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730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揉焙机构。



背景技术: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随着社会的发展,品茶、饮茶的人越来越多,对茶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加工工序一般包括鲜叶分级、杀青、揉捻、解块、理条、烘干和提香,其中,茶叶的揉捻工序是乌龙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茶叶揉捻时适当破坏杀青后茶叶组织,让茶叶内含物质渗透在叶的表面,同时对茶叶进行造型,使芽叶卷紧成需要的形状;而乌龙茶的揉捻需要反复进行揉捻和烘焙,但现有的揉捻机只有揉捻作业,而烘焙则需要将茶叶转移至烘焙机构中,这样降低了茶叶塑型的效率,且塑型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茶叶揉焙机构,节省茶叶塑型时间,提高塑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焙机构,包括箱体;还包括安装于箱体内的揉捻盘;所述揉捻盘其顶部中央连接有转轴;所述揉捻盘外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顶部安装有两加热组件;两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有一调温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路,及与加热管路连接的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与调温器电连接;所述加热管路穿过防护罩延伸至揉捻盘上方;所述加热管路其端部设置有出风口;将需要揉捻的茶叶放置于置茶盘上,并将揉切盘从揉捻盘上拆卸下来;由升降组件带动电机下降,从而控制与电机通过转轴连接的揉捻盘下降;并通过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揉捻盘转动;茶叶初步揉捻完成后,升降组件带动电机上升,从而带动揉捻盘上升;加热组件开始工作,通过调温器控制热风机的加热温度,由热风机将热量传递至箱体,对茶叶进行初步的烘焙;烘焙完成后,再启动升降组件,控制揉捻盘下降,将并开启电机,由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揉捻盘运转,对茶叶进行再次揉捻,以此重复,通过对茶叶的三次揉捻和三次烘焙,完成茶叶塑型;若需要对茶叶进行揉切,则将揉切盘安装于揉捻盘底部,通过揉捻盘转动带动揉切盘上的设有的切块对茶叶进行揉切。

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上方安装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及与升降杆连接的液压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下方设置有放置茶叶的置茶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揉捻盘底部拆卸安装有揉切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焙机构,将揉捻和烘焙相结合,用于完成需要反复揉捻和烘焙而塑型的茶叶;操作简单,缩短中间茶叶搬运步骤,节省茶叶塑型时间,提高塑型效率;通过采用可拆卸安装揉切盘,对茶叶进行揉切,揉切面积大,且揉切均匀、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部件标注:1-揉捻盘,2-转轴,3-防护罩,4-加热组件,5-调温器,6-电机,7-升降组件,8-揉切盘,9-加热管路,10-热风机,1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焙机构,包括箱体(未图示);还包括安装于箱体内的揉捻盘1;所述揉捻盘1其顶部中央连接有转轴2;所述揉捻盘1外侧安装有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顶部安装有两加热组件4;两所述加热组件4电连接有一调温器5;所述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管路9,及与加热管路9连接的热风机10;所述热风机10与调温器5电连接;所述加热管路9穿过防护罩3延伸至揉捻盘1上方;所述加热管路9其端部设置有出风口11。

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1通过转轴2与电机6连接;所述电机6上方安装有升降组件7,升降组件7包括升降杆,及与升降杆连接的液压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揉捻盘1下方设置有放置茶叶的置茶盘(未图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揉捻盘1底部拆卸安装有揉切盘8。

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焙机构,工作时,将需要揉捻的茶叶放置于置茶盘上,并将揉切盘从揉捻盘上拆卸下来;由升降组件带动电机下降,从而控制与电机通过转轴连接的揉捻盘下降;并通过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揉捻盘转动;茶叶初步揉捻完成后,升降组件带动电机上升,从而带动揉捻盘上升;加热组件开始工作,通过调温器控制热风机的加热温度,由热风机将热量传递至箱体,对茶叶进行初步的烘焙;烘焙完成后,再启动升降组件,控制揉捻盘下降,将并开启电机,由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揉捻盘运转,对茶叶进行再次揉捻,以此重复,通过对茶叶的三次揉捻和三次烘焙,完成茶叶塑型;若需要对茶叶进行揉切,则将揉切盘安装于揉捻盘底部,通过揉捻盘转动带动揉切盘上的设有的切块对茶叶进行揉切;将一调温器与两热风机连接,便于温度的调控,且加热效果好;将揉捻和烘焙相结合,用于完成需要反复揉捻和烘焙而塑型的茶叶,如乌龙茶;操作简单,缩短中间茶叶搬运步骤,节省茶叶塑型时间,提高塑型效率;通过采用可拆卸安装揉切盘,对茶叶进行揉切,揉切面积大,且揉切均匀、效果好。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