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87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微藻培养技术,尤其是一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种含有高蛋白质的水生藻类植物,据测定其含油率可达90%。因此,在国 际油价飞涨,石化资源日趋枯渴,现代工业和民用对油料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今天,寻找新 的可再生能源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心的问题。用含油率高的微藻取代石油制取燃油无疑将 成为新能源开发的方向。利用微藻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 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 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微藻培植密度和微藻产品质量是微藻开发利 用遇到的首要问题。
目前,微藻培植通常采用开放式浅水道结构反应池或密闭式管道循环反应装置。开放式 浅水道结构反应池虽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廉之特点,但存在以下缺陷其水面与大气接 触,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难于保持微藻培植处于最佳条件;难以避免杂菌等微生物的侵入 和飞虫或尘埃的飘落,故难于达到高质量微藻纯种培殖要求;水分容易蒸发,造成其盐度增 加,会导致微藻生长速度缓慢;通常光路较长,光照面积与体积之比较低,导致其光能和 C02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高细胞密度生物的培殖要求;占地面积大,藻液浓度低、微藻 产量低,导致生产成本高、收获费用高。密闭式管道循环反应装置克服了开放式浅水道结构 反应池,但同样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了面积小,可 以附在墙体表面的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
这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的特点是至少包括两个内设有可形成绕行通道的分隔板的立 式透光夹层墙;
所述各立式透光夹层墙之间分别通过上管路和下管路连接形成循环; 所述立式透光夹层墙上设有培养液输入管口和输出管口 ;
所述上管路或下管路上设有可促使其内液体流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确保容器池内 的液体衡速流动。所述立式透光夹层墙和分隔板为透光率高的玻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予以解决。 所述驱动装置是水泵。
所述上管路或下管路上设有磁化器。通过磁化器7则可使藻细胞反复接受磁刺激,从而 强化微藻的生长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墙表面,可提高微藻培植过程中的光 合效率,这促进微藻的生长繁殖速度;
2、 这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将流体力场、光场与磁场等物理场有机结合,实现强化微 藻在光照水流、营养等融合作用下,循环分裂,快速生长,可保证微藻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产 量的稳定。
3、 这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维护修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是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A、 1B立式透光夹层墙;2玻璃分隔板;3绕行通道;
4上管路;5下管路;6水泵;7磁化器;A培养液输入管口 ; B输出管口; IO门框;ll墙体 :丄液体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从附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种由两个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构成的幕墙式 微藻培养装置。两个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设置在门框10两侧墙体11表面。立式透光夹层墙 1A、 1B均由透光玻璃制成,两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内均设有可形成绕行通道3的玻璃分隔 板2。两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之间通过上管路4和下管路5连接形成循环。立式透光夹层墙 1A上设有培养液输入管口A,所述立式透光夹层墙1B上设有输出管口B。上管路4上设有水泵6 和磁化器7。通过水泵6可确保两立式透光夹层墙1内的液体衡速循环流动。通过磁化器7则可 使藻细胞反复接受磁刺激,从而强化微藻的生长过程。
本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使用时,将设置在立式透光夹层墙1A上的培养液输入管口A与培 养罐(图中未示)连接,将设置在立式透光夹层墙1B上的输出管口B与循环分离器(图中未 示)连接。本封闭式微藻产业光合作用培殖装置的工作过程是
使用时,将出油率高、生长繁殖快的微藻品种和配好的营养液分批次投入培养罐,并通 过培养罐导入本装置的立式透光夹层墙1A内;启动设置在上管路4上的水泵6,使两立式透光
夹层墙1A、 1B内的液体保持衡速循环流动,两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中的液体在流经环状绕 行通道槽3的过程中吸收营养液中的养份,透光率高的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为微藻培殖提 供充足的光照,流经两立式透光夹层墙1A、 1B后含成熟微藻的培养液从输出管口B输出至循 环分离器,经循环分离器将成熟的微藻分离回收后,再将沉降在循环分离器下部的含未成熟 微藻的营养液导入培养罐,进行下一次循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 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内设有可形成绕行通道的分隔板的立式透光夹层墙;各立式透光夹层墙之间分别通过上管路和下管路连接形成循环;立式透光夹层墙上设有培养液输入管口和输出管口;上管路或下管路上设有可促使其内液体流动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 式透光夹层墙和分隔板为透光率高的玻璃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驱动装置是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管路或下管路上设有磁化器。
专利摘要一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内设有可形成绕行通道的分隔板的立式透光夹层墙;各立式透光夹层墙之间分别通过上管路和下管路连接形成循环;立式透光夹层墙上设有培养液输入管口和输出管口;上管路或下管路上设有可促使其内液体流动的驱动装置。本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墙表面,可提高微藻培植过程中的光合效率,这促进微藻的生长繁殖速度;本装置将流体力场、光场与磁场等物理场有机结合,实现强化微藻在光照水流、营养等融合作用下,循环分裂,快速生长,可保证微藻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产量的稳定,这种幕墙式微藻培养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维护修理方便之优点。
文档编号C12M1/18GK201420081SQ200920302120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3日
发明者张炳泉 申请人:张炳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