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酵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1617发布日期:2020-05-29 11:59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茶叶发酵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茶叶发酵室。



背景技术:

茶叶发酵,就是指茶叶进行酶性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深色物质的过程。发酵多发生在能控制温度、湿度的专用室进行。影响发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和叶片的含水量等等。

对于规模化发酵茶叶来说,发酵室是最常用的设备,由于目前的发酵室不便于调控温度,导致茶叶发酵程度上下不均匀,直接影响茶叶的发酵质量,另外发酵过程中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维持箱内的湿度在设定值,若湿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发酵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茶叶发酵的温度、利于茶叶的发酵的茶叶发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体和与所述发酵室体相铰接的室体门,所述发酵室体内设有过道;所述过道的两侧对称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发酵槽体;所述发酵槽体的底部设有水浴池;所述水浴池内设有加热电阻,所述加热电阻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水浴池内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放置有多孔支撑板;所述多孔支撑板上放置有导热不锈钢隔板;所述发酵槽体的隔墙内壁上设有散热冷却板;所述散热冷却板包括支撑框架、冷凝管和散热片,所述支撑框架上密集排布有若干条依次首尾连通的“s”折叠型冷凝管;所述散热片呈网格状固定在所述冷凝管的两侧;所述冷凝管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冷却水循环泵;所述冷凝管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

优选地,还包括加湿系统,加湿系统包括加湿水箱、加湿总管、加湿分管和雾化喷头,加湿水箱固定在所述发酵室体的顶部、并通过加湿总管连接多根加湿分管,加湿分管上连接多个雾化喷头;加湿总管上设有电磁阀和增压泵。

优选地,所述发酵槽体的隔墙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反射层、保温层和外墙层。

优选地,所述加热电阻置于所述水浴池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发酵槽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器和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酵槽体的底部设有水浴池;水浴池内设有加热电阻,加热电阻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使得水浴池内的温度被加热至一定温度范围;若发酵槽内温度过高;通过启动冷却水循环泵,朝散热冷却板内的冷凝管输入冷水,使其与发酵槽体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发酵槽体内降温,从而实现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使得发酵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利于茶叶的发酵。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茶叶发酵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茶叶发酵室的散热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体1和与发酵室体1相铰接的室体门,具体地,发酵室体1内设有过道2,过道2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发酵情况以及搬运茶叶;过道2的两侧对称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发酵槽体3;发酵槽体3的底部设有水浴池4;水浴池4内设有加热电阻5,加热电阻5置于水浴池4的底部,加热电阻5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水浴池4内设有支撑台41;支撑台41上放置有多孔支撑板42;多孔支撑板42上放置有导热不锈钢隔板43;发酵槽体3的隔墙31内壁上设有散热冷却板6;散热冷却板6包括支撑框架61、冷凝管62和散热片63,支撑框架61上密集排布有若干条依次首尾连通的“s”折叠型冷凝管62;散热片63呈网格状固定在冷凝管62的两侧;冷凝管62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64连接冷却水循环泵65;冷凝管62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道66连接冷却水循环泵65;进水管64上设有水泵和阀门;回流管道66上设有回流泵。当然也可以针对每个发酵槽体单独连接冷水,这样便于分区控制温度,这个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是很大的难度,在此不再赘述这种连接方式。

为了便于调控湿度,还包括加湿系统7,加湿系统7包括加湿水箱71、加湿总管72、加湿分管73和雾化喷头74,加湿水箱71固定在发酵室体1的顶部、并通过加湿总管72连接多根加湿分管73,加湿分管73上连接多个雾化喷头74;加湿总管72上设有电磁阀和增压泵。当发酵室体1内的湿度需要补充,通过启动电磁阀和增压泵,将加湿水箱71内的水从加湿分管73上连接多个雾化喷头74喷出雾化水,从而调节发酵室体1内的湿度。

为了提高发酵槽体3内的保温效果,发酵槽体3的隔墙31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反射层、保温层和外墙层。反射层为锡箔纸,保温层为聚氨酯保温板,由于反射层能够使得热量能够反射回去,保温层能够的保温的作用,不会是大量热量导出发酵槽体3外,热量损失较小,利用率高;发酵槽体3内的温度较为恒定。

为了便于显示发酵槽体3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器和控制器电连接。这样通过读取显示器便能够知道发酵室体1内的温湿度,从而便于调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体(1)和与所述发酵室体(1)相铰接的室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室体(1)内设有过道(2);所述过道(2)的两侧对称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发酵槽体(3);所述发酵槽体(3)的底部设有水浴池(4);所述水浴池(4)内设有加热电阻(5),所述加热电阻(5)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水浴池(4)内设有支撑台(41);所述支撑台(41)上放置有多孔支撑板(42);所述多孔支撑板(42)上放置有导热不锈钢隔板(43);所述发酵槽体(3)的隔墙(31)内壁上设有散热冷却板(6);所述散热冷却板(6)包括支撑框架(61)、冷凝管(62)和散热片(63),所述支撑框架(61)上密集排布有若干条依次首尾连通的“s”折叠型冷凝管(62);所述散热片(63)呈网格状固定在所述冷凝管(62)的两侧;所述冷凝管(62)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64)连接冷却水循环泵(65);所述冷凝管(62)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道(66)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泵(65);所述进水管(64)上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回流管道(66)上设有回流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系统(7),加湿系统(7)包括加湿水箱(71)、加湿总管(72)、加湿分管(73)和雾化喷头(74),加湿水箱(71)固定在所述发酵室体(1)的顶部、并通过加湿总管(72)连接多根加湿分管(73),加湿分管(73)上连接多个雾化喷头(74);加湿总管(72)上设有电磁阀和增压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槽体(3)的隔墙(31)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反射层、保温层和外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5)置于所述水浴池(4)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槽体(3)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器和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室,发酵室体内设有过道;过道的两侧对称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发酵槽体;发酵槽体的底部设有水浴池;水浴池内设有加热电阻,水浴池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上放置有多孔支撑板;多孔支撑板上放置有导热不锈钢隔板;发酵槽体的隔墙内壁上设有散热冷却板;散热冷却板包括支撑框架、冷凝管和散热片,支撑框架上密集排布有若干条依次首尾连通的“S”折叠型冷凝管;散热片呈网格状固定在冷凝管的两侧;冷凝管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冷却水循环泵;冷凝管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道连接冷却水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便于控制发酵温度,使得茶叶发酵处于一定温度下进行,茶叶发酵速度快而均匀,提高茶叶的发酵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昌泰茶业集团昌泰茶行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1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