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熏焙系统及茶叶熏焙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1597发布日期:2018-09-29 00:10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熏茶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熏焙系统及茶叶熏焙工艺。



背景技术:

烟熏茶是西南地区的一种传统茶叶。每年当地人都会购买一些烟熏茶作为一家人一年的日常茶。

烟熏茶的特别之处在于有一个烟熏的工序,将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熏炉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香料明火,让熏烟导入熏炉底层,茶坯在熏焙的过程中不断吸附熏烟中的各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如醇、醛、酮、酚、酸类等,使茶叶带有独特的香味。其中以宁乡烟熏茶为典型代表。《中国名茶志》有这样的记载:宁乡烟熏茶产于沩山乡,历史悠久,以沩山毛尖为优。由于原料鲜嫩,制作方法特殊,冲泡后的叶底也特别柔软嫩脆。

现在没有专用的茶叶熏制设备,传统的灶膛产生的熏烟通过竹筛后散发到空气中,熏烟与茶叶接触时间短,无法充分吸收熏烟中的各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熏烟利用率低。而且传统的工艺中同一次只能生产单一口味的茶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茶叶熏焙系统,便于提高熏烟利用率低,便于同时生产多种香味的茶叶,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系统,包括混合炉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混合炉左右两侧的熏茶机构;所述熏茶机构包括熏制炉、焚烧炉以及软管;所述熏制炉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熏制炉内安装有网状滚筒和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用以向熏制炉内喷洒液体;所述熏制炉的侧壁上开有与网状滚筒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料门;所述焚烧炉用以焚烧香料产生熏烟;所述焚烧炉的出烟端插入熏制炉的底部与熏制炉连通;所述混合炉的结构与熏制炉相同;所述软管的一端插入混合炉的底部与混合炉连通,另一端与熏制炉的排烟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网状滚筒的外周面上开有若干个网格孔;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横梁管、泵以及储液箱;所述横梁管可滑动的安装在熏制炉内;所述横梁管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与横梁管连通的喷头;所述喷头可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所述储液箱安装在熏制炉的外侧壁;所述泵的进液端与储液箱连通,出液端穿过熏制炉与横梁管连通;所述熏制炉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

可选地,所述网状滚筒与熏制炉旋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网状滚筒的顶部固定有电阻加热网;所述网格孔贯穿电阻加热网。

可选地,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风机、料箱以及导料管;所述导料管插入通孔中与网状滚筒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两端分别与料箱和导料管连通。

可选地,从网状滚筒的中心点沿网状滚筒的轴线至网状滚筒的端部,所述网状滚筒的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穿过混合炉的底部侧壁与混合炉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端分别与两根软管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工艺,利用上述的茶叶熏焙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熏焙的茶叶装入料箱中,在储液箱中加入清水;

s2)启动第一风机,将料箱中的茶叶抽入网状滚筒中,然后关闭第一风机;

s3)向下滑动横梁管,使横梁管上的喷头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打开泵,向网状滚筒内喷洒清水,喷洒完成后再关闭泵,向上滑动横梁管,使退出网格孔;将茶叶静置4-8min;

s4)在焚烧炉中焚烧香料,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熏制时间为20-30min;

s5)重复操作步骤s3-s4,重复操作的次数为2-3次;

s6)在焚烧炉中焚烧香料,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同时启动电阻加热网烘烤茶叶,将茶叶烘干;

s7)再次启动第一风机,使第一风机反转,将茶叶吸入到料箱中。

可选地,步骤s1)所述的清水的水温为25-32℃;步骤s6)中电阻加热网的温度为120-160℃;步骤s6)中所述烘干为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为1-3%。

可选地,步骤s4)所述香料为松枝、果树枝或者艾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系统,包括混合炉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混合炉左右两侧的熏茶机构;所述熏茶机构包括熏制炉、焚烧炉以及软管;所述熏制炉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熏制炉内安装有网状滚筒和喷淋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茶叶熏焙系统的茶叶熏焙工艺,便于提高熏烟利用率低,便于同时生产多种香味的茶叶,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熏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混合炉、2-熏制炉、3-焚烧炉、4-软管、5-送料机构、6-第二风机、21-排烟口、22-网状滚筒、23-喷淋组件、24-通孔、25-排液口、51-第一风机、52-料箱、53-导料管、221-网格孔、222-电阻加热网、231-横梁管、232-泵、233-储液箱、234-喷头、241-料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系统,包括混合炉1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混合炉左右两侧的熏茶机构;所述熏茶机构包括熏制炉2、焚烧炉3以及软管4;所述熏制炉2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21;所述熏制炉2内安装有网状滚筒22和喷淋组件23;所述喷淋组件23用以向熏制炉内喷洒液体;所述熏制炉的侧壁上开有与网状滚筒连通的通孔24;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料门241;所述焚烧炉3用以焚烧香料产生熏烟;所述焚烧炉的出烟端插入熏制炉的底部与熏制炉连通;所述混合炉的结构与熏制炉相同;所述软管4的一端插入混合炉的底部与混合炉连通,另一端与熏制炉的排烟口连通。使用时,打开料门241,向网状滚筒22中加入茶叶,再关闭料门241。通过喷淋组件23向茶叶喷洒清水。使茶叶的气孔打开。其中一个焚烧炉3中焚烧松树枝,熏烟进入到熏制炉2中熏制茶叶,茶叶吸收熏烟中的各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使茶叶带有松香味,且熏烟经过排烟口21沿软管4进入混合炉1熏制茶叶,并沿混合炉1的排烟口21排出。同时在另一个焚烧炉3中焚烧松艾草,使另一个熏制炉2中的茶叶带有艾草香味,艾草的熏烟经过另一根软管4进入混合炉1熏制茶叶,并沿混合炉1的排烟口21排出。此时混合炉1中拥有两种不同香味的熏烟,熏制出的茶叶同时带有松香味和艾草香味。本实施例提供的茶叶熏焙系统,便于提高熏烟利用率低,便于同时生产多种香味的茶叶,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滚筒22的外周面上开有若干个网格孔221;所述喷淋组件23包括横梁管231、泵232以及储液箱233;所述横梁管231可滑动的安装在熏制炉内;所述横梁管23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与横梁管连通的喷头234;所述喷头234可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所述储液箱233安装在熏制炉的外侧壁;所述泵232的进液端与储液箱连通,出液端穿过熏制炉与横梁管连通;所述熏制炉2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25。使用时,所述喷头234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所述泵232抽取储液箱233中的清水,并通过喷头234喷洒到茶叶上。便于向茶叶喷洒清水。结构简单,并与维护。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滚筒22与熏制炉旋转连接。便于翻转茶叶,便于提高茶叶的熏制质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滚筒22的顶部固定有电阻加热网222;所述网格孔221贯穿电阻加热网。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与熏制炉的内侧壁和横梁管相连;所述横梁管的一端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穿过熏制炉的内侧壁与泵232的出水端连通。初始状态下,所述电阻加热网222位于网状滚筒22的正上方。所述喷头234位于网格孔221的正上方。熏制茶叶时,旋转网状滚筒22。打开电阻加热网,烘烤茶叶。当需要喷洒清水时,将电阻加热网旋转至初始状态。所述气缸推动横梁管向下滑动,使喷头234插入网格孔221中,向茶叶喷洒清水。便于给茶叶加热,便于加速茶叶的干燥。防止将水喷洒至电阻加热网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送料机构5;所述送料机构5包括第一风机51、料箱52以及导料管53;所述导料管53插入通孔中与网状滚筒连通;所述第一风机51的两端分别与料箱和导料管连通。所述第一风机51可切换正反转。将需要熏制的茶叶放置在料箱52中,启动第一风机51,所述第一风机51正转,将料箱52中的茶叶抽入网状滚筒22中,再关闭第一风机51。茶叶熏制完成后,启动第一风机51,所述第一风机51反转,将网状滚筒22中的茶叶吸入到料箱52中。便于取出或放入茶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从网状滚筒的中心点沿网状滚筒的轴线至网状滚筒的端部,所述网状滚筒2的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便于给气流导向,便于取出或放入茶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风机6;所述第二风机6的出风端穿过混合炉的底部侧壁与混合炉连通,所述第二风机6的进风端分别与两根软管连通。启动第二风机6,所述第二风机6使熏烟沿软管4流入混合炉1中。便于吸入熏烟。

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工艺,利用实施例1的茶叶熏焙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熏焙的茶叶装入料箱中,在储液箱中加入清水,所述的清水的水温为30℃;

s2)启动第一风机,将料箱中的茶叶抽入网状滚筒中,然后关闭第一风机;

s3)向下滑动横梁管,使横梁管上的喷头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打开泵,向网状滚筒内喷洒清水,喷洒完成后再关闭泵,向上滑动横梁管,使退出网格孔;将茶叶静置6min;

s4)在焚烧炉中焚烧松枝,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熏制时间为25min;

s5)重复操作步骤s3-s4,重复操作的次数为3次;

s6)在焚烧炉中焚烧香料,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同时启动电阻加热网烘烤茶叶,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为2%;烘烤时,电阻加热网的温度为140℃;

s7)再次启动第一风机,使第一风机反转,将茶叶吸入到料箱中。

茶叶表面具有气孔。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气孔张开度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向茶叶喷洒30℃的清水,便于,气孔的张开,便于茶叶吸收熏烟中的各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步骤s3-s4总共操作3次,便于茶叶充分吸收熏烟,提高熏制效果。其中前两次只是进行熏制,电阻加热网不启动,不进行烘烤。防止温度过高,使茶叶的保卫细胞失去活性。第3次时打开电阻加热网,电阻加热网的温度为140℃,便于快速烘干茶叶。

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工艺,利用实施例1的茶叶熏焙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熏焙的茶叶装入料箱中,在储液箱中加入清水;所述的清水的水温为25℃;

s2)启动第一风机,将料箱中的茶叶抽入网状滚筒中,然后关闭第一风机;

s3)向下滑动横梁管,使横梁管上的喷头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打开泵,向网状滚筒内喷洒清水,喷洒完成后再关闭泵,向上滑动横梁管,使退出网格孔;将茶叶静置4min;

s4)在焚烧炉中焚烧果树枝,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熏制时间为20min;

s5)重复操作步骤s3-s4,重复操作的次数为2次;

s6)在焚烧炉中焚烧香料,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同时启动电阻加热网烘烤茶叶,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为1%。烘烤时,电阻加热网的温度为120℃;

s7)再次启动第一风机,使第一风机反转,将茶叶吸入到料箱中。

实施例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熏焙工艺,利用实施例1的茶叶熏焙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熏焙的茶叶装入料箱中,在储液箱中加入清水;所述清水的水温为32℃;

s2)启动第一风机,将料箱中的茶叶抽入网状滚筒中,然后关闭第一风机;

s3)向下滑动横梁管,使横梁管上的喷头穿过网格孔插入到网状滚筒内,打开泵,向网状滚筒内喷洒清水,喷洒完成后再关闭泵,向上滑动横梁管,使退出网格孔;将茶叶静置8min;

s4)在焚烧炉中焚烧香料,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熏制时间为30min;

s5)重复操作步骤s3-s4,重复操作的次数为3次;

s6)在焚烧炉中焚烧艾草,熏烟进入熏制炉内熏制茶叶,同时启动电阻加热网烘烤茶叶,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为3%;烘烤时,电阻加热网的温度为160℃;

s7)再次启动第一风机,使第一风机反转,将茶叶吸入到料箱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