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390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以绿茶种籽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油及其制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知技术中,人们食用汕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除了传统的豆油、葵花油之外,目光在绿色植物中搜索,其中人们所熟知的橄榄油因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品质在食用植物油中居首位,但因橄榄树的栽培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要求提供更多类似品质的优质油;在这种环境下,研究人员抓紧研究,一些茶籽油也相继问世,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文件公告了一项发明名称为“茶叶茶籽油”的发明公开号为CN1396249A
公开日为2003年2月12日。又如中国发明专利中请公开文件公告了一项发明名称为“一种茶油加工新工艺”的发明公开号为CN1667105A
公开日为2005年9月14日。两篇文献均提到对在油的加工中采用磷酸脱胶、碱炼、过滤、脱色等加工工艺。这些方法的缺点是脱胶和碱炼工艺中分别加入磷酸和氢氧化纳溶液,以及脱色工艺中使用白土,这些化工溶剂会吸附茶多酚、维生素E等绿茶油中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不可避免地留下溶剂等化学残留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以绿茶种籽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添加任何化工溶剂,无浸出法的溶剂残留,无高温精炼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聚合体等有害物质,低温压榨,避免了溶剂浸出法因高温产生的有害物质及精炼时营养物质的流失,充分保证绿茶油中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不会丧失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于以实现一种绿茶油,该绿茶油以绿树种籽为原料榨取,所述的绿茶油的主要组成及营养物质为油酸 52-68%亚油酸 16-28%亚麻酸 0.8-3%棕榈酸 10-18%茶多酚 2.3-2.9%硬脂酸 1-4%茶皂素 4.8-5.5ppm黄酮 5.6-6.0mg/L咖啡碱 0.2066-0.2166(%,m/v)维生素E 250-350mg/kg所述绿茶油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处理a.采集成熟的绿茶籽或收集已掉壳的无霉变绿茶籽;b.带壳的绿茶籽在太阳下晾晒脱去茶籽外壳,去除杂物;c.将绿茶籽入库储藏;
(2)榨油a.脱壳机脱去绿茶籽内壳,得绿茶籽仁,筛选;b.精选过的绿茶籽仁晾晒或烘干;c.将绿茶籽仁送入榨油机压榨油;(3)过滤a.将榨后的油过滤;(4)灌装、储藏a.将过滤后的油灌装入容器内储藏。
所述的步骤(1)原料处理c.,所述的绿茶籽的水份保持在20%以内。
所述的步骤(2)榨油,所述的榨油在榨油车间的温度为45℃以下进行。
所述的步骤(2)榨油b.,所述的绿茶仁的水份保持在7-20%。
所述的步骤(2)榨油c.所述的榨油机开机前预热,机膛的温度在50℃以上可开始榨油。
所述的步骤(3)过滤,所述的过滤在避日光下进行。
所述的步骤(3)过滤,所述的过滤采用静置,自然沉淀的方法,随后经棉织品或棉花或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
所述的步骤(3)过滤,所述的过滤采用过滤机过滤,加压过滤,其油泵输出管道的压力为0.1-0.3MPa,所述的过滤用过滤布采用棉织品或棉花或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
所述的步骤(4)灌装、储藏,所述的灌装、储藏在避日光下进行。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产品以废弃的绿茶籽为原料,生产出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绿茶油。随着人们认知能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楚地认识到食用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单双健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认了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组分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保健作用,特别是油酸、亚油酸能够降低血液中“有害”胆固醇的平衡度,增加“有益”胆固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亚麻酸是人体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的营养素,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本产品不添加任何化工溶剂,避免了溶剂浸出法因高温产生的有害物质及营养物质的流失,充分保证了绿茶油中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茶多酚可以增强微血管的韧性,防止微血管壁破裂而出血,其还能阻断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而胺和亚硝酸盐极易生成能致癌的亚硝酸胺;维生素E极易氧化,可保护其它物质不被氧化,是动物和人体内最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对抗生物膜的脂质氧化反应,保护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延缓衰老。
绿茶油是不干性凉性食用油,适合煎、炒、煮、炸及凉拌;其因富含油酸、亚油酸,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食品添加剂,也可进行深加工,作为医药、日化等化工原料。
绿茶油加工后的附产品,即绿茶籽饼可作有机肥料,或直接作为清塘剂、清塘养虾的饲料添加剂,也可从中提取茶皂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从绿茶树上采集成熟的绿茶籽或从茶地里捡拾已掉壳的无霉变绿茶籽,然后将带壳的绿茶籽在太阳下晾晒脱去茶籽外壳,去除杂物;带内壳的绿茶籽的最佳含水量为20%以内,此种状态最适宜储藏,入库储藏后要防水、防潮、防霉变。之后按生产需要,提取所需批量的含内壳的绿茶籽,经脱壳机脱去绿茶籽内壳,得绿茶籽仁,进一步筛选、晾晒或烘干,测定绿茶仁的水份保持在7-20%后随即送往榨油车间;绿茶仁的含水量过低将影响出油,其含水量过高则成品油中含水量过大,容易引起成品油的酸价升高,不利保存,同时不符质量要求。因为光照中的紫外线等高能量射线是油脂氧化变质的重要原因,会引起那些天然氧化剂茶多酚、维生素E被氧化而流失,因此在各工序中均应避日光下进行,另外,榨油车间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45℃以下,也是因为环境温度过高会引起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营养成分茶多酚、茶皂素、维生素E、黄酮、等被破坏,此外,榨油机工作前应经预热,机膛温度达到50℃以上后可开始榨油,榨出的油随即送往过滤,过滤可采取静置,自然沉淀的方法,随后经棉织品或棉花或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也可采用过滤机过滤,加压过滤,其齿轮油泵输出管道的压力为0.1-0.3MPa.过滤用的滤布采用棉织品或棉花或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同样过滤后的油灌装入容器内及储藏应在避日光下进行。
实施例150千克成熟绿茶籽,去外壳,初筛去杂质后测得含水量为20%,再经脱壳机除内壳,得绿茶籽仁,精选后测得含水量为20%,送入榨油车间,在榨油车间环境温度为25℃,榨油机预热,机膛的温度至50℃时放入绿茶仁进行榨油,榨后经过滤机过滤,过滤在避日光下进行,加压过滤,过滤用过滤布采用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其油泵输出管道的压力为0.2MPa,过滤后随即在避日光下灌入容器内。
实施例2本实施例除绿茶仁精选后测得含水量为10%,其余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本实施例采用××产地的绿茶油籽,榨油车间的环境温为40℃,其余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本实施例采用××产地的绿茶油籽,过滤采用静置,自然沉淀的方法,随后经棉织品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其余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将实施例1-4结果汇总如下上述各实施例得出的油成分别列成下表


在例1-4中,因绿茶籽的产地不同,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在相同的压榨条件下,压榨后的出油,其组成成份,也会有差异。各例中,营养物质含量均在前述标准范围内,不再列出。
在对上述各例的质量检测中,均符合下列标准




实施例6本发明还就茶多酚的含量对比精制绿茶油作了对比,见下表


实施例7本发明还就维生素E的含量对比精制绿茶油作了对比,维生素E差别很大,压榨绿茶油维生素E比精炼绿茶油维生素E高很多。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以绿茶种籽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油,其特征为该绿茶油的主要组成及营养物质为油酸 52-68%亚油酸 16-28%亚麻酸 0.8-3%棕榈酸 10-18%茶多酚 2.3-2.9%硬脂酸 1-4%茶皂素 4.8-5.5ppm黄酮 5.6-6.0mg/L咖啡碱 0.2066-0.2166(%,m/v)维生素E 250-350mg/kg
2.权利要求
1所述的绿茶油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处理a.采集成熟的绿茶籽或收集已掉外壳的无霉变绿茶籽;b.带外壳的绿茶籽在太阳下晾晒脱去茶籽外壳,去除杂物;c.将绿茶籽入库储藏;(2)榨油a.脱壳机脱去绿茶籽内壳,得绿茶籽仁,筛选;b.精选过的绿茶籽仁晾晒或烘干;c.将绿茶籽仁送入榨油机压榨油;(3)过滤a.将榨后的油过滤;(4)灌装、储藏a.将过滤后的油灌装入容器内储藏。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原料处理c.,所述的绿茶籽的水份保持在20%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榨油,所述的榨油在榨油车间的温度为45℃以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榨油b.,所述的绿茶仁的水份保持在7-20%。
6.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榨油c.,所述的榨油机开机前预热,机膛的温度在50℃以上可开始榨油。
7.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过滤,所述的过滤在避日光下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过滤,所述的过滤采用静置,自然沉淀的方法,随后经棉织品或棉花或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
9.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过滤,所述的过滤采用过滤机过滤,加压过滤,其油泵输出管道的压力为0.1-0.3MPa,所述的过滤用过滤布采用棉织品或棉花或200目滤网初滤,然后再经400目滤网精滤。
10.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灌装、储藏,所述的灌装、储藏在避日光下进行。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及其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以绿茶种籽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油及其制备的方法。所述的绿茶油的主要组成及营养物质为油酸52-68%、亚油酸16-28%、亚麻酸0.8-3%、棕榈酸10-18%、茶多酚2.3-2.9%、硬脂酸1-4%、茶皂素4.8-5.5ppm、黄酮5.6-6.0mg/L、咖啡碱0.2066-0.2166(%,m/v)、维生素E 250-350mg/kg。绿茶油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处理、榨油、过滤、灌装储藏。本产品以废弃的绿茶籽为原料,生产出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绿茶油;且加工时不添加任何化工溶剂避免了溶剂浸出法因高温产生的有害物质及精炼时营养物质的流失,充分保证了绿茶油中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本产品除食用外,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食品添加剂,也可进行深加工,作为医药、日化等化工原料;本产品的附产品即绿茶籽饼可作有机肥料,或直接作为清塘剂、清塘养虾的饲料添加剂,也可从中提取茶皂素。
文档编号A23D9/02GKCN101091504SQ200710041898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发明者白正勇 申请人:上海地源食品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