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26138541发布日期:2021-08-03 14:21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黄河鲤鱼诱食剂的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量鱼类行为学一再研究证明,氨基酸及其相关化合物是水产动物的强效诱食剂。zou等(2017)试验发现,在吉富罗非鱼日粮中添加0.18%的酪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其摄食率。caprio(1982)的试验证明,鲶鱼的嗅觉和味觉受体对氨基酸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近年来对氨基酸类诱食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王秀和孙富君在文章中指出:在鲤鱼饲料中添加精氨酸、谷氨酸效果最好,添加丙氨酸、蛋氨酸对摄食也有促进作用;在草鱼饲料中添加胱氨酸效果显著,添加精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也有效果;l-脯氨酸在大西洋鲑鳟鱼的味觉和嗅觉试验中效果很好;谷氨酸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诱食作用,l-缬氨酸对加州鲈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对鲤鱼无引诱作用(参见王秀,孙富君.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10):6-9.)。高士杰等人在文章中指出:有关加州鲈鱼的实验则证明甘氨酸对加州鲈鱼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获野珍吉报道,丙氨酸对鳗鲡、真鲷、鰤鱼、黑鲷、豹东方鲀、美洲拟鲽、青鱼、白氏银汉鱼具有诱食活性,但对虹鳟无诱食活性;而甘氨酸对这9种鱼中的鲫鱼、白氏银汉鱼、虹鳟无诱食活性。有研究报道,将l-赖氨酸添加到水中,可增加大西洋鲑鱼苗的游动、飞越咬食、吞食(参见高士杰,李敏,杨虹,尹海富.鱼类诱食剂研究进展[j].黑龙江水产,2008(02):40-42.)。伍一军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丙氨酸和甘氨酸对泥鳅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效果,其中丙氨酸表现为显著的引诱效果,而甘氨酸则表现为显著的抑食效果(参见伍一军,包华驹,吴文胜,方文兵.氨基酸对鲫鱼、泥鳅的诱食活性[j].水产学报,1993(04):337-339.)。同时,高士杰等人的文章中还指出:大西洋鲑鳟鱼苗和1龄鱼对50μmol的l-丙氨酸反应较好。但也有报道,脯氨酸和丙氨酸对大西洋鲑的仔鱼诱食作用特别明显,但对1龄鱼的诱食效果较小。由此可见,同一种水产动物对不同氨基酸的刺激反应不同,不同水产动物对同一种氨基酸表现出来的趋向性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而且同种水产动物的不同时期对同种诱食剂的喜爱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量试验还证明,单一氨基酸对水产动物的引诱作用通常不如复合氨基酸,复合氨基酸相较于单一氨基酸能引起鱼类化学感受系统的多重刺激,激发鱼类的采食欲望。周向红等人的试验表明:虽然单一的氨基酸对泥鳅没有诱食作用,甚至起抑制作用,但组合后都表现出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如甘氨酸和谷氨酸单独使用时,表现为没有显著诱食作用,而在组合后则显示出显著的诱食作用(参见周向红,臧玉波,易乐飞.低温条件下诱食剂对泥鳅诱食作用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05(05):23-25.)。胡俊茹等人的试验表明,在凡纳滨对虾日粮中添加了0.2%丙氨酸、0.2%甘氨酸及0.03%核甘酸组成的混合物后,对其摄食率提升显著(参见胡俊茹,曹俊明,黄燕华,朱选,李国立,李军勇,蓝汉冰,李宝圣,林佳南.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0,40(02):30-35.)。但梁萌青等人的研究却发现,甘氨酸、丙氨酸和组氨酸分开使用时均对真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而混合添加后的引诱效果反而较各种氨基酸单独添加时低,同时其在条纹鲈的诱食试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参见梁萌青,于宏,常青,陈超,孙曙光.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01):60-63.)。因此也并非绝对是复合氨基酸诱食剂优于单一氨基酸诱食剂。黄河鲤鱼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因此,有必要针对黄河鲤鱼研发一种诱食剂,用于提高黄河鲤鱼的采食量,提高经济效益。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黄河鲤鱼提供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作为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的应用,所述氨基酸包括l-组氨酸、l-精氨酸、l-甘氨酸和l-丙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在制备黄河鲤鱼饵料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饵料中,所述l-组氨酸的浓度为0.1~0.8wt%,所述l-精氨酸的浓度为0.1~3.0wt%,所述l-甘氨酸的浓度为0.1~1.0wt%,所述l-丙氨酸的浓度为0.1~1.0wt%。优选的,所述饵料中,所述l-组氨酸的浓度为0.2wt%,所述l-精氨酸的浓度为0.5wt%,所述l-甘氨酸的浓度为0.7wt%,所述l-丙氨酸的浓度为0.4wt%。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所述氨基酸诱食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1~10份l-丙氨酸、3~30份l-精氨酸、1~10份l-甘氨酸;或1~10份l-丙氨酸、3~30份l-精氨酸、1~8份l-组氨酸;或1~10份l-丙氨酸、1~10份l-甘氨酸、1~8份l-组氨酸;或3~30份l-精氨酸、1~10份l-甘氨酸、1~8份l-组氨酸。优选的,所述氨基酸诱食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4份l-丙氨酸、5份l-精氨酸、7份l-甘氨酸;或4份l-丙氨酸、5份l-精氨酸、2份l-组氨酸;或4份l-丙氨酸、7份l-甘氨酸、2份l-组氨酸;或5份l-精氨酸、7份l-甘氨酸、2份l-组氨酸。优选的,所述氨基酸诱食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4份l-丙氨酸、5份l-精氨酸、7份l-甘氨酸。本发明发现了l-组氨酸、l-精氨酸、l-甘氨酸和l-丙氨酸在单一使用和复合使用时均对黄河鲤鱼具有显著的诱食效果,并将其作为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具有显著的诱食效果,有助于提高黄河鲤鱼的生长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迷宫式鱼缸示意图;图2为复合氨基酸诱食剂迷宫诱食试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迷宫诱食试验法,研究了l-丙氨酸、l-甘氨酸、l-组氨酸、l-精氨酸四种氨基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本试验以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为指标。具体试验步骤如下:基础饲料:小麦粉16.05wt%,棉籽粕20wt%、菜籽粕20wt%、花生粕20wt%、玉米蛋白粉8wt%、ddgs6wt%、豆油6.5wt%、磷酸二氢钙2wt%、氯化胆碱0.3wt%、维生素预混剂0.1wt%、微量元素预混剂0.1wt%、nacl0.3wt%、l-赖氨酸0.55wt%、l-蛋氨酸0.1wt%;上述基础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34.6wt%。所述维生素预混剂包括:维生素a,11000iu/kg;维生素d3,2500iu/kg;维生素c,1000mg/kg;维生素e,75mg/kg;维生素k,7mg/kg;维生素b1,20mg/kg;维生素b2,35mg/kg;维生素b6,18mg/kg;维生素b12,1mg/kg;泛酸钙,55mg/kg;生物素,2.0mg/kg;叶酸,10mg/kg。所述微量元素预混剂包括:铁,20mg/kg;铜,5mg/kg;锰,20mg/kg;碘,0.4mg/kg;镁,0.8mg/kg。诱食球的制备:在黄河鲤鱼的基础饲料中加入不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l-丙氨酸、l-甘氨酸、l-组氨酸、l-精氨酸,制成单一氨基酸诱食剂,分别称取5g单一氨基酸诱食剂并用纱布包成半径约为1cm的球状,系上棉线即为试验组的诱食球。对照组为不添加氨基酸的5g基础饲料制成的饲料球,做同样处理。试验装置及步骤:采用一个迷宫式鱼缸进行试验,见图1。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圆形诱食装置,整体大圆形的直径为110cm,中间小圆直径为55cm,高为30cm,小圆可抽出,大圆和小圆之间具有挡板,利用挡板将大圆和小圆之间的区域均匀的分成a、b、c、d四个区域。a、b、c、d四个区域用来放置诱食球或饲料球,每个区域外壁中间装有水龙头,为进水口。e区为集鱼区,e区中心装有定位器,用来调控水位高低。诱食装置的上方装上摄像头,用以采集集鱼数据。试验前a、b、c、d与e之间以挡板和圆板隔开,从饲养鱼缸内随机选取30尾身体健壮、规格一致的黄河鲤鱼放至e处。待黄河鲤鱼适应20min后,将诱食球放入a、b、c、d区,并移去挡板和圆板,3min后开始记录黄河鲤鱼游出集鱼区的次数,记录5min。诱食装置上方安装有影像监控,试验开始后,试验人员离开试验区域,在监控影像里观察不同氨基酸的集鱼情况。以5min内试验鱼游入试验区并触碰诱食球或饲料球次数作为集鱼效果和诱食效果的观测值。每次试验结束后,彻底清洗玻璃缸,更换试验鱼,用过的试验鱼放入水族箱内暂养,以消除所用诱食物质的影响。每个浓度重复4次。观测结果与对照组观测值的差值进行比较,判断单一氨基酸诱食剂的诱食效果。差值为正且越大,表示诱食性越强;差值为负,表示有抑制效果。同时将对照组与处理组的观测值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确认该物质的诱食效果。(1)l-组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l-组氨酸的浓度不断升高,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当浓度在0.1wt%~0.8wt%时,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浓度为0.2wt%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表明较低浓度的l-组氨酸对黄河鲤鱼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且其最佳诱食浓度为0.2wt%,而浓度较高则诱食效果降低,甚至失去诱食效果。表1l-组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2)l-精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l-精氨酸的添加浓度不断增高,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当添加浓度为0.5wt%时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l-精氨酸对黄河鲤鱼具有较强的诱食效果,且其最佳诱食浓度为0.5wt%。表2l-精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浓度/wt%啄球次数/次031.50±2.75a0.140.00±2.94b0.238.50±2.66ab0.354.00±4.55c0.461.75±6.95de0.578.25±4.03f0.666.25±3.00e0.767.00±3.56e0.856.75±6.75cd0.953.75±4.79c1.037.5±3.87ab2.042.00±7.53b3.042.00±2.95b(3)l-甘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l-甘氨酸添加浓度的增高,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当浓度小于1.0wt%时,各试验组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浓度为0.7wt%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当浓度高于1.0wt%后,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较低浓度的l-甘氨酸对黄河鲤鱼具有诱食作用,最佳诱食浓度为0.7wt%,而浓度高于1.0wt%后则有抑制作用。表3l-甘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浓度/wt%啄球次数/次035.56±4.24c0.140.00±3.74cd0.240.00±4.69cd0.338.00±4.55cd0.441.00±2.94cde0.543.50±6.19de0.643.75±3.78de0.753.30±3.42f0.847.75±2.99ef0.947.25±3.30ef1.041.00±6.38cde2.029.00±4.32b3.020.50±2.65a(4)l-丙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l-丙氨酸添加浓度的增高,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当浓度小于1.0wt%时,各试验组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浓度为0.4wt%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在浓度高于1.0wt%后,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下降,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l-丙氨酸对黄河鲤鱼具有较强的诱食效果,最佳诱食浓度为0.4wt%,但浓度高于1.0wt%后则无明显诱食作用。表4l-丙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l-组氨酸、l-精氨酸、l-甘氨酸和l-丙氨酸四种单一种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幼鱼具有显著的诱食效果,最佳浓度分别是0.2wt%、0.5wt%、0.7wt%和0.4wt%。此外,l组氨酸在浓度超过0.8wt%时,失去诱食效果,但并不会抑制诱食;l-精氨酸在浓度超过0.5wt%时诱食效果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浓度的升高依然具有较强的诱食效果;l-甘氨酸浓度高于1.0wt%时产生了抑制作用;l-丙氨酸浓度高于1.0wt%后无明显诱食作用。对比例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本发明还使用l-色氨酸、l-亮氨酸、l-天冬氨酸和l-谷氨酸制作了诱食剂。诱食结果如下:(1)l-色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试验饲料中诱食物质l-色氨酸浓度的增高,其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呈下降趋势,且当l-色氨酸浓度超过0.6wt%以后,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l-色氨酸对黄河鲤鱼无诱食作用,且在较高浓度时对黄河鲤鱼具有抑食作用。表5l-色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2)l-亮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l-亮氨酸添加浓度的增高,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并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l-亮氨酸对黄河鲤鱼没有明显的诱食作用。表6l-亮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浓度/wt%啄球次数/次038.75±2.22ab0.137.50±4.20ab0.234.75±6.80ab0.337.50±7.72ab0.442.00±4.55b0.535.25±5.38ab0.632.25±4.11a0.739.00±8.91ab0.834.00±4.40ab0.939.50±3.11ab1.039.75±4.27ab2.042.50±6.25b3.040.50±3.70ab(3)l-天冬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诱食物质l-天冬氨酸添加浓度的升高,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趋势;且当添加浓度为0.6wt%和3wt%时,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l-天冬氨酸对黄河鲤鱼不存在诱食作用,且可能具有抑制作用。表7l-天冬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浓度/wt%啄球次数/次040.50±3.30cd0.140.00±2.58cd0.237.00±3.65bc0.343.50±4.51d0.438.25±3.50cd0.540.25±5.32cd0.631.25±3.50a0.736.75±3.86abc0.838.50±3.70cd0.942.00±3.16cd1.039.25±3.50cd2.036.75±2.87abc3.031.50±2.38ab(4)l-谷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从表8可以看出,各组黄河鲤鱼单位时间内的啄球次数并未随l-谷氨酸添加浓度的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啄球次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l-谷氨酸对黄河鲤鱼无诱食作用。表8l-谷氨酸对黄河鲤鱼的诱食结果由以上试验可知,l-色氨酸对黄河鲤鱼幼鱼具有显著的抑食效果,且浓度越高,抑食效果越强;其他氨基酸没有明显的诱食效果和抑制作用。因此,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l-丙氨酸、l-甘氨酸、l-组氨酸、l-精氨酸四种氨基酸是对黄河鲤鱼具有显著诱食效果的氨基酸种类,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诱食效果较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的试验结果,本发明在实施例1提供的四种氨基酸中任选三种,组成复合氨基酸诱食剂(组合如表9),同样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试验,对照组仍为不添加氨基酸的5g基础饲料制成的饲料球,做同样处理。表9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及其浓度配比不同组合的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及与4种最佳浓度的单一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比较见图2。其中复合氨基酸诱食剂a、b、c、d组的诱食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的诱食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c组和d组也优于各单一氨基酸组的诱食效果,且显著优于0.7wt%的甘氨酸组和0.4wt%的丙氨酸组(p<0.05),但较0.2wt%的组氨酸组和0.5t%的精氨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的诱食效果显著高于0.7wt%的甘氨酸组(p<0.05),但较0.2wt%的组氨酸、0.5wt%的精氨酸和0.4wt%的丙氨酸组低,且显著低于0.5wt%的精氨酸组。综上:0.4wt%丙氨酸+0.7wt%甘氨酸+0.5wt%精氨酸(a)、0.4wt%丙氨酸、0.5wt%精氨酸、0.2wt%组氨酸(b)、0.4wt%丙氨酸、0.7twt%甘氨酸、0.2wt%组氨酸(c)和0.5wt%精氨酸、0.7wt%甘氨酸、0.2wt%组氨酸(d)4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均对黄河鲤鱼具有显著的诱食效果,其中诱食效果更好的是a、c、d,诱食效果最好的是a。实施例3饲养试验:选取800尾平均体重为12.81±0.17g的黄河鲤鱼,用筛选出的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a、c、d)进行饲养试验,随机分为5组,其中pc组为鱼粉组(正对照组),nc组为无鱼粉组(负对照组),aa1(a)、aa2(c)及aa3(d)组为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进行为期50天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果:经过50天的饲养试验,各组黄河鲤鱼的终末均重、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指标见表10。与nc组相比,aa1组和aa2组的终末均重分别提高了5.51%和4.95%(p<0.05),aa3组提高了2.01%(p>0.05);与pc组相比,aa1组、aa2组和aa3组的终末均重分别下降了11.85%、12.32%和14.77%(p<0.05)。与nc组相比,aa1组的特定生长率提高了2.3%(p<0.05),aa2组和aa3组均提高了2.2%(p>0.05);与pc组相比,aa1组的特定生长率降低了6.31%(p<0.05),aa2组和aa3组均降低了7.31%(p<0.05)。与nc组相比,aa1组的相对生长率提高了6.87%(p<0.05),aa2组和aa3组的相对生长率均提高了4.12%(p>0.05);与pc组相比,aa1组的相对生长率降低了11.14%,aa2组和aa3组的相对生长率均降低了13.43%(p<0.05)。与nc组相比,aa1组、aa2组和aa3组的肝胰指数分别降低了26.24%和22.17%和10.41%(p<0.05);aa3组的肝胰指数显著高于pc组(p<0.05),aa1组和aa2组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aa1、aa2和aa3组的饲料系数、脏体比均较nc组低(p>0.05),各组均显著高于pc组(p<0.05);aa1、aa2和aa3组的肥满度与nc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pc组(p<0.05)。表10复合氨基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指标的影响各组黄河鲤鱼的全鱼营养成分见表11。与nc组相比,复合诱食剂aa1组的粗蛋白含量升高了5.1%,差异显著(p<0.05),复合诱食剂aa2组和aa3组的粗蛋白含量也较nc组高(p>0.05);与pc组相比,复合诱食剂aa1组的粗蛋白含量降低了3.32%,差异不显著(p>0.05),aa2组和aa3组分别降低了6.32%和6.83%,差异显著(p<0.05)。各组粗脂肪、粗灰分和粗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11复合氨基酸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指标pcncaa1aa2aa3粗蛋白(%)63.26±1.00b58.19±2.07a61.16±2.57b59.26±3.42a58.94±2.15a粗脂肪(%)29.72±1.2527.59±1.8228.85±3.3829.15±1.9828.55±1.88粗灰分(%)10.04±1.609.65±0.199.75±0.2110.32±0.6510.08±0.75粗水分(%)73.54±0.9372.68±1.7172.34±1.1773.61±0.7472.19±0.47各组黄河鲤鱼的血清生化指标见表12。复合氨基酸诱食剂aa1、aa2和aa3组的血糖和总蛋白均高于nc组,低于pc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aa1组和aa3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nc组(p>0.05),pc组显著低于各组(p<0.05)。复合诱食剂aa1、aa2和aa3组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不同程度低于nc组(p>0.05),但各组均显著高于pc组(p<0.05)。各组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12复合氨基酸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由上述试验可知,在植物蛋白日粮中添加上述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均有助于提高黄河鲤鱼的生长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