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食红薯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9539发布日期:2019-04-03 03:5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快速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速食红薯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但是很多人却还没有意识到。吃红薯会不会使人发胖。根据科学研究,吃红薯是不会使人发胖的,相反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红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外许多女性把红薯当作驻颜美容食品。红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软,吃在嘴里,甜在心头。它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蒸、煮、煎、炸,吃法众多,一经巧手烹饪,也能成为席上佳肴。那么如何使得红薯能够生产成为一种方便携带、食用方面、且味道鲜美口感独特并且营养更加全面的食品,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速食红薯糊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红薯糊食用遇到的食用条件限制、食用不方便、冷却后沉降等问题,在冷、热状态下均可直接食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保持红薯糊的营养价值,为人体提供必须的热量和营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速食红薯糊,所述红薯糊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5-10份红薯淀粉;

5-10份白砂糖;

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0.01-0.1份复合磷酸盐;

0.1-0.5份有机酸;

0.01-0.1份山梨酸钾;

40-46份、水温为10-25℃的水;

40-45份、水温为100℃的水。

上述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红薯糊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6.35份红薯淀粉;

6.35份白砂糖;

0.20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0.30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0.05份复合磷酸盐;

0.20份有机酸;

0.05份山梨酸钾;

44.5份、水温为10-25℃的水;

42份、水温为100℃的水。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红薯糊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5-10份红薯淀粉;

5-10份白砂糖;

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0.01-0.1份复合磷酸盐;

0.1-0.5份有机酸;

0.01-0.1份山梨酸钾;

0.01-0.5份香料;

0.01-0.5份草莓冻干;

38-45份、水温为10-25℃的水;

40-44份、水温为100℃的水。

优选的,所述复合磷酸盐包括:焦磷酸、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

优选的,所述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和/或乳酸、和/或苹果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速食红薯糊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10份红薯淀粉溶于9-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混匀制备成浆,向所述浆中冲入40-45份100℃的沸水,充分搅拌糊化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2)将5-10份白砂糖、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0.01-0.1份复合磷酸盐、0.1-0.5份有机酸进行混合,混合后溶于30-32份水中得到第一胶体体系,所述水温为10-25℃,进行充分搅拌,所述第一胶体体系充分溶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3)将0.01-0.1份山梨酸钾溶于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充分混合后得第三混合物;

4)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第三混合物进行混合后得到第二胶体体系,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在胶体磨上进行研磨,研磨后对所述第二胶体体系进行脱气处理10-30分钟,然后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升温至60-80℃进行热灌装后封口,96度杀菌30-60分钟,冷却至25-35℃,得到所述速食红薯糊。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三混合物的制备过程还包括:

将0.01-0.1份山梨酸钾、0.01-0.5份香料、0.01-0.5份草莓冻干溶于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充分混合后得第三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脱气压力为0.01-0.05mpa。

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磷酸盐包括:焦磷酸、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

上述方案中,所述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和/或乳酸、和/或苹果酸。

本发明实施例的速食型红薯糊,包括:5-10份红薯淀粉;5-10份白砂糖;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0.01-0.1份复合磷酸盐;0.1-0.5份有机酸;0.01-0.1份山梨酸钾;40-46份、水温为10-25℃的水;40-45份、水温为100℃的水。其具体的制备过程为:将5-10份红薯淀粉溶于9-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混匀制备成浆,向所述浆中冲入40-45份100℃的沸水,充分搅拌糊化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将5-10份白砂糖、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0.1-1份复合磷酸盐、0.1-0.5份有机酸进行混合,混合后溶于30-32份水中得到第一胶体体系,所述水温为10-25℃,进行充分搅拌,所述第一胶体体系充分溶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将0.01-0.1份山梨酸钾溶于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充分混合后得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第三混合物进行混合后得到第二胶体体系,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在胶体磨上进行研磨,研磨后对所述第二胶体体系进行脱气处理10-30分钟,然后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升温至60-80℃进行热灌装后封口,96度杀菌30-60分钟,冷却至25-35℃,得到所述速食红薯糊。通过上述制备过程制备的速食红薯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薯糊食用遇到的食用条件限制、食用不方便、冷却后沉降等问题,不需要经过冲调,即可在冷或热的状态下直接食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保持红薯糊的营养价值,为人体提供必须的热量和营养,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分,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分。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速食红薯糊,所述红薯糊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5-10份红薯淀粉;

5-10份白砂糖;

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0.01-0.1份复合磷酸盐;

0.1-0.5份有机酸;

0.01-0.1份山梨酸钾;

40-46份、水温为10-25℃的水;

40-45份、水温为100℃的水。

其中,红薯淀粉是本发明的主要营养成份,在实际生产中,这里的红薯淀粉可用其他营养成份代替,如:燕麦粉、和/或黑芝麻粉、和/或胶原蛋白粉,可以是单独的一种成份,也可以是多种营养成份的复合。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即为通常情况下的甜蜜素,作为甜味剂,增加速食红薯糊的口感,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口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市场统计数据,按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添加量将所述速食红薯糊分为不同的小类或产品型号,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即为生产中常用的可得然胶,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在速食红薯糊的制备过程中,用于获得稳定的原料浆料或胶体。

同甜蜜素一样,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添加量进行调整。

复合磷酸盐,为焦磷酸、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合而成的复合盐,优选为焦磷酸、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的复合盐。这里的复合磷酸盐,作为防老化剂。

同甜蜜素一样,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添加量进行调整。

有机酸,包括柠檬酸、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作为调味剂,同甜蜜素一样,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添加量进行调整。

山梨酸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防腐剂。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速食红薯糊还可以包括香精和草莓冻干,对所述速食红薯糊进行调味,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添加量的调整。

本实施例速食红薯糊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5-10份红薯糊溶于9-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混匀制备成浆,向所述浆中冲入40-45份100℃的沸水,充分搅拌糊化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b,将5-10份白砂糖、0.1-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0.1-1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0.01-0.1份复合磷酸盐、0.1-0.5份有机酸进行混合,混合后溶于30-32份水中得到第一胶体体系,所述水温为10-25℃,进行充分搅拌,所述第一胶体体系充分溶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本步骤中的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即可得然胶,与红薯淀粉混合后,溶胶凝胶化,从而形成胶体状物质。

步骤c,将0.01-0.1份山梨酸钾溶于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25℃,充分混合后得第三混合物。

步骤d,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第三混合物进行混合后得到第二胶体体系,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在胶体磨上进行研磨,研磨后对所述第二胶体体系进行脱气处理10-30分钟,然后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升温至60-80℃进行热灌装后封口,96度杀菌30-60分钟,冷却至25-35℃,得到所述速食红薯糊。

其中,所述步骤a、步骤b、步骤c之间并无顺序要求,步骤d在步骤a、步骤b、步骤c完成之后进行。

所述在胶体磨上进行研磨,即为过胶体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控制磨盘间隙刻度在20-30之间,用于混匀和细化物料粒径,得到均一、细腻的第二胶体体系。

所述脱气压力为0.01-0.05mpa,脱气至物料没有明显气泡为止。封口可采用常压封口。在罐装时,可采用杯状或碗状的一次性容器进行封装,每小杯速食红薯糊可封装成不同的规格,如:190ml/杯、210ml/碗。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速食红薯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薯糊食用遇到的食用条件限制、食用不方便、冷却后沉降等问题,不需要经过冲调,即可在冷或热的状态下直接食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保持红薯糊的营养价值,为人体提供必须的热量和营养,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速食红薯糊,其所述红薯糊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6.35份红薯淀粉;

6.35份白砂糖;

0.20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0.30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0.05份包括焦磷酸、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的复合磷酸盐;

0.20份柠檬酸;

0.05份山梨酸钾;

44.5份、水温为10-25℃的水;

42份、水温为100℃的水。

上述红薯糊的制备过程为:

步骤a,将6.35份红薯淀粉溶于1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25℃,混匀制备成浆,向所述浆中冲入42份100℃的沸水,充分搅拌糊化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b,将6.35份白砂糖、0.2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0.3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0.05份复合磷酸盐、0.2份柠檬酸进行混合,混合后溶于31份水中得到第一胶体体系,所述水温为25℃,进行充分搅拌,所述第一胶体体系充分溶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c,将0.05份山梨酸钾溶于1.5份水中,所述水温为25℃,充分混合后得第三混合物;

步骤d,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第三混合物进行混合后得到第二胶体体系,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在胶体磨上进行研磨,研磨后对所述第二胶体体系进行脱气处理10-30分钟,然后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升温至60-80℃进行热灌装后封口,96度杀菌30分钟,冷却至25-35℃,得到所述速食红薯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速食红薯糊,其所述红薯糊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10份红薯淀粉;

5份白砂糖;

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0.45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0.02份包括焦磷酸、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的复合磷酸盐;

0.50份苹果酸和乳酸的混合酸;

0.01份山梨酸钾;

0.01份香料;

0.01份草莓冻干;

38份、水温为10-25℃的水;

45份、水温为100℃的水。

上述红薯糊的制备过程为:

步骤a,将10份红薯淀粉溶于22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混匀制备成浆,向所述浆中冲入45份100℃的沸水,充分搅拌糊化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b,将5份白砂糖、1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0.45份由葡萄糖以β-1,3-糖苷键形式所构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0.02份复合磷酸盐、0.5份柠檬酸进行混合,混合后溶于15.5份水中得到第一胶体体系,所述水温为10℃,进行充分搅拌,所述第一胶体体系充分溶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c,将0.01份山梨酸钾溶于0.5份水中,所述水温为10℃,充分混合后得第三混合物;

步骤d,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第三混合物进行混合后得到第二胶体体系,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在胶体磨上进行研磨,研磨后对所述第二胶体体系进行脱气处理10-30分钟,然后将所述第二胶体体系升温至60-80℃进行热灌装后封口,96度杀菌30分钟,冷却至25-35℃,得到所述速食红薯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