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鲜叶热风凉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07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鲜叶热风凉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特别适用于茶鲜叶热风凉青机。
技术背景 新鲜茶叶采集后需要即时晾晒,尤其是坦洋功夫茶叶。坦洋功夫茶叶采集后26小 时内必须平铺在竹箕上放在阳光下晾晒,也就是进行茶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脱水萎调,脱 去水分40% 60%。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天气变化无阳光,茶叶堆垛会加速发酵、活体变质, 再行加工出来的茶叶颜色变暗、茶质差。在天气变换的条件下只好进行人工处理。 人工处理机构是由烘干室、烘干室内设置的堆料斗、斗式提升机、输送带、收料斗、 鼓风机、电热器、布设在输送带下方的热风管、排气扇组成,鼓风机向电热器排风经过热交 换,再由热风管吹入烘干室,提升烘干室温度用于烘茶,斗式提升机将堆料斗中的茶叶提升 到输送带上,输送带将茶叶送到另一端收料斗中,输送带较长其作用在于越长的输送带平 铺茶叶量越多,烘干效果越好。如果一次输送平铺脱水不够,则要将收料斗中的茶叶倒入堆 料斗进行二次输送平铺烘干操作。 现有设备中,输送带为单体输送带效率不高,输送带的传送带为无眼平皮带,烘干 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茶鲜叶热风凉青机。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装置由烘干室、烘干室内设置的堆料斗、斗式提升机、输送
带、收料斗、鼓风机、电热器、布设在输送带下方的热风管、排气扇组成,其特征在于设置双
层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传送方向相反,增设的下层输送带定位于上层输送带平行下方,热风
管的上方,下层输送带进料端突出在上层输送带出料端,伸出的长度满足从上层输送带接
料条件,收料斗设置在下层输送带出料端下方;输送带的传送带是塑钢网眼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输送带双层设置茶叶平铺量大,烘干时间长效果好,塑钢
网眼带使传送带面上下热风流通工效高。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烘干室、烘干室内设置的堆料斗(5)、斗式提升机(3)、输送 带、收料斗(6)、鼓风机(9)、电热器(8)、布设在输送带下方的热风管(7)、排气扇(4)组成, 其特征在于设置双层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传送方向相反,增设的下层输送带(1)定位于上 层输送带(2)平行下方,热风管(7)的上方,下层输送带(1)进料端突出在上层输送带(2) 出料端,伸出的长度满足从上层输送带(2)接料条件,收料斗(6)设置在下层输送带(1)出料端下方;输送带的传送带是塑钢网眼带。 排气扇(4)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茶叶由提升机(3)提升到上层输送带(2)进料端,上层输送带(2)落料在下层输 送带(1)进料端,下层输送带(1)落料在接料斗,如此双层运作使茶叶平铺量大,烘干时间 增加,效率提高,而且上下层设置不占场地充分利用空间。塑钢网眼带使传送带上的茶叶承 接网眼的上下对流热风提高热烘效果。
权利要求茶鲜叶热风凉青机,由烘干室、烘干室内设置的堆料斗(5)、斗式提升机(3)、输送带、收料斗(6)、鼓风机(9)、电热器(8)、布设在输送带下方的热风管(7)、排气扇(4)组成,其特征在于设置双层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传送方向相反,增设的下层输送带(1)定位于上层输送带(2)平行下方,热风管(7)的上方,下层输送带(1)进料端突出在上层输送带(2)出料端,伸出的长度满足从上层输送带(2)接料条件,收料斗(6)设置在下层输送带(1)出料端下方;输送带的传送带是塑钢网眼带。
专利摘要茶鲜叶热风凉青机,涉及茶叶加工机械。装置由烘干室、烘干室内设置的堆料斗、斗式提升机、输送带、收料斗、鼓风机、电热器、布设在输送带下方的热风管、排气扇组成,其特征在于设置双层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传送方向相反,增设的下层输送带定位于上层输送带平行下方,热风管的上方,下层输送带进料端突出在上层输送带出料端,伸出的长度满足从上层输送带接料条件,收料斗设置在下层输送带出料端下方;输送带的传送带是塑钢网眼带。优点在于输送带双层设置茶叶平铺量大,烘干时间长效果好,塑钢网眼带使传送带面上下热风流通工效高。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528637SQ200920182849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黄旭明 申请人: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