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8613发布日期:2019-12-13 17:2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烧麦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麦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烧麦是一种以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为了提高烧麦的外形美感和口感,在制作一些特色产品时,需要在烧麦中添加青豆、虾仁、大枣等颗粒状物料,既提高烧麦的美观,又能增加其口味。

授权公告号为cn103891808b,名称为包馅食品成型机的专利,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面皮输送装置、供馅装置、接皮板、取出装置和环形轨道,所述的面皮输送装置、供馅装置和取出装置分别固定安装在环形轨道的接皮工位、注馅工位和取出工位上,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可环绕在环形轨道上运动的接皮板。

授权公告号为cn202232844u,名称为自动饺子机的专利,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制皮机构、供料机构、包合机构、顶推机构、传送机构、旋转工作台、成型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成型机构环绕安装在旋转工作台上,所述的制皮机构、供料机构、包合机构按工序依次固定在旋转工作台四周,所述的顶推机构设置在成型机构下方,所述顶推机构与传动机构安装在旋转工作台的同一工位,所述的顶推机构和旋转工作台均与社会在机架底部的传动机构相连。

虽然上述设备都能实现烧麦的自动化加工,但是对于在烧麦顶部添加青豆、虾仁、大枣等颗粒状物料的放料工序,都是在烧麦成型并取出后,再采用手工放料,不仅存在卫生问题,而且在制作成本和效率上,也难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的要求。而且由于手工工艺手法和娴熟度不同,烧麦放料后的外观参差不齐,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的烧麦成型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烧麦成型设备,包括机架和若干个成型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工作台,所述成型装置环绕安装在旋转工作台上;所述机架上按工序至少设置有位于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制皮工位、注馅工位、放料工位和成品取出工位;所述机架的制皮工位处设置有制皮装置、注馅工位处设置有注馅装置、放料工位处设置有顶部放料装置、成品取出工位处设置有成品取出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注馅工位和放料工位之间的整形工位;所述机架的整形工位处设置有整形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放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安装座,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的转动盘,设置在转动盘的上方、且与安装座连接的料斗;所述转动盘的上方、且位于料斗外设置有上下移动的推杆;所述推杆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成型装置中成型模具的成型腔的运动轨迹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转动盘上与推杆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推杆穿过的布料通孔;所述转动盘转动过程中,该布料通孔可在料斗内外循环移动;还包括对布料通孔底部封闭、且通过推杆提供开启动力以打开布料通孔底部的开闭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开闭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下表面的第一胶皮;所述第一胶皮上与布料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缝。

进一步的,所述开闭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下方、且与安装座连接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与推杆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推杆穿过的出料通孔;所述固定盘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胶皮;所述第二胶皮上与出料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缝。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套管,该安装套管的下端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安装套管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的上端与转动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料斗的另一侧通过锁扣件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放料装置还包括驱动转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放料装置还包括驱动推杆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内还设置有拨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烧麦成型设备,从手工放料改进为机械放料,提高了烧麦的生产效率,解决了手工操作存在的卫生问题,而且保证了烧麦外观的一致性,提高了烧麦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烧麦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顶部放料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顶部放料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c-c剖视图;

图7是图5中d-d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料斗与转动盘安装位置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机架,2-成型装置,3-旋转工作台,4-制皮装置,5-注馅装置,6-整形装置,7-成品取出装置,10-顶部放料装置,101-料斗,102-转动盘,103-安装座,104-布料通孔,105-推杆,106-第一胶皮,107-固定盘,108-出料通孔,109-第二胶皮,110-第一驱动机构,111-第二驱动机构,112-拨杆,113-第三驱动机构,114-第二转轴,115-锁扣件,116-凹槽,117-第一转轴,1031-第一凸缘,1032-安装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烧麦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和若干个成型装置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工作台3,所述成型装置2环绕安装在旋转工作台3上;所述机架1上按工序至少设置有位于旋转工作台3周围的制皮工位、注馅工位、放料工位和成品取出工位;所述机架1的制皮工位处设置有制皮装置4、注馅工位处设置有注馅装置5、放料工位处设置有顶部放料装置10、成品取出工位处设置有成品取出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烧麦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和若干个成型装置2,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工作台3;若干个成型装置2环绕安装在旋转工作台3上。为了提高烧麦的成型质量,所述机架1上还可以设置有整形工位,机架1的整形工位处设置有整形装置6。整形工位可以设置在放料工位与成品取出工位之间,烧麦顶部放料完成后再对烧麦进行整形,而整形过程中会造成物料在烧麦馅料中的深度以及左右位置发生变化,造成烧麦最终的外观不一致。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整形工位设置在注馅工位与放料工位之间,如图1所示,在机架1上按工序设置有位于旋转工作台3周围的制皮工位、注馅工位、整形工位、放料工位和成品取出工位。

每个成型装置2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至少一个成型模具,安装板与旋转工作台3固定连接;每个成型模具上具有上端开口的成型腔,成型腔内还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顶芯,用于将成型的烧麦顶出成型模具的成型腔;成型腔的底部还设置有通孔,顶芯的下端从该通孔中向下伸至成型模具的外部。

机架1的制皮工位处设置有制皮装置4,制皮装置4主要包括压皮装置和切皮装置,压皮装置将和好的面粉压成厚度均匀的面带,切皮装置将面带切成单个烧麦皮。

机架1的注馅工位处设置有注馅装置5,注馅装置5主要包括注馅料斗,安装在注馅料斗下端的送馅机构,以及与送馅机构连通的至少一个注馅管,一次性给至少一个烧麦皮注馅,注馅管在注馅的时候将烧麦皮捅入到成型腔中,成型为一个圆柱形的食品。

机架1的整形工位处设置有整形装置6,所述整形装置6可以从上向下对烧麦进行整形,这种整形方式的整形装置6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整形架、设置在整形架上的气缸、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至少一个整形杆。当烧麦注馅完成,并被送入整形工位处后,气缸带动整形杆向下移动,进而将烧麦的馅料从上向下压实,完成烧麦的整形。

所述整形装置6还可以从下向上对烧麦进行整形,这种整形方式的整形装置6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整形架、设置在整形架上的气缸、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至少一个封堵件,以及设置在机架1整形工位处的顶推机构。当烧麦注馅完成、并被送入整形工位处后,气缸带动封堵件向下移动,进而对成型腔的顶部开口进行封堵,顶推机构向上移动,进而对顶芯提供向上的驱动力,将烧麦的馅料从下向上压实,完成烧麦的整形。

机架1的放料工位处设置有顶部放料装置10,所述顶部放料装置10用于将青豆、虾仁、大枣等颗粒状物料放入烧麦的顶部,既提高烧麦的美观,又增加其口味。

机架1的成品取出工位处设置有成品取出装置7,用于将成型模具的成型腔中的烧麦取出。所述成品取出装置7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顶出机构、推成品机构和传送机构。烧麦完成放料并被送入成品取出工位处后,顶出机构向上推动顶芯,通过顶芯将烧麦顶出成型模具的成型腔,然后通过推成品机构将烧麦推入传送机构上,通过传送机构将烧麦输送走。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工作台3上圆周均布设置有8个成型装置2,每个成型装置2的安装板上设置有3个成型模具,整个烧麦成型设备上共设置有24个成型模具。以其中一个成型装置2的三个成型模具为例,该烧麦成型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成型装置2通过旋转工作台3移动到制皮工位处,通过制皮装置4将制作好的烧麦皮同时放在三个成型模具顶部的接皮腔中;然后转动旋转工作台3,将成型装置2移动到注馅工位处,通过注馅装置5上的注馅管同时将三个烧麦皮捅入成型模具的成型腔中、并完成注馅;然后转动旋转工作台3,将成型装置2移动到整形工位处,通过整形装置6同时对三个烧麦进行整形;然后转动旋转工作台3,将成型装置2移动到放料工位处,通过顶部放料装置10将物料同时放在三个烧麦的顶部;然后转动旋转工作台3,将成型装置2移动到成品取出工位处,通过成品取出装置7同时将三个烧麦从成型模具的成型腔中取出、并输送走,至此完成烧麦的生产。通过调试,控制每次旋转工作台3的转动角度,就能保证烧麦生产的连续性,提高其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烧麦成型设备,从手工放料改进为机械放料,提高了烧麦的生产效率,解决了手工操作存在的卫生问题,而且保证了烧麦外观的一致性,提高了烧麦的外观质量。将放料工序设置在整形工序的后面,进一步保证了烧麦外观的一致性。

机架1的放料工位处设置有顶部放料装置10,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顶部放料装置10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安装座103,转动安装在安装座103上的转动盘102,设置在转动盘102的上方、且与安装座103连接的料斗101;所述转动盘102的上方、且位于料斗101外设置有上下移动的推杆105;所述推杆105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成型装置2中成型模具的成型腔的运动轨迹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转动盘102上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推杆105穿过的布料通孔104;所述转动盘102转动过程中,该布料通孔104可在料斗101内外循环移动;还包括对布料通孔104底部封闭、且通过推杆105提供开启动力以打开布料通孔104底部的开闭机构。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安装座103安装在机架1的顶板上,所述转动盘102转动安装在安装座103上,且转动盘102与机架1的顶板之间具有供成型装置2移动的空间。所述料斗101为由一圈侧壁围成的上下开口结构;料斗101设置于转动盘102的上方、且与安装座103连接。所述料斗101的下端与转动盘102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使料斗101与转动盘102不接触,避免转动盘102在转动过程中与料斗101发生摩擦,上述间隙可根据存放在料斗101内的颗粒状物料的尺寸而设置,当颗粒状物料放在料斗101内后,应保证物料不能从该间隙漏出。

如图8所示,所述料斗101的一圈侧壁将转动盘102的上方空间分为位于侧壁内部的布料区a和位于侧壁外的放料区b。所述转动盘102的上方、位于料斗101外的放料区b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推杆105,转动盘102上设置有供推杆105穿过的布料通孔104。当转动盘102在转动过程中,布料通孔104能在布料区a和放料区b之间循环移动。当成型装置2的成型模具移动到放料工位上后,所述成型模具的成型腔正好位于推杆105的正下方;

所述开闭机构的作用为:首先对布料通孔104的底部进行封闭,避免物料从布料通孔104的底部掉落;其次,当布料通孔104跟随转动盘102转动至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时,推杆105向下移动、并提供开启动力以打开布料通孔104的底部,然后通过推杆105将物料推入烧麦的顶部,物料被推入烧麦顶部的深度可通过推杆105向下移动的距离而确定。

所述推杆10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此时,转动盘102上可以设置一个布料通孔104,也可以设置多个布料通孔104,多个布料通孔104以转动盘102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圆周设置,保证推杆105能从任意一个布料通孔104中穿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使每次可以至少在两个烧麦的顶部进行放料,所述推杆105的数量还可以至少为两个。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推杆105的数量为三个,此时,转动盘102上与每个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布料通孔104,三个布料通孔104为一组,转动盘102上可以设置一组布料通孔104,也可以设置多组布料通孔104,多组布料通孔104以转动盘102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圆周设置。

图8中示出了一组布料通孔104,分别为a1孔、a2孔和a3孔;图中a1孔、a2孔和a3孔位于布料区a中进行布料,颗粒状物料落在这三个布料通孔104中,然后转动盘102顺时针转动,所述料斗101的侧壁起刮板作用,当a1孔、a2孔和a3孔依次转动至放料区b的a1’、a2’和a3’的位置后,在料斗101侧壁的作用下,仅使位于a1孔、a2孔和a3孔内的颗粒状物料被移动至图中的a1’、a2’和a3’的位置处,然后通过三个推杆105向下移动,就能将三个物料同时推入三个烧麦的顶部。

以其中一个布料通孔104的工作过程为例,顶部放料装置10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需要放入烧麦顶部的物料放在料斗101内,驱动转动盘102转动,转动盘102上的布料通孔104移动到料斗101内进行布料,物料进入布料通孔104内,此时开闭机构为常闭状态,对布料通孔104的底部进行封闭,避免物料从布料通孔104的底部掉落;转动盘102继续转动,当存放物料的布料通孔104移动到料斗101的外部、且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后,转动盘102停止转动,完成放料前的准备工作。当装有烧麦的成型装置2移动到放料工位后,此时,烧麦正好位于推杆105的正下方,然后控制推杆105向下移动,推杆105的下端穿过布料通孔104并使开闭机构呈打开状态,将布料通孔104内的物料向下推入烧麦的顶部。然后推杆105向上移动,当推杆105的下端移动至转动盘102的上方后,此时开闭机构复位并呈闭合状态,然后转动旋转工作台3,将成型装置2移动到成品取出工位。以上动作循环进行,实现连续将物料放在下一个成型装置2成型腔中的烧麦顶部。

图2至图4为开闭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开闭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盘102下表面的第一胶皮106;所述第一胶皮106上与布料通孔10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缝。

所述第一胶皮106可以通过胶水粘在转动盘102的下表面,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转动盘102的下表面,第一胶皮106对布料通孔104的底部进行封闭;所述第一胶皮106上与每个布料通孔10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缝,第一胶皮106具有弹性,在无推杆105提供开启动力的情况下,第一开缝处于常闭状态,避免存放在布料通孔104内的物料掉落;当存放有物料的布料通孔104移动至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后,推杆105向下移动,其下端依次穿过布料通孔104和第一胶皮106的第一开缝,将物料向下推入烧麦的顶部。物料被放入烧麦顶部后,推杆105向上移动,当推杆105的下端移动至第一胶皮106的上方后,第一胶皮106的第一开缝自动复位并呈闭合状态。所述第一开缝可以为一字缝、米子缝、十字缝等;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缝为十字缝,其设置在每个布料通孔104在水平面投影的中心位置,十字缝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开口面积大,阻力小。

图5至图7为开闭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开闭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盘102下方、且与安装座103连接的固定盘107;所述固定盘107上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推杆105穿过的出料通孔108;所述固定盘10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胶皮109;所述第二胶皮109上与出料通孔108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缝。

所述固定盘107设置在转动盘102的下方,其目的是对转动盘102上的布料通孔104的底部进行封堵,避免存放在布料通孔104内的物料掉落。所述固定盘107与安装座103固定连接,固定盘107的上表面与转动盘10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避免转动盘102在转动过程中与固定盘107发生摩擦,上述间隙可根据存放在布料通孔104内的颗粒状物料的尺寸而设置,保证物料不能从该间隙漏出。

所述固定盘107上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料通孔108,固定盘107上还设置有对出料通孔108的底部进行封闭的第二胶皮109,第二胶皮109可以通过胶水粘在固定盘107的下表面,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盘107的下表面,第二胶皮109对出料通孔108的底部进行封堵;所述第二胶皮109上与每个出料通孔108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缝,第二胶皮109具有弹性,在没有推杆105提供开启动力的情况下,第二开缝处于常闭状态;当存放有物料的布料通孔104移动至与推杆105相对应的位置后,布料通孔104内的物料掉落在出料通孔108中,通过第二胶皮109保证物料无法掉落;推杆105向下移动,其下端依次穿过布料通孔104、出料通孔108、第二胶皮109的第二开缝,将物料向下推入烧麦的顶部。物料被放入烧麦顶部后,推杆105向上移动,当推杆105的下端移动至第二胶皮109的上方后,第二胶皮109的第二开缝自动复位并呈闭合状态。所述第二开缝可以为一字缝、米子缝、十字缝等;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开缝为十字缝,其设置在每个出料通孔108在水平面投影的中心位置,十字缝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开口面积大,阻力小。

安装座103起支撑的作用,其可以是柱状结构、框架结构等。图4和图7为安装座103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安装座103包括安装套管1032,该安装套管1032的下端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凸缘1031;所述第一凸缘1031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安装套管1032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17,该第一转轴117的上端与转动盘102连接。所述第一凸缘1031可以通过螺栓结构或卡扣结构等安装在机架1的顶板上;所述第一转轴117通过两个轴承结构转动安装在安装套管1032内,第一转轴117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安装套管1032的外部、并与转动盘102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盘107固定在安装套管1032的顶部、且固定盘107上具有供第一转轴117穿过的孔。

所述转动盘102可以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进行转动,但是这种方式难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的要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部放料装置10还包括驱动转动盘10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1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0可以包括电机,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转动盘10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可以为皮带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作为优选,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0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17传动连接。进一步,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17同轴设置、且与第一转轴117的下端连接,且减速机可以通过螺栓结构或卡扣结构等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1上顶板的下表面。所述伺服电机还可以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通过编程实现转动盘102转动的自动控制。

所述推杆105可以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进行上下移动,但是这种方式难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的要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部放料装置10还包括驱动推杆105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11。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1包括设置在安装座103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杆105固定连接,通过气缸带动推杆105上下移动,只需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的行程就能控制物料被推入烧麦顶部的深度。作为优选,所述气缸设置在转动盘102的上方,如图2所示,所述气缸的缸体可以通过l形支架与安装套管1032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气缸的缸体还可以通过l形支架与固定盘107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还可以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通过编程实现推杆105上下移动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1还可以是液压缸、电动推杆等。

所述布料通孔104的大小可根据颗粒状物料的尺寸而设置,保证一个布料通孔104内能盛放一个物料;但是当青豆、虾仁、大枣等颗粒状物料在转动盘102的布料通孔104内进行布盘时,有可能会出现多个物料卡在同一个布料通孔104的上部开口处,而布料通孔104内没有物料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所述料斗101内还设置有拨料装置。通过拨料装置对料斗101内的物料进行拨动,避免出现多个物料卡在同一个布料通孔104的上部开口的情况,保证每个布料通孔104内都有物料。

所述拨料装置包括拨杆112和驱动拨杆112在料斗101内水平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113。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13可以是气缸、液压缸等。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拨杆112竖向设置,气缸或液压缸的缸体安装在料斗101上,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拨杆112的上端固定连接、并带动拨杆112在料斗101内水平移动,进而拨动物料。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13还可以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通过编程实现拨杆112水平移动的自动控制。所述拨料装置还可以包括拨动杆和设置在转动盘102外侧面的若干个凸起,所述拨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料斗101内,中间铰接在料斗壁上;另一端与凸起相配合,转动盘102转动过程中,通过凸起带动拨动杆在料斗101内拨动物料。

为方便对转动盘102和布料通孔104进行清扫,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斗101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114与安装座103转动连接;所述料斗101的另一侧通过锁扣件115与安装座103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转动盘102和布料通孔104进行清扫时,打开锁扣件115,以第二转轴114为转动中心,就能将料斗101从转盘102的上方移开。所述第二转轴114可以是横向转轴,料斗101以横向转轴为中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转轴114还可以是竖向转轴,料斗101以竖向转轴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锁扣件115的作用是将料斗101锁定在转动盘102的上方,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料斗101的稳定性;所述锁扣件115可以包括设置在安装座103上的锁舌和设置在料斗101上的锁扣,锁舌与锁扣相配合;所述锁扣件115还可以是设置在安装座103上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料斗101上设置有与定位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在通过推杆105将物料向下推入烧麦顶部的过程中,推杆105推动物料需要克服开闭机构的阻力,为了避免在该过程中物料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杆105的下端设置有凹槽116。通过凹槽116对物料进行限位,防止物料左右移动,使物料仅能在推杆10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准确地将物料向下推入烧麦的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