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307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茶叶产量、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占主导地位,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我国作为世界产茶第一大国和红茶发源地。大叶种茶是加工红茶的主要品种,其加工的红茶品种优异,味浓、醇厚、甘甜,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远销欧美、中东、原苏联,久负盛誉,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我国红茶销售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际红茶贸易预计仍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而国内红茶消费量还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尤其是香气高、味醇的功夫红茶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大叶种茶树品种中有高含量涩味物质茶多酚,干物质含量在28%以上,其加工的功夫红茶涩味重;同时功夫红茶的加工技术较为传统,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自然萎凋和传统的发酵方法,这些传统技术使茶叶鲜叶中的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类物质不能较好的转化,同时茶叶中的香气前体物得不到较好的水解,导致加工的红茶苦涩味重、香气低闷,不在适应现在国内市场追求甜香、果香、花香的变换趋势。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叶种功夫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大叶种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得以转变,减少茶叶的涩味物质;同时改进工艺来促进大叶种茶鲜叶中香气前体物充分转化成香气物质,从而提高大叶种功夫红茶的香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大叶种红茶滋味涩、香气低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较大程度增强茶多酚的转化减少了红茶中的苦涩味,增加了香气物质的含量提高茶叶的香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

2)对步骤1)选择得到的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进行第一次萎凋;

3)对第一次萎凋后的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进行3次浪青;

4)对浪青后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进行第二次萎凋;

5)对第二次萎凋的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按照轻—重—轻的原理进行揉捻;

6)对揉捻后的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进行发酵;

7)对发酵后的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进行干燥做型。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选择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具体为: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萎凋具体为: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1.5~3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0%~72%。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3次浪青具体为: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5~10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25~45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5~10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45~65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5-10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85~100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第二次萎凋具体为: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8-10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0%~65%。

进一步地,步骤5)中的揉捻具体为: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0~30分钟,揉捻机加压盖与茶叶接触即可;重揉10~20分钟,加压盖加压至揉桶内茶叶的3/4~3/5处即可,轻揉25~35分钟,揉捻机加压盖与茶叶接触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6)中的发酵具体为:在30℃条件下发酵4~6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7)中的干燥做型具体为:

7.1)毛峰型,用110~120℃的毛火,烘15~2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7.2)针型,利用理条机,当理条机槽温为150~165℃投发酵叶2.0~2.5公斤,理条15~2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7.3)卷曲型,先利用滚筒杀青机在110~120℃温度条件下,滚2-3次,再利用曲毫机做型50~60分钟,其中在抄手为大幅时做型15~20分钟;抄手为小幅时做型40~4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利用在30℃条件下比在常温条件下更有利于涩味物质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大分子化合物糖和蛋白质的水解,增加了甜味和鲜爽味物质,这些成分的变化不仅减少了红茶的涩味,还为后期干燥过程中的热化学作用下形成香气物质奠定基础。

2)本发明通过3次的浪青和静止等工序,使得茶叶中香气前体物质得到水解形成具有花香或果香的香气物。

3)本发明的方法易操作,加工的产品市场前景好,适合产业化推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第一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1.5~3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0%~72%;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5~10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25~45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5~10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45~65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5-10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85~100分钟;

4)第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8-10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0%~65%;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0~30分钟,揉捻机加压盖与茶叶接触即可;重揉10~20分钟,加压盖加压至揉桶内茶叶的3/4~3/5处即可,轻揉25~35分钟,揉捻机加压盖与茶叶接触即可;

6)发酵:在30℃条件下,利用茶叶中自身的多酚氧化酶发酵4~6小时,使茶叶中青草气消失,出现新鲜的花果香,叶色呈红黄色,即为发酵结束;

7)干燥做型,分为3种不同外形的干燥方法:

7.1)毛峰型,用110~120℃的毛火,烘15~2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7.2)针型,利用理条机,当理条机槽温为150~165℃投发酵叶2.0~2.5公斤,理条15~2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7.3)卷曲型,先利用滚筒杀青机在110~120℃温度条件下,滚2-3次,再利用曲毫机做型50~60分钟,其中在抄手为大幅时做型15~20分钟;抄手为小幅时做型40~4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在制备方法中,30℃左右条件下萎凋是本发明的关键,如果低于28℃时,不利于茶叶中糖类与蛋白质的水解;高于32℃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提前发生氧化发酵,影响茶叶的品质。二是3次浪青,如果浪青次数少于3次,茶叶中的香气前体物得不到充分的水解;超过3次时增加了劳动量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2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1%;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8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35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8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55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8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95分钟;

4)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9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3%;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5分钟,重揉15分钟,轻揉30分钟;

6)发酵:在30℃条件下发酵5小时;

7)干燥做型,制作成毛峰型:用110℃的毛火,烘1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1.5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2%;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5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45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5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65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5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100分钟;

4)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8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0%;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0分钟,重揉10分钟,轻揉25分钟;

6)发酵:在30℃条件下发酵4小时;

7)干燥做型,制作成毛峰型:用120℃的毛火,烘2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实施例3

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3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0%;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10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25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10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45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10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85分钟;

4)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10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5%;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30分钟,重揉20分钟,轻揉35分钟;

6)发酵:在30℃条件下发酵6小时;

7)干燥做型,制作成针型:利用理条机,当理条机槽温为150℃投发酵叶2.0公斤,理条1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实施例4

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2.5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0.5%;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6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30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6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50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6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90分钟;

4)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8.5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1%;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2分钟,重揉18分钟,轻揉28分钟;

6)发酵:在30℃条件下发酵4.5小时;

7)干燥做型,制作成针型:利用理条机,当理条机槽温为165℃投发酵叶2.5公斤,理条2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实施例5

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2.8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1.5%;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9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40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9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60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9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95分钟;

4)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9.5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4%;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8分钟,重揉14分钟,轻揉32分钟;

6)发酵:在30℃条件下发酵5.5小时;

7)干燥做型,制作成卷曲型,先利用滚筒杀青机在110℃温度条件下,滚3次,再利用曲毫机做型50分钟,其中在抄手为大幅时做型20分钟;抄手为小幅时做型40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实施例6

一种基于大叶种茶品种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鲜叶原料: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开叶为原料;

2)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通风萎凋2.2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71%;

3)3次浪青:第一次浪青以每分钟7转的速度,做青10分钟,静止28分钟;第二次浪青以每分钟7转的速度,做青15分钟,静止48分钟;第三次浪青以每分钟7转的速度,做青20分钟,静止88分钟;

4)二次萎凋:选用30℃条件下,利用萎凋槽萎凋8.5小时,使茶叶含水量在63%;

5)揉捻: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理,其中轻揉24分钟,重揉16分钟,轻揉30分钟;

6)发酵:在30℃条件下发酵5小时;

7)干燥做型,制作成卷曲型,先利用滚筒杀青机在120℃温度条件下,滚2次,再利用曲毫机做型60分钟,其中在抄手为大幅时做型15分钟;抄手为小幅时做型45分钟,冷却后利用80℃烘干,使茶叶水分控制在7%以下。

本发明通过利用在30℃条件下比在常温条件下更有利于涩味物质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转化;30℃萎凋时鲜叶中儿茶素总量由17.1%减少到13.0%,常温萎凋时由17.1%减少到13.0%。同时也有利于大分子化合物糖和蛋白质的水解,增加了甜味(水溶性糖,由原料中2.6%增加到3.0%)和鲜爽味(氨基酸,由原料中24种增加到26种)物质,这些成分的变化不仅减少了红茶的涩味,还为后期干燥过程中的热化学作用下形成香气物质奠定基础。

本发明通过3次的浪青和静止等工序,使得茶叶中香气前体物质得到水解形成具有花香或果香的香气物,如芳香醇、苯甲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在茶叶鲜叶中均以糖苷型式存在,这些香气前体物在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水解成相应的香气物质。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