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3353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凤凰单丛茶是青茶品种之一,归于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是全国六大茶类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单丛茶具有预防蛀牙、消除活性氧、抑制皮炎、减肥瘦身、抗肿瘤、预防老化等功效。
[0003]烘焙是高香韵足型单丛茶制作的重要工序之一,其目的是蒸发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内含物起热化、构香作用,增进和固定品质,便于贮藏。
[0004]市场上的单枞一般采用焙笼烘焙和电焙。焙笼烘焙采用木炭进行焙茶,一次焙茶量少,木炭使用量大,温度不易控制,焙茶过程中需要人工看护,防止茶叶烧焦,且烘焙过程中热量容易散发,造成资源浪费。
[0005]电焙使用电力在烘干机内进行烘干,机内设置的高温隔热层用来封闭保持热量的高效利用,但是由于茶叶一直静止在机器内部烘焙,容易造成茶叶生熟不均匀,茶叶表面熟,茶叶内质不熟。烘焙时间长,温度高,茶叶表面容易烧焦,更重要的是电焙的茶叶香气没有炭香味。
[0006]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炭焙对大量的单丛茶烘焙时温度不易控制,一次烘焙产量相对低,能耗高;电焙时受热不均匀,易结块,香气形成中掺杂闷味的问题。
[0008]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第一次烘焙: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在无烟炉的灶内进行第一次烘焙,在130?140度温度下烘焙20?30分钟;
52、第一次降温:将第一次烘焙后的茶叶进行降温冷却至室温、摊凉,并打散均匀;
53、第二次烘焙:将第一次降温后的茶叶投放至无烟炉的灶内进行第二次烘焙,在80?90度下烘焙3?4小时;
54、第二次降温:将第二次烘焙后的茶叶进行降温冷却至室温,得到初制茶;
55、第三次烘焙:将初制茶中筛选掉碎梗和黄片后,投入电炭烘焙机进行第三次烘焙,在110?120度下烘焙20?25小时;
56、第三次降温:将第三次烘焙后的茶叶进行降温冷却至室温,并陈放45天得到精制茶;
57、汽蒸:将精制茶投放至压制房的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容器内,将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容器内设置温度为95?105度、蒸汽气压为5公斤/平方厘米,汽蒸10?20秒,蒸软后置于预制的压模中压制15分钟后开模,静置10?15分钟成型,降温冷却至室温,并陈放24小时;
S8、烘干:将汽蒸后的茶叶投放至干燥房,将干燥房内设置温度为43?45度,并持续烘干48?60小时,得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
[0009]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I中将茶叶在无烟炉的灶内进行第一次烘焙时的投茶厚度为3?5厘米。
[0010]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中将第一次降温后的茶叶投放至无烟炉的灶内进行第二次烘焙的投茶厚度为3?5厘米。
[0011]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电炭烘焙机包括炭炉,及设置在所述炭炉上的、与炭炉连通的电焙箱。
[0012]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炭炉内盛放木炭并覆盖土灰。
[0013]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电焙箱内设置有鼓风机。
[0014]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经过预处理的茶叶为经过采摘、晒青、日光萎凋及摇青的茶叶。
[00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次烘焙;第一次降温;第二次烘焙;第二次降温;第三次烘焙;第三次降温;汽蒸;烘干;最后得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本发明极大提高了单丛茶产量,节省能量,低碳、环保且香味质量稳定。本发明的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采用炭、电混合烘焙工艺,制作的单丛茶滋味醇厚、口感甘美、紧结美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第一次烘焙:将经过预处理的茶叶在无烟炉的灶内进行第一次烘焙,在130?140度温度下烘焙20?30分钟。
[0019]S2、第一次降温:将第一次烘焙后的茶叶进行降温冷却至室温、摊凉,并打散均匀。
[0020]经过步骤SI和步骤S2后,经过预处理的茶叶的青叶消除,香气纯正,手感干燥没有粘性,烘至含水率在45%?50%,在第一次降温期间翻料2?3次。第一次降温的主要目的是茶叶经过高温加工,单片茶叶内部结构比较凌乱,通过降温冷却能使茶叶内部较难移动的叶脉、茎的水分,移转到叶肉部,再平均分布。
[0021]S3、第二次烘焙:将第一次降温后的茶叶投放至无烟炉的灶内进行第二次烘焙,在80?90度下烘焙3?4小时。
[0022]S4、第二次降温:将第二次烘焙后的茶叶进行降温冷却至室温,得到初制茶。
[0023]第二次烘焙是将茶叶的含水率控制在35?45%。茶叶内的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时结合,产生非酵素性褐化反应外观呈叶片紧结成条状态,色泽乌褐色,香气浓郁。
[0024]S5、第三次烘焙:将初制茶中筛选掉碎梗和黄片后,投入电炭烘焙机进行第三次烘焙,在110?120度下烘焙20?25小时。
[0025]具体实施时,所述电炭烘焙机包括炭炉,及设置在所述炭炉上的、与炭炉连通的电焙箱;所述炭炉内盛放木炭并覆盖土灰;所述电焙箱内设置有鼓风机。
[0026]在步骤S5中,在电炭烘焙机中电炭混合烘焙,炭香纯正浓郁,色泽均匀稳定,条索紧结完整;且折梗脆断,捻叶成粉,茶叶含水率降至4%?5%,利于贮藏。同时,所述炭炉热量循环利用,低碳环保,节省能源。
[0027]S6、第三次降温:将第三次烘焙后的茶叶进行降温冷却至室温,并陈放45天得到精制茶。
[0028]S7、汽蒸:将精制茶投放至压制房的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容器内,将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容器内设置温度为95?105度、蒸汽气压为5公斤/平方厘米,汽蒸10?20秒,蒸软后置于预制的压模中压制15分钟后开模,静置10?15分钟成型,降温冷却至室温,并陈放24小时。
[0029]在步骤S7中进行汽蒸是使茶叶进行受热吸湿,利用茶叶本身的胶质使叶子紧密连结,稳定了茶叶陈化的速度并且利于压制成型如饼状、砖块状、砣状等,尽量保持茶叶被压制过程中的形状的完整。
[0030]S8、烘干:将汽蒸后的茶叶投放至干燥房,将干燥房内设置温度为43?45度,并持续烘干48?60小时,得到高香韵足型单丛茶。
[0031]在步骤S8中进行烘干是防止茶叶受潮发生霉变,以影响茶叶品质。
[0032]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炭、电混合烘焙工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炭焙对大量的单丛茶烘焙时温度不易控制,一次烘焙产量相对低,能耗高;电焙时受热不均匀,易结块,香气形成中掺杂闷味的问题。本发明由于采用炭、电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