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9535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茶砖压制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茶砖模具。



背景技术:

砖茶,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砖茶是用各种毛茶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成为半成品;再经过高温汽蒸压成砖型或其他类型的茶块。

茶叶做成茶砖,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历史上的普洱茶,主要依靠“茶马古道”,运往牧区销售,而茶马古道因道路艰险,无法行车,只能依靠兽力驮运。因散茶松散,同样重量的话体积较大,每匹牲口驮运的重量较少,而运费是按重量计算的,为了增加运输效率,增大一次驮运的利润,逐步就产生了紧压茶。作为一个马帮来说,驮运紧压茶可以比驮运散茶多运输大约30%~50%。将茶叶制成茶砖的制作方式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几乎所有的茶砖都是模具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茯砖茶,是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的长方砖形茶。

茶砖压制前将计量、蒸制过的散茶装入茶砖模具内,而散茶质地蓬松,单个茶砖模具的所需装入散茶的体积为茶砖模具容积的几倍。为了避免多次装茶、多次压制,于是人们想到在茶砖模具的上开口处安装装茶筒,以实现一次性装茶压制。

压制后茶砖模具内的茶砖需要脱模送至下一工序,因此需要取下装茶筒。而现有的茶砖模具的装茶筒皆是于模具内,装茶筒的外壁贴于模具内壁,并且在装茶筒的筒壁对应设有通孔,让模具保压锁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且压机的压头下压时,装茶筒仍套装于茶砖模具内。但是若装茶筒与茶砖模具内壁之间套装过紧,当茶砖压制成型后,装茶筒的筒壁被茶砖模具内壁与茶砖四周紧紧夹持住,装茶筒不易抽出,取下装茶筒的时候较为费力;若装茶筒与茶砖模具内壁之间套装过松,虽便于卸取装茶筒,可是由于装茶筒装入散茶的体积为茶砖模具容积的几倍,因而装茶筒的高度是茶砖模具高度的数倍,因此套装入砖模具的装茶筒会“头重脚轻”,特别在压制茶砖收到挤压时,装茶筒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导致影响茶砖的外形乃至整个茶砖的品质。

且目前取装茶筒都是手工下取,取套速度慢,影响下一工序,费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若需压制较大规格的茶砖,则所需要用于装散茶的装茶筒体积会更大,质量更重,拆装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卸取装茶筒的一种茶砖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一种茶砖模具,它包括盒体,所述的盒体的上开口的上缘设有模具保压锁(1~3对模具保压锁皆可),所述的盒体设有模具保压锁的两侧壁的上缘处设有套板,套板位于模具保压锁的内侧,套板上对应模具保压锁开设有使模具保压锁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的开孔,所述的套板上设有压板;

所述的盒体的上缘处位于两套板之间安装有装茶筒,装茶筒的与套板平行的两侧壁位于套板内侧,装茶筒的与套板垂直的两侧壁位于盒体的上缘处且装茶筒的内壁与盒体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装茶筒的筒壁对应模具保压锁、开孔开设有使模具保压锁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的通孔;

所述的装茶筒的与套板相邻的两侧壁的下端设有阶台,装茶筒与盒体安装结合时,所述的阶台位于压板的下缘与盒体上开口的上缘之间,即装茶筒的下部不位于盒体内而,位于盒体上开口的上缘之上,使压板与套板、盒体上缘之间形成用于卡装阶台的凹槽,从而使装茶筒由阶台稳定而紧密的卡装于形成的凹槽中,防止装茶筒发生角度倾斜,又可使装茶筒沿茶砖模具输送方向实现与盒体的分离。

一种茶砖模具,它包括盒体,所述的盒体的上开口的上缘设有模具保压锁,所述的模具保压锁上连接有压条,所述的压条为直角型,压条的内侧与盒体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的盒体的上缘处位于两压条之间安装有装茶筒,装茶筒的与压条垂直的两侧壁位于盒体的上缘处且装茶筒的内壁与盒体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装茶筒的筒壁对应模具保压锁、开孔开设有使模具保压锁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的通孔;

所述的装茶筒与压条相邻的两侧壁的下端设有阶台,所述的阶台位于压条垂直方向上的直角边的下缘与盒体上开口的上缘之间,即装茶筒的下部不位于盒体内而,位于盒体上开口的上缘之上,使压条下缘与模具保压锁内侧、盒体上缘之间形成用于卡装阶台的凹槽,从而使装茶筒由阶台稳定而紧密的卡装于形成的凹槽中,防止装茶筒发生角度倾斜,又可使装茶筒沿茶砖模具输送方向实现与盒体的分离。

由于压制茶砖时,压机的压头下压是经历的压力由小到大,速度由快至慢的过程,茶砖模具内壁承受的膨胀力远远大于装茶筒内壁承受的膨胀力,因此不可在降低茶砖模具的强度,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茶筒的与套板垂直的两侧壁的外部下端近盒体上缘处设有楔形凹槽(优选2个楔形凹槽),便于插入工具或设备使装茶筒与盒体分离,进而拆卸装茶筒,而在茶砖模具上设置楔形凹槽,避免降低茶砖模具在该处的厚度,从而保证了茶砖模具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楔形凹槽可以设于装茶筒相对的两侧壁上,从而不限制装茶筒的安装方向。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其装茶筒安装于盒体上缘,装茶筒的下部不位于盒体内,易于卸取;利用类滑槽原理形成用于卡装装茶筒阶台的凹槽,稳定安装装茶筒,避免发生角度倾斜,保证茶砖外形及品质;又可使装茶筒沿茶砖模具输送方向实现与盒体的分离,进而能适用于机械自动化卸取装茶筒;楔形凹槽,便于插入手动工具或机械设备的精准定位并将装茶筒沿其阶台被推出,使装茶筒与盒体分离,进而迅速拆卸装茶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装茶筒的楔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茶筒;2、压板;3、阶台;4、模具保压锁;5、开孔;6、套板;7、盒体;8、压条;9、通孔;10、楔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由图1可知,一种一种茶砖模具,它包括盒体7,所述的盒体7的上开口的上缘设有模具保压锁4,所述的盒体7设有模具保压锁4的两侧壁的上缘处设有套板6,套板6位于模具保压锁4的内侧,套板6上对应模具保压锁4开设有使模具保压锁4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的开孔5,所述的套板6上设有压板2;

所述的盒体7的上缘处位于两套板6之间安装有装茶筒1,装茶筒1的与套板6平行的两侧壁位于套板6内侧,装茶筒1的与套板6垂直的两侧壁位于盒体7的上缘处且装茶筒1的内壁与盒体7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装茶筒1的筒壁对应模具保压锁4、开孔5开设有使模具保压锁4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的通孔9;

所述的装茶筒1的与套板6相邻的两侧壁的下端设有阶台3,装茶筒1与盒体7安装结合时,所述的阶台3位于压板2的下缘与盒体7上开口的上缘之间,即装茶筒1的下部不位于盒体7内而,位于盒体7上开口的上缘之上,使压板2与套板6、盒体7上缘之间形成用于卡装阶台3的凹槽,从而使装茶筒1由阶台3稳定而紧密的卡装于形成的凹槽中,防止装茶筒1发生角度倾斜,又可使装茶筒1沿茶砖模具输送方向实现与盒体7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装茶筒1由台阶处插入压板2与套板6、盒体7上缘之间形成的凹槽;然后讲计量后的散茶由装茶筒1的上开口处填装入,并在装茶筒1内的散茶上放置盖板;然后输送至压机下进行预压,当盖板的上表面被压制与盒体7上缘处于统一水平位置时,同时将模具保压锁4上锁,使模具保压锁4的锁栓穿过套板6的开孔5、装茶筒1的通孔9而压住盖板,防止散茶膨胀,然后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行茶砖的压制;茶砖压制完成后,模具保压锁4进行解锁,然后沿茶砖模具的输送方向即平行于套板6的方向,由装茶筒1的一侧将其阶台3由凹槽处顶出,即顺利卸下装茶筒1,然后将盖板与茶砖一同脱模即可。

实施例2:

由图2可知,一种茶砖模具,它包括盒体7,所述的盒体7的上开口的上缘设有模具保压锁4,所述的模具保压锁4上连接有压条8,所述的压条8为直角型,压条8的内侧与盒体7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的盒体7的上缘处位于两压条8之间安装有装茶筒1,装茶筒1的与压条8垂直的两侧壁位于盒体7的上缘处且装茶筒1的内壁与盒体7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装茶筒1的筒壁对应模具保压锁4、开孔5开设有使模具保压锁4的锁栓可以穿过上锁的通孔9;

所述的装茶筒1与压条8相邻的两侧壁的下端设有阶台3,所述的阶台3位于压条8垂直方向上的直角边的下缘与盒体7上开口的上缘之间,即装茶筒1的下部不位于盒体7内而,位于盒体7上开口的上缘之上,使压条8下缘与模具保压锁4内侧、盒体7上缘之间形成用于卡装阶台3的凹槽,从而使装茶筒1由阶台3稳定而紧密的卡装于形成的凹槽中,防止装茶筒1发生角度倾斜,又可使装茶筒1沿茶砖模具输送方向实现与盒体7的分离。

实施例3:

由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茶筒1的与套板6垂直的两侧壁的外部下端近盒体7上缘处设有楔形凹槽10,便于插入工具或设备使装茶筒1与盒体7分离,进而拆卸装茶筒1,而在茶砖模具上设置楔形凹槽10,避免降低茶砖模具在该处的厚度,从而保证了茶砖模具的强度。

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由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茶筒1的与套板6垂直的两侧壁的外部下端近盒体7上缘处设有楔形凹槽10,便于插入工具或设备使装茶筒1与盒体7分离,进而拆卸装茶筒1,而在茶砖模具上设置楔形凹槽10,避免降低茶砖模具在该处的厚度,从而保证了茶砖模具的强度。

余同实施例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