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46806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所述的秋刀鱼内脏经超临界CO2一次萃取得到鱼油,其酸值(0.56mg?KOH/g)、过氧化值(1.38m?mol/kg)和碘值(123.01g/100g)等均符合SC/T3502-2000精制鱼油一级标准,同时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EPA含量特别丰富,为13.82%。然后以脱油后的秋刀鱼内脏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超临界CO2二次萃取卵磷脂。得到的卵磷脂微黄,主要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组成,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其DHA为所有脂肪酸中含量最多,达到27.44%。
【专利说明】一种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0001]本发明属于鱼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英文名Pacific saury,它之所以名为秋刀鱼可能是因为体型像刀,而又在秋季捕获;分类学属为:脊索动物亚门(Chordata),硬骨鱼纲(Actinopterygii),颌针鱼目(Beloniformes),竹刀鱼科(Scomberesocidae),秋刀鱼属(Cololab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日本、俄罗斯、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日本是捕捞秋刀鱼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年总捕捞量在30万t左右。自2001年开始,我国台湾省也开始在北太平洋公海进行秋刀鱼的捕捞,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据最新报道,2012年我国台湾省秋刀鱼捕获量已超过16万t,居全球第二。我国大陆从2003年开始在北太平洋公海进行秋刀鱼捕捞,生产规模较小,对渔场等情况的了解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有良好的渔业基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秋刀鱼属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温带水域,为冷水性表上层洄游性鱼类,喜欢在寒暖海流交汇处聚集。秋刀鱼成熟后肉体长一般为24?32cm,最长可达到40cm。它的寿命较短,大概I到2年,但产卵期长,成熟后几乎终年产卵。它这种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资源恢复能力。秋刀鱼属于高蛋白高脂鱼,经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17.6%,脂肪含量占21.0%。不仅氨基酸组成平衡,而且富含EPA和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0003]我国秋刀鱼的捕获量在逐年增加,同时其加工业也在不断崛起,不少日本企业在中国进行秋刀鱼的加工,同时我国企业也在不断开发秋刀鱼,2013年宁波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4.2吨秋刀鱼罐头顺利出口至俄罗斯。在其加工过程中,一般将内脏丢弃,较少进行综合利用,而秋刀鱼内脏占总重的10.5%,若不进行利用将造成大量浪费,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测定,秋刀鱼内脏中脂肪含量为25.1%,卵磷脂含量也较丰富。卵磷脂主要存在于蛋黄、大豆和动物及植物的组织中,一般从大豆和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主要商业来源就是大豆和蛋黄。然而大豆卵磷脂富含饱和脂肪酸而非不饱和脂肪酸,蛋黄中磷脂的胆固醇水平相对较高,脂肪酸组成也不够理想。而海洋卵磷脂是指来自于海洋生物的卵磷脂,它作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丰富来源,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对于人体健康,海洋卵磷脂比存在于鱼油中的甘油三酯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具有更高含量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 ;能更好的被组织吸收以及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率。此外,它还能减少冠心病、炎症、自身免疫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的发病率,提高婴幼儿大脑和眼睛的功能等。一些研究同时也显示海洋卵磷脂具有抗氧化特性。我国对秋刀鱼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且秋刀鱼本身价格低廉,所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若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从秋刀鱼加工废弃物内脏中提取、分离和制备秋刀鱼油和卵磷脂,开发秋刀鱼精深加工产品,可以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
[0004]然而,鱼油为非极性,而卵磷脂带有一定的极性,提取上存在难度,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取鱼油以及卵磷脂,提高秋刀鱼内脏的综合利用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一种从秋刀鱼加工废弃物内脏中分别萃取鱼油及卵磷脂的方法,使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制得的鱼油不需精制处理。鱼油和卵磷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达到79.1%和63.5%, 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20.1%和33.0%,操作简单,所得产品品质高。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秋刀鱼内脏为原料,绞碎后装入萃取器中,向盛有原料内脏的萃取器中通入超临界CO2,控制萃取压力35~45MPa,萃取温度50~60°C,萃取时间2~3h。在分离器中收集鱼油,连续萃取至不再分离出鱼油;再向盛有脱油内脏的萃取器中通入含有无水乙醇的超临界CO2,萃取压力40~45MPa,萃取温度50~55°C,无水乙醇流速1.0~2.0ml/min,萃取时间1.5~2.5h,在分离器中收集卵磷脂的乙醇溶液,经脱除乙醇后,真空干燥制得卵磷脂产品。
[0008]本发明提出的制备秋刀鱼油及卵磷脂产品采用以下方法:
[0009]1、超临界CO2 —次萃取,采用超临界CO2从秋刀鱼内脏中萃取鱼油,萃取压力35~45MPa,萃取温度50~60°C,萃取时间为2~3h ;
[0010]2、超临界CO2 二次萃取,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从秋刀鱼脱油内脏中进一步萃取卵磷脂,萃取压力40~45MPa、萃取温度50~55°C、夹带剂流速1.0~2.0ml/min和萃取时间为1.5~2.5h。 经分离,脱除乙醇后,再经低温真空干燥制得卵磷脂产品。
[0011]本发明所制得的秋刀鱼油色泽、酸值、过氧化值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一级标准,并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达到79.0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分别达到13.8%和5.0% ;所制得卵磷脂产品呈微黄,主要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组成,纯度为63.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63.5% ),尤其是DHA含量,达到27.4%,是所有脂肪酸含量中最高的。
[0012]表1为所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各项理化指标,与SC/T3502-2000鱼油标准进行比较,秋刀鱼油各项指标均符合精制鱼油一级标准;卵磷脂的几项指标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磷脂通用技术条件LS/T10206-1994 —级标准。
[0013]表1秋刀鱼油及卵磷脂理化指标(? ± 5,%,η=3,湿样)(实施例3)
【权利要求】
1.一种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秋刀鱼加工废弃物内脏为原料,经绞碎后采用超临界CO2 —次萃取;得到内脏油和脱油内脏,再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对脱油内脏进行超临界CO2 二次萃取,制备卵磷脂相关产品。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超临界CO2—次萃取,采用超临界CO2从秋刀鱼内脏中萃取鱼油,萃取压力35?45MPa,萃取温度50?60°C,萃取时间为2?3h ;鱼油得率为12.4g/100g?22.0g/100g原料; (2)超临界CO2二次萃取,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从秋刀鱼脱油内脏中萃取卵磷脂,萃取压力40?45MPa,萃取温度50?55°C,夹带剂流速1.5?2.0ml/min,萃取时间为1.5?2.5h ;经分离,脱除乙醇后,再经低温真空干燥制得含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的卵磷脂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的鱼油经过精制处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75.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秋刀鱼内脏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的卵磷脂产品中磷脂的纯度超过60.0%。
【文档编号】A23J7/00GK103749940SQ20141001106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陶宁萍, 叶彬清, 王锡昌, 朱清澄, 花传祥, 金银哲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