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平移式茶叶理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式茶叶理条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叶大国,其品种众多,制茶工艺也不尽相同,尤其像“太平猴魁”茶叶,其特殊茶形和品质倍受市场青睐,同时其外形扁平、大叶的基本特点更成为判断其类别的显著特征。其独特外形多为通过烘筛烘培方式来实现;实际应用时,将茶叶夹置于两层筛网之间并置于烘干机中培烘即可,由于筛网上密布有孔洞,茶叶水份通过上述孔洞散发,即可达到去处茶叶里外水份以及定型茶叶的目的。具体操作中,首先将置于室温下风干一段时间后的茶叶一一捋直其形状,使茶叶分叉弯曲的叶片整体顺直收拢,手动初步捏扁后再逐个放入特制的压板上,盖上压布,并人工用压辊进行二次压扁,之后再将经过上述方式平整形状后的茶叶逐片转移至烘筛中夹紧并培烘,最终得到成品。上述方式存在作业原始,工人劳动强度高,工序操作繁复,生产率低下的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化茶业所需的高效率需求。鉴于上述情况,申请人曾于2011年9月8号申请的专利名称为“一种茶叶加工设备”(申请号:201110261935.7)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刚性挤压单元,所述刚性挤压单元包括相配合的可产生相对运动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刚性挤压单元下方设置有输送带,输 送带下方相应布置用于烘干输送带上茶叶的烘干单元;从而通过刚性挤压单元对于杀青后茶叶的强制理条压扁以及输送带的输送烘干效果,最终实现茶叶从理条、压扁到烘干的流程化操作。上述结构的设置,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理条烘干方式所带来的效率低下及成品外观差的缺陷,可使其烘干成型后的茶叶满足外形扁平的外观需求,从而市场口碑一直较高。后来,随着申请人的研究发现,对于现有茶叶制作,尤其是处于如黄山等地势崎岖复杂而供电质量较差的环境下进行大量茶叶的集中制作时,往往或存在电力供应紧张,从而导致大型茶叶制作机械无法持续工作,进而导致其效率低下甚至根本无法正常操作的状况发生;又或由于茶农在原先的长期从事茶叶制作时,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茶叶加工体系,如烘筛、炭烤烘箱等基本制作工具难于废弃,同时传统炭烤烘干设备也确实存在制作后的茶叶成品更为芳香浓郁等独特有点,这就导致某些大型的一体化机械往往因其功能繁复、用电过大乃至操作复杂等等缺陷而根本无法被底层的广大茶农所接收,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而成本低廉的,最好是继续能够在其基础上沿用茶农现有工具的一种茶叶制作机械,以在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化保证茶农的实际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作可靠的平移式茶叶理条机,其操作简单,可在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化保证用户的实际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移式茶叶理条机,包括机座以及设置于机座上的刚性挤压单元,所述刚性挤压单元包括相配合的可产生相对运动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所述茶叶理条机还包括用于放置烘筛且可驱动烘筛相对刚性挤压单元作运动的托撑部,所述托撑部位于刚性挤压单元下方处布置;所述烘筛的动作方向与刚性挤压单元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依靠设置与刚性挤压单元下方处的托撑部,从而起到对放置于其上的烘筛的输送推进目的;这样,在实际使用时,一方面依靠刚性挤压单元实现对于茶叶的快速而刚性的压扁作用,同时烘筛不断被托撑部托撑行进,以确保压扁后的茶叶顺势即可落入烘筛筛网处,最终仍有效的确保了茶叶的实际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摒弃传统大型茶叶加工机械的繁复结构,通过最简化的采用烘筛自行接收压扁后茶叶,当该烘筛满叶后只需随时更换新的烘筛,并将满叶的烘筛送入预先准备好的炭烤烘箱内,从而在保证用户原有设备的有效使用的前提下也初步实现了对于茶叶的流水化生产目的。本实用新型既靠刚性挤压单元的压扁操作来保证茶叶制作时的操作力度和挤压准确性,又有效保留了用户可继续沿用现有工具的独特优势,从而最大化保证了用户的实际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 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刚性挤压单元及固定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料部及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料部及连接板的主视图;图6为图5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平移式茶叶理条机,包括机座10以及设置于机座10上的刚性挤压单元20,所述刚性挤压单元20包括相配合的可产生相对运动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20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所述茶叶理条机还包括用于放置烘筛30且可驱动烘筛30相对刚性挤压单元20作运动的托撑部40,所述托撑部40位于刚性挤压单元20下方处布置;所述烘筛30的动作方向与刚性挤压单元20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其实际结构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依靠设置与刚性挤压单元20下方处的托撑部40,从而起到对放置于其上的烘筛30的输送推进目的;这样,在实际使用时,一方面依靠刚性挤压单元20实现茶叶的快速而刚性的压扁作用,同时烘筛30不断被托撑部40托撑行进,以确保压扁后的茶叶顺势即可落入烘筛30筛网处,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即为茶叶的行进路径,以最终有效确保茶叶的实际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摒弃传统大型茶叶加工机械的繁复结构,通过最简化的采用烘筛30自行接收压扁后茶叶,当该烘筛30满叶后只需随时更换新的烘筛30,并将满叶的烘30筛送入预先准备好的炭烤烘箱内,从而在保证用户原有设备的有效使用的前提下也初步实现了对于茶叶的流水化生产目的。本实用新型既靠刚性挤压单元20的压扁操作来保证茶叶制作时的操作力度和挤压准确性,又有效保留了用户可继续沿用现有工具的独特优势,从而最大化保证了用户的实际经济效益。[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所述刚性挤压单元20由一对相互配合的上、下压辊21、22构成,所述上、下压辊21、22的轴心线所构成平面位于铅垂面内;所述烘筛30水平运动且其动作方向垂直上、下压辊20、22的轴心线布置;同时,所述上、下压辊21、22 —端均设置有动力部,所述上、下压辊21、22反向且同步转动;所述烘筛30的行进速率与上、下压辊21、22转动速率一致。刚性挤压单元20整体呈铅垂布置,有利于提升用户在实际使用时的操作性;此外,依靠限定烘筛30的行进速率,也即限定托撑部40的推进速度,从而保证最大化的利用目前烘筛30的承载面积,避免烘筛30行进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烘筛30筛网面积浪费或筛网网面茶叶堆积过多的现象,以满足实际加工时的高效率要求。实际上,对于托撑部40的具体构造可为多种,本实用新型此处给出两种最优选实施方式:其一为,所述托撑部40为输送辊;所述托撑部40为平行设置的多个且沿烘筛30动作方向顺次布置,托撑部4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同向同速转动的动力源;当然,作为输送辊,其相邻辊间隙必然满足烘筛30本身的行进托撑要求,如相邻辊间隙小于烘筛30沿其行进方向长度的一半等等,这对于输送辊托撑某物件行进的方式而言已经是隐性公开的常规设置,此处就不再加以赘述;这样,每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开启输送辊并在其上放置烘筛30,在输送辊的转动作用下烘筛30被缓慢的托撑并开始行进动作,此时通过操作刚性挤压单元20而实现茶叶的压扁步骤,被压扁的茶叶随之落入位于其下方的烘筛30筛网网面上,烘筛不断行进,压扁后的茶叶也就不断掉落,最终铺满烘筛30筛网;此时即可更换新筛网30并将铺满茶叶的筛网30送入烘箱中执行下一步培烘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则直接将所述托撑部40为输送带,平移式茶叶理条机还包括用作托撑部40动力的动力源;其实现机理与上述输送辊方式类似,均为依靠其行进作用来实现对于烘筛30的托撑移动目的,此处就不再多述。进一步的,为进一步增加茶叶的实际加工效率,所述茶叶理条机包括布置于刚性挤压单元20进料端处的用于捋直茶叶的导料部51,所述导料部51外形呈由其进口端至出口端口径渐小的喇叭口状,其最窄处尺寸大于茶叶叶梗直径且小于茶叶的叶宽设置;所述导料部51为多个且沿刚性挤 压单元20轴向均布设置,所述导料部51的进口端设置有连接各导料部51的铅垂状连接板52,茶叶理条机还包括设置于刚性挤压单元20进料端处的夹持部,所述连接板52与夹持部间构成插接卡嵌配合。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6所示,从而依靠导料部51的捋直茶叶的特性,从而免去了传统人工加工方式所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问题;此外,通过连接各导料部51的连接板52,也就实现了该导料部51的快速组装插接效果;实际使用时,仅需将其插接在夹持部上并固定,即可实现茶叶导料操作,一旦其因磨损等状况而导致使用寿命到期,或用户根据情况而选择不使用导料部51时,只需开启夹持部并拔出连接板52和导料部51即可,使用极为便捷。当然,为具体实现夹持部的基于连接板52的夹持功能,此处对其作以下描述:如图2-4所示,所述夹持部包括固接于机座10上第一压板61以及与第一压板61间构成螺栓配合的第二压板62,两压板均板面铅垂布置且其相邻面的配合间隙形成用于插接卡嵌连接板52的插接缝。实际需要夹持连接板52时,依靠拧松第一、第二压板61、62并使其与两者间存有足够间隙,此时插入连接板52并再次拧紧两压板,即可实现对于连接板52及其上导料部51的夹持固定功能;拆卸连接板52及导料部51时,反向操作上述流程即可,其结构简单而操作方便快捷。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的远离刚性挤压单元20的一端处向外顺延设置有用于放置杀青后茶叶的工作平台70 ;所述工作平台70外形呈倒扣的方槽状且其两侧槽壁向下顺延布置,方槽状工作平台70的方形槽腔构成用于限位烘筛30行进方向的限位部。工作平台70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杀青后茶叶必然存在加工温度,如果将其直接放置在机座10上显然不妥,而另行准备容器并放置于机座10旁侧又不易实际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其设置于刚性挤压单元20进料端,不但保证了有足够区域能容纳并放置高温的杀青后茶叶,同时其离刚性挤压单元20间距又不至于过远,从而方便操作者的实际快速操作,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依靠工作平台70向下顺延的槽边,从而确保了烘筛30在实际行进时的方向性,避免其因烘筛30行进时偏移方向而导致的烘筛30停顿不前甚至倾翻现象,以确保其实际工作时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所述构成刚性挤压单元20的上、下压辊21、22的至少一个压辊处布置有刮板,刮板的刮口指向该压辊辊面设置;所述茶叶理条机还包括设置于该压辊两端处的固定板80,所述固定板80上设置长度方向与刮板调节方向同向布置的腰形孔81,所述刮板两端与固定板80的上述腰形孔8·1间螺栓固接设置。实际上,刚性挤压单元20对茶叶的强制压扁作用,必然导致大量茶叶液汁被遗留在上、下压辊21、22上,这是不可避免的;如若放弃不管,势必导致其上液汁的不断累计,最终影响其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刮板设计,从而在工作时不断依靠刮口来清理刚性挤压单元20上的辊面部,从而保证其整体辊面的洁净性。此外,刮板的布置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酌情选定;而通过腰形孔81的设计,更是保证了在刮板磨损或本身装配存在误差时,仍可以依靠松紧螺栓和调节刮板在固定板80上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刮板对于刚性挤压单元20的辊面的刮擦清洁目的,其结构极为独特和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平移式茶叶理条机,包括机座(10)以及设置于机座(10)上的刚性挤压单元(20),所述刚性挤压单元(20)包括相配合的可产生相对运动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20)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理条机还包括用于放置烘筛(30 )且可驱动烘筛(30 )相对刚性挤压单元(20 )作运动的托撑部(40),所述托撑部(40)位于刚性挤压单元(20)下方处布置;所述烘筛(30)的动作方向与刚性挤压单元(20 )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挤压单元(20)由一对相互配合的上、下压辊(21、22)构成,所述上、下压辊(21、22)的轴心线所构成平面位于铅垂面内;所述烘筛(30)水平运动且其动作方向垂直上、下压辊(20、22)的轴心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压辊(21、22)—端均设置有动力部,所述上、下压辊(21、22)反向且同步转动;所述烘筛(30)的行进速率与上、下压辊(21、22)转动速率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撑部(40)为输送辊;所述托撑部(40)为平行设置的多个且沿烘筛(30)动作方向顺次布置,托撑部(4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同向同速转动的动力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撑部(40)为输送带,所述平移式茶叶理条机还包括用作托撑部(40)动力的动力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理条机包括布置于刚性挤压单元(20)进料端处的用于捋直茶叶的导料部(51),所述导料部(51)外形呈由其进口端至出口端口径渐小的喇叭口状,其最窄处尺寸大于茶叶叶梗直径且小于茶叶的叶宽设置。
7.根据权利要 求6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部(51)为多个且沿刚性挤压单元(20)轴向均布设置,所述导料部(51)的进口端设置有连接各导料部(501)的铅垂状连接板(52),茶叶理条机还包括设置于刚性挤压单元(20)进料端处的夹持部,所述连接板(52)与夹持部间构成插接卡嵌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固接于机座(10)上第一压板(61)以及与第一压板(61)间构成螺栓配合的第二压板(62),两压板均板面铅垂布置且其相邻面的配合间隙形成用于插接卡嵌连接板(52 )的插接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远离刚性挤压单元(20)的一端处向外顺延设置有用于放置杀青后茶叶的工作平台(70);所述工作平台(70)外形呈倒扣的方槽状且其两侧槽壁向下顺延布置,方槽状工作平台(70 )的方形槽腔构成用于限位烘筛(30 )行进方向的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理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刚性挤压单元(20)的上、下压辊(21、22)的至少一个压辊处布置有刮板,刮板的刮口指向该压辊辊面设置;所述茶叶理条机还包括设置于该压辊两端处的固定板(80),所述固定板(80)上设置长度方向与刮板调节方向同向布置的腰形孔(81),所述刮板两端与固定板(80)的上述腰形孔(81)间螺栓固接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式茶叶理条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以及设置于机座上的刚性挤压单元,所述刚性挤压单元包括相配合的可产生相对运动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所述茶叶理条机还包括用于放置烘筛且可驱动烘筛相对刚性挤压单元作运动的托撑部,所述托撑部位于刚性挤压单元下方处布置;所述烘筛的动作方向与刚性挤压单元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本实用新型既靠刚性挤压单元的压扁操作来保证茶叶制作时的操作力度和挤压准确性,又有效保留了用户可继续沿用现有工具的独特优势,从而最大化保证了用户的实际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23F3/06GK203087443SQ201320059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许葆青 申请人:许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