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585发布日期:2019-03-22 20:4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领域
以及发酵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酵乳是以生牛乳(或复原乳)作为主要原料经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乳酸菌发酵而得的,其作为一种乳产品,凭借独特的口感与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畅销市场多年。然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乳酸菌只是发酵乳发酵剂,不具有益生特性,且仅使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几种有限的乳酸菌进行发酵会使得发酵风味产物单一、同质化严重。近些年来,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由于其自身的益生特性以及生物学特性,不仅能够增加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还能改善口感和风味,同时,它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抗菌物质,延长发酵食品的保藏时间,因此,在发酵制品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可尝试用植物乳杆菌代替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菌发酵生产发酵乳以解决现有双蛋白发酵乳缺乏益生特性和风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但是,研究表明:由于植物乳杆菌缺乏蛋白酶基因,且生长增殖需要磷酸盐构成细胞双分子层,及微量元素激活生长代谢相关酶系,无法有效利用牛乳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进行生长增殖。因此,植物乳杆菌普遍存在在牛乳发酵体系中生长缓慢,产酸能力差,难以凝乳的技术问题,使得此尝试一直未能成功。例如,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能够在豆乳中较好地生长,并具有较好的产酸能力,但是,其在牛乳中几乎不能生长,对酸乳的凝乳时间、滴定酸度、风味、口感和质构等感官指标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仅能够作为补充发酵剂用于酸乳的生产。目前,也有研究是通过在牛乳发酵体系中添加固体麦精以促进植物乳杆菌在牛乳中生长的,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在牛乳发酵体系中添加酵母提取物、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胨或水解大豆蛋白等增殖因子以促进植物乳杆菌在牛乳中生长造成的发酵乳产品风味不佳,具有一些豆腥味或苦味的问题,但是,后续研究发现,利用固体麦精生产得到的发酵乳在货架期内活菌数下降迅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发酵乳制品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既能解决植物乳杆菌在牛乳中生长缓慢,产酸能力差,难以凝乳的技术问题,又能不影响发酵乳风味,同时,还能缓解发酵乳在货架期内活菌数下降严重的状况的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此复合增殖剂的成分包含发芽糙米粉、香蕉粉、水解乳清蛋白、燕麦提取物、麦芽提取物以及低聚果糖(发芽糙米粉、香蕉粉、水解乳清蛋白、燕麦提取物、麦芽提取物以及低聚果糖之间的质量比为10~30:10~30:5~15:25~40:20~80:5~10);将此复合增殖剂添加至乳基体系中(添加量占乳基体系总质量的5~10%),可解决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生长缓慢、不能凝乳的技术问题,实现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快速产酸、凝乳;利用此复合增殖剂进行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的发酵,仅需6~12h即可达到发酵终点(65~75°t),且此时,发酵得到的乳制品中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1.2×109~1.6×109cfu/g左右,极大地促进了植物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大规模应用;同时,发明人发现,利用此复合增殖剂进行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的发酵,可使得发酵乳中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在25天货架期内保持稳定(25天货架期结束后,发酵乳内活菌数不低于1.0×109cfu/g),这无疑解决了利用固体麦精生产得到的发酵乳在货架期内活菌数下降迅速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所述复合增殖剂的成分包含发芽糙米粉、香蕉粉、水解乳清蛋白、燕麦提取物、麦芽提取物以及低聚果糖。所述发芽糙米粉是指在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条件下,吸水膨润,胚芽萌发,突破种皮,长成新个体的发芽糙米磨成的粉;所述香蕉粉是指是将新鲜香蕉经先进的技术加工而后磨成粉,按照一定比例经预处理、混合、检验、包装而成的保健食品;所述水解乳清蛋白是蛋白酶水解浓缩乳清蛋白或乳白蛋白的产物;所述燕麦提取物是指以燕麦为原料,利用生物酶制剂(如淀粉酶等)处理燕麦中的原淀粉并经喷雾干燥制得的纯天然营养物质;所述麦芽提取物是指从大麦和/或麦芽中通过酶解提取的富含麦芽糖、果糖、氨基酸、小分子肽、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多种促生长因子的纯天然营养物质。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芽糙米粉、香蕉粉、水解乳清蛋白、燕麦提取物、麦芽提取物以及低聚果糖之间的质量比为(10~30):(10~30):(5~15):(25~40):(20~80):(5~10)。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上述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制备得到的乳制品。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制品包含发酵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使用上述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将植物乳杆菌接种于添加了上述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的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乳。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料乳为生鲜乳和/或复原乳。所述生鲜乳是指从奶牛乳房挤出未经过任何处理的生牛奶;所述复原乳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料乳中的脂肪含量不低于原料乳总质量的3.1%,蛋白质含量不低于原料乳总质量的2.8%,非脂乳固体含量不低于原料乳总质量的8.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不低于1.0×107~5.0×107cfu/ml。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包含植物乳杆菌cgmccno.8246、植物乳杆菌cgmccno.8242、植物乳杆菌cgmccno.8243、植物乳杆菌cgmccno.6077、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5、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2、植物乳杆菌cgmccno.4286、植物乳杆菌cctccno.m206032或植物乳杆菌cctccno.m206033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增殖剂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5~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将植物乳杆菌接种于添加了上述一种可延缓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活菌数降低的复合增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物质以及食用香精的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乳;所述甜味物质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0.5~1.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的成分包含果胶、卡拉胶、黄原胶、槐豆胶、琼脂、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天然淀粉或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的成分包含果胶、琼脂、天然淀粉以及变性淀粉。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果胶为低酯果胶。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变性淀粉包含物理变性淀粉以及化学变性淀粉。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0.05~0.1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的成分包含单甘油脂肪酸酯和/或双甘油脂肪酸酯。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甜味物质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0.0005~7.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甜味物质的成分包含糖和/或甜味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糖的成分包含蔗糖和/或甜菜糖。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糖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3~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甜味剂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0.0005~0.0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糖的成分包含白砂糖、绵白糖、黄砂糖、赤砂糖、多晶体冰糖、单晶体冰糖、方糖冰片糖、果葡糖浆、蜂蜜或果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甜味剂的成分包含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或纽甜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食用香精在原料乳中的添加量占原料乳总质量的0.05~0.1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将原料乳、复合增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物质、食用香精和水混合后进行第一次搅拌,得到料液;将得到的料液进行均质、杀菌、冷却,得到经处理的料液;在经处理的料液中接种植物乳杆菌后进行第二次搅拌,得到发酵原料;将发酵原料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乳。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搅拌的时间为15~30min、速度为200~300r/min、温度为40~5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均质分两级,第一级均质的温度为60~70℃、压力为15~18mpa,第二级均质的温度为60~70℃、压力为2~5mpa。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的温度85~95℃、时间为5~10min。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为冷却至30~3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次搅拌的时间为5~10min、速度为100~200r/min。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0~37℃、时间为6~10h、终点为酸度达65~75°t。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将原料乳、复合增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物质、食用香精和水混合后进行第一次搅拌,得到料液;将得到的料液进行均质、杀菌、冷却,得到经处理的料液;在经处理的料液中接种植物乳杆菌后进行第二次搅拌,得到发酵原料;将发酵原料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乳;将得到的发酵乳进行破乳、翻缸,得到处理后的发酵乳。所述破乳为搅拌型酸奶在发酵结束后,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将酸奶从凝固状态转变成粘稠液态的过程。所述翻缸为搅拌型酸奶在发酵结束破乳后,将酸奶经容积泵由发酵罐输送至待灌装罐的过程。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翻缸为背压翻缸。所述背压翻缸为翻缸输送过程中,将酸奶经一定的背压处理使其质构更加均匀、细腻的过程。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压翻缸的压力为0.3~0.5mpa。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压翻缸的压力为0.4mpa。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将原料乳、复合增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物质、食用香精和水混合后进行第一次搅拌,得到料液;将得到的料液进行均质、杀菌、冷却,得到经处理的料液;在经处理的料液中接种植物乳杆菌后进行第二次搅拌,得到发酵原料;将发酵原料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乳;将得到的发酵乳进行破乳、翻缸,得到处理后的发酵乳;将处理后的发酵乳进行再次冷却、灌装、后熟,得到发酵乳成品。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乳成品需贮藏于2~6℃。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上述一种富含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乳。本发明提供了含有上述乳制品或上述发酵乳的产品。有益效果:(1)本发明复合增殖剂的成分包含发芽糙米粉、香蕉粉、水解乳清蛋白、燕麦提取物、麦芽提取物以及低聚果糖(发芽糙米粉、香蕉粉、水解乳清蛋白、燕麦提取物、麦芽提取物以及低聚果糖之间的质量比为10~30:10~30:5~15:25~40:20~80:5~10,将此复合增殖剂添加至乳基体系中(添加量占乳基体系总质量的5~10%),可解决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生长缓慢、不能凝乳的技术问题,实现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快速产酸、凝乳;(2)利用本发明的复合增殖剂进行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的发酵,仅需6~12h即可达到发酵终点(65~75°t),且此时,发酵得到的乳制品中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1.2×109~1.6×109cfu/g左右,极大地促进了植物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大规模应用;(3)利用本发明的复合增殖剂进行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的发酵,可使得发酵乳中的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在25天货架期内保持稳定(25天货架期结束后,发酵乳内活菌数不低于1.0×109cfu/g),这无疑解决了利用固体麦精生产得到的发酵乳在货架期内活菌数下降迅速的问题;(4)利用本发明的复合增殖剂进行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的发酵,可避免利用酵母粉、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胨或水解大豆蛋白进行植物乳杆菌在乳基体系中发酵时所产生的产品的风味不佳(豆腥味或苦味)的问题,也极大地促进了植物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的大规模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植物乳杆菌均来自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发芽糙米粉购自浙江益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香蕉粉购自南京普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解乳清蛋白购自上海芙新实业有限公司;燕麦提取物购自厦门格兰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麦芽提取物购自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低聚果糖购自上海芙新实业有限公司。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检测方法如下:活菌数的检测方法:采用国标《gb478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测乳酸菌检测》。酸度检测方法:采用国标gb431334-2010。感官评定:取发酵乳样品,置于品尝杯中,于500人群体中进行感官评定。感官评定标准:感官评分为1~5分;其中,若发酵乳色泽乳白或微黄,具有发酵乳特有的质构,质地紧实、致密、均匀,具有令人愉悦的乳香味及谷物芳香,且风味协调、滋味酸甜可谓则为5分;若发酵乳色泽乳白或微黄,具有发酵乳特有的质构,质地紧实、致密、均匀,具有良好的乳香味及谷物芳香,且风味协调、滋味酸甜可谓则为4分;若发酵乳色泽乳白或微黄,具有发酵乳特有的质构,质地较紧实、致密、均匀,具有较好的乳香味及谷物芳香,且风味较协调、滋味酸甜可谓则为3分;若发酵乳色泽乳白或微黄,具有发酵乳特有的质构,质地疏松、均匀,具有一定的乳香味及谷物芳香,且有一定的苦味、异味,则为2分;若发酵乳色泽乳白或微黄,不具有发酵乳特有的质构,未发生凝乳,不具有乳香味及谷物芳香,且有苦味、异味,可谓则为1分。实施例1: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表1拿取原材料;(2)按照表1的配比,先将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和复合增殖剂预混,再将所得预混物溶于40℃的原料乳中,缓慢加入食用香精,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得料液a;(3)将料液a均质,其中一级均质压力为15mpa,二级均质压力为5mpa,均质温度为60℃,均质后在85℃下杀菌10min,然后冷却至30℃,得料液b;(4)在料液b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接种量2.5×107cfu/ml,接种温度为30℃,在200r/min下搅拌混合5min后,于30℃下发酵至终点酸度为65~75°t,发酵时间为7~8h,得料液c;(5)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0h、2h、4h、6h、8h从料液c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2)。(6)将料液c背压翻缸,背压压力为0.3mpa,然后冷却至20℃,并于20℃条件下灌装,将制得的发酵乳在10℃下后熟10h,即得发酵乳成品;(7)将发酵乳成品于4℃下保藏25天,在保藏过程中,分别于保藏第1天、第4天、第12天、第19天以及第25天从发酵乳成品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2);(8)在保藏的第25天取部分发酵乳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2,该复合增殖剂可使发酵乳在8h达到发酵终点,ph和滴定酸度分别为4.26和70°t,活菌数保持较高水平(1.49×109cfu/g);保藏25天后,活菌数依旧保持较高水平(1.31×109cfu/g),没有发生明显下降。根据表3,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均较佳,500人感官评定结果平均分为46分,达到了喜欢的层级,接近非常喜欢。表1原材料配方表2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发酵过程中及保藏过程中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时间ph滴定酸度(°t)活菌数(×107cfu/g)0h6.27212.582h6.15233.234h5.603211.96h4.8349958h4.25691471d4.26701494d4.109014212d3.8910216219d3.9310614525d4.00102131实施例2: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表4拿取原材料;(2)按照表4的配比,先将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和复合增殖剂预混,再将所得预混物溶于55℃的原料乳中,缓慢加入和食用香精,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得料液a;(3)将料液a均质,其中一级均质压力为1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2mpa,均质温度为70℃,均质后在95℃下杀菌5min,然后冷却至37℃,得料液b;(4)在料液b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no.6077,接种量1.0×107cfu/ml,接种温度为37℃,在100r/min下搅拌混合10min后,于37℃下发酵至终点酸度为65~75°t,发酵时间为10h,得料液c;(5)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0h、2h、4h、6h、8h从料液c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5)。(6)将料液c背压翻缸,背压压力为0.5mpa,然后冷却至25℃,并于25℃条件下灌装,将制得的发酵乳在2℃下后熟15h,即得发酵乳成品;(7)将发酵乳成品于4℃下保藏25天,在保藏过程中,分别于保藏第1天、第4天、第12天、第19天以及第25天从发酵乳成品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5);(8)在保藏的第25天取部分发酵乳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5,该复合增殖剂可使发酵乳在8h达到发酵终点,ph和滴定酸度分别为4.34和75°t,活菌数保持较高水平(1.60×109cfu/g);保藏25天后,活菌数依旧保持较高水平(1.31×109cfu/g),没有发生明显下降。根据表3,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均较佳,500人感官评定结果平均分为48分,达到了喜欢的层级,接近非常喜欢。表4原材料配方表5植物乳杆菌cgmccno.6077发酵过程中及保藏过程中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时间ph滴定酸度(°t)活菌数(×107cfu/g)0h6.37160.82h6.06261.364h5.5633856h4.84561058h4.34751601d4.32761614d3.989518312d3.8011219919d3.7611612525d4.0110120实施例3: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表6拿取原材料;(2)按照表6的配比,先将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和复合增殖剂预混,再将所得预混物溶于55℃的原料乳中,缓慢加入和食用香精,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得料液a;(3)将料液a均质,其中一级均质压力为1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2mpa,均质温度为70℃,均质后在95℃下杀菌5min,然后冷却至35℃,得料液b;(4)在料液b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2,接种量4.0×107cfu/ml,接种温度为35℃,在100r/min下搅拌混合10min后,于35℃下发酵至终点酸度为65~75°t,发酵时间为8h,得料液c;(5)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0h、2h、4h、6h、8h、10h、12h从料液c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7)。(6)将料液c背压翻缸,背压压力为0.4mpa,然后冷却至20℃,并于20℃条件下灌装,将制得的发酵乳在4℃下后熟15h,即得发酵乳成品;(7)将发酵乳成品于4℃下保藏25天,在保藏过程中,分别于保藏第1天、第4天、第12天、第19天以及第25天从发酵乳成品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7);(8)在保藏的第25天取部分发酵乳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7,该复合增殖剂可使发酵乳在12h达到发酵终点,ph和滴定酸度分别为4.43和65°t,活菌数保持较高水平(1.22×109cfu/g);保藏25天后,活菌数依旧保持较高水平(1.05×109cfu/g),没有发生明显下降。根据表3,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均较佳,500人感官评定结果平均分为45分,达到了喜欢的层级,接近非常喜欢。表6原材料配方表7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2发酵过程中及保藏过程中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时间ph滴定酸度(°t)活菌数(×107cfu/g)0h6.31173.92h6.05234.54h5.4531336h5.0940548h4.96466610h4.86568212h4.43641221d4.43651204d4.018914012d3.9110013916d3.8610412120d3.8110711525d3.91103105实施例4: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表8拿取原材料;(2)按照表8的配比,先将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和复合增殖剂预混,再将所得预混物溶于55℃的原料乳中,缓慢加入和食用香精,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得料液a;(3)将料液a均质,其中一级均质压力为1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2mpa,均质温度为70℃,均质后在95℃下杀菌5min,然后冷却至35℃,得料液b;(4)在料液b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接种量为2.5×107cfu/ml,接种温度为35℃,在100r/min下搅拌混合10min后,于35℃下发酵至终点酸度为65~75°t,发酵时间为6~7h,得料液c;(5)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0h、2h、4h、6h、8h从料液c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9)。(6)将料液c背压翻缸,背压压力为0.4mpa,然后冷却至20℃,并于20℃条件下灌装,将制得的发酵乳在4℃下后熟15h,即得发酵乳成品;(7)将发酵乳成品于4℃下保藏25天,在保藏过程中,分别于保藏第1天、第4天、第12天、第19天以及第25天从发酵乳成品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9);(8)在保藏的第25天取部分发酵乳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9,该复合增殖剂可使发酵乳在8h已超出发酵终点,ph和滴定酸度分别为4.40和66°t,活菌数保持较高水平(1.43×109cfu/g);保藏25天后,活菌数依旧保持较高水平(1.09×109cfu/g),没有发生明显下降。根据表3,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均较佳,500人感官评定结果平均分为47分,达到了喜欢的层级,接近非常喜欢。表8原材料配方表9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发酵过程中及保藏过程中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时间ph滴定酸度(°t)活菌数(×107cfu/g)0h6.36182.52h6.26193.74h5.6035466h4.9646858h4.40661451d4.40671434d4.058516112d3.9011014516d3.8511213220d3.8011511525d3.85111109对比例1: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表10拿取原材料;(2)按照表10的配比,先将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和复合增殖剂预混,再将所得预混物溶于55℃的原料乳中,缓慢加入和食用香精,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得料液a;(3)将料液a均质,其中一级均质压力为1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2mpa,均质温度为70℃,均质后在85℃下杀菌10min,然后冷却至35℃,得料液b;(4)在料液b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接种量为2.5×107cfu/ml,接种温度为35℃,在100r/min下搅拌混合10min后,于35℃下发酵至终点酸度为65~75°t,发酵时间为8~12h,得料液c;(5)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0h、4h、8h、12h、24h从料液c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11)。(6)将料液c背压翻缸,背压压力为0.4mpa,然后冷却至20℃,并于20℃条件下灌装,将制得的发酵乳在4℃下后熟15h,即得发酵乳成品;(7)取部分发酵乳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11,该复合增殖剂可使产品在12h时,ph和滴定酸度分别为4.25和80°t,活菌数保持较高水平(9.3×108cfu/g),至发酵终点(65-75°t)所需时间为8~12h;与对比例2相比较,促进植物乳杆菌产酸的较快、增殖效果明显、活菌高,但明显不如实施例1-4。根据表3,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均很差,具有明显的豆腥味和苦味,500人感官评定结果平均分为17分,介于非常不喜欢和不喜欢的层级。表10原材料配方表11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发酵过程中及保藏过程中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时间ph滴定酸度(°t)活菌数(×107cfu/g)0h6.45292.54h5.3542428h4.65607812h4.25859324h3.981051211d3.971061207d3.901081210d3.891086.714d3.861121.2对比例2: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表14拿取原材料;(2)按照表14的配比,先将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和复合增殖剂预混,再将所得预混物溶于55℃的原料乳中,缓慢加入和食用香精,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得料液a;(3)将料液a均质,其中一级均质压力为1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2mpa,均质温度为70℃,均质后在85℃下杀菌10min,然后冷却至35℃,得料液b;(4)在料液b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接种量为2.5×107cfu/ml,接种温度为35℃,在100r/min下搅拌混合10min后,于35℃下发酵至终点酸度为65~75°t,发酵时间为10h,得料液c;(5)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0h、2h、4h、6h、8h、10h从料液c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13)。(6)将料液c背压翻缸,背压压力为0.4mpa,然后冷却至20℃,并于20℃条件下灌装,将制得的发酵乳在4℃下后熟15h,即得发酵乳成品;(7)将发酵乳成品于4℃下保藏25天,在保藏过程中,分别于保藏第1天、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第20天以及第25天从发酵乳成品中取样25g用于活菌计数与酸度测定(检测结果见表15);(8)在保藏的第25天取部分发酵乳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15,该复合增殖剂可使发酵乳在10h就达到发酵终点,ph和滴定酸度分别为4.37以及74°t,活菌数保持较高水平(1.08×109cfu/g);该复合增殖剂使发酵乳在25天保质期内酸度不发生明显上升,但活菌数发生明显下降。根据表3,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均较佳,500人感官评定结果平均分为48分,达到了喜欢的层级,接近非常喜欢。表14原材料配方组分用量(质量百分比/%)白砂糖7.0固体麦精7.5植物乳杆cgmccno.6077菌粉0.00625增稠剂1.5乳化剂0.15食用香精0.15原料乳补至100表15植物乳杆菌cgmccno.5494发酵过程中及保藏过程中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时间ph滴定酸度(°t)活菌数(×107cfu/g)0h6.19262.52h6.12263.34h5.733286h5.2644328h4.66647410h4.37741081d4.4572994d4.2683518d4.11863612d4.07883116d4.07912020d4.08901225d4.15882.8表3感官评定结果编号分数实施例146实施例248实施例345实施例447对比例117对比例248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