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味猪饲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095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味猪饲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猪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味猪饲料配方。
【背景技术】
[0002] 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品,猪肉年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5%左右。二十世纪 以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一直是畜牧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但过分地追求生长 速度和瘦肉率使猪肉品质下降。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对菜市场琳琅满目的猪肉的安全性充 满狐疑?激素类、药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猪肉中含量超标,危及人类健康,使人"谈肉色 变",餐桌有肉口馋不敢动筷,致使人们想法去吃传统养殖的猪肉,而传统养殖环境的猪体 重大,背膘厚,脂肪结构不益健康,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高,多吃易形成"三高"营养病, 肉中有益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偏低,大大降低猪肉营养健康价值。曾几何时,我们开始觉得口 中的猪肉索然无味?猪肉有代表性的肉质指标是肌内脂肪。追求瘦肉率使品种肌内脂肪含 量降低,如英国20年来肌内脂肪也下降了 27% ;丹麦1978~1992年四个品种肌内脂肪下降 了一倍,长白、大白猪仅为1%左右,杜洛克也由4. 15%下降到2. 05%,使猪肉风味变差,可口 性低,香味渐减,食之无味。久住都市的人们不禁怀念起山村乡野的恬静自然和原汁原味, 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带来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同时, 关系人们身心健康的"风味猪肉"却成为了遥远的回忆。而本地土猪由于生长慢,瘦肉率太 低,不能规模化养殖,商业性和安全性不适合发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风味猪饲料配方。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味猪饲料配方,每吨风味猪饲料配方中的各原料配比如下:
[0005] 申请人根据猪肉消费需求与消费趋势开始进行风味猪饲料配方营养研宄。为解决 生长速度快与肉质差之间的矛盾,自2006年起,申请人深入大别山、神农架等深山老林追 踪研宄野外生存猪只的生存环境,对其采食的草木、野果、泉水、土壤等采样化验,对比其中 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pH值等,把大自然中的食物营养链嫁接到现代工业化饲料中,通 过近七年的开发研宄,获得本发明营养猪饲料配方。其技术可行性依据如下(通过文献查阅 与猪肉风味有关的因素如下): 1、猪肉的风味受品种、年龄、性别、解剖部位、饲养工艺、饲料原料与配方、屠宰加工工 艺和烹饪条件等因素影响。就新鲜胴体或切块而言,常规肉质参数与风味有密切关系。
[0006] 大理石纹(小肌束间结缔组织和脂肪)和肌内脂肪丰富的肌肉意味着芳香物质的 前体物质丰富,是浓郁风味的先兆。同时肌内脂肪也是猪肉多汁性的必要条件。东方人食 用炖肉(以红烧肉为代表)的美食精华在于,通过丰富的肌内和肌间脂肪(雪花里脊或软肋 五花肉)来促成熟肉脂肪降解的芳香特色。
[0007] -段瘦肉块切面干爽而富有弹性是系水力强的表现。这种瘦肉在货架期保水能力 强,肌肉中的水溶性滋味物质不致流失,从而能在烹饪时发挥最大的致鲜作用。与良好系水 力起协同作用的是肌浆pH。只有当终点pH>5. 5,肌浆蛋白微观结构的保水力才能有效保 证肌浆中的滋味物质与肌浆水分同时滞留在肌细胞内。缓冲能力强、pH正常的肌浆能增强 MSG的鲜味感和延长半衰期,pH低的猪肉不利于鲜味物质呈现稳定活性。pH过高(DFD)的 肉易产生异味,在烹饪时易产生硫化氢(Johnson等,1964),同时也减弱了多汁性。
[0008] 嫩度是猪肉肌纤维在内源酶作用下熟化后与结缔组织交织在一起的力学物理特 性。嫩度本身没有风味。但细嫩的猪肉有利于猪肉中风味物质与口腔舌面形成最大面积的 有效接触而被感知。猪肉中的羟脯氨酸既是衡量嫩度的指标也是滋味物质之一。
[0009] 肉色对风味有两方面的意义:较深的肉色(DFD肉除外)提示肌红蛋白含量较高, 而肌红蛋白中的赖氨酸比例较高(陈伯祥,1993),这里的赖氨酸是作为风味物质(甜味、迈 拉德反应前体)。此外肉色是猪肉氧化程度的表现指标。具有水晶透明感的紫红色肉说明 其肌红蛋白处于还原状态。也同时提示肉中风味物质处于良好的保鲜状态。火腿瘦肉的水 晶红肉色与鲜美滋味之间的形影关系已成了消费者的感性认识。但硝盐抗氧化作用对瘦肉 的保鲜发色机理则未必是大众所能认识。
[0010] 2、肌内脂肪的营养肌肉内脂肪均匀地分布于肌肉组织,与肌肉中的膜蛋白质紧 密结合在一起,其不同于沉积脂肪,是因为肌肉内脂肪富含磷脂,磷脂是影响肉品挥发性风 味成分的重要前体物。而磷脂中脂肪酸的组成与肉质有很大的关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不 包括亚油酸)含量高则肌肉易被氧化、酸败,使肉品质下降,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EPA和 DHA可预防人类心血管疾病,还有助于脑的发育,饱和脂肪酸(硬脂酸除外)和单不饱和脂 肪酸对肉质有正的相关性,可改善肉食香味、嫩度、风味等特性,但饱和脂肪酸在血清中转 化为胆固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肌内饱和脂肪酸过高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此, 饲料中应使SFA和MUFA、PUFA分布平衡,才能生产出既能满足人们对肉品质的需求,又能食 入对人体有益的高质量肉产品。
[0011] 3、肌内脂肪酸的营养机理:国内外大量研宄结果表明:肌内脂肪酸的组成与肉品 质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不饱和脂肪酸是肉食香味的重要前体物质,而且是人体不可缺少 的营养物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则肉品质变差,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则肉品质较好;因此肉品专家们试图从两个方面调控猪肉中脂肪酸的组成:①增加肌肉 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②提高肌肉中N - 3型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但从肉质的角度考虑,随着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肌肉的脂肪 过度变软,贮存、加工过程中易氧化酸败、产生异味,使肉品质下降。Migdal等(2000)研宄 指出:胴体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则对人的健康有好处,但对肉质性状有负面的 影响,使脂肪变得松软,易氧化。Cameron等(2000)研宄脂肪酸组成与肉风味的关系时发 现: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肉的香味和总体可接受程度呈负相关,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肉香味 和整体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瘦肉生长快的猪,肌内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会升高。 很多文献证实:通过营养素和环境调控可改变猪肉品质。猪肉的品质竞争中风味是主要项 目。肥育后期的饲料与饲养工艺对猪肉风味质量影响极大。申请人近两年来在风味饲料上 进行了如下基础研宄: 1)增加肌红蛋白和肌内脂肪含量。为生长猪提供放牧运动条件或降低舍饲密度以促进 肌红蛋白浓度,在其后的肥育期适当采用高能量低蛋白质饲料以促进肌内脂肪和肌间脂肪 同步存积,同时降低血氨浓度。
[0012] 2)增加风味前体物质和滋味物质。基于现代动物营养实验对营养因子的重新审 视,在肥育后期增加硫胺素配给量主要不是为了催化脱羧反应(或预防神经炎),而是加强 肉中硫胺素风味前体作用。各种有致鲜作用的氨基酸将重新考虑策划。如组氨酸的配给量 在原NRC基础上还需考虑形成肌肽和鹅肌肽以及抗氧化的需要。赖氨酸不但能改进滋味还 能促进肌内脂肪合成。谷氨酸虽属非必需氨基酸,但它是重要致鲜成分。在后期配方中的 重要性决不亚于必需氨基酸,其最佳配比值得进一步研宄。在配方中如何调低蛋白质水平 导致猪肉的负氮平衡,促使肌肉蛋白质分解,产生肽和游离氨基酸以增强风味,在当前肉猪 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0013] 3)维生素E。增加维生素E配给量至300mg / kg乃至700 mg / kg可以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