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机及其多辊压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0369发布日期:2019-12-24 20:0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条机及其多辊压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面条机及其多辊压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作面条的过程中,都是将面团或面皮加工成型,一般为人工操作或机械操作,其中机械加工采用面条机来完成。但是现有的面条机只能对面团进行一次挤压即进行后续操作,导致面片密度不足,口感不好,没有韧性。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面片韧性差从而使成品面条口感不好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条机及其多辊压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片韧性差从而使成品面条口感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面条机的多辊压面装置,包括用于接入面絮的入料口,用于输出面片的出料口,与所述入料口相连通、用于压制面片的输入压辊组,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设置在所述输入压辊组下方的输出压辊组,用于驱动所述输入压辊组与所述输出压辊组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入料口与所述输入压辊组之间的第一导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输入压辊组与所述输出压辊组之间的第二导面板。

优选地,所述输入压辊组至少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输入辊组和第二输入辊组,所述第一输入辊组包括第一辊子和与所述第一辊子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二辊子,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第二辊子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所述第二输入辊组包括第三辊子和与所述第三辊子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四辊子,所述第三辊子与所述第四辊子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所述输出压辊组包括第五辊子和与所述第五辊子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六辊子,所述第五辊子与所述第六辊子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链条传动机构,所述齿轮链条传动机构至少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入辊组的第一链轮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入辊组的第二链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输出压辊组的第三链轮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链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主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第二辊子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反向转动的第一调节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调节齿轮均相啮合的第一链条;

所述第二链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子的第三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辊子与所述第四辊子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用于调节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反向转动的第二调节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五齿轮、所述第二调节齿轮均相啮合的第二链条;

所述第三链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子的第六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五辊子与所述第六辊子的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七齿轮、所述第八齿轮反向转动的第三调节齿轮,以及与所述第六齿轮、所述第七齿轮、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三调节齿轮均相啮合的第三链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辊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辊子与所述第二辊子间距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输入辊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辊子与所述第四辊子间距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输出压辊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五辊子与所述第六辊子间距的第三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输出压辊组的辊子直径大于所述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直径。

优选地,所述输出压辊组和所述输入压辊组的辊子均为空心辊子。

优选地,所述输出压辊组和所述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的底部均设有刮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面条机,包括多辊压面装置,所述多辊压面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多辊压面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面条机的多辊压面装置包括用于接入面絮的入料口,用于输出面片的出料口,与入料口相连通、用于压制面片的输入压辊组,与出料口相连通、设置在输入压辊组下方的输出压辊组,用于驱动输入压辊组与输出压辊组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如此设置,面絮进入输入压辊组进行第一次压制,再继续通过输出压辊组进行第二次压制,从而产生压制好的面片,经过多次挤压,使面片受到更多的挤压力,提高了面片的韧性和成品面条的口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片韧性差从而使成品面条口感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辊压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链条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链条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

入料口-1、出料口-2、输出压辊组-3、第一导面板-4、第二导面板-5、第一输入辊组-6、第二输入辊组-7、第一辊子-8、第二辊子-9、第三辊子-10、第四辊子-11、第五辊子-12、第六辊子-13、电机-14、主动轮-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一调节齿轮-18、第一链条-1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第二调节齿轮-23、第二链条-24、第六齿轮-25、第七齿轮-26、第八齿轮-27、第三调节齿轮-28、第三链条-29、刮刀-30、推块-31、阀芯-32、调节手轮-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面条机及其多辊压面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片韧性差从而使成品面条口感不好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附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条机的多辊压面装置,包括用于接入面絮的入料口1,用于输出面片的出料口2,与入料口1相连通、用于压制面片的输入压辊组,与出料口2相连通、设置在输入压辊组下方的输出压辊组3,用于驱动输入压辊组与输出压辊组3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电源可为装置中所有的电器件供电。如此设置,面絮进入输入压辊组进行第一次压制,再继续通过输出压辊组进行第二次压制,从而产生压制好的面片,经过多次挤压,使面片受到更多的挤压力,提高挤压效果,相较于现有面条机只进行一次压面过程,提高了面片的韧性和成品面条的口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片韧性差从而使成品面条口感不好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输入压辊组的“下方”是指如图1所示的多辊压面装置的摆放状态时之所指,即图中输入压辊组的下侧为输入压辊组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多辊压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入料口1与输入压辊组之间的第一导面板4,以及设置在输入压辊组与输出压辊组3之间的第二导面板5。可选地,第一导面板4和第二导面板5均为表面光滑的钣金件,便于物体滑动,同时可节省成本,此外可根据装置的设计需要制作成合适的形状和结构。如此设置,起到导向作用,可方便地将入料口的面絮引入输入压辊组中,避免面絮飞溅至其他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面絮利用率,同时也更好地将一次压制形成的面片导入输出压辊组中,进行再次压制,在导面板的作用下,使压面过程更加流畅、连续,避免材料浪费,保证压面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输入压辊组至少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输入辊组6和第二输入辊组7,第一输入辊组6包括第一辊子8和与第一辊子8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二辊子9,第一辊子8与第二辊子9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第二输入辊组7包括第三辊子10和与第三辊子10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四辊子11,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输出压辊组3包括第五辊子12和与第五辊子12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六辊子13,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这样,各组辊子成对设置,两个辊子之间形成压面空间,且转向相反可顺利导入面絮进行压面。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导面板4设有两个分支,从入料口1分别通向两个输入辊组,以将面絮同时导向各组中两个辊子之间的空隙;第二导面板5也设有两个支路,分别从两个输入辊组汇聚至输出压辊组3,以将各自产生的面片汇流至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之间。如此设置,第一输入辊组、第二输入辊组和输出压辊组的摆放位置形成倒三角形形状,面絮先分别进入第一输入辊组、第二输入辊组进行分流挤压,减少挤压量,提高挤压效果,然后再把面片合流进行挤压,令面片受到更多方向的挤压力,使面片压制的密度更佳,更具有韧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压辊组、输出压辊组3之间还可再增加至少一个如上成对设置的两个辊子形成的压辊组,且各个压辊组沿竖直方向排成一列,形成直线结构,这样从上至下面絮经过一次、两次、三次等连续多次挤压,挤压效果更佳。此外,各个压辊组之间还可设置导面板。当然,压辊组的数量及排布可根据设备的大小、需求等实际因素来改变,在保证实现多次压面的同时,也使设备具有合理的造价和适当的体积,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输出压辊组3的辊子直径大于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直径。这样当面絮经过输入压辊组压制后,用更大的压面辊进行挤压,挤压效果更好,提高面片的韧性和成品面条的口感。可选地,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直径为40毫米到140毫米,最佳为110毫米;输出压辊组3的辊子直径为60毫米到200毫米,最佳为140毫米。若辊子直径较大,则重量较大,增加装置成本,装置体积大,不便安装、使用;若辊子直径较小,则影响挤压效果。这样设计,既能保证造价合理,节约材料,也具有较好的压面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14和与电机14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链条传动机构,齿轮链条传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输入辊组6的第一链轮组、用于驱动第二输入辊组7的第二链轮组和用于驱动输出压辊组3的第三链轮组。其中,电源可为电机14供电。这样,当电机运转时,可通过齿轮链条等传送,使各组压辊开始工作,保证装置可靠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链轮组包括设置在电机14输出轴的主动轮15,分别设置在第一辊子8与第二辊子9的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用于调节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反向转动的第一调节齿轮18,以及与主动轮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一调节齿轮18均相啮合的第一链条19;其中,第一链条19为封闭环形链条,主动轮15、第一齿轮16、第一调节齿轮18均与第一链条19内圈相啮合,第二齿轮17与第一链条19外圈相啮合,以使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转向相反。

第二链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辊子8的第三齿轮20,分别设置在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的第四齿轮21和第五齿轮22,用于调节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反向转动的第二调节齿轮23,以及与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第二调节齿轮23均相啮合的第二链条24;其中,第二链条24为封闭环形链条,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二调节齿轮23均与第二链条24内圈相啮合,第五齿轮22与第二链条24外圈相啮合,以使第四齿轮21与第五齿轮22转向相反。

第三链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辊子8的第六齿轮25,分别设置在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的第七齿轮26和第八齿轮27,用于调节第七齿轮26、第八齿轮27反向转动的第三调节齿轮28,以及与第六齿轮25、第七齿轮26、第八齿轮27、第三调节齿轮28均相啮合的第三链条29;其中,第三链条29为封闭环形链条,第六齿轮25、第七齿轮26、第三调节齿轮28均与第三链条29内圈相啮合,第八齿轮27与第三链条29外圈相啮合,以使第七齿轮26与第八齿轮27转向相反。

这样,如图3所示,第一齿轮16、第三齿轮20、第六齿轮25均设置在第一辊子8上,可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使传动结构更加简化,降低成本。此外,多辊压面装置可转动地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第一调节齿轮18、第二调节齿轮23、第三调节齿轮28的转轴。其中,上述各个齿轮与相应辊子、各个调节齿轮与相应转轴的连接方式可为键连接等,其相关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故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压制出不同厚度的面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辊组6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辊子8与第二辊子9间距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输入辊组7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间距的第二调节机构,输出压辊组3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间距的第三调节机构。可选地,第一辊子8位置固定,第二辊子9位置可调、并连接第一调节机构。其中,如图4和5所示,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与第二辊子9相连接的推块31、固定设置在推块31中的阀芯32和与阀芯32相连接的调节手轮33,其中,调节手轮33通过顶丝与阀芯32连接,阀芯32可为方形结构,当转动调节手轮33时,阀芯32不会在推块31中转动、并在顶丝作用下带动推块31向第一辊子8移动,从而改变两个辊子之间的距离,用于调整面皮的厚度。同理,第二调节机构、第三调节机构可参考第一调节机构作适应性改变,以分别调整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压辊组3和输入压辊组的辊子均为空心辊子。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压面效果的情况下,可适当减轻辊子重量,节省材料。此外,输出压辊组3和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的底部均设有刮刀30,这样可以有效地清理压辊上的面碎,防止其阻塞压辊。可选地,各个压辊组下的两个刮刀30,其中一者设计为可移动的刮刀,方便清理,使用便捷。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辊子的“底部”是指如图1所示的多辊压面装置的摆放状态时之所指,即图中辊子的下端部为辊子的底部。多辊压面装置还设有外壳,起到固定、支撑、保护各个部件的作用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面条机,包括多辊压面装置,该多辊压面装置为如上描述的多辊压面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功能的装置或部件可以进行结合,比如,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面条机的多辊压面装置,包括用于接入面絮的入料口1,用于输出面片的出料口2,与入料口1相连通、用于压制面片的输入压辊组,与出料口2相连通、设置在输入压辊组下方的输出压辊组3,用于驱动输入压辊组与输出压辊组3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电源为装置中所有的电器件供电。其中,输出压辊组3的辊子直径大于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直径,输入压辊组的辊子直径为40毫米到140毫米,最佳为110毫米;输出压辊组3的辊子直径为60毫米到200毫米,最佳为140毫米。输出压辊组3和输入压辊组的辊子均为空心辊子,且各个辊子的底部均设有刮刀30。

在该实施例中,多辊压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入料口1与输入压辊组之间的第一导面板4,以及设置在输入压辊组与输出压辊组3之间的第二导面板5,第一导面板4和第二导面板5为钣金件。输入压辊组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输入辊组6和第二输入辊组7,以使第一输入辊组6、第二输入辊组7和输出压辊组3的摆放位置形成倒三角形形状;其中,第一输入辊组6包括第一辊子8和与第一辊子8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二辊子9,第一辊子8与第二辊子9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第二输入辊组7包括第三辊子10和与第三辊子10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四辊子11,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输出压辊组3包括第五辊子12和与第五辊子12并排设置且转向相反的第六辊子13,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间隔分布以形成压面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14和与电机14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链条传动机构,齿轮链条传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输入辊组6的第一链轮组、用于驱动第二输入辊组7的第二链轮组和用于驱动输出压辊组3的第三链轮组。其中,第一链轮组包括设置在电机14输出轴的主动轮15,分别设置在第一辊子8与第二辊子9的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用于调节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反向转动的第一调节齿轮18,以及与主动轮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一调节齿轮18均相啮合的第一链条19。第二链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辊子8的第三齿轮20,分别设置在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的第四齿轮21和第五齿轮22,用于调节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反向转动的第二调节齿轮23,以及与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第二调节齿轮23均相啮合的第二链条24。第三链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辊子8的第六齿轮25,分别设置在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的第七齿轮26和第八齿轮27,用于调节第七齿轮26、第八齿轮27反向转动的第三调节齿轮28,以及与第六齿轮25、第七齿轮26、第八齿轮27、第三调节齿轮28均相啮合的第三链条29。

此外,为了压制出不同厚度的面皮,第一输入辊组6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辊子8与第二辊子9间距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输入辊组7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三辊子10与第四辊子11间距的第二调节机构,输出压辊组3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五辊子12与第六辊子13间距的第三调节机构。

如此设置,面絮先通过第一导面板分别进入第一输入辊组、第二输入辊组进行分流挤压,减少挤压量,提高挤压效果,再通过第二导面板回归到下方的输出压辊组进行再次压制,使面片受到更多方向的挤压力,从而产生密度更佳的面片,经过多次挤压,提高了面片的韧性和成品面条的口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片韧性差从而使成品面条口感不好的问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