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炒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422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榛子炒制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坚果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榛子炒制设备。



背景技术:

果形似橡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之一,有“坚果之王”的称呼,与扁桃、核桃、腰果并称为“四大坚果”。

经过炒制加工之后的榛子作为风味食品销售,但是榛子的炒制如果依靠人工进行的话,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炒制的质量因人而异,炒制效率低。现有的炒制机械只能进行小批量炒制,不能够连续不间断的榛子炒制。而且现有的炒制机械因其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炒制效果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榛子炒制设备,其能够实现榛子的连续炒制,且由于机器内部温度分布均匀,炒制效果一致性高,降低了人工参与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提高了炒制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榛子炒制设备,包括驱动变速机构,筒体,驱动变速机构与筒体连接,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挡板、后挡板,筒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在筒体的内部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与筒体之间设有夹层空腔,夹层空腔上分别设有循环进口、循环出口,循环井口与循环出口与汇总管连接;所述加热层围成的空间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螺旋形搅拌扇;所述螺旋形搅拌扇上设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搅拌轴内的轴通道连接,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端支撑轴、尾支撑轴连接;所述端支撑轴与驱动变速机构连接,端支撑轴与供热管道连接,所述尾支撑轴与支撑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筒体的中部设有铰接座,前挡板、后挡板的底部均与支撑油缸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料口的下部设有螺旋形通道,螺旋形通道的出口端位于螺旋形搅拌扇的起始端。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料口上设有伸缩调整管。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端支撑轴、尾支撑轴均位于轴通道内,并与搅拌轴过盈连接,端支撑轴与搅拌轴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连接块。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块采用卡扣结构,其与加热层的连接位置处设有滚动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榛子炒制的连续不间断进行,且能够调节榛子在机器内的炒制时间和炒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特有的加温装置实现机器的不同部位的温度与温差的调节,提高榛子在炒制过程中的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轴与支撑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驱动变速机构;2、供热管道;3、端支撑轴;4、前挡板;5、筒体;6、进料口;7、螺旋形通道;8、夹层空腔;9、加热层;10、循环出口;11、汇总管;12、循环进口;13、后挡板;14、尾支撑轴;15、调节杆;16、支撑气缸;17、出料口;18、螺旋形搅拌扇;19、搅拌轴;20、轴通道;21、铰接座;22、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榛子炒制设备,包括驱动变速机构1,筒体5,驱动变速机构1与筒体5连接,所述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挡板4、后挡板13,筒体5上设有进料口6、出料口17,在筒体5的内部设有加热层9,加热层9与筒体5之间设有夹层空腔8,夹层空腔8上分别设有循环进口12、循环出口10,循环进口12与循环出口10与汇总管11连接;所述加热层9围成的空间内设有搅拌轴19,搅拌轴19上设有螺旋形搅拌扇18;所述螺旋形搅拌扇18上设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搅拌轴19内的轴通道20连接,轴通道20的两端分别与端支撑轴3、尾支撑轴14连接;所述端支撑轴3与驱动变速机构1连接,端支撑轴3与供热管道2连接,所述尾支撑轴14与支撑轴承连接。

实施例2:一种榛子炒制设备,其中所述筒体5的中部设有铰接座21,前挡板4、后挡板13的底部均与支撑油缸16连接。所述进料口6的下部设有螺旋形通道7,螺旋形通道7的出口端位于螺旋形搅拌扇18的起始端。所述出料口17上设有伸缩调整管。所述端支撑轴3、尾支撑轴14位于轴通道20内,并与搅拌轴19过盈连接,端支撑轴3与搅拌轴19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连接块22。所述连接块22采用卡扣结构,其与加热层9的连接位置处设有滚动轴承。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上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鉴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榛子及其炒制过程中需要的炒制介质(如颗粒直径均匀的砂石或者其余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炒制介质)的加热部分分为两块,第一部分在于夹层空腔8及其与夹层空腔8连接的循环进口12、循环出口10,通过汇总管11来实现加热介质,如导热油等在夹层空腔8内的循环。汇总管11内亦分为两部分,包括循环液进管和循环液出管。

第二部分加热的装置在于螺旋形搅拌扇18、搅拌轴19内的轴通道20、端支撑轴3及尾支撑轴14,端支撑轴3穿过驱动变速机构1的内部,并在驱动变速机构1的驱动下带动搅拌轴19旋转。由于在端支撑轴3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与轴通道20连接。在端支撑轴3的一端连接有供热管道2,供热管道2内可通有供热介质或者气体。通过分布在螺旋形搅拌扇18上的分支通道来实现对搅拌扇的加热。

由于上述两部分的加热机构可存在温度差,并且由于两部分的供热温度存在差别,因此在使用时,通过调节供热源的温度来实现对两部分温度差的调节。在本实用新型中,温度差的允许范围为0~10℃。

螺旋形搅拌扇18在与之接触的加热层9之间设有0~2mm的安装间隙,这就要求在安装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炒制时添加的导热介质的直径大于5mm,且在搅拌过程中该导热介质并不会损坏,避免使用过程中因缝隙掺入杂质而导致设备磨损。

榛子及搅拌用的导热介质通过进料口6进入到加工的筒体5内部,在进料口6与筒体5之间设有螺旋形通道7,螺旋通道7的作用在于使得下料过程有序进行,不会出现拥堵或者短时间内下料量拨动较大。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旋通道7的出口端位于螺旋形搅拌扇18的开始端,榛子及搅拌用的导热介质开始从筒体5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翻动与加热层9、螺旋形搅拌扇18接触使得榛子的表面及导热介质加热至一定温度。

在上述搅拌加热过程中,通过支撑油缸16与前挡板4、后挡板13下方的调节杆15连接,通过支撑油缸16的上下运动实现筒体5的左右摆动(左右的参考方向以说明书附图中附图所表示的方向一致)。在摆动过程中实现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度的提高。同时通过调整驱动变速机构1的转速来实现螺旋形搅拌扇18的搅拌速度的变化。两者组合或者单独使用能够提高榛子加工的质量。

当上述搅拌加热炒制完成的榛子和导热介质运行到出口处时,位于出料口17上的伸缩调整管会降低出料的速度,使得加工完成后的榛子及导热介质能够以较低速度平稳降落在收集盘内,以便降低出料口17处加工产品的破损情况,提高产品质量。进入收集盘内的榛子及导热介质转移到下一工序进行分离及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