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5377发布日期:2020-11-27 12:5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具体涉及红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种植、采摘茶叶的历史。茶农对普通绿茶、红茶采摘茶树新梢芽、嫩叶、嫩茎,采用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制成的初制茶再经整形加工制成精制茶。很多人平时都喜欢喝茶,工作之余喝点茶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情趣,但是现有的红茶效果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41984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苹果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准备新鲜苹果,用榨汁机提取苹果汁,把榨取的苹果汁放入容器中储存;2)萎凋:将茶叶按红茶要求进行处理,置于萎凋器上,进行萎凋处理,待茶叶大部分失去光泽。上述专利中的红茶制作方式过于简单,成茶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茶叶采摘,选取100年树龄以上的红茶茶树进行采茶,只采一芽一叶和二叶;

s2:茶叶萎凋,适当蒸发茶叶水分,使其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s3:揉捻加工:对茶叶进行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s4:摇青发酵:利用摇青机对茶青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操作包括摇动和晾晒两个过程;

s5:茶叶杀青:在翻炒锅中翻炒,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6:茶叶烘焙:杀青后的茶叶经过烘焙蒸发水份后完成制茶;

s7:精制筛选: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进一步的,所述s2过程中,萎凋方式为两种,分别是日光萎调和室内萎调,日光萎调是将采下的鲜叶晒在鲜簟上,在日光下凉晒至颜色暗绿色;室内萎调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待茶叶大部分失去光泽,含水率控制在70-83%时,萎凋结束。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3中,揉捻时间为5-8分钟,使叶片卷成条索,破碎叶细胞,挤出体汁,使其粘附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揉捻加工方式为揉、捻、抿,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进一步的,所述s4中,茶叶在摇青机中进行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摇动、凉晒操作反复进行4-5次,摇青时间5-10小时。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5中,杀青火温要掌握在110~150℃,时间5~10分钟,中间翻拌3~5次,翻拌要及时、均匀,摊放厚度不能高于0.8厘米,烘至六成干则可停止杀青,进行摊凉,摊凉1~2小时,摊凉厚度不能高于4厘米,待茶叶凉透,梗叶水分分布均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6中,烘焙具有低温慢焙和高温长焙两种烘焙方式,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进一步的,所述s7中,精制筛选分为多个步骤,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采用日光萎调和室内萎调两种萎调方式,使得本方法具有多种制茶方式,从而使得制出的红茶口味不一,各有特色,提高了本方法的实用性。

2.通过揉捻加工和利用摇青机发酵的设置,使得茶叶的叶细胞破碎彻底,茶叶体汁挤出较多并粘附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

3.通过揉捻加工方式的不同,使得该方法生产出来的茶叶形态不一,更有特色。

4.通过杀青火候的控制、摊放厚度的控制以及摊凉厚度的控制使得杀青过程较为彻底,使得茶叶的发酵程度得到稳定的控制。

5.通过精致筛选方式的设置,使得茶叶中的茶子、茶梗含量大幅度减少,泡茶时,茶香更加浓郁,喝茶时也不会喝到茶子、茶梗,从而使得饮用者多次吐出,极其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茶叶采摘,选取100年树龄以上的红茶茶树进行采茶,只采一芽一叶和二叶;

s2:茶叶萎凋,适当蒸发茶叶水分,使其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s3:揉捻加工:对茶叶进行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s4:摇青发酵:利用摇青机对茶青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操作包括摇动和晾晒两个过程;

s5:茶叶杀青:在翻炒锅中翻炒,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6:茶叶烘焙:杀青后的茶叶经过烘焙蒸发水份后完成制茶;

s7:精制筛选: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s2过程中,萎凋方式选用日光萎调,日光萎调是将采下的鲜叶晒在鲜簟上,在日光下凉晒至颜色暗绿色;萎凋结束。

s3中,揉捻时间为5分钟,使叶片卷成条索,破碎叶细胞,挤出体汁,使其粘附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s3中,揉捻加工方式为揉、捻、抿,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s4中,茶叶在摇青机中进行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摇动、凉晒操作反复进行4次,摇青时间5小时,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s5中,杀青火温要掌握在110℃,时间10分钟,中间翻拌3次,翻拌要及时、均匀,摊放厚度不能高于0.8厘米,烘至六成干则可停止杀青,进行摊凉,摊凉1小时,摊凉厚度不能高于4厘米,待茶叶凉透,梗叶水分分布均匀。

s6中,烘焙具有低温慢焙和高温长焙两种烘焙方式,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s7中,精制筛选分为多个步骤,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采好的茶叶进行日光萎凋,适当蒸发茶叶水分,使其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对茶叶进行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利用摇青机对茶青进行摇青处理;对茶叶进行杀青,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杀青火温要掌握在110℃,时间10分钟,中间翻拌3次,在翻炒锅中翻炒,杀青后的茶叶经过烘焙蒸发水份后完成制茶;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实施例2

参照图1,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茶叶采摘,选取100年树龄以上的红茶茶树进行采茶,只采一芽一叶和二叶;

s2:茶叶萎凋,适当蒸发茶叶水分,使其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s3:揉捻加工:对茶叶进行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s4:摇青发酵:利用摇青机对茶青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操作包括摇动和晾晒两个过程;

s5:茶叶杀青:在翻炒锅中翻炒,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6:茶叶烘焙:杀青后的茶叶经过烘焙蒸发水份后完成制茶;

s7:精制筛选: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s2过程中,萎凋方式选用室内萎调,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待茶叶大部分失去光泽,含水率控制在70-83%时,萎凋结束。

s3中,揉捻时间为5分钟,使叶片卷成条索,破碎叶细胞,挤出体汁,使其粘附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s3中,揉捻加工方式为揉、捻、抿,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s4中,茶叶在摇青机中进行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摇动、凉晒操作反复进行4次,摇青时间5小时,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s5中,杀青火温要掌握在110℃,时间10分钟,中间翻拌3次,翻拌要及时、均匀,摊放厚度不能高于0.8厘米,烘至六成干则可停止杀青,进行摊凉,摊凉1小时,摊凉厚度不能高于4厘米,待茶叶凉透,梗叶水分分布均匀。

s6中,烘焙具有低温慢焙和高温长焙两种烘焙方式,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s7中,精制筛选分为多个步骤,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萎凋方式不同,其他相同,通过不同的萎凋方式来判断哪种方式制茶较好。

实施例3

参照图1,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茶叶采摘,选取100年树龄以上的红茶茶树进行采茶,只采一芽一叶和二叶;

s2:茶叶萎凋,适当蒸发茶叶水分,使其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s3:揉捻加工:对茶叶进行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s4:摇青发酵:利用摇青机对茶青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操作包括摇动和晾晒两个过程;

s5:茶叶杀青:在翻炒锅中翻炒,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6:茶叶烘焙:杀青后的茶叶经过烘焙蒸发水份后完成制茶;

s7:精制筛选: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s2过程中,萎凋方式选用日光萎调,日光萎调是将采下的鲜叶晒在鲜簟上,在日光下凉晒至颜色暗绿色;萎凋结束。

s3中,揉捻时间为8分钟,使叶片卷成条索,破碎叶细胞,挤出体汁,使其粘附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s3中,揉捻加工方式为揉、捻、抿,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s4中,茶叶在摇青机中进行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摇动、凉晒操作反复进行4次,摇青时间8小时,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s5中,杀青火温要掌握在130℃,时间5分钟,中间翻拌4次,翻拌要及时、均匀,摊放厚度不能高于0.8厘米,烘至六成干则可停止杀青,进行摊凉,摊凉1小时,摊凉厚度不能高于4厘米,待茶叶凉透,梗叶水分分布均匀。

s6中,烘焙具有低温慢焙和高温长焙两种烘焙方式,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s7中,精制筛选分为多个步骤,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杀青火温不同,本实施例中,杀青火温要掌握在130℃,时间5分钟,中间翻拌4次,在翻炒锅中翻炒,杀青后的茶叶经过烘焙蒸发水份后完成制茶;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通过杀青火温不同的方式来判断哪种方式制茶较好。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