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作业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6195发布日期:2018-09-21 19:5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带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浮作业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海带营养价值高,人们很喜欢食用。海带是一种褐藻,藻体褐色,一般长2~4米,最长达7米。海带由固着部、柄部和叶片三部分组成。固着部叉形分枝,用以附着海底岩石;柄部短粗,圆柱形;叶片狭长,带形。

目前,自然生长的海带较少,主要靠人工养殖。人工养殖的方法是在海域设置多行由若干个浮漂组成的养殖架,每两行养殖架之间系若干根苗绳,海带就长在苗绳上。海带成熟后,渔民使用小船将海带从海水里打捞上来,然后运输上岸,在陆地上进行晾晒。运输上岸的过程费时费力。

海带的晾晒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地表进行,人工操作直接将海带平铺在地面上,海带会沾上沙土和杂草,卫生条件差。由于土地会生长杂草等植物,为了除去杂草来保持土地平坦,就需要对土地喷洒除草农药,残留农药长期存在于土壤中,通常是三年作用的时间。因此,土地中的残留农药会污染到海带产品,严重影响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

少数情况下,海带是晾晒在海滩上,海滩上也存在垃圾等污染源,因此也会对海带造成污染。

此外,人工操作晾晒过程也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现有的浮动栈桥、浮动码头以及浮岛的稳定性、平衡性不理想,人们利用浮动栈桥、浮动码头以及浮岛等水面悬浮装置在水面上作业的过程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海带晾晒过程对海带造成污染,严重影响质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或海面上作业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可靠地进行悬浮和升降的悬浮作业平台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作业平台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充气泵、平台以及至少三组悬浮装置,三组悬浮装置的每组悬浮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锚筒和浮筒,锚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浮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

每组悬浮装置封闭的上端分别与平台连接;

浮筒的上端连接有充气阀门和放气阀门,充气阀门通过充气管道与压缩空气充气泵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浮筒连接有水位检测装置。

优选地,锚筒的上端连接有放气阀门。

优选地,浮筒为圆筒形状,锚筒为圆筒形状。

优选地,每组悬浮装置封闭的上端与平台之间设有框架,框架与每组悬浮装置封闭的上端连接,平台与框架连接。

优选地,框架为矩形框架,悬浮装置的数量是四组,四组悬浮装置封闭的上端分别与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连接;平台设有漏水孔。

优选地,四组悬浮装置分别为第一组悬浮装置、第二组悬浮装置、第三组悬浮装置和第四组悬浮装置,第一组悬浮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锚筒和第一浮筒,第二组悬浮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锚筒和第二浮筒,第三组悬浮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三锚筒和第三浮筒,第四组悬浮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四锚筒和第四浮筒,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分别与第一浮筒、第二浮筒、第三浮筒和第四浮筒封闭的上端连接;充气阀门和/或放气阀门为电磁阀。

优选地,锚筒的上端连接有充气阀门,锚筒上的充气阀门通过管道连接有压缩空气充气泵。

优选地,圆筒形状的浮筒的顶部是平面形状或弧面形状,圆筒形状的锚筒的顶部是平面形状或弧面形状。

优选地,浮筒为方形或横截面从开口端向封闭端逐渐收缩的形状;锚筒为方形或横截面从开口端向封闭端逐渐收缩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浮作业平台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充气泵、平台、第一浮筒、第二浮筒和第三浮筒;第一浮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二浮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三浮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

第一浮筒、第二浮筒和第三浮筒封闭的上端分别与平台连接;

第一浮筒、第二浮筒和第三浮筒的上端均连接有充气阀门和放气阀门,充气阀门通过充气管道与压缩空气充气泵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第一浮筒、第二浮筒和第三浮筒封闭的上端与平台之间设有框架,所述框架分别与第一浮筒、第二浮筒和第三浮筒的上端连接,平台与框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海带无需从养殖区域运输到陆地上进行晾晒,直接在养殖区域的海面上晾晒,效率高,节省成本,无污染;海带不会受到地面的污染,提高了海带产品的质量,还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悬浮作业平台装置不限于进行海带晾晒作业,其本质提供了在水面上进行各种作业的应用非常广泛的装置,比如浮动栈桥、浮动码头以及浮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海带悬浮晾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右视图;

图3是八组悬浮装置上安装横梁和纵梁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八组悬浮装置上安装横梁和纵梁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八组悬浮装置上安装横梁和纵梁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链条通过滚轮与导轨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7是第一锚筒和第一浮筒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锚筒或浮筒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

图10是锚筒或浮筒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

图11是锚筒或浮筒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

图12是锚筒或浮筒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

图13是锚筒或浮筒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

图14是海带悬浮晾晒系统在海带养殖海水中处于悬浮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操作工在将海带挂到左挂钩和右挂钩上的示意图;

图16是海带悬浮晾晒系统置于水面以下的示意图;

图17是海带悬挂装置使用挂钩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在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上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在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上安装平台的立体图;

图20是悬浮作业平台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21是悬浮作业平台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22是悬浮作业平台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23是锚筒之间连接支撑杆以及浮筒之间连接支撑杆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第一锚筒,2.第一浮筒,3.第二锚筒,4.第二浮筒,5.第三锚筒, 6.第三浮筒,7.第四锚筒,8.第四浮筒,9.第五锚筒,10.第五浮筒,11. 第六锚筒,12.第六浮筒,13.第七锚筒,14.第七浮筒,15.第八锚筒, 16.第八浮筒,17.第一横梁,18.第二横梁,19.第三横梁,20.第四横梁, 21.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右支架,24.左支架,25.右链条,26. 左链条,27.右导轨,27-1.滚轮,28.左导轨,29.连接梁,30.左挂钩, 31.右挂钩,32.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3.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4.第一充气管,35.第二充气管,36.第一充气阀门,37.第二充气阀门,38. 第一放气阀门,39.第二放气阀门,40.水位检测装置,41.水位检测装置, 42.充气阀门,43.放气阀门,44.充气阀门,45.放气阀门;46.水面,47. 海带绳,48.海带,49.海底,50.圆管,51.连接板,52.小船,53.操作工,54.挂钩连接杆,55.挂钩,56.平台,57.船锚;58.浮筒,59.锚筒, 60.浮筒,61.锚筒,62.浮筒,63.锚筒,64.连接梁,65.连接梁,66.环形连接梁,67.支撑杆,68.支撑杆,69.支撑杆,7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海带悬浮晾晒系统包括八组悬浮装置,第一横梁17,第二横梁18,第三横梁19,第四横梁20,第一纵梁21,第二纵梁22,右支架23,左支架24,右链条25,左链条26,右导轨27,左导轨28,连接梁29,左挂钩30,右挂钩31,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第一充气管34,第二充气管35,第一充气阀门36,第二充气阀门37,第一放气阀门38,第二放气阀门39,水位检测装置40,以及水位检测装置41。

第一锚筒1和第一浮筒2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锚筒1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一浮筒2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一锚筒1和第一浮筒2并排设置组成第一组悬浮装置。

第二锚筒3和第二浮筒4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锚筒3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二浮筒4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二锚筒3和第二浮筒4并排设置组成第二组悬浮装置。

第三锚筒5和第三浮筒6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三锚筒5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三浮筒6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三锚筒5和第三浮筒6并排设置组成第三组悬浮装置。

第四锚筒7和第四浮筒8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四锚筒7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四浮筒8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四锚筒7和第四浮筒8并排设置组成第四组悬浮装置。

第五锚筒9和第五浮筒10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五锚筒9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五浮筒10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五锚筒9和第五浮筒10并排设置组成第五组悬浮装置。

第六锚筒11和第六浮筒12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六锚筒11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六浮筒12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六锚筒11和第六浮筒12并排设置组成第六组悬浮装置。

第七锚筒13和第七浮筒14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七锚筒13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七浮筒14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七锚筒13和第七浮筒14并排设置组成第七组悬浮装置。

第八锚筒15和第八浮筒16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八锚筒15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八浮筒16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八锚筒15和第八浮筒16并排设置组成第八组悬浮装置。

各个锚筒和浮筒可以使用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加工生产,也可以使用塑料材料加工生产,也可以使用玻璃钢材料加工生产。

第一横梁17、第二横梁18、第三横梁19、第四横梁20、第一纵梁 21和第二纵梁22组成矩形框架,第一横梁17、第二横梁18、第三横梁 19、第四横梁20依次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八组悬浮装置的顶部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第一组悬浮装置、第二组悬浮装置、第七组悬浮装置、第八组悬浮装置分别与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连接,第三组悬浮装置、第五组悬浮装置分别连接在矩形框架的第一纵梁21一侧,第四组悬浮装置、第六组悬浮装置分别连接在矩形框架的第二纵梁 22一侧。各组悬浮装置与矩形框架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是:第一横梁17 和第一纵梁21之间的连接部与第一浮筒2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一横梁17和第二纵梁22之间的连接部与第二浮筒4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四横梁20与第一纵梁21之间的连接部与第七浮筒14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四横梁20与第二纵梁22之间的连接部与第八浮筒16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二横梁18与第一纵梁21之间的连接部与第三浮筒6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二横梁18与第二纵梁22之间的连接部与第四浮筒8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三横梁19与第一纵梁21之间的连接部与第五浮筒10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第三横梁19与第二纵梁22之间的连接部与第六浮筒12上端封闭的顶部连接。

如图23所示,为了进一步使锚筒和浮筒更加牢固,在第二锚筒3、第四锚筒7、第六锚筒11、第八锚筒15的下端之间用支撑杆67连接,在第二浮筒4、第四浮筒8、第六浮筒12、第八浮筒16的下端之间用支撑杆68连接,在第一锚筒1、第三锚筒5、第五锚筒9、第七锚筒13的下端之间用支撑杆69连接,在第一浮筒2、第三浮筒6、第五浮筒10、第七浮筒14之间用支撑杆70连接。

若干个右支架23与矩形框架的第二纵梁22垂直固定连接,若干个左支架24与矩形框架的第一纵梁21垂直固定连接,若干个连接梁29连接于右支架23和左支架24之间。右导轨27与右支架23连接,右链条 25通过滚轮与右导轨27连接,若干个右挂钩31与右链条25连接。左导轨28与左支架24连接,左链条26通过滚轮与左导轨28连接,若干个左挂钩30与左链条26连接。在右支架23上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链轮传动机构与右链条25连接,驱动电机由变频器来控制,可以方便地进行电机调速,从而控制右链条25在右导轨27上循环运行的速度。左链条26通过第一链轮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链轮传动机构带动左链条26在左导轨28上循环运行,这样,左链条26和右链条25的运行是同步的,右链条25带动右挂钩31 移动,左链条26带动左挂钩30移动。也可以采用另一驱动电机以及传动机构来控制左链条26的动作,从而实现分别独立地控制两组链条的动作。

链条通过滚轮与导轨连接,以及驱动电机与链条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公知的实施方式,比如,如图6所示,滚轮27-1与右导轨27连接,右链条25与滚轮27-1连接。或者采用公布号CN10672021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记载的直线导轨、曲线导轨和相应滚轮的连接方式以及其他相关结构。或者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43778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记载的输送电机、输送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等相关结构。

图1、2和6所示的结构只是一种能够悬挂海带的具体结构,除此之外,其他能够悬挂海带的公知结构的悬挂装置都是可以使用的。

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安装在矩形框架的第一纵梁21上,第一充气阀门36安装在第一浮筒2的顶部,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充气管34与第一充气阀门36连接,第一放气阀门38安装在第一浮筒2的顶部。打开第一充气阀门36,使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工作能够通过第一充气阀门36向第一浮筒2内腔注入压缩空气。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安装在矩形框架的第二纵梁22上,第二充气阀门37安装在第二浮筒4的顶部,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充气管35 与第二充气阀门37连接,第二放气阀门39安装在第二浮筒4的顶部。打开第二充气阀门37,使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工作通过第二充气阀门 37向第二浮筒4内腔注入压缩空气。同理,第三浮筒6、第五浮筒10、第七浮筒14上均安装有放气阀门,以及通过充气管道与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的输出端连接的充气阀门。第四浮筒8、第六浮筒12、第八浮筒 16上均安装有放气阀门,以及通过充气管道与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的输出端连接的充气阀门。需要说明的是,与每个浮筒上的充气阀门连接的压缩空气充气泵可以设置成独立工作的八个泵;或者使用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给第一浮筒2、第二浮筒4、第三浮筒6、第四浮筒8、第五浮筒10、第六浮筒12、第七浮筒14和第八浮筒16注入压缩空气。

水位检测装置40与第一浮筒2连接,水位检测装置41与第二浮筒4 连接。水位检测装置40和水位检测装置41可以采用浮球液位计或电子液位计等公知技术中的测量装置。其他浮筒中也设置水位检测装置。

也可以在第一锚筒1的顶部安装充气阀门42、放气阀门43,充气阀门42通过管道与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连接;也可以在第二锚筒3的顶部安装充气阀门44和放气阀门45,充气阀门44通过管道与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连接。同理,可以在第三锚筒5、第五锚筒9、第七锚筒 13上安装放气阀门,以及通过管道与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输出端连接的充气阀门,在第四锚筒7、第六锚筒11、第八锚筒15上安装放气阀门,以及通过管道与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输出端连接的充气阀门。需要说明的是,与每个锚筒上的充气阀门连接的压缩空气充气泵可以设置成独立工作的八个泵;或者通过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给八个锚筒注入压缩空气。

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和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等其他压缩空气充气泵可以被安装在岸边陆地上,或者安装于静止在水面上的小船上。前述的充气阀门、放气阀门可以是使用电动形式的阀门,比如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电缆连接有相应控制器,控制器也能够控制压缩空气充气泵工作。水位检测装置40和水位检测装置41以及其他水位检测装置的水位信号输出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水位信号控制电磁阀、压缩空气充气泵工作。

如图7和8所示,以第一锚筒1和第一浮筒2为例说明锚筒和浮筒之间的一种具体连接形式,沿竖直方向,两者之间用圆管50焊接在一起;沿水平方向,第一锚筒1和第一浮筒2的顶部之间用连接板51焊接在一起。

上述图1、2、3、4、5、7、8中的锚筒和浮筒为圆筒形状,其顶部是平面的。可以将顶部设置为弧面形状,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顶部的纵截面设置为梯形,如图10所示。

如图11所示,锚筒或浮筒可以是方形筒,其横截面为方形。

如图12所示,锚筒或浮筒可以是横截面从开口端向封闭端逐渐收缩的形状,进一步,可以将图12所示结构的顶部平面设置为如图13所示的弧面。

如图14和15所示,使用海带悬浮晾晒系统进行晾晒海带作业的过程如下:

将海带悬浮晾晒系统放置在海带养殖区域的海水中,使各个锚筒和浮筒的开口端向下扣在水中,开启第一压缩空气充气泵32和第二压缩空气充气泵33,向第一浮筒2、第二浮筒4、第三浮筒6、第四浮筒8、第五浮筒10、第六浮筒12、第七浮筒14、第八浮筒16的内腔注入一定量的压缩空气(浮筒内腔的上部分是空气,下部分是水),这样各个浮筒就会给整个晾晒装置提供向上的浮力,第一锚筒1、第二锚筒3、第三锚筒 5、第四锚筒7、第五锚筒9、第六锚筒11、第七锚筒13、第八锚筒15 的内腔被水填满(因为锚筒没有被注入空气),使由第一横梁17、第二横梁18、第三横梁19、第四横梁20、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组成的矩形框架以及右支架23和左支架24浮出水面46,这样的话,整个晾晒装置就悬浮静止在水面46上。各个浮筒内腔中的压缩空气体积根据整个晾晒装置的重量而定。第一锚筒1、第二锚筒3、第三锚筒5、第四锚筒7、第五锚筒9、第六锚筒11、第七锚筒13、第八锚筒15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空气,此时可以通过其顶部的放气阀门把气体放掉。

各个浮筒中的水位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浮筒内腔中的水位,可以根据要求达到的水位来调整注入压缩空气的量,也就是注入的压缩空气占浮筒内腔空间的比例大小。

当整个晾晒装置稳定地悬浮静止在水面46上后,操作工53站在小船52上,将水中成熟的海带48以及海带绳47(一根海带绳47上有若干个海带)打捞出来,将海带绳47的一端与左挂钩30连接,另一端与右挂钩31连接,这样,一根海带绳47上的若干个海带48就被悬挂起来了。接着启动驱动电机,使右链条25和左链条26在右导轨27和左导轨28 上向右移动(图15的方向),从而带动海带绳47向右移动,然后操作工 53进行下一根海带绳的悬挂作业,如此反复作业,直到所有的挂钩上都连接有海带绳,这样海带就直接在海面上晾晒,无须耗费时间人力成本将海带搬运到陆地上进行晾晒,海带不会受到陆地地表以及空气的污染,再海上晾晒几乎没有污染,能够提高海带产品的质量,而且在海风的作用下,晾晒的效率也会提高。

海带在晾晒过程中,如果海上的风浪比较大,会对整个晾晒装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至少有两方面的结构可以消除风浪的影响,保证稳定性和平衡性。一方面,各个浮筒的内腔有一定量的空气,有大浪经过浮筒时,浮筒内腔的空气会被压缩,起到缓冲的作用,减轻波浪引起的上下颠簸,有利于保证整个晾晒装置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另一方面,由于各个锚筒的内腔充满水,有大浪经过锚筒时,或者大风吹向左支架24和右支架23等其他构件时,锚筒在其内腔中的水的作用下,不会向上移动或倾斜,锚筒起锚固作用,因此有利于保证整个晾晒装置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灌入浮筒内腔下部的水,也能够避免浮筒向上移动或倾斜,起到锚固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充气阀门向各个锚筒注入压缩空气,也可以产生浮力,同时使各个浮筒充满水起锚固作用。

如图16所示,对于海带悬浮晾晒系统的使用,当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可以将各个浮筒中的空气通过放气阀门排掉,这样浮筒的内腔就充满水,整个海带悬浮晾晒系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海底或下潜到水面下一定深度的位置,以躲避台风的破坏。当台风过后,再给各个浮筒注入压缩空气,使整个系统上浮。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4、15和16所示海带悬浮晾晒系统的使用过程,可以不使用第一锚筒1、第二锚筒3、第三锚筒5、第四锚筒7、第五锚筒9、第六锚筒11、第七锚筒13、第八锚筒15,只使用八个浮筒进行悬浮、升降功能。

如图17所示,对于海带悬挂装置,可以在右链条25和左链条26之间连接若干个挂钩连接杆54,在挂钩连接杆54上连接若干个挂钩55。将成熟的海带48直接挂在挂钩55上。为了使整个海带悬浮晾晒系统更加稳定,可以在第一纵梁21上连接船锚57,使船锚57沉入水底。

如图18和19所示,在图3、4和5所示结构的基础上改进,在第一横梁17、第二横梁18、第三横梁19、第四横梁20、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组成的矩形框架上固定连接平台56,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悬浮作业平台装置。然后再将左支架24和右支架23安装在平台56上,将各个压缩空气充气泵安装在平台56上。因此,操作工就可以站在平台56上进行作业,更加方便。操作工可以在平台56上搭建现有技术中简易的海带晾晒架,进行海带晾晒。

可以在平台56上加工若干个漏水孔,可以减小平台下降或上升时的水产生的阻力。漏水孔的形状结构采用公开常识。

针对图19所示的悬浮作业平台装置,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来实现:

如图20所示,浮筒58和锚筒59固定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组悬浮装置,一共有三组悬浮装置,三组悬浮装置呈三角形分布形成一个平面,相邻悬浮装置的封闭顶部之间用连接梁64连接,在三个连接梁64形成的框架上固定连接一个平台。

如图21所示,浮筒60和锚筒61固定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组悬浮装置,一共有五组悬浮装置,五组悬浮装置呈五边形分布形成一个平面,相邻悬浮装置的封闭顶部之间用连接梁65连接,在五个连接梁65形成的框架上固定连接一个平台。

如图22所示,浮筒62和锚筒63固定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组悬浮装置,一共有九组悬浮装置,九组悬浮装置呈环形分布形成一个平面,用环形连接梁66将各个悬浮装置的封闭顶部连接起来,在环形连接梁66上固定连接一个平台。

悬浮作业平台装置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强,可用来当作浮动栈桥、浮动码头以及浮岛使用。

以上所述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