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醒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9289发布日期:2020-05-15 15:2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醒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醒发装置。



背景技术:

醒发也称最后醒发或最后发酵,将整形后的面团送入醒发装置醒发,并将醒发温度掌控在35℃~40℃之间,醒发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相对湿度80~90%,且醒发后的体积增至醒发前的两倍。现有的醒发机升温和加湿都达不到要求,导致最靠近蒸汽发生器送风口处的食品最先发酵,而远离送风口处的食品发酵不完全,醒发装置内的保温时间有限。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833877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包点食品醒发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醒发装置、蒸汽发生器、蒸汽管道、支管、帆布袋、第一铁架、第二铁架、橡皮筋、塑料盖和小孔,醒发装置顶部设置有蒸汽管道,蒸汽管道一端连接醒发装置外的蒸汽发生器,蒸汽管道另一端端面密封且侧壁上分别横向连通有四根支管,四根支管在同一水平面上,支管末端竖直朝下弯曲且支管末端安装有帆布袋,其安装方式为帆布袋袋口套在支管末端外并通过铁丝缠绕帆布袋外周实现固定,帆布袋袋口设置有第一铁架,第一铁架呈十字结构,帆布袋底部设置有第二铁架,第二铁架呈十字结构,帆布袋袋口的第一铁架与帆布袋底部的第二铁架通过橡皮筋连接,帆布袋上设置有若干个小孔,帆布袋底部设置有塑料盖。该方案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醒发装置内热分散不均的问题,而且能够自动控制支管管口的开启与闭合,延长醒发装置内的保温时间。

该方案解决了醒发装置内部热分散不均以及醒发装置内保温时间有限的问题,但是该方案的蒸汽管道安装在醒发装置顶部进行蒸汽传输,热蒸汽积聚在醒发装置顶部,在其温度降低后逐渐下降对醒发装置内起升温和加湿的作用,热量分布不均匀,蒸汽的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醒发装置,该醒发装置可使醒发装置内的热量分布均匀,提高对蒸汽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醒发装置,包括主体、置于主体外侧的蒸汽发生器以及连接于蒸汽发生器上的蒸汽管道,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若干置物架,所述主体侧壁设置有出入门,所述蒸汽管道位于主体底壁,所述蒸汽管道上连接有若干输气支管,所述输气支管位于所述置物架下方,且所述输气支管上方朝向所述置物架设有若干喷孔,所述输气支管位于喷孔处设有柱状支架,所述柱状支架外周设有布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水蒸气经蒸汽管道与输气支管从喷孔喷出,热的蒸汽自动上升对醒发装置内起升温和加湿的作用;蒸汽从柱状支架侧壁的布袋处散出,扩大喷出的热蒸汽的覆盖范围,使热量分布均匀,提高对蒸汽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更加节能,同时保证其不会直接喷到置物架上的面团,影响面团的正常醒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内的置物架整齐排列,每相邻的两列置物架之间设有通路,且所述主体内通路处地面的高度低于置物架处地面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工作人员行走的通路低于置物架处地面的高度,可以保证置物架区域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路上方通过升降装置设置有电加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体内的湿度达到预定范围后,通过控制电加热板有效的控制主体内的温度,且电加热板的高度可根据升降装置进行调节,使热量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主体外侧壁且位于通路处上方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端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体位于通路上方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出主体的一端同轴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转动杆上同轴均匀固定有若干收放线轮,所述收放线轮上设置有绳缆,所述电加热板连接在所述绳缆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其端部的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其端部的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打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收放线轮转动收放绳缆,从而使绳缆另一端的电加热板上下移动,使主体内的热量分布均匀,同时将电加热板的位置调低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检修、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收放线轮上,另一端设置有挂扣,所述电加热板上设置有若干挂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板通过挂环与绳缆上的挂扣连接,便于用户拆卸、检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入门上设有透明可视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透过透明可视口观察主体内面团的醒发情况,方便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入门上位于透明可视口一侧设置有水珠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体内的温度、湿度与主体外差距较大时,主体内的水汽容易在透明可视口处凝聚成水珠,影响用户观察主体内面团醒发情况,通过水珠刷自动除去透明可视口处的水珠,方便用户正常观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珠刷包括设置在出入门外侧的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端部同轴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穿设在所述出入门上,所述连接轴位于主体内的端部设置有刷水杆,所述刷水杆与所述透明可视口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同轴的连接轴转动,进而带动刷水杆转动刷去透明可视口处的水珠,方便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打开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水蒸气经蒸汽管道与输气支管从喷孔喷出,热的蒸汽自动上升对醒发装置内起升温和加湿的作用;蒸汽从柱状支架侧壁的布袋处散出,扩大喷出的热蒸汽的覆盖范围,使热量分布均匀,提高对蒸汽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更加节能,同时保证其不会直接喷到置物架上的面团,影响面团的正常醒发。

2.启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其端部的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其端部的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打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收放线轮转动收放绳缆,从而使绳缆另一端的电加热板上下移动,使主体内的热量分布均匀,同时将电加热板的位置调低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检修、更换。

3.启动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同轴的连接轴转动,进而带动刷水杆转动刷去透明可视口处的水珠,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去除顶壁与一侧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去除顶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珠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1、通路;2、蒸汽发生器;3、蒸汽管道;31、输气支管;311、柱状支架;312、布袋;4、置物架;5、出入门;51、透明可视口;6、电加热板;7、升降装置;71、双轴电机;72、主动锥齿轮;73、转动杆;74、从动锥齿轮;75、收放线轮;76、绳缆;77、挂扣;78、挂环;79、转轴;8、水珠刷;81、电动马达;82、连接轴;83、刷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醒发装置,包括主体1、置于主体1外侧的蒸汽发生器2以及连接于蒸汽发生器2上的蒸汽管道3,主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置物架4,主体1侧壁设置有出入门5,蒸汽管道3位于主体1底壁,蒸汽管道3上连接有若干输气支管31,输气支管31位于置物架4下方。如图2、图3所示,输气支管31上方朝向置物架4设有若干喷孔,输气支管31位于喷孔处设有柱状支架311,柱状支架311外周设有布袋312。打开蒸汽发生器2,蒸汽发生器2内产生的水蒸气经蒸汽管道3与输气支管31从喷孔喷出,并从柱状支架311侧壁的布袋312处散出,扩大喷出的热蒸汽的覆盖范围,使热量分布均匀,提高对蒸汽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主体1内进行升温和加湿。

如图2所示,主体1内的置物架4整齐排列,每相邻的两列置物架4之间设有通路11,且主体1内通路11处地面的高度低于置物架4处地面的高度,保证置物架4区域干净卫生。

如图2、图4所示,通路11上方通过升降装置7设置有电加热板6,升降装置7包括设置在主体1外侧壁且位于通路11处上方的双轴电机71,双轴电机7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有转轴79,转轴79端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72,主体1位于通路11上方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杆73,转动杆73穿出主体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7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74,转动杆73上同轴均匀固定有若干收放线轮75,收放线轮75上设置有绳缆76。如图5所示,绳缆76一端固定连接在收放线轮75上,另一端设置有挂扣77,电加热板6上设置有若干挂环78,电加热板6勾连在绳缆76端部。当主体1内的湿度达到预定范围后,通过控制电加热板6有效的控制主体1内的温度。启动双轴电机71,双轴电机7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其端部的转轴79转动,转轴79转动带动其端部的主动锥齿轮72转动,进而打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锥齿轮74转动,从动锥齿轮74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转动杆73转动,转动杆73转动带动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收放线轮75转动收放绳缆76,从而使绳缆76另一端的电加热板6上下移动,使主体1内的热量分布均匀,同时将电加热板6的位置调低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拆卸、检修、更换。

如图1所示,出入门5上设有透明可视口51,用户透过透明可视口51观察主体1内面团的醒发情况,出入门5上位于透明可视口51一侧设置有水珠刷8(参考图6),当主体1内的温度、湿度与主体1外差距较大时,主体1内的水汽容易在透明可视口51处凝聚成水珠,影响用户观察主体1内面团醒发情况。如图6所示,水珠刷8包括设置在出入门5外侧的电动马达81,电动马达81端部同轴设有连接轴82,连接轴82转动穿设在出入门5上,连接轴82位于主体1内的端部设置有刷水杆83,刷水杆83与透明可视口51贴合,启动电动马达81,电动马达8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同轴的连接轴82转动,进而带动刷水杆83转动刷去透明可视口51处的水珠,方便用户观察主体1内面团的醒发情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醒发装置在使用时,打开蒸汽发生器2,蒸汽发生器2内产生的水蒸气经蒸汽管道3与输气支管31从喷孔喷出,并从柱状支架311侧壁的布袋312处散出,对对主体1内进行升温和加湿。

当主体1内的湿度达到预定范围后,通过控制电加热板6有效的控制主体1内的温度。启动双轴电机71,双轴电机7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其端部的转轴79转动,转轴79转动带动其端部的主动锥齿轮72转动,进而打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锥齿轮74转动,从动锥齿轮74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转动杆73转动,转动杆73转动带动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收放线轮75转动收放绳缆76,从而使绳缆76另一端的电加热板6上下移动,使主体1内的热量分布均匀。

当主体1内的温度、湿度与主体1外差距较大时,主体1内的水汽容易在透明可视口51处凝聚成水珠,影响用户观察主体1内面团醒发情况,启动电动马达81,电动马达8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同轴的连接轴82转动,进而带动刷水杆83转动刷去透明可视口51处的水珠。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