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膨化香椿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5122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膨化香椿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膨化香椿籽的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椿籽就是香椿子,是香椿的果实,秋季采收后晒干,主产地在四川,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区都有分布,也被叫做椿树子,椿芽树花,椿花,春尖花,香椿铃等。香椿是一种落叶乔木,椿芽是可以食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蔬菜香椿,营养价值还十分丰厚,而香椿籽常常用在药用方面,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等症,主要是应对身体上的一些疼痛,出现在很多中医药方中。

通过膨化的香椿籽效果更好,但是现在通过高温下的膨化,香椿籽的药效散失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膨化香椿籽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加工出的膨化香椿籽味香、疏松多孔、蜂窝致密、结构均匀、质地松软,在低温下制作膨化香椿籽过程中营养损失少。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温膨化香椿籽的装置,其包括膨化罐和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快排阀和电动隔膜气泵,所述快排阀和电动隔膜气泵之间设置有第一精密过滤器和换向阀,快排阀的一端与储气罐连通,储气罐的顶部与电动隔膜气泵连通,储气罐与电动隔膜气泵之间设置有第二精密过滤器,所述膨化罐与快排阀连接,膨化罐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仓门,膨化罐的周壁上设置有夹套,夹套内设置有加热丝。

快排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电动隔膜气泵连通,第二接口与膨化罐连通,第三接口与储气罐连通,快排阀内设置有移动密封堵头,移动密封堵头在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将第一接口或第三接口密封,第二接口与膨化罐的连通处设置有压力表。

快排阀和电动隔膜气泵之间设置有水分传感器、启动溢流阀和气管支路,所述启动溢流阀上设置有压力表,气管支路上设置有阀门,气管支路与储气罐连通。

仓门上设置有仓盖,仓盖通过环形螺栓固定,仓盖上设置有密封圈。

储气罐上设置有压力表,储气罐底部设置有阀门,储气罐内填充满吸水剂。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采用高压状态下突然释放压力的原理来实现香椿籽的膨化,将容易常温下气化的固体物质,如干冰,放置在膨化罐内,然后将玉米放入,将仓门盖上,同时启动加热丝,促进固体物质气化,产生足够大的压力,然后启动快排阀,将压力快速的泄入到储气罐内,气体快速排放,膨化室的气压很快降低,使得香椿籽内外压强差变大,瞬时爆开香椿籽,即成了膨化香椿籽,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储存在储气罐内,当膨化罐内的压力不足时,可以再向储气罐内添加一定量的固体物质,重复以上过程,快排阀和电动隔膜气泵之间设置有水分传感器、启动溢流阀和气管支路,所述启动溢流阀上设置有压力表,气管支路上设置有阀门,气管支路与储气罐连通,如果气体的水分不达标,则气体可循环进储气罐,避免膨化香椿籽的受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加工出的膨化香椿籽味香、疏松多孔、蜂窝致密、结构均匀、质地松软,在低温下制作膨化香椿籽过程中营养损失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排阀进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排阀排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低温膨化香椿籽的装置,其包括膨化罐1和加压装置2,所述加压装置2包括快排阀3和电动隔膜气泵4,所述快排阀3和电动隔膜气泵4之间设置有第一精密过滤器5和换向阀6,快排阀3的一端与储气罐7连通,储气罐7的顶部与电动隔膜气泵4连通,储气罐7与电动隔膜气泵4之间设置有第二精密过滤器8,所述膨化罐1与快排阀3连接,膨化罐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仓门9,膨化罐1的周壁上设置有夹套10,夹套10内设置有加热丝11。

快排阀3设置有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第一接口12与电动隔膜气泵4连通,第二接口13与膨化罐1连通,第三接口14与储气罐7连通,快排阀3内设置有移动密封堵头15,移动密封堵头15在第一接口12和第三接口14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将第一接口12或第三接口14密封,第二接口13与膨化罐1的连通处设置有压力表。

快排阀3和电动隔膜气泵4之间设置有水分传感器16、启动溢流阀17和气管支路18,所述启动溢流阀17上设置有压力表,气管支路18上设置有阀门,气管支路18与储气罐7连通。

仓门9上设置有仓盖19,仓盖19通过环形螺栓20固定,仓盖19上设置有密封圈。

储气罐7上设置有压力表,储气罐7底部设置有阀门,储气罐内填充满吸水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