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蒜粒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2991发布日期:2019-03-02 01:07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蒜粒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聚合蒜粒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脱水蒜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是:鲜蒜—烘干制蒜片—打制粉粒—包装—成品销售。而蒜粉颗粒微小,粘性大,流动性差,无论瓶装还是与其他香辛料混拌都容易滚成小团,混拌不均匀,使用范围小,所以价格很低,不好销售。每个蒜商都会有数吨、数十吨、甚至上百吨蒜粉的库存。

专利200610017947.9公开了一种采取聚合制粒方法对蒜粉进行聚合处理,制成蒜粒的技术,蒜粉经过原料检查,聚合辅料配制,进入制粒设备系统,聚合制粒,筛分,合格品质检,成品包装等过程,制成具有高膨胀系数,流动性好,价值高的聚合蒜粒。

上述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对蒜粉进行前处理,无法保证成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聚合蒜粒的加工方法,操作简便,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节约了成本。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合蒜粒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蒜加入清洗装置中进行清理并沥干;

(2)将沥干后的大蒜加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

(3)对烘干后的大蒜进行粉碎得到蒜粉;

(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蒜粉28-36%、聚合物8-15%和余量的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

(5)对混合液进行真空浓缩得到浓缩液;

(6)对浓缩液进行干燥制粒后,再经过筛分和真空灭菌处理,即可得到聚合蒜粒。

进一步的,浓缩液的固形物的含量为24-28%。

进一步的,清洗装置的清洗温度为20-30℃。

进一步的,聚合物的组成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姜粉3-8%、白砂糖2-5%、葱粉1-6%、酵母粉5-10%和余量的玉米淀粉。

进一步的,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组件和压盖组件,压盖组件通过支架可移动的设置在清洗组件的上方;

清洗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清洗壳体,清洗壳体的顶部向外翻折的形成一圈第一支撑挡板,清洗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上方;

清洗壳体内设有清洗收纳筐,清洗收纳筐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清洗收纳筐的四个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

清洗收纳筐其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水平的设有一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垂直向上的设有一个多个连接杆,连接杆与固定在清洗壳体内壁上的电动推杆相连接,电动推杆控制清洗收纳筐在清洗壳体内进行上下移动;

压盖组件包括上固定板、下压板和搅拌组件;

下压板设置在上固定板的下方,下压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顶部穿过上固定板固定一个限位挡板,第一导向杆上套设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压设在上固定板和下压板之间;

下压板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固定板,搅拌固定板可压设在清洗收纳筐上,搅拌固定板设置在下压板的下方,搅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与第一通孔对应的设有一圈挡环,挡环自下而上穿过第一通孔、其顶部向外翻折的形成一圈第二支撑挡板;

搅拌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呈圆环状的设有多个搅拌杆;

搅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一个转接块,转接块设置在挡环的中间,转接块上相互连通的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插槽,第一空腔位于第一插槽的下方,第一空腔为正四棱柱结构,第一插槽为圆柱体结构,且第一空腔的边长大于第一插槽的外径;上固定板上设有一个第五电机,第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转接块上的第一插槽与设置在第一空腔中的驱动块相连接,驱动块的厚度小于第一空腔的高度,且驱动块与第一空腔间隙配合;

第五电机驱动驱动块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固定板及其下方的搅拌杆进行转动;

压盖组件设置在支架的下方,压盖组件的上固定板与固定在支架顶部的液压缸相连接,液压缸控制压盖组件盖合在清洗组件上或者从清洗组件上移开;

电动推杆固定在保护壳体中,保护壳体位于清洗壳体的顶部,连接板设置在清洗收纳筐的底部;下压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滚珠,滚珠与第二支撑挡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搅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呈发射状的设有多个辊轴,辊轴与下压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搅拌杆为圆柱体结构,搅拌杆上倾斜向上的设有多个固定杆,固定杆的外壁上设有清洗毛刷。

进一步的,烘干箱包括烘箱,烘箱中设有承载组件和烘干组件;

承载组件包括主轴,主轴的外部套设一层圆柱体结构的内筛网板,内筛网的外部套设一层圆柱体结构的外筛网板,主轴与内筛网板之间均匀设有四个第一筛板,内筛网板与外筛网板之间均匀设有四个第二筛板,第二筛板将内筛网板与外筛网板之间分隔成四个烘干腔;

主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烘箱中,主轴的一端穿过烘箱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从而实现承载组件随主轴进行逆时针转动;

外筛网上对应每个烘干腔分别设有一个开口通槽,开口通槽设置在烘干腔的左端,每个开口通槽上对应设有一个挡网组件;

挡网组件包括前固定板、后滑板、外滑块和外挡网;

前固定板固定在开口通槽的左端,后滑板通过回弹结构可移动的设置在开口通槽中,前固定板和后滑板的相对端上分别设有一个永磁铁,前固定板和后滑板上的永磁铁极性相反;

外挡板一端固定在后滑板上、外挡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滑块上,外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外筛网的滑槽中;

回弹结构包括设置在开口通槽两侧的调节腔,调节腔的长度大于开口通槽的长度、并向开口通槽的右侧延伸,调节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与开口通槽相连通;

调节腔中设有连接板,后滑板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之间,调节腔中设有一个导向杆,连接板可移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

导向杆上还套设多个第二弹簧,相邻的两个第二弹簧之间通过一个转接板加以固定,第二弹簧压设在连接板与调节腔的右侧端之间;

烘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开口、烘箱的底部设有出料开口,进料开口下方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设有一个导料板,第一转轴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第一转轴设置在进料开口的左侧;

烘箱中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设有上拨板,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的设有下拨板,上拨板设置在承载组件的顶部、且位于进料开口的右侧,下拨板设置在承载组件的顶部、且位于出料开口的左侧;

第二转轴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转动,使上拨板可顺时针拨动旋转至顶部的后滑板;

第三转轴通过第四电机驱动转动,使下拨板可顺时针拨动旋转至底部的后滑板;

烘干组件包括多个通过支架固定在烘箱侧壁上的加热器,每个加热器对应设有多个喷嘴,喷嘴通过管道与风机相连接,用于向烘干腔内喷出加热后的空气;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交错设置;内筛网板、外筛网板、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均为孔板;烘箱的底部向下凸出成圆台形结构。

清洗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初始状态时,清洗收纳筐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移动至清洗壳体的顶部,压盖组件在液压缸的作用下移动至清洗壳体的上方;

(2)将待清洗的大蒜放入清洗收纳筐中,通过电动推杆将清洗收纳筐向下移动至清洗壳体中;通过液压缸将压盖组件向下推动,使上固定板压设在第一支撑挡板上,同时将下压板压设在清洗收纳筐上;

(3)通过进水口向清洗壳体中通入清水,注满清水后,开启第五电机,使搅拌杆在收纳清洗框中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通过毛刷对其中的大蒜进行深度清理;

(4)清洗完成后,移开压盖组件,将清洗收纳筐向上移动,通过出水口排出清理后的水,沥干大蒜后取出即可。

烘干箱的使用方法如下:

(1)初始状态时,导料板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旋转至水平状态,用于阻挡进料开口,上拨板和下拨板均旋转至水平状态,此时,上拨板和下拨板与挡网组件不接触;

(2)进料状态时,导料板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向下旋转至承载组件上方,上拨板顺时针旋转80-90°,承载组件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上拨板阻挡后滑板随承载组件旋转,使开口通槽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蒜片通过导料板进入相应的烘干腔中;

(3)一个烘干腔中进料完成后,导料板和上拨板复位,外挡板在第二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复位、使开口通槽恢复关闭状态;

(4)重复步骤(2)和(3)对每个烘干腔进行进料操作,操作完成后,通过烘干组件对蒜片进行烘干;

(5)烘干完成后,逆时针旋转下拨板80-90°,承载组件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下拨板阻挡后滑板随承载组件旋转,使开口通槽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蒜片自烘干腔中掉落至烘箱中,从出料开口转移出烘箱;

(6)一个烘干腔中出料完成后,下拨板复位,外挡板在第二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复位、使开口通槽恢复关闭状态;

(7)重复步骤(5)和(6)对每个烘干腔进行出料操作,与此同时,进料操作和出料操作可同步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工艺简便,,提高了蒜粒成品的合格率,节约了成本;

(2)清洗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提高了清洗效率,保证了清洗效果;

(3)烘干箱采用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烘干效率,保证了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为清洗装置初始状态剖视图。

图3为清洗装置清洗状态剖视图。

图4为图2中压盖组件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清洗组件剖视图。

图6为烘干箱剖视图。

图7为烘干箱基于承载组件调节腔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开口通槽处于打开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图9为图6中开口通槽处于关闭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开口通槽处于打开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开口通槽处于关闭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清洗组件11、压盖组件12、支架13、清洗壳体14、第一支撑挡板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清洗收纳筐18、连接板19、连接杆110、电动推杆111、上固定板112、下压板113、搅拌组件114、第一导向杆115、限位挡板116、第一弹簧117、第一通孔118、搅拌固定板119、挡环120、第二支撑挡板121、搅拌杆122、转接块123、第一空腔124、第一插槽125、第五电机126、驱动块127、液压缸128、保护壳体129、滚珠130、辊轴131、固定杆132、清洗毛刷133;

烘箱21、主轴22、内筛网板23、外筛网板24、第一筛板25、第二筛板26、烘干腔27、开口通槽28、挡网组件29、前固定板210、后滑板211、外滑块212、外挡网213、回弹结构214、永磁铁215、调节腔216、第一开口217、导向杆218、第二弹簧219、转接板220、进料开口221、出料开口222、第一转轴223、导料板224、上拨板225、下拨板226、加热器227、喷嘴228、风机229。

一种聚合蒜粒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蒜加入清洗装置中进行清理并沥干;

(2)将沥干后的大蒜加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

(3)对烘干后的大蒜进行粉碎得到蒜粉;

(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蒜粉32%、聚合物12%和余量的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

(5)对混合液进行真空浓缩得到浓缩液;

(6)对浓缩液进行干燥制粒后,再经过筛分和真空灭菌处理,即可得到聚合蒜粒。

进一步的,浓缩液的固形物的含量为26%。

进一步的,清洗装置的清洗温度为25℃。

进一步的,聚合物的组成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姜粉6%、白砂糖3%、葱粉3%、酵母粉8%和余量的玉米淀粉。

如图所示,清理装置包括清洗组件11和压盖组件12,压盖组件通过支架13可移动的设置在清洗组件的上方;

清洗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清洗壳体14,清洗壳体的顶部向外翻折的形成一圈第一支撑挡板15,清洗壳体上设有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上方;

清洗壳体内设有清洗收纳筐18,清洗收纳筐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清洗收纳筐的四个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

清洗收纳筐其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水平的设有一个连接板19,每个连接板上垂直向上的设有多个连接杆110,连接杆与固定在清洗壳体内壁上的电动推杆111相连接,电动推杆控制清洗收纳筐在清洗壳体内进行上下移动;

压盖组件包括上固定板112、下压板113和搅拌组件114;

下压板设置在上固定板的下方,下压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杆115,第一导向杆的顶部穿过上固定板固定一个限位挡板116,第一导向杆上套设第一弹簧117,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压设在上固定板和下压板之间;

下压板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18;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固定板119,搅拌固定板可压设在清洗收纳筐上,搅拌固定板设置在下压板的下方,搅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与第一通孔对应的设有一圈挡环120,挡环自下而上穿过第一通孔、其顶部向外翻折的形成一圈第二支撑挡板121;

搅拌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呈圆环状的设有多个搅拌杆122;

搅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一个转接块123,转接块设置在挡环的中间,转接块上相互连通的设有第一空腔124和第一插槽125,第一空腔位于第一插槽的下方,第一空腔为正四棱柱结构,第一插槽为圆柱体结构,且第一空腔的边长大于第一插槽的外径;上固定板上设有一个第五电机126,第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转接块上的第一插槽与设置在第一空腔中的驱动块127相连接,驱动块的厚度小于第一空腔的高度,且驱动块与第一空腔间隙配合;

第五电机驱动驱动块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固定板及其下方的搅拌杆进行转动;

压盖组件设置在支架的下方,压盖组件的上固定板与固定在支架顶部的液压缸128相连接,液压缸控制压盖组件盖合在清洗组件上或者从清洗组件上移开;电动推杆固定在保护壳体129中,保护壳体位于清洗壳体的顶部,连接板设置在清洗收纳筐的底部;下压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滚珠130,滚珠与第二支撑挡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搅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呈发射状的设有多个辊轴131,辊轴与下压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搅拌杆为圆柱体结构,搅拌杆上倾斜向上的设有多个固定杆132,固定杆的外壁上设有清洗毛刷133。

清洗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1)初始状态时,清洗收纳筐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移动至清洗壳体的顶部,压盖组件在液压缸的作用下移动至清洗壳体的上方;

(2)将待清洗的大蒜放入清洗收纳筐中,通过电动推杆将清洗收纳筐向下移动至清洗壳体中;通过液压缸将压盖组件向下推动,使上固定板压设在第一支撑挡板上,同时将下压板压设在清洗收纳筐上;

(3)通过进水口向清洗壳体中通入清水,注满清水后,开启第五电机,使搅拌杆在收纳清洗框中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通过毛刷对其中的大蒜进行深度清理;

(4)清洗完成后,移开压盖组件,将清洗收纳筐向上移动,通过出水口排出清理后的水,沥干大蒜后取出即可。

烘干箱包括烘箱21,烘箱中设有承载组件和烘干组件;

承载组件包括主轴22,主轴的外部套设一层圆柱体结构的内筛网板23,内筛网的外部套设一层圆柱体结构的外筛网板24,主轴与内筛网板之间均匀设有四个第一筛板25,内筛网板与外筛网板之间均匀设有四个第二筛板26,第二筛板将内筛网板与外筛网板之间分隔成四个烘干腔27;

主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烘箱中,主轴的一端穿过烘箱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从而实现承载组件随主轴进行逆时针转动;

外筛网上对应每个烘干腔分别设有一个开口通槽28,开口通槽设置在烘干腔的左端,每个开口通槽上对应设有一个挡网组件29;

挡网组件包括前固定板210、后滑板211、外滑块212和外挡网213;

前固定板固定在开口通槽的左端,后滑板通过回弹结构214可移动的设置在开口通槽中,前固定板和后滑板的相对端上分别设有一个永磁铁215,前固定板和后滑板上的永磁铁极性相反;

外挡板一端固定在后滑板上、外挡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滑块上,外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外筛网的滑槽中;

回弹结构包括设置在开口通槽两侧的调节腔216,调节腔的长度大于开口通槽的长度、并向开口通槽的右侧延伸,调节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217与开口通槽相连通;

调节腔中设有连接板,后滑板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之间,调节腔中设有一个导向杆218,连接板可移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

导向杆上还套设多个第二弹簧219,相邻的两个第二弹簧之间通过一个转接板220加以固定,第二弹簧压设在连接板与调节腔的右侧端之间;

烘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开口221、烘箱的底部设有出料开口222,进料开口下方通过第一转轴223可转动的设有一个导料板224,第一转轴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第一转轴设置在进料开口的左侧;

烘箱中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设有上拨板225,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的设有下拨板226,上拨板设置在承载组件的顶部、且位于进料开口的右侧,下拨板设置在承载组件的顶部、且位于出料开口的左侧;

第二转轴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转动,使上拨板可顺时针拨动旋转至顶部的后滑板;

第三转轴通过第四电机驱动转动,使下拨板可顺时针拨动旋转至底部的后滑板;烘干组件包括多个通过支架固定在烘箱侧壁上的加热器227,每个加热器对应设有多个喷嘴228,喷嘴通过管道与风机229相连接,用于向烘干腔内喷出加热后的空气;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交错设置;内筛网板、外筛网板、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均为孔板;烘箱的底部向下凸出成圆台形结构。

烘干箱的使用方法如下:

(1)初始状态时,导料板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旋转至水平状态,用于阻挡进料开口,上拨板和下拨板均旋转至水平状态,此时,上拨板和下拨板与挡网组件不接触;

(2)进料状态时,导料板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向下旋转至承载组件上方,上拨板顺时针旋转80-90°,承载组件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上拨板阻挡后滑板随承载组件旋转,使开口通槽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蒜片通过导料板进入相应的烘干腔中;

(3)一个烘干腔中进料完成后,导料板和上拨板复位,外挡板在第二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复位、使开口通槽恢复关闭状态;

(4)重复步骤(2)和(3)对每个烘干腔进行进料操作,操作完成后,通过烘干组件对蒜片进行烘干;

(5)烘干完成后,逆时针旋转下拨板80-90°,承载组件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下拨板阻挡后滑板随承载组件旋转,使开口通槽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蒜片自烘干腔中掉落至烘箱中,从出料开口转移出烘箱;

(6)一个烘干腔中出料完成后,下拨板复位,外挡板在第二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复位、使开口通槽恢复关闭状态;

(7)重复步骤(5)和(6)对每个烘干腔进行出料操作,与此同时,进料操作和出料操作可同步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