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粉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2191发布日期:2018-09-04 21: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薯粉生产线。



背景技术: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约为470万公顷,年产量约6000万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对马铃薯的加工利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工产品主要为粉条、粉丝、油炸马铃薯食品等。目前国内市场马铃薯全粉和马铃薯衍生物产品还很少,有些还依赖进口。目前我国作为小食品的马铃薯全粉原料仍依赖进口,年需求量3万吨以上,目前年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亟需开发马铃薯粉的生产设备。

授权公告号为CN205358111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避免马铃薯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用于马铃薯粉的生产设备。该用于马铃薯粉的生产设备由依次设置的清洗装置、去皮装置、切片装置、熟化装置、冷却装置、制泥装置、微波干燥装置组成。

上述马铃薯粉的生产设备可以有效防止马铃薯褐变,但其马铃薯的制泥过程主要靠滚筒挤压,制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薯粉生产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薯粉的制作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薯粉生产线,包括清洗机构、破碎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安装两相互平行的滚筒以及左右平行布置的左磨筒和右磨筒,两滚筒的外周面均沿周向安装有若干切刀,两所述滚筒通过传动链一同向传动,所述左磨筒和右磨筒位于滚筒的下方且相邻抵靠,左磨筒和右磨筒通过传动链二同向传动,所述左磨筒和右磨筒的外端均同轴联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链二套设于两传动轮的外围,所述左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小于/大于所述右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

马铃薯通过清洗机构先将表面的泥污清洗进一步去皮,然后输送至破碎机构将马铃薯破碎制作成泥状,最后将薯粉从泥状产品分离出来进入烘干机构烘干成粉,从而实现薯粉的生产。通过在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外周面具有切刀且相互平行布置的滚筒,并使两个滚筒通过传动链一驱动进行同向传动,这样进入壳体的马铃薯落在两滚筒之间后,两侧的切刀能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切削马铃薯,在两个滚筒之间不会形成形状稳定的空隙,使马铃薯难以因进入滚筒的切刀之间的间隔而逃避切削,保障切削率且不会损坏刀具;通过设置左磨筒和右磨筒通过传动链二同向传动,且使传动链二套设于左磨筒的传动轮和右磨筒的传动轮外围,当驱动左磨筒和右磨筒顺时针转动时,设置左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小于右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这样由于传动链二上的线速度相同,左磨筒的转速会比右磨筒更快,左磨筒带动切块后具有棱角的马铃薯快速向下而右磨筒缓慢带动马铃薯向上,产生的速度差及翻转作用将马铃薯压在快速转动的左磨筒表面快速磨削成为泥浆,磨削颗粒更小且保障效率;作为另一种方案,驱动左磨筒和右磨筒逆时针转动时,设置左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大于右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这样右磨筒带动切块后的马铃薯快速向下而左磨筒缓慢带动马铃薯向上,与顺时针原理相同,提高磨削制粉的效果。作为优选,切刀的长度设置与滚筒的长度一致,提高切块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箱、用于输送并刷洗产品的辊刷和用于输送产品的传动辊组,所述传动辊组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所述辊刷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传动辊组与所述辊刷相邻设置,所述辊刷和传动辊组的左端部分设于所述清洗箱内,该传动辊组的右端位于所述滚筒的上方。在工作过程中,清洗箱内注有清洗用的水,水面超过辊刷,通过设置辊刷能够通过快速转动将浸入水中的的马铃薯表面逐步清洗并刮擦去皮,清洗完成的产品随这传动辊逐步向上离开水面并沥干附带的脏水,除去杂质,提高薯粉纯度。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清洗箱的顶部设有若干朝下的喷水龙头,所述喷水龙头与所述传动辊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清洗箱的底部具有向下倾斜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低处设有排污管道。通过在清洗箱的顶部设置与传动辊组位置对应的喷水龙头,这样清洗后的马铃薯随传动辊组向上传动逐渐脱离水面,此时喷水龙头能将距离水面较近的马铃薯从斜坡上冲下并随水流落至左侧再次清洗,随着左侧马铃薯堆积后不再受喷水龙头影响,实现上料,增强除去杂质的效果,提高薯粉纯度;马铃薯表面原有的泥土及皮层在清洗完成后逐渐沉入清洗箱底,通过在清洗箱底部设置倾斜的底板及排污管道,这样能够将泥污杂质汇集起来定时集中排出,保障清洗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传动辊组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若干清水龙头,所述传动辊组位于清水龙头的下方,所述传动辊组的下方设有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的下水板,所述下水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该下水板的左端伸入所述清洗箱内。从清洗箱输出的产品包含一定的杂质,通过在支架的顶部设置清水龙头,能使用干净卫生的水对马铃薯进行冲洗,保障进入破碎机构前马铃薯的卫生效果,通过设置倾斜的下水板,便于将冲洗的杂质收集至清洗箱内排出并提高清洗箱内水质的清洁度。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支架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传动辊组的下方且与所述壳体相邻,驱动电机该通过传动链三驱动所述传动辊组转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链四驱动所述滚筒转动,所述滚筒与右磨筒通过传动链五同向传动。通过将驱动电机设于传动辊组的下方且与所述壳体相邻,这样充分利用传动辊组倾斜向上以及与破碎机构之间的空间条件,使用同一电机同时为清洗机构和破碎机构提供动力并保障传动磨削效果,提高结构紧凑型。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用于收集薯浆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上方设有用于过滤薯渣的漏浆板,所述容腔与烘干机构之间设有吸料管道,所述吸料管道的吸料端设于所述容腔的底部,该吸料管道的出料端设于所述烘干机构内,所述吸料管道的中段设有用于吸料的压力泵。通过在壳体的底部设置容腔并在容腔上方设置漏浆板,这样能将破碎后的薯泥过滤后使纯净的薯浆进入空腔完成沉淀,随后通过在空腔底部设置的吸料管道吸至烘干机构,这样经过滤沉淀后的空腔底部的薯粉由于浓度很高,吸料管道吸出的薯粉浆有足够的粘稠度,不易随水分流动流失,提高制粉率。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用于产生热空气的加热箱和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的传送带,所述加热箱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该加热箱的底面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开设有朝向传送带的出气口,所述吸料管道的出料端朝向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吸料管道出料端的右方。通过设置倾斜向上的传送带并使吸料管道朝向传送带的上表面,这样薯粉浆直接输送至传送带,避免飞溅,通过设置加热箱位于传动带上方且将加热箱的底部出气口设置于吸料管道出料端的右方,刚喷出的薯粉浆包含的水分随传送带向左流下,这样加热箱产出的热空气对薯粉浆烘干时不会产生太多的蒸汽,且热空气温度较高能随着加热箱的倾斜底面向上游走,这样使热空气能够分布于传送带的表面,持续对薯粉浆进行烘干,保障烘干制粉效果。作为优选,传送带表面为不锈钢材料,避免长期与水汽接触而锈蚀且干净卫生。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加热箱内设有贯穿上下两面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出气口的右上方。通过在加热箱内设置贯穿的出气管,这样能使烘干产生的大量蒸气在上升过程中从出气管逃出,避免蒸汽随薯粉出料时冷凝造成再次结块并影响薯粉的干燥度。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传送带的下方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通过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向上倾斜延伸的保温板,这样保温板和加热箱的底面相互配合将传送带夹持在中间,保障热空气的温度稳定,保障烘干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薯粉生产线中,所述传送带的右端设有出料管罩,所述出料管罩与传送带之间设有若干钢丝滚轮,所述出料管罩的出口处设有能通过气缸控制出口开合的挡板,该出料管罩的下方设有用于称重的电子秤。薯粉浆烘干后会在传动带表面结块,通过在传送带的右端设置出料管罩并在出料管罩与传送带之间设置若干钢丝滚轮,若干钢丝滚轮能逐步把结块的薯粉碾碎并刮起,出料管罩避免薯粉飞出;电子秤能够读出薯粉的出料量,当达到指定重量时可控制气缸驱动挡板将出料管罩的出口封闭,然后对薯粉封口,从而完成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薯粉生产线通过设置左磨筒和右磨筒通过传动链二同向传动,且使传动链二套设于左磨筒的传动轮和右磨筒的传动轮外围,当驱动左磨筒和右磨筒顺时针转动时,设置左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小于右磨筒上的传动轮直径,由于传动链二上的线速度相同,左磨筒的转速会比右磨筒更快,左磨筒带动切块后具有棱角的马铃薯快速向下而右磨筒缓慢带动马铃薯向上,产生的速度差及翻转作用将马铃薯压在快速转动的左磨筒表面快速磨削成为泥浆,磨削颗粒更小且保障效率。

2、本薯粉生产线通过设置加热箱位于传动带上方且将加热箱的底部出气口设置于吸料管道出料端的右方,刚喷出的薯粉浆包含的水分随传送带向左流下,加热箱产出的热空气对薯粉浆烘干时不会产生太多的蒸汽,且热空气温度较高能随着加热箱的倾斜底面向上游走,这样使热空气能够分布于传送带的表面,持续对薯粉浆进行烘干,保障烘干制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薯粉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机构;11、清洗箱;12、辊刷;13、传动辊组;14、喷水龙头;15、底板;16、排污管道;17、支架;18、清水龙头;19、下水板;

2、破碎机构;21、壳体;22、滚筒;221、切刀;23、左磨筒;24、右磨筒;25、传动链一;26、动链二;27、传动轮;28、传动链五;29、容腔;291、漏浆板;

3、烘干机构;31、加热箱;311、出气口;312、出气管;32、传送带;33、保温板;34、出料管罩;341、挡板;342、气缸;35、钢丝滚轮;

4、驱动电机;41、传动链三;42、传动链四;

5、吸料管道;51、压力泵;6、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薯粉生产线包括清洗机构1、破碎机构2和烘干机构3,破碎机构2包括壳体21,壳体21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安装两相互平行的滚筒22以及左右平行布置的左磨筒23和右磨筒24,两滚筒22的外周面均沿周向安装有若干切刀221,两滚筒22通过传动链一25同向传动,左磨筒23和右磨筒24位于滚筒22的下方且相邻抵靠,左磨筒23和右磨筒24通过传动链二26同向传动,左磨筒23和右磨筒24的外端均同轴联接有传动轮27,传动链二26套设于两传动轮27的外围,左磨筒23上的传动轮27直径小于右磨筒24上的传动轮27直径。马铃薯通过清洗机构1先将表面的泥污清洗进一步去皮,然后输送至破碎机构2将马铃薯破碎制作成泥状,最后将薯粉从泥状产品分离出来进入烘干机构3烘干成粉,从而实现薯粉的生产。通过在壳体2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外围具有切刀221且相互平行布置的滚筒22,并使两个滚筒22通过传动链一25驱动进行同向传动,这样进入壳体21的马铃薯落在两滚筒22之间后,两侧的切刀221能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切削马铃薯,在两个滚筒22之间不会形成形状稳定的空隙,使马铃薯难以因进入滚筒22的切刀221之间的间隔而逃避切削,保障切削率且不会损坏刀具;通过设置左磨筒23和右磨筒24通过传动链二26同向传动,且使传动链二26套设于左磨筒23的传动轮27和右磨筒24的传动轮27外围,当驱动左磨筒23和右磨筒24顺时针转动时,设置左磨筒23上的传动轮27尺寸小于右磨筒24上的传动轮27尺寸,这样由于传动链二26上的线速度相同,左磨筒23的转速会比右磨筒24更快,左磨筒23带动切块后具有棱角的马铃薯快速向下而右磨筒24缓慢带动马铃薯向上,产生的速度差及翻转作用将马铃薯压在快速转动的左磨筒23表面快速磨削成为泥浆,磨削颗粒更小且保障效率作为优选,切刀221的长度设置与滚筒22的长度一致,提高切块的效果。壳体21的底部形成用于收集薯浆的容腔29,容腔29的上方设有用于过滤薯渣的漏浆板291,容腔29与烘干机构3之间设有吸料管道5,吸料管道5的吸料端设于容腔29的底部,该吸料管道5的出料端设于烘干机构3内,吸料管道5的中段设有用于吸料的压力泵51。通过在壳体21的底部设置容腔29并在容腔29上方设置漏浆板291,这样能将破碎后的薯泥过滤后使纯净的薯浆进入空腔完成沉淀,随后通过在空腔底部设置的吸料管道5吸至烘干机构3,这样经过滤沉淀后的空腔底部的薯粉由于浓度很高,吸料管道5吸出的薯粉浆有足够的粘稠度,不易随水分流动流失,提高制粉率。

如图1所示,清洗机构1包括清洗箱11、用于输送并刷洗产品的辊刷12和用于输送产品的传动辊组13,传动辊组13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辊刷12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传动辊组13与辊刷12相邻设置,辊刷12和传动辊组13的左端部分设于清洗箱11内,该传动辊组13的右端位于滚筒22的上方。在工作过程中,清洗箱11内注有清洗用的水,水面超过辊刷12,通过设置辊刷12能够通过快速转动将浸入水中的的马铃薯表面逐步清洗并刮擦去皮,清洗完成的产品随这传动辊逐步向上离开水面并沥干附带的脏水,除去杂质,提高薯粉纯度。清洗箱11的顶部设有三个朝下的喷水龙头14,其中部分喷水龙头14与传动辊组13的位置相对应,清洗箱11的底部具有向下倾斜的底板15,底板15的低处设有排污管道16。通过在清洗箱11的顶部设置与传动辊组13位置对应的喷水龙头14,这样清洗后的马铃薯随传动辊组13向上传动逐渐脱离水面,此时喷水龙头14能将距离水面较近的马铃薯从斜坡上冲下并随水流落至左侧再次清洗,随着左侧马铃薯堆积后不再受喷水龙头14影响,实现上料,增强除去杂质的效果,提高薯粉纯度;马铃薯表面原有的泥土及皮层在清洗完成后逐渐沉入清洗箱11底,通过在清洗箱11底部设置倾斜的底板15及排污管道16,这样能够将泥污杂质汇集起来定时集中排出,保障清洗效果。清洗机构1还包括用于支撑传动辊组13的支架17,支架17的顶部设有若干清水龙头18,传动辊组13位于清水龙头18的下方,传动辊组13的下方设有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的下水板19,下水板19固定于支架17上且该下水板19的左端伸入清洗箱11内。从清洗箱11输出的产品包含一定的杂质,通过在支架17的顶部设置清水龙头18,能使用干净卫生的水对马铃薯进行冲洗,保障进入破碎机构2前马铃薯的卫生效果,通过设置倾斜的下水板19,便于将冲洗的杂质收集至清洗箱11内排出并提高清洗箱11内水质的清洁度。作为优选,支架17内设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位于传动辊组13的下方且与壳体21相邻,驱动电机4该通过传动链三41驱动传动辊组13转动,驱动电机4通过传动链四42驱动滚筒22转动,滚筒22与右磨筒24通过传动链五28同向传动。通过将驱动电机4设于传动辊组13的下方且与壳体21相邻,这样充分利用传动辊组13倾斜向上以及与破碎机构2之间的空间条件,使用同一电机同时为清洗机构1和破碎机构2提供动力并保障传动磨削效果,提高结构紧凑型。

如图1所示,烘干机构3包括用于产生热空气的加热箱31和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的传送带32,加热箱31位于传送带32的上方,该加热箱31的底面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加热箱31的底部开设有朝向传送带32的出气口311,吸料管道5的出料端朝向传送带32的上表面,出气口311位于吸料管道5出料端的右方。通过设置倾斜向上的传送带32并使吸料管道5朝向传送带32的上表面,这样薯粉浆直接输送至传送带32,避免飞溅,通过设置加热箱31位于传动带上方且将加热箱31的底部出气口311设置于吸料管道5出料端的右方,刚喷出的薯粉浆包含的水分随传送带32向左流下,这样加热箱31产出的热空气对薯粉浆烘干时不会产生太多的蒸汽,且热空气温度较高能随着加热箱31的倾斜底面向上游走,这样使热空气能够分布于传送带32的表面,持续对薯粉浆进行烘干,保障烘干制粉效果。作为优选,传送带32表面为不锈钢材料,避免长期与水汽接触而锈蚀且干净卫生。进一步来讲,加热箱31内设有贯穿上下两面的出气管312,出气管312的下端位于出气口311的右上方。通过在加热箱31内设置贯穿的出气管312,这样能使烘干产生的大量蒸气在上升过程中从出气管312逃出,避免蒸汽随薯粉出料时冷凝造成再次结块并影响薯粉的干燥度。作为优选,传送带32的下方设有保温板33,保温板33自左向右倾斜向上延伸。通过在传送带32的下方设置向上倾斜延伸的保温板33,这样保温板33和加热箱31的底面相互配合将传送带32夹持在中间,保障热空气的温度稳定,保障烘干效果。

如图1所示,传送带32的右端设有出料管罩34,出料管罩34与传送带32之间设有三个钢丝滚轮35,出料管罩34的出口处设有能通过气缸342控制出口开合的挡板341,该出料管罩34的下方设有用于称重的电子秤6。薯粉浆烘干后会在传动带表面结块,通过在传送带32的右端设置出料管罩34并在出料管罩34与传送带32之间设置三个依次布置的钢丝滚轮35,若干钢丝滚轮35能逐步把结块的薯粉碾碎并刮起,出料管罩34避免薯粉飞出;电子秤6能够读出薯粉的出料量,当达到指定重量时可控制气缸342驱动挡板341将出料管罩34的出口封闭,然后对薯粉封口,从而完成制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