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6350发布日期:2018-12-14 21:5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面包是一种用五谷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焙烤、冷却等过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而在和面时,若加入的水太多,和出来的面便会太稀,而加入的水太少,和出来的面又太干,因此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后道工序的进行。而对于经验较少的加工人员来说,需要通过多次加水才能保证和面的质量,这就额外的花费大量的时间。

公告号为CN2049900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定量加水器,包括水箱,所述的水箱内部在高水位处设置了高水位开关,在低水位处设置了低水位开关,水箱顶部设置入水管,底部设置出水管,入水管上设置有入水电磁阀,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低水位开关通过线路与入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连接,高水位开关同时也通过线路与入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连接,水箱内的水面上设置浮板触控低水位开关和高水位开关。通过定量加水器,只需要事先将所需要的水量设置好,便可自动快速的加水,节省了时间。但是这种定量加水器只能输出常温的水,而在和面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热水和冷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装置,其优点是:水箱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方便了面包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装置,包括水箱和室内的自来水管,所述水箱内设隔板,所述隔板将水箱内部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水箱外壁上设有分别与上空腔和下空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上空腔通过输水管一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上空腔腔底设有加热管;

所述水箱外设有冷水机,所述冷水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输水管二和输水管三,所述输水管二和输水管三分别与自来水管和水箱连接,所述输水管三与下空腔连通,所述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二上分别设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水箱外壁上设有分别与上空腔和下空腔连通的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所述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管口分别连接有第一水龙头和第二水龙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热水时,打开第一截止阀使自来水通过输水管一进入上空腔内,接通电源使加热管工作,加热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一水龙头,热水便从出水管一中流出;而需要冷水时,打开第二截止阀,自来水首先通过输水管二流入冷水机内,经过冷水机的降温后再通过输水管三流入下空腔内,打开第二水龙头便可放出冷水,方便了面包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二通过三通管与自来水管连接在一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通管,一个自来水管可对上空腔和冷水机同时供水,减少了自来水管的增设,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一、输水管二和输水管三的拐弯处均通过直角弯头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输水管一、输水管二和输水管三若直接与各自的部件相连接,会使得输水管一、输水管二和输水管三部分悬在空中,额外的占用了空间,而通过直角弯头,使得管道垂直向下,铺设在地面,最后再竖直向上连接到相应位置,既节省空间,也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外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放置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上设有封闭盒口的封闭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盒将从地面铺设的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收纳在盒里,再用封闭盖将保护盒盒口封闭住,减小了人员误踩踏使得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破裂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盒的一侧设有收集盒,所述保护盒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口,所述收集盒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水口连通的第二排水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阴天或潮湿天气时,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外壁容易产生冷凝水,尤其是输水管三输送的是冷水,温度较低,在晴天时也会产生冷凝水,保护盒将滴落在保护盒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流入到收集盒中,减小了冷凝水在保护盒内积蓄,导致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外壁滋生青苔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盒侧壁设有凸块,所述保护盒侧壁开设有供凸块插入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槽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凸起,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与弹性凸起相配的弹性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盒在安装时,将凸块插入嵌入槽中,弹性凸起受到凸块的挤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具有了弹性回复力,当弹性凸起进入弹性槽时,弹性凸起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恢复至自然状态,并与弹性槽槽壁抵紧,从而卡住凸块,固定住收集盒,减小了由于收集盒的移动,导致保护盒内的冷凝水直接流到地面的情况;同时收集盒里的冷凝水满了后,用力向远离保护盒方向拉动收集盒,便可将收集盒拆卸下来,然后将水倒出,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隔热层,所述加热管设置在隔板上侧的隔热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空腔内水加热时,通过隔热层减小热量传递对下空腔冷水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空腔的排气管沿竖直方向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上空腔内水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热蒸汽经过排气管管口时会发生液化,变成水滴凝聚在排气管内壁上,进而会顺着排气管流落地面,造成地面潮湿,将排气管设置成竖直向上,使得液化的水滴顺着排气管流入上空腔内,提高了周围环境的干燥性,从而减小了细菌滋生的可能性,进而增加了食品加工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箱即可提供热水,也能提供冷水,满足了加工多样性的需求,同时冷热水均集中在一个水箱中,减小了占用空间,节省了成本;

2、保护盒在给输水管一和输水管三提供保护作用的同时,还通过收集盒将液化的水滴收集起来,保持了周围环境的干燥,减小了细菌滋生的可能性,提高了食品加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隔板和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保护盒和封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收集盒与保护盒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箱;11、隔板;111、隔热层;12、上空腔;121、输水管一;1211、第一截止阀;122、加热管;13、下空腔;14、排气管;15、出水管一;16、出水管二;17、第一水龙头;171、第二水龙头;2、自来水管;3、冷水机;31、输水管二;311、第二截止阀;32、输水管三;4、三通管;41、直角弯头;5、保护盒;51、封闭盖;52、第一排水口;521、第二排水口;53、收集盒;531、凸块;5311、弹性槽;54、嵌入槽;55、弹性凸起;5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箱1和室内的自来水管2,水箱1内设隔板11,隔板11将水箱1内部分隔成上空腔12和下空腔13,上空腔12设置在下空腔13上方,水箱1外壁上设有分别与上空腔12和下空腔13连通的排气管14,两个排气管14各自处于上空腔12和下空腔13的上端位置。

如图1所示,上空腔12通过输水管一121与自来水管2连通,水箱1外设有冷水机3,自来水管2通过输水管二31与冷水机3的进水口连接,冷水机3的出水口则通过输水管三32与水箱1的下空腔13连通,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二31上分别设有第一截止阀1211和第二截止阀311,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均设在水箱1的同一面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需要热水时,打开第一截止阀1211,自来水管2中的水通过输水管一121进入上空腔12内,上空腔12腔底内设有加热管122,接通电源使加热管122加热,加热管122呈S型分布,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水的加热速度,上空腔12内的水加热结束后,水箱1外壁上设有与上空腔12连通的出水管一15且出水管一15管口连接有第一水龙头17,打开第一水龙头17便可放出热水,同时在加热过程中,为了减少上空腔12内的热量传递到下空腔13,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的速度,隔板1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隔热层111。

如图1所示,在上空腔12内水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若外界温度较低,热蒸汽经过排气管14管口遇冷会发生液化,变成水滴凝聚在排气管14内壁上,此时将上空腔12的排气管14沿竖直方向分布,液化的水滴便会顺着排气管14流入上空腔12内,减小了水滴流落地面,造成地面潮湿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需要冷水时,打开第二截止阀311,自来水管2内的水通过输水管二31进入冷水机3中,冷水机3工作将水降温,然后通过输水管三32进入下空腔13内,水箱1外壁上设有与下空腔13连通的出水管二16,出水管二16管口连接有第二水龙头171,打开第二水龙头171便可放出冷水,操作简单,满足了加工需求。

如图1所示,为了节省输水管一121、输水管二31和输水管三32铺设时占用的空间,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二31通过三通管4与自来水管2连接在一起,这样一个自来水管2便能对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二31供水,减小了自来水管2的数量。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输水管一121、输水管二31和输水管三32均采用弯折延伸到地面,然后从地面向靠近水箱1的方向铺设的方法,而输水管一121、输水管二31和输水管三32在拐弯部分均通过直角弯头41连接。

继上述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由于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均有部分铺设在地面上且铺设长度较长,为了减小了由于人员误踩踏使得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发生破裂的情况发生,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外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放置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的保护盒5,保护盒5的盒口朝上且保护盒5上设有用于封闭盒口的封闭盖51。

如图3所示,在阴天或潮湿天气时,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外壁容易产生冷凝水,尤其是输水管三32输送的是冷水,温度较低,在晴天时也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落在保护盒5内并在保护盒5内聚集,时间一长便会导致输水管一121和输水管三32外壁滋生青苔。

如图3所示,因此保护盒5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口52,第一排水口52的截面呈圆形且第一排水口52的边缘与保护盒5盒底相切,保护盒5的一侧设有收集盒53,收集盒53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水口52连通的第二排水口521,冷凝水便通过第一排水口52流入收集盒53内,为了方便冷凝水流入收集盒53内,可将保护盒5盒底设置成向收集盒53盒底倾斜的斜面56。

继上述技术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固定收集盒53的位置,减小了由于收集盒53的移动,导致保护盒5内的冷凝水直接流到地面的情况,收集盒53与保护盒5抵触的一侧设有凸块531,而保护盒5的侧壁开设有供凸块531插入的嵌入槽54,且嵌入槽54槽壁上还设有若干弹性凸起55。

如图4和图5所示,向靠近保护盒5方向移动收集盒53,使凸块531插入嵌入槽54中,弹性凸起55受到凸块531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具有了弹性回复力,当凸块531完全进入嵌入槽54内时,弹性凸起55进入凸块531上开设的与弹性凸起55相配的弹性槽5311中,同时弹性凸起55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恢复至原状并抵紧在弹性槽5311槽壁上,从而固定住凸块531,进而固定收集盒53的位置。当收集盒53内的冷凝水需要清理时,用力向外拉收集盒53即可,之后把收集盒53内的水倒出,再将其安装到保护盒5上即可,简单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