,该加压装置包 括两个分别位于两料槽上方的压缸,两压缸分别设有一朝下突出的压缸轴,且压 缸轴底部设有一相应置于料槽内的压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米包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馅料输A^置进一步包括 —设于送料管内的送料杆、 一连结驱动送料杆的动力装置,而送料管顶部周壁设 有一AI斗口,料槽即^M于该入料口;戶脱皮料输A^置进一步包括一设于送料管内的送料杆、 一连结驱动送料杆 的动力装置,而送料管顶部周壁设有一入料口,料槽即连通于该入料口。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米包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杆为一螺旋杆,动力 装置为一减速电动机。
5. 如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面、米包馅机,其特征在于,包馅装置的上盖夕卜 周壁设有一与馅料室相通的入料管,该AI斗管衔接于送料管,并且于上盖设有一 将馅料室区隔成上下两空间的导馅板,该导馅板局部周缘延伸至入料管出口处底 缘,于导馅板上设有多个落馅孔;包馅装置的底座外周壁设有一与皮料室相通的入料管,该入料管衔接于送料 管,并且于底座设有一将皮料室隔成上下两空间的导皮料板,该导皮板局部周缘 延伸至入料管出口处底缘,于导皮料板上设有多个落皮料孔、以及多个供隔板的 锥形孔穿置的穿管孔。
6. 如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面、米包馅机,其特征在于,底座内周壁设有一以上突出的凸耳,于凸耳上设有一穿孔,而隔板底部设有相应插入穿孔的突柱, 另于隔板顶部设有两支突出的抓杆,又于上盖及底座内分别设有一C形环圈,所 述馅料室、皮料室即形成于C形的环圈范围内。
7. —种面、米包馅机的包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为朝下开口的盖体,其内部设有一馅料室,于上盖外周壁设有一与 馅料室相通的入料管;一底座,相应位于上盖下方且设为朝上开口状,于底座内部设有一皮料室, 且于底座外周壁设有一与皮料室相通的AI斗管,皮料室底部设有多个贯穿周壁的 皮料穿孔;一隔板,夹制于上盖与底座之间,隔板上设有多个朝下突出且相应插置于皮 料穿孔内的锥形管,锥形管外周壁与皮料穿孔周壁具有间距,且锥形管内设有一 贯穿顶底端的锥形孔。
8. 如权利要求7戶脱的面、米包馅机的包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上盖设有一将馅 料至区隔成上下两空间的导馅板,该导馅板局部周缘延伸至入料管出口处底缘, 于导馅板上设有多个落馅孔;底座内设有一将皮料室区隔成上下两空间的导皮料板,该导皮板局部周缘延 伸至入料管出口处底缘,于导皮料板上设有多个落皮料孔、以及多个供隔板的锥 形孔穿置的穿管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米包馅机的包馅装置,其特征在于,邻近入料管该端的 导馅板的落馅孑L孔径小于位于相对端的落馅孑L孔径,又导馅板的周缘有一插板, 而上盖内周壁设有一位于入料管出口处底缘的倾斜状挡板、以及一位挡板下方的 压杆,所述导馅板的插板即插置于压杆与挡板之间;邻近入料管该端的导皮料板的落皮料孔孔径小于位于相对端的落皮料孔孔 径,又于导皮料板周缘设有一倾斜状延伸至入料管出口处的导斜面。
10.如权利要求7、 8或9所述的面、米包馅机的包馅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内周 壁设有一以上突出的凸耳,于凸耳上设有一穿孔,而隔板底部设有相应插入穿孔 的突柱,另于隔板顶部设有两支突出的抓杆,上盖及底座内分别设有一C形环亂 所述馅料室、皮料室即形成于C形的环圈范围内。
全文摘要
一种面、米包馅机及其包馅装置,包括一机台、一馅料输入装置、一皮料输入装置及一包馅装置,所述的包馅装置包括一上盖、一底座、以及一夹制于上盖与底座之间的隔板,该底座底部设有多个皮料穿孔,而隔板底部设有相应插置于皮料穿孔的锥形管,且锥形管外周壁与皮料穿孔周壁具有间距,馅料经由馅料输入装置送入上盖内,且藉由各锥形管内部朝下流出,而由面糊或者米糊制成的皮料则经由皮料输入装置输入底座内再由皮料穿孔流出,进而将馅料包覆于中间,自动制成包馅的面条/米条,其制面效率高,且可以制成具有多种口感及口味的包馅面条/米条。
文档编号A21C9/06GK101347133SQ20071013037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8日
发明者陈明吉 申请人:陈明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