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及其养殖方法_3

文档序号:853295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1]生活环境的光照调整:从2013年3月13日开始,将光照时间每天减少9min,25天后,光照时间减少至5小时33分,停止减少光照时间。
[0052]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整:从2013年3月13日开始,将母麝生活环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降低0.40C,10天后,最低温度降至6°C,停止降低最低温度,14天后最高温度降至11.5°C,停止降低最高温度。
[0053]2013年4月11日,3头母麝开始有发情表现,将发情的3头母麝移入小圈,并放入I头健壮的发情配种公麝。
[0054]2013年4月12日,4头母麝开始有发情表现,也移入放入了 I头健壮的发情配种公麝的小圈。
[0055]2013年4月13日,剩余3头母麝都有发情表现,全部移入另外的小圈,并放入I头健壮的发情配种公麝。
[0056]2013年4月15日(即5天后),10头母麝全部怀孕。
[0057]确认怀孕后的母麝即停止饲喂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停止光照和温度控制,并从配种小圈移出,移入怀孕母麝专用圈,每舍饲养I头怀孕母麝,按照怀孕母麝进行饲养,麝舍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采光良好,生活环境安静,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和母麝基础饲料,每天驱赶母麝运动2h。
[0058]2013年10月16日,即有2头母麝产仔,至2013年10月21日10头母麝全部产仔。
[0059]实验结果:10头全部受孕,受孕率为100%;未孕O头,孕后流产O头;单胎O头,单胎率0% ;双胎5头,双胎率50% ;3胎5头,3胎率50% ;共产仔麝25头,繁殖率250%。
[0060]实施例3:
实验对象:实施例2中生产后的10头母麝;
2013年11月22日,10头母麝同时停止给仔麝哺乳,让母麝进入配种准备期,使用母麝催情促孕饲料饲喂,按照每头母麝每日70克的量,分两次饲喂,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各35克,每次投喂饲料时先投喂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待母麝吃完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后再投喂母麝基础饲料。
[0061]其中,母麝催情促孕饲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方法制得:花生24份、女贞子10份、桑叶15份、益母草8份、菟丝子7份、淫羊藿10份、败酱草6份,分别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匀,再加入玉米淀粉10份,加水3份,搅拌均匀,用饲料机制粒,干燥,制成绿豆大小的短节或颗粒,即得母麝催情促孕饲料。
[0062]生活环境的光照调整:从2013年11月22日开始,将光照时间每天减少llmin,10天后,光照时间减少至5小时,停止减少光照时间。
[0063]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整:从2013年11月22日开始,将母麝生活环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降低0.5°C,8天后,最低温度降至5°C,停止降低最低温度,10天后最高温度降至10°C,停止降低最高温度。
[0064]2013年12月15日,2头母麝开始有发情表现,将发情的2头母麝移入小圈,并放入I头健壮的发情配种公麝。
[0065]2013年12月16日,3头母麝开始有发情表现,也移入放入了 I头健壮的发情配种公麝的小圈。
[0066]2013年12月17日,剩余5头母麝都有发情表现,全部移入另外的小圈,并放入I头健壮的发情配种公麝。
[0067]2013年12月20日(g卩6天后),10头母麝全部怀孕。
[0068]确认怀孕后的母麝即停止饲喂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停止光照和温度控制,并从配种小圈移出,移入怀孕母麝专用圈,每舍饲养I头怀孕母麝,按照怀孕母麝进行饲养,麝舍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采光良好,生活环境安静,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和母麝基础饲料,每天驱赶母麝运动2h。
[0069]2014年6月18日,即有3头母麝产仔,至2014年6月24日,10头母麝全部产仔。
[0070]实验结果:10头全部受孕,受孕率为100%;未孕O头,孕后流产O头;单胎O头,单胎率0% ;双胎7头,双胎率70% ;3胎3头,3胎率30% ;共产仔麝23头,繁殖率230%。
[0071]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随机选取配种准备期的健康母麝20头,平均分成1、II两组,每组10头,同时从2012年7月4日开始按照以下方法饲养:
I组:除生活环境的光照调整和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整不同,其余方法均同实施例1相同。
[0072]生活环境的光照调整:从2012年7月4日开始,将光照时间每天减少8min,25天后,光照时间减少至5.8小时,停止减少光照时间;
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整:从2012年7月4日开始,将母麝生活环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降低0.35°C, 10天后,最低温度降至6.5°C,停止降低最低温度,14天后最高温度降至12.5°C,停止降低最高温度;
II组:除生活环境的光照调整和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整不同,其余方法均同实施例1相同。
[0073]生活环境的光照调整:从2012年7月4日开始,将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0min,20天后,光照时间减少至5.2小时,停止减少光照时间;
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整:从2012年7月4日开始,将母麝生活环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降低0.45°C,8天后,最低温度降至5.5°C,停止降低最低温度,12天后最高温度降至10.5°C,停止降低最高温度;
实验结果如下:
I组:10头全部受孕,受孕率为100%;未孕O头,孕后流产O头;单胎O头,单胎率0%;双胎6头,双胎率60% ;3胎4头,3胎率40% ;共产仔麝24头,繁殖率240%。
[0074]II组:10头全部受孕,受孕率为100%;未孕O头,孕后流产O头;单胎O头,单胎率0% ;双胎7头,双胎率70% ;3胎3头,3胎率30% ;共产仔麝23头,繁殖率230%。
[0075]由实施例1、2、3、4的实验结果可知,实施例2所采用的方法繁殖率最高,应为最佳配比方案;而当光照控制将光照时间逐天减少7?llmin,当光照时间减少至每天光照5?6 h后,停止减少光照时间;以及温度控制将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逐天分别降低0.3?
0.5°C,当最高温度降至10?13°C时即停止降低最高温度,当最低温度降至5?7°C时即停止降低最低温度,在上述光照区间和温度区间内作适应性的调整,对繁殖率影响不大。
[0076]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分析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的组分及其重量份配比对母麝促孕和繁殖率的影响。
[0077]随机选取配种准备期的健康母麝40头,平均分成A、B、C、D四组,每组10头,从2012年7月4日开始按照以下方法饲养:
A组: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由以下方法制得:花生19份、女贞子7份、桑叶12份、益母草6份、菟丝子6份、淫羊藿7份、败酱草5份,分别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匀,再加入玉米淀粉7份,加水3份,搅拌均匀,用饲料机制粒,干燥,制成绿豆大小的短节,即得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其余方法均同实施例1相同。
[0078]B组: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由以下方法制得:花生21份、女贞子8份、桑叶13份、益母草7份、菟丝子6份、淫羊藿8份、败酱草5份,分别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匀,再加入玉米淀粉8份,加水4份,搅拌均匀,用饲料机制粒,干燥,制成绿豆大小的短节,即得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其余方法均同实施例1相同。
[0079]C组: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由以下方法制得:花生27份、女贞子12份、桑叶17份、益母草9份、菟丝子8份、淫羊藿12份、败酱草7份,分别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匀,再加入玉米淀粉12份,加水6份,搅拌均匀,用饲料机制粒,干燥,制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即得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其余方法均同实施例1相同。
[0080]D组: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由以下方法制得:花生29份、女贞子13份、桑叶18份、益母草10份、菟丝子8份、淫羊藿13份、败酱草7份,分别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混匀,再加入玉米淀粉13份,加水6份,搅拌均匀,用饲料机制粒,干燥,制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即得林麝母麝催情促孕饲料;其余方法均同实施例1相同。
[0081]实验结果如下:
实施例1: 10头全部受孕,受孕率为100%;未孕O头,孕后流产O头;单胎O头,单胎率0% ;双胎6头,双胎率60% ;3胎4头,3胎率40% ;共产仔麝24头,繁殖率240%。
[0082]A组:10头全部受孕,受孕率为100%;未孕O头,孕后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