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9900发布日期:2019-08-13 20:32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货机。



背景技术:

肉制品、油辣椒、大型食堂炒菜、浆汁热加工等需要翻炒的食品加工或者生产作业中一般采用的是人工翻炒,这样的劳动强度大且效率非常低。

目前市场上采用自动炒制手段的比较少,授权公告号为CN 202465632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炒锅,包括锅体和支承架,在支承架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联接减速器,在减 速器的输出轴上设置链轮 A ;在支承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螺母套,螺母套内设置有用于传动的螺母,所述螺母套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支承架上,在螺母套顶端外表面还设置有链轮 B,链轮A 与链轮 B 通过链条联接,在所述螺母套中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紧定螺钉,在所述螺母套中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设置有主锅铲,主锅铲呈风扇叶片状,主锅铲与锅体表面相适配,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杆,在螺母套的一侧还设置有阻挡杆,在主锅铲上升时,限位杆与阻挡杆相交,当主锅铲下降至工作位置时,限位杆滑过阻挡杆下端,进入空隙,螺母套外表面的紧定螺钉正对螺杆上设置的螺钉孔 ;在支承架的一侧还活动联接有可以向下转动到锅体内的副锅铲,副锅铲呈风扇叶片状,副锅铲与锅体表面相适配,在所述副锅铲上表面一端联接有拉升弹簧,该拉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承架上,在副锅铲上另一端一侧设置有一端向上倾斜弯曲的导向杆。该专利可以实现自动炒制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炒制过程中主锅铲与锅体的接触效果不好,容易形成间隙,同时在锅体内部扰动的面积受限,副锅铲只能在指定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扰动,容易造成受热不均的现象,导致货物炒制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通过锅铲的全方位摆动和转动,解决了现有炒制作业劳动强度大以及翻动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炒货机,包括灶台和安装在灶台顶部的球面锅体,所述灶台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侧边固定有电机,所述框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主轴上活动套接有法兰架和第二锥齿轮,所述法兰架的顶端固定在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在法兰架的底端,所述主轴上固定套接有托盘,所述托盘的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有位移轴,所述位移轴活动贯穿主轴,所述位移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位移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侧边固定有第一转轴;

所述主轴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一T型套,所述第一T型套的内部转动套接有摆轴,所述摆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摆臂,所述摆臂的侧边开设有条形的滑孔,所述滑孔内固定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偏心轮侧边的第一转轴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所述摆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二T型套,所述第二T型套内固定套接有伸缩臂外套,所述伸缩臂外套的内部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臂外套的内部滑动套接有伸缩臂内杆,所述伸缩臂内杆的顶部通过固定杆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伸缩臂外套的顶部,所述伸缩臂内杆的底端通过球头关节连接有锅铲,所述锅铲的外侧固定有波棱。

优选的,所述法兰架呈工字形。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顶部固定有环形的油槽。

优选的,所述位移轴和摆轴平行,位移轴和主轴垂直,位移轴和连杆垂直。

优选的,所述摆轴与摆臂垂直,位移轴与偏心轮垂直。

优选的,所述波棱设有多个,波棱在锅铲上呈圆周阵列布置。

优选的,所述连杆与偏心轮侧边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连杆与摆臂侧边的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轴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侧边固定有控制柜,控制柜与电机电性连接,电机为伺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仅仅通过控制柜控制电机的转速即可对货物进行炒制,对使用者技术要求低,操作非常简单,不会因为误操作而产生不良的后果,操作非常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锅铲与球面锅体无缝贴合,全方位的实现铲锅作业,无重合运动轨迹,可充分使物料粘接在球面锅体上,设置的波棱可使物料更充分的扰动,达到更佳的炒制效果,单台电机实现带动锅铲摆动与转动,结构非常巧妙;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弹簧可保证锅铲与球面锅体之间保持贴合,不会因为摩擦而产生间隙,贴合效果非常好;

4、本实用新型运作平稳,物料不飞溅,无粘锅现象,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大大超越了传统的手工炒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第一T形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第二T形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锅铲的第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炒货机的锅铲的第二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灶台、2支架、3球面锅体、4第一T形套、5摆轴、6托盘、7油槽、8位移轴、9第一锥齿轮、10法兰架、11框架、12主轴、13第二锥齿轮、14电机、15偏心轮、16控制柜、17连杆、18摆臂、19第二T形套、20伸缩臂外套、21伸缩臂内杆、22球头关节、23锅铲、24固定杆、25弹簧、26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8,一种炒货机,包括灶台1和安装在灶台1顶部的球面锅体3,灶台1的顶部通过支架2固定有框架11,框架11的侧边固定有电机14,框架1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主轴12,主轴12和电机14的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主轴12上活动套接有法兰架10和第二锥齿轮13,法兰架10的顶端固定在框架11的底部,第二锥齿轮13固定在法兰架10的底端,主轴12上固定套接有托盘6,托盘6的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有位移轴8,位移轴8活动贯穿主轴12,位移轴8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9与第二锥齿轮13啮合传动,位移轴8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偏心轮15,偏心轮15的侧边固定有第一转轴;

主轴12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一T型套4,第一T型套4的内部转动套接有摆轴5,摆轴5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摆臂18,摆臂18的侧边开设有条形的滑孔,滑孔内固定套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和偏心轮15侧边的第一转轴之间通过连杆17传动连接,摆轴5上固定套接有第二T型套19,第二T型套19内固定套接有伸缩臂外套20,伸缩臂外套20的内部套接有弹簧25,伸缩臂外套20的内部滑动套接有伸缩臂内杆21,伸缩臂内杆21的顶部通过固定杆24连接有拉线26,拉线26远离固定杆24的一端固定在伸缩臂外套20的顶部,伸缩臂内杆21的底端通过球头关节22连接有锅铲23,锅铲23呈碟型,锅铲23的外侧固定有波棱。

其中,法兰架10呈工字形。

其中,托盘6的顶部固定有环形的油槽7。

其中,位移轴8和摆轴5平行,位移轴8和主轴12垂直,位移轴8和连杆17垂直。

其中,摆轴5与摆臂18垂直,位移轴8与偏心轮15垂直。

其中,波棱设有多个,波棱在锅铲23上呈圆周阵列布置。

其中,连杆17与偏心轮15侧边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连杆17与摆臂18侧边的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其中,主轴12和电机14的输出轴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其中,支架2的侧边固定有控制柜16,控制柜16与电机14电性连接,电机14为伺服电机。

工作原理:

工作时,通过控制器16启动电机14,电机14通过链条带动主轴12转动,主轴12通过托盘6带动第一锥齿轮9在第二锥齿轮13上啮合转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时带动位移轴8转动,位移轴8带动偏心轮15转动,偏心轮15通过连杆17的传动作用带动摆臂18发生摆动,摆臂18摆动带动摆轴5摆动,摆轴5通过第二T型套19带动伸缩臂外套20摆动,伸缩臂外套20带动伸缩臂内杆21摆动,伸缩臂内杆21带动锅铲23在球面锅体3内摆动;

同时,主轴12带动第一T型套4转动,第一T型套4带动摆轴5转动,摆轴5带动第二T型套19转动,第二T型套19带动伸缩臂外套20和伸缩臂内杆21转动,伸缩臂内杆21带动锅铲23在球面锅体3内转动;

通过设置在锅铲23上的波棱,以及锅铲23的摆动和转动可高效的对球面锅体3内的物料进行扰动,锅铲23对物料扰动没有死角,切底解决了物料受热不均的现象,提高了炒制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