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923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鱼类配合饲料领域,尤其是涉及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又名甲鱼、团鱼、水鱼等,是一种古老的、次生性水生爬行动物。鳖肉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中华鳖集约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环境日益恶劣,病害现象不断出现,如饲养中华鳖,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池塘饲养中华鳖的放养密度偏高,每日摄食量加大,导致中华鳖肠胃损伤,中华鳖的“白底板”病大多是人工饲养投喂不当引起的,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利益。因此,中华鳖养殖业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和保障中华鳖的生理健康。保障中华鳖免疫防御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是保障中华鳖生理健康的必要因素,而饲料营养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配合饲料是中华鳖健康维护、免疫防御能力维护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中华鳖在不同生长阶段,其食性和营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不同养殖阶段,中华鳖配合饲料在原料配比上也会不同。目前,国内关于中华鳖配合饲料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营养需求上,已有《中华鳖成鳖阶段粉状配合饲料》(ZL 201010606879.6)等授权发明专利,但本发明基于对中华鳖成鳖阶段营养需求、摄食习性、疾病控制的研究,通过饲料营养、配方设计等方式有效预防中华鳖成鳖阶段白底板病,促进中华鳖成鳖健康快速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预防白底板病,能够为中华鳖成鳖阶段提供充分营养需求的同时降低养殖成本的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3%~64%;

预糊化淀粉 20%~22%;

发酵豆粕 6%~10%;

谷朊粉 1%~6%;

啤酒酵母培养物 0%~3%;

螺旋藻 0%~2%;

矿物质 1%~2%;

磷酸二氢钙 1%~2%;

氯化胆碱 0.2%~0.5%;

多维 0.2%~0.5%;

包膜维生素C 0.1%~0.3%;

所述的各原料组分混合成配合饲料。

所述的配合饲料还包括纳豆菌,所述的纳豆菌重量百分含量为0.1%~0.4%。

所述的配合饲料还包括活性炭,所述的活性炭重量百分含量为0%~1.5%。

所述的配合饲料还包括包膜丁酸钠,所述的包膜丁酸钠重量百分含量为0%~0.3%。

优选的,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

白鱼粉 60%;

预糊化淀粉 21%;

发酵豆粕 7.5%;

谷朊粉 4%;

啤酒酵母培养物 2%;

螺旋藻 1.2%;

矿物质 1%;

磷酸二氢钙 1%;

氯化胆碱 0.5%;

多维 0.4%;

包膜维生素C 0.3%;

纳豆菌 0.3%;

活性炭 0.6%;

包膜丁酸钠 0.2%。

所述配合饲料是由各原料组分按粉状饲料的加工方法而制成的一种混合物。

其中,白鱼粉主要提供蛋白源和能量,白鱼粉新鲜度好,其中VBN不于高40ppm,酸价不高于1.5(KOH)/(mg/g),组胺与肌胃糜烂素含量低,对水产动物肠道产生的损伤小。中华鳖成鳖对蛋白的要求较高,本发明中白鱼粉的含量为53%~64%,当其含量大于64%,饲料成本加大,小于53%时,诱食性降低,饲料转化率降低。

预糊化淀粉主要提供粘结作用,提高饲料的粘弹性,使营养物质不易流失。在本发明中,预糊化淀粉的含量为20%~22%,当其含量大于22%,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小于20%时,降低饲料水中稳定性,增加散失,影响养殖水环境。

发酵豆粕主要提供蛋白源和能量。豆粕经过发酵后,可分解为小肽、氨基酸等更易被中华鳖吸收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中华鳖肠道的消化负担,加快中华鳖的生长速度。本发明发酵豆粕的含量为6%~10%,当其含量大于10%,饲料诱食性降低,小于6%时,饲料成本加大。

谷朊粉主要提供蛋白源和能量。谷朊粉营养丰富,消化率高,且有助于在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不易产生水质污染。本发明中,谷朊粉的含量为1%~6%,当其含量大于6%时,水中稳定性增加,饲料利用率降低。

啤酒酵母培养物主要是提供中华鳖肠道有益菌的繁殖,易于形成优势菌群,稳定肠道菌相。其适宜添加量为0%~3%,当其添加量大于时3%,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螺旋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且有助于增加中华鳖的免疫力。大量研究表明,螺旋藻应用在水产饲料中,可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减少鱼体腹部脂肪含量,使其肌肉坚挺,体色鲜明。其适宜添加量为0%~2%,当其添加量大于2%,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增加,不利于中华鳖消化吸收。

矿物质、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均作为添加剂,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提供中华鳖成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促进成鳖新陈代谢,其添加量均不高。

多维起到补充维生素营养的作用,提高中华鳖成鳖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包膜维生素C起到提高中华鳖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作用。

为了使本发明的产品功效更好,还可以选择性添加纳豆菌,研究表明纳豆菌能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还能分泌各种酶和维生素,从而保证肠功能的正常。将纳豆菌应用在水产饲料中,有助于将肠道内的粪便、池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在本发明中,其添加量为0.1%~0.4%,当其添加量少于0.1%,鱼体抗病力降低,当其添加量多于0.4%,破坏鱼体肠道微生态平衡。

还可以通过添加活性炭,有助于提高中华鳖肠道中病原菌与池水中的有害菌吸附作用,并随污水排出。在本发明中,其添加量为0%~1.5%,当其添加过量时,饲料转化率低。

同时,还可以添加包膜丁酸钠,丁酸钠是一种生物调节剂,可有效提高仔猪、雏鸡等养殖动物的日摄食量、日增重,降低饲料系数,调节肠道微生态和提高免疫能力,是较好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有助于肠道绒毛的修复与生长,有效恢复肠炎受损的肠壁绒毛,减少肠道出血,预防反复发生,其添加量为0%~0.3%,当其添加量多于0.3%,饲料转化率低。

上述各种原料组分均可在市场上采购。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与其他同类饲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低,通过科学化配比,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种组分的最大价值;

2、诱食性好,饲料转化率高,本发明添加了具有良好诱食性能的白鱼粉作为原料,可促进中华鳖摄食和生长;

3、粘弹性好,对养殖水体污染少,本发明添加了谷朊粉来提高配合饲料的水中稳定性,降低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4、免疫力、抗应激能力强,通过添加包膜维生素C、纳豆菌、包膜丁酸钠来提高中华鳖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降低白底板病的发病率。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发明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3%~64%;

预糊化淀粉 20%~22%;

发酵豆粕 6%~10%;

谷朊粉 1%~6%;

啤酒酵母培养物 0%~3%;

螺旋藻 0%~2%;

矿物质 1%~2%;

磷酸二氢钙 1%~2%;

氯化胆碱 0.2%~0.5%;

多维 0.2%~0.5%;

包膜维生素C 0.1%~0.3%;

所述的各原料组分混合成配合饲料。

所述的配合饲料还包括纳豆菌,所述的纳豆菌重量百分含量为0.1%~0.4%。

所述的配合饲料还包括活性炭,所述的活性炭重量百分含量为0%~1.5%。

所述的配合饲料还包括包膜丁酸钠,所述的包膜丁酸钠重量百分含量为0%~0.3%。

如图1所示,本发明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先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实施例1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3%;

预糊化淀粉 20%;

发酵豆粕 9.1%;

谷朊粉 6%;

啤酒酵母培养物 3%;

螺旋藻 2%;

矿物质 2%;

磷酸二氢钙 2%;

氯化胆碱 0.4%;

多维 0.5%;

包膜维生素C 0.3%;

纳豆菌 0.4%;

活性炭 1%;

包膜丁酸钠 0.3%。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78,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2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4%;

预糊化淀粉 22%;

发酵豆粕 10%;

谷朊粉 1%;

矿物质 1.3%;

磷酸二氢钙 1%;

氯化胆碱 0.2%;

多维 0.2%;

包膜维生素C 0.1%;

纳豆菌 0.1%;

包膜丁酸钠 0.1%。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56,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3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9%;

预糊化淀粉 22%;

发酵豆粕 6%;

谷朊粉 5%;

啤酒酵母培养物 1%;

螺旋藻 1.3%;

矿物质 1.7%;

磷酸二氢钙 1.5%;

氯化胆碱 0.3%;

多维 0.3%;

包膜维生素C 0.2%;

纳豆菌 0.2%;

活性炭 1.5%。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58,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4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0%;

预糊化淀粉 21%;

发酵豆粕 7.5%;

谷朊粉 4%;

啤酒酵母培养物 2%;

螺旋藻 1.2%;

矿物质 1%;

磷酸二氢钙 1%;

氯化胆碱 0.5%;

多维 0.4%;

包膜维生素C 0.3%;

纳豆菌 0.4%;

活性炭 0.6%;

包膜丁酸钠 0.2%。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56,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5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3%;

预糊化淀粉 21%;

发酵豆粕 10%

谷朊粉 6%;

啤酒酵母培养物 3%;

螺旋藻 2%;

矿物质 2%;

磷酸二氢钙 1.9%;

氯化胆碱 0.5%;

多维 0.2%;

包膜维生素C 0.3%;

纳豆菌 0.1%。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8,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6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1%;

预糊化淀粉 22%;

发酵豆粕 6%

谷朊粉 4.5%;

螺旋藻 1.8%;

矿物质 1.5%;

磷酸二氢钙 2%;

氯化胆碱 0.2%;

多维 0.5%;

包膜维生素C 0.1%;

纳豆菌 0.4%。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79,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7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4%;

预糊化淀粉 20%;

发酵豆粕 9.2%;

谷朊粉 1%;

啤酒酵母 2.5%;

矿物质 1%;

磷酸二氢钙 1%;

氯化胆碱 0.4%;

多维 0.4%;

包膜维生素C 0.2%;

纳豆菌 0.3%。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78,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8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4%;

预糊化淀粉 21%;

发酵豆粕 6%;

谷朊粉 1%;

螺旋藻 2%;

矿物质 1.3%;

磷酸二氢钙 2%;

氯化胆碱 0.5%;

多维 0.5%;

包膜维生素C 0.1%;

纳豆菌 0.1%;

活性炭 1.5%。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85,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9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3%;

预糊化淀粉 22%;

发酵豆粕 10%;

谷朊粉 5%;

啤酒酵母培养物 3%;

螺旋藻 1.7%;

矿物质 2%;

磷酸二氢钙 1 %;

氯化胆碱 0.2%;

多维 0.2%;

包膜维生素C 0.3%;

纳豆菌 0.4%;

活性炭 1.2%。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88,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10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4%;

预糊化淀粉 22%;

发酵豆粕 9%;

谷朊粉 1%;

螺旋藻 1.2%;

矿物质 1%;

磷酸二氢钙 1%;

氯化胆碱 0.4%;

多维 0.2%;

包膜维生素C 0.2%。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95,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11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63%;

预糊化淀粉 20%;

发酵豆粕 6%;

谷朊粉 5%;

啤酒酵母培养物 2%;

矿物质 1.5%;

磷酸二氢钙 1.5%;

氯化胆碱 0.2%;

多维 0.5%;

包膜维生素C 0.3%。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96,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实施例12

一种预防白底板病的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所述的配合饲料的各原料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白鱼粉 53%;

预糊化淀粉 21%;

发酵豆粕 10%;

谷朊粉 6%;

啤酒酵母培养物 3%;

螺旋藻 2%;

矿物质 2%;

磷酸二氢钙 2%;

氯化胆碱 0.5%;

多维 0.4%;

包膜维生素C 0.1%。

根据配方对各种原料进行称量准备,然后将各原料组分进行粗混合后,再对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油脂喷涂工艺对第二次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油脂喷涂,油脂喷涂后对物料进行过筛筛选和称重打包即可得到中华鳖成鳖粉状配合饲料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饲养中华鳖成鳖30天,饲养后的成鳖摄食旺盛,白底板病发病率低,饲料粘弹性好,饲料系数达1.93,水中稳定性好,存活率高,养殖效果好。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