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94762发布日期:2019-10-18 20:5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皮晒干。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等。中医认为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与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陈皮茶叶组合常见的为陈皮普洱茶,常见的包装形式为在陈皮的顶部开口,灌入茶叶,烘制干燥后再进行包装。而这种方法常常因为茶叶在相对于小的体积内,长期存放过程中,内部通风不畅造成陈皮内的茶变色变味,从而影响口感,重则茶叶霉变引起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不同的茶叶品种与陈皮组合后,风味口感存在较大的差别,普洱茶因其味浓色沉,与制成陈皮茶后依然味道较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口感风味佳、易于贮存的陈皮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软制:将茶叶、陈皮分别置于筛板,水蒸汽瘫软;

卷制:将每片陈皮卷起2-2.5倍重量的茶叶;

捆制:将禾秆草剪成20-30cm,在卷制的陈皮的中间位置绕2圈以上,扎紧;

干燥:置于筛板上进行晒制,间歇翻边,再置于烘箱中烘干,得到陈皮茶。

进一步地中,软制步骤中,所述陈皮为三瓣式新会陈皮。新会柑皮存储三年以上为新会陈皮。

进一步地中,软制步骤中,筛板为竹制或木制筛板。以使陈皮和茶叶的清香得以有效保存。

进一步地,软制步骤中,水蒸汽的蒸汽压为20-40kpa。在该蒸汽压范围内,陈皮可以有效瘫软但又不会过度胀发,茶叶吸收一定的水分变软而不会产生水腥味。瘫软过程中,茶叶或陈皮的吸湿程度为增重12-20%左右。

进一步地,软制步骤中,所述茶叶为白茶、生普、熟普或大红袍。

进一步地,卷制步骤中,将茶叶摊放于陈皮中间,陈皮尖角方向相对卷制。优选为茶叶的叶柄方向与卷制的轴向平行,可将茶叶较好地固定于在陈皮内。

进一步地,捆制步骤中,禾秆草为糯米禾秆草。糯米禾秆草相对于粘米禾秆草草梗柔韧性更佳、杆体相对较细、杆体的回缩小,干燥过程中不易发生散捆等问题;气味与陈皮茶的相容性更佳。

进一步地,捆制步骤后还包括修剪:修剪两端伸出的过长茶叶和多余的过长禾秆草。

进一步地,在干燥步骤中,每隔10-20min翻边。翻边能有效减少失水后卷制体变形,卷制体内水汽的散发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先晒制至减重5-10%,后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经过自然状态地晒制,干燥并使陈皮和茶叶的气味更加融合,再通过烘干的方式,使水分完全干燥,在干燥过程中,陈皮表面发生一定的回缩,使陈皮与茶叶卷合更紧密。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陈皮茶,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柑普茶在存放过程中存在的易发霉、茶香与陈皮融合度不高的问题,采用陈皮卷茶叶再捆制的方式,使茶叶与陈皮香味融合度高且茶叶在陈皮内通风性佳,不易霉变,耐贮存性佳、气味香醇。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陈皮茶加速贮存28天后的效果图;

图2为对比例1得到的柑普茶加速贮存28天后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陈皮为新会陈皮。

本发明公开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软制:将茶叶、陈皮分别置于筛板,水蒸汽瘫软;

该过程主要是让茶叶和陈皮软化,从而在后期卷制和捆制过程中,陈皮或茶叶不碎、捆制后不散、茶叶和陈皮的后期的干燥过程中,味道更加融合;

卷制:将每片陈皮卷起2-2.5倍重量的茶叶;

卷制过程使茶叶被陈皮包裹,茶叶叶柄的方向与卷制的轴向方向平行;卷制过程中,两端及陈皮搭接处是具有缝隙,有利于后期烘制过程中,水汽溢出,以及存放过程中,茶叶的透气通风,减少霉变风险;

捆制:将禾秆草剪成20-30cm,在卷制的陈皮的中间位置绕2圈以上,扎紧;

干燥:置于筛板上进行晒制,间歇翻边,再置于烘箱中烘干,得到陈皮茶;

干燥过程先采用晒制再采用烘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存陈皮和茶叶的原有风味,同时,使干燥得到的陈皮茶的保质期延长。

实施例1:

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软制:将大红袍、陈皮分别置于木质筛板,30kpa水蒸汽瘫软至增重15%;

卷制:将陈皮进行分捡,每片陈皮卷起2-2.5倍重量的茶叶,制成的卷制品的总重为8-12g;

捆制:将糯米禾秆草剪成25cm,在卷制的陈皮的中间位置绕2圈以上,扎紧;

修剪:修剪两端伸出的过长茶叶和多余的过长禾秆草;

干燥:置于木质筛板上进行晒制,每15min间歇翻边,晒至减重8%,再置于烘箱中于50℃烘干,得到陈皮茶。

实施例2:

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软制:将白茶茶叶、陈皮分别置于木质筛板,40kpa水蒸汽瘫软至增重20%;

卷制:将陈皮进行分捡,每片陈皮卷起2-2.5倍重量的茶叶,制成的卷制品的总重为8-12g;

捆制:将糯米禾秆草剪成25cm,在卷制的陈皮的中间位置绕2圈以上,扎紧;

修剪:修剪两端伸出的过长茶叶和多余的过长禾秆草;

干燥:置于木质筛板上进行晒制,每15min间歇翻边,晒至减重10%,再置于烘箱中于60℃烘干,得到陈皮茶。

实施例3:

一种陈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软制:将生普洱茶叶、陈皮分别置于竹质筛板,20kpa水蒸汽瘫软至增重12%;

卷制:将陈皮进行分捡,每片陈皮卷起2-2.5倍重量的茶叶,制成的卷制品的总重为8-12g;

捆制:将糯米禾秆草剪成25cm,在卷制的陈皮的中间位置绕2圈以上,扎紧;

修剪:修剪两端伸出的过长茶叶和多余的过长禾秆草;

干燥:置于竹制筛板上进行晒制,每15min间歇翻边,晒至减重5%,再置于烘箱中于40℃烘干,得到陈皮茶。

性能测试

1.加速贮存实验

以市面上购买的柑普茶为对照品,同时置于温度为30±2℃、相对湿度为85%的恒温恒湿环境中,存放28于后观察外观,图1为实施例1的陈皮茶存放后的效果图;图2为对照品存放后的示意图,可见,实施例1得到的陈皮茶均未出现肉眼可见霉变,气味未发现明显变化,而对照品可见明显的毛状霉变,可闻见明显的霉变气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