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黑茶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52455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毛尖黑茶加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毛尖黑茶加工方法,该方法是以一芽1叶初展或单芽为原料杀青后,用布包与普通黑毛茶一起渥堆8-12h,至叶色黄变、青气消失,带清香味时,先初干,再汽蒸后继续渥堆,最后高温干燥,以挥发部分发酵风味,形成烤香风味。本方法采用名优绿茶采摘标准,改变了传统黑茶采摘粗老的概念;以一芽1叶初展或单芽为原料,不必进行揉捻,简化了精制工序;采用初干、汽蒸、再干燥的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黑茶品质风格。本方法制备的毛尖黑茶产品外形芽头完整、挺直,色泽乌润匀亮,滋味醇爽,具有烘烤风味。
【专利说明】毛尖黒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エ艺,具体涉及ー种毛尖黒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黑毛茶是黑茶初加工的产品,而黑毛茶是黑茶紧压茶的原料,传统黑毛茶的加工エ艺包括鲜叶采摘、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及干燥エ序,具体如下:
[0003]鲜叶采摘:湖南黒茶生产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和新鮮度,并根据原料组成划分等级。一级黑茶要求一芽3、4叶,二级以一芽4、5叶为主,三级以一芽5、6叶为主,四级以“开面”为主。传统上其采摘按季节和采摘次数来划分,一般采摘两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第二次在7约中下旬,由于鲜叶老嫩不一,采用金属扎子或刀见笑采割。
[0004]杀青:黑茶杀青目的与緑茶相同,但因为黒茶原料粗老,杀青时为避免水分不足而杀青不匀透,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杀青前都要进行“洒水灌浆”,一般按每IOOkg鲜叶洒水IOkg的比例,即10:1的比例,灌浆时要边翻动鲜叶边洒水,使之均匀一致,便于杀青时杀匀杀透。
[0005]杀青程度,如采用传统手工杀青以嫩叶缠叉,叶软带粘性,茶梗不易折断,叶色由青绿转为暗緑,并发出一定的清香,即为杀青适度,用草把将茶从锅内迅速扫出,装入竹篓或撮箕内,送往揉捻エ序进行趁热揉捻;如采用机械杀青,可參考绿茶的杀青标准。如叶色青緑,茶梗易断,则为杀青不足;如叶色发黄或焦灼,清香消失,则为杀青过度。
[0006]初揉:初揉的目的是使茶叶初歩成条,茶汁揉出粘附于叶表,便于渥堆时形成黒茶的特有品质。揉捻方法与緑茶相同,但由于黒茶原料比较粗老,初揉应掌握以下要求:①趁热揉捻,有利于促进叶片卷折成条揉捻采用“轻压、短时、慢揉”原则,如揉捻加压、长吋、快速,则易造成叶肉叶脉分离,茎梗表皮剥脱,不利品质形成。故揉捻中要轻压或中压,时间8~15min,揉捻机转速以37r/min为宜揉捻叶不须解块,以免茶坯散热,不利黒茶品质形成。
[0007]当叶片的细胞破损率为20%,茎梗约40%,大部分叶片呈现折叠条,少部分叶片呈现泥鳅条或扁平片,叶色由暗绿转为暗绿泛黄,即为揉捻适度。
[0008]渥堆:渥堆是将揉捻叶进行堆积12~24h,在茶叶内湿热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氧化、分解,形成黒茶独特品质的过程。是黑茶初加工中的特有エ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エ序。
[0009]渥堆场所应选择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C以上,相対湿度保持在85%左右的条件下进行。将初揉后的茶坯立即堆积起来,堆高70~100cm,上面加盖湿布等物,以便保温保湿。当茶坯堆积24h左右,手伸入堆内感觉发热,叶温达45°C左右,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黄褐,带有刺鼻的酒糟气或酸辣气时,即为适度,应立即开堆解块复揉。如叶色黄緑,粗涩味重,则渥堆不足;如叶色乌黑,手握茶坯感到泥滑,并有严重的馊酸气味,则为渥堆过度。[0010]复揉:茶坯经过较长时间的渥堆,茶条常有回松现象。复揉的目的是使回松的茶条揉捻卷紧,整饰外形。同时,进ー步破损叶细胞,揉出茶汁附着在叶片表面,增进茶汤的浓度。在开堆复揉时,要先揉堆内茶坯,外层茶坯继续渥堆,以弥补外层茶坯的渥堆不足。揉前须将茶坯解块抖散,以小型揉捻机效果较好,复揉中同样要采取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时间8?12min,揉后须经完全解块,使条索匀直,没有团块为宜。
[0011]干燥:黒茶的干燥与其他茶类目的相同,主要是散失水分,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同时,在干燥过程中,进ー步发展和形成黒茶特有的品质风格。但黑茶干燥产地不同,风格各异。目前,干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0012]⑴晒干:这仍然是黑茶传统的干燥方法。利用太阳光能去除水分,同时利用阳光促进茶叶内含成分的理化变化,当含水量为13%左右时为宜。
[0013]⑵明火烘干:这也是黒茶传统的干燥方法,一般采用松木进行明火烘干,即去除了茶叶中的水分,也在松木的燃烧下,产生了特殊的松烟香味,以含水量为8%?10%时为宜。
[0014]⑶机械干燥:目前大多数黒茶的干燥已采用了干燥机械,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其含水量10%左右为宜。
[0015]但是,上述方法加工成的黑毛茶具有如下缺失,难以创新出高级黑茶产品:
[0016]①传统黑毛茶由于品质特征要求,鲜叶原料要有一定成熟度,多为形成驻芽的新梢,芽叶较粗老。因此,加工成型的黑毛茶外形粗大,叶大梗长,ー级相当于三级红毛茶。
[0017]②传统黑毛茶渥堆过程由于原料粗老,渥堆时间长、渥堆程度偏重,因此,产品滋味粗涩,不醇和,有的会具有酒糟或馊酸风味,要通过1-2年陈放后,这些不愉快的风味才会逐渐消退。
[0018]③传统黑毛茶经干燥后,晒干产品风味平淡;明火烘干带烟味,含有致癌物质;机械干燥由于温度低,毛茶含水量高,产品风味同样不足。
[0019]④初加工的黑毛茶没有高档黑茶,黒茶散茶极品天尖是从ー级黑毛茶中精制后拼配而成的。

【发明内容】

[002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毛尖黒茶加エ方法,以形成高档黑茶新产品。
[00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尖黒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鲜叶采摘:鲜叶原料的采摘采用名优绿茶采摘标准,以一芽I叶初展或单芽为原料;
[0023]杀青:杀青采用名优绿茶杀青方法进行。本方法中杀青的目的、方法及程度与名优绿茶杀青技术相同。
[0024]渥堆:在渥堆池中,于24_26°C、相対湿度80_85%下,将杀青后的茶叶用布包后与普通黑毛茶一起渥堆,堆高40cm?50cm,上面加盖湿布等物,以便保温保湿,堆积时间为8?12h,堆内叶温达48-52°C,期间可根据情况进行翻堆,以保障茶叶渥堆均匀,当叶色黄变、青气消失、带清香味时即为适度,如叶色黄緑,则渥堆不足;如叶色黄褐,或带刺鼻的酒糟气,则为渥堆过度。[0025]干燥:先于80-85 °C初干至含水量为10-12%,再于102 °C蒸茶30秒后继续渥堆30min,最后于100-115°C干燥至含水量为4-6%,以形成烤香风味。
[0026]本发明方法采用一芽I叶初展或单芽采摘标准,改变了传统黑茶采摘粗老的概念,并且不必进行揉捻,简化了精制エ序;采用初干、汽蒸、再干燥的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黒茶品质风格。本方法制备的毛尖黑茶产品外形芽头完整、挺直,色泽乌润匀亮,滋味醇爽,具有烘烤风味,为高档黒茶新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采摘湖南安化春茶一芽I叶初展鲜叶,按名优绿茶杀青方法进行杀青,待嫩梗折不断、叶色由青绿转为暗緑,并发出一定的清香时;在渥堆池中,于24°C、相対湿度85%下,将杀青后的茶叶乘热用布包后与普通黑毛茶一起堆积,堆高50cm,上面加盖湿布以便保温保湿,堆积时间为12h,堆内叶温为52°C,期间可根据情况进行翻堆,以保障茶叶渥堆均匀,当叶色黄变、青气消失,带清香味时,先于干燥机中在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2%,再于102°C蒸茶30秒后继续渥堆30min,最后于100°C干燥,至含水量为6%,以挥发部分发酵风味,形成烤香风味。
[0029]实施例2
[0030]采摘长沙县干杉夏季单芽鲜叶,按名优绿茶杀青方法进行杀青,待嫩梗折不断、叶色由青绿转为暗緑,并发出一定的清香时,在渥堆池中,于26°C、相対湿度80%下,将杀青后的茶叶乘热用布包后与普通黑毛茶一起堆积,堆高40cm,上面加盖湿布以便保温保湿,堆积时间为8h,堆内叶温为48°C,期间可根据情况进行翻堆,以保障茶叶渥堆均匀,当叶色黄变、青气消失,带清香味时,先于干燥机中在85°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0%,再于102°C蒸茶30秒后继续渥堆30min,最后于115°C干燥,至含水量为4%,以挥发部分发酵风味,形成烤香风味。
[0031]实施例3
[0032]采摘湖南桃江秋季的一芽I叶初展鲜叶,按名优绿茶杀青方法进行杀青,待嫩梗折不断、叶色由青绿转为暗緑,并发出一定的清香时,在渥堆池中,于25°C、相対湿度82%下,将杀青后的茶叶乘热用布包后与普通黑毛茶一起堆积,堆高45cm,上面加盖湿布以便保温保湿,堆积时间为10h,堆内叶温为50°C,期间可根据情况进行翻堆,以保障茶叶渥堆均匀,当叶色黄变、青气消失,带清香味时,先于干燥机中在82°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1%,再于102°C蒸茶30秒后继续渥堆30min,最后于110°C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挥发部分发酵风味,形成烤香风味。
【权利要求】
1.一种毛尖黒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鲜叶采摘:鲜叶原料采用一芽I叶初展或单芽为原料; 杀青:杀青米用名优绿茶杀青方法进行; 渥堆:在渥堆池中,于24-26°C、相対湿度80-85%下,将杀青后的茶叶用布包后与普通黑毛茶一起渥堆,堆高40cm?50cm,上面加盖湿布,堆积时间为8?12h,堆内叶温为48-52°C,至叶色黄变、青气消失、带清香味; 干燥:于80-85°C初干至含水量为10-12%,再于102°C蒸茶30秒后继续渥堆30min,最后于100-115°C干燥至含水量为4-6%,以形成烤香风味。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549048SQ201310565485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朱旗, 邓超芝 申请人:朱旗, 邓超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