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酸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470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豆酸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酸奶,具体涉及一种红豆酸奶。
【背景技术】
[0002]酸奶,是一种通过牛奶的细菌性发酵而制得的乳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0003]红豆气味甘、酸、平、无毒,归肺、心、脾经,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由于红豆糕、红豆沙等原料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存在难于应用到酸奶中的问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添加的白术、白芍等具有美容、补脾益气的功效,是爱美人士最佳的保健饮品Ο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豆酸奶,弥补目前同类产品存在的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红豆酸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07]鲜牛奶300-500份、红豆20-40份、花生3_5份、稳定剂2_4份、蜂蜜3_5份、发酵剂0.1-0.3份、益生菌1-3份。
[0008]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09]鲜牛奶300份、红豆20份、花生3份、稳定剂2份、蜂蜜3份、发酵剂0.1份、益生菌1份。
[0010]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11]鲜牛奶400份、红豆30份、花生4份、稳定剂3份、蜂蜜4份、发酵剂0.2份、益生菌2份。
[0012]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13]鲜牛奶500份、红豆40份、花生5份、稳定剂4份、蜂蜜5份、发酵剂0.3份、益生菌3份。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将红豆加入到酸奶中,解决了原料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0016]2、既有红豆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
[0017]3、有酸奶特殊的功能和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一种红豆酸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21]鲜牛奶300-500份、红豆20-40份、花生3_5份、稳定剂2_4份、蜂蜜3_5份、发酵剂0.1-0.3份、益生菌1-3份。
[0022]实施例二
[0023]—种红豆酸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24]鲜牛奶300份、红豆20份、花生3份、稳定剂2份、蜂蜜3份、发酵剂0.1份、益生菌1份。
[0025]实施例三
[0026]—种红豆酸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27]鲜牛奶400份、红豆30份、花生4份、稳定剂3份、蜂蜜4份、发酵剂0.2份、益生菌2份。
[0028]实施例四
[0029]—种红豆酸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
[0030]鲜牛奶500份、红豆40份、花生5份、稳定剂4份、蜂蜜5份、发酵剂0.3份、益生菌3份。
[00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红豆酸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鲜牛奶300-500份、红豆20-40份、花生3-5份、稳定剂2-4份、蜂蜜3_5份、发酵剂0.1-0.3份、益生菌1_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酸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鲜牛奶300份、红豆20份、花生3份、稳定剂2份、蜂蜜3份、发酵剂0.1份、益生菌I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酸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鲜牛奶400份、红豆30份、花生4份、稳定剂3份、蜂蜜4份、发酵剂0.2份、益生菌2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酸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鲜牛奶500份、红豆40份、花生5份、稳定剂4份、蜂蜜5份、发酵剂0.3份、益生菌3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豆酸奶,所述红豆酸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配方成分:鲜牛奶300-500份、红豆20-40份、花生3-5份、稳定剂2-4份、蜂蜜3-5份、发酵剂0.1-0.3份、益生菌1-3份。优点是:将红豆加入到酸奶中,解决了原料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问题;既有红豆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又有酸奶特殊的功能和风味。
【IPC分类】A23C9/13
【公开号】CN105341152
【申请号】CN201510817036
【发明人】刘韶娜
【申请人】刘韶娜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