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降血糖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113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降血糖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降血糖茶,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含红茶、当归、丹参、玉米须、枸杞、葛根原料。本发明能够明显缓解症状。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而本发明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本发明具有无痛苦的优点,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专利说明】
一种中药降血糖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降血糖茶。
【背景技术】
[0002]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月巴、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0003]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或者固体饮料。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物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
[0004]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及体征,如面红目赤、咽燥声嘶、疖肿四起、红肿热痛、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发热出汗等。这些表现在中医上属于热症和火症的范畴,其原因多是风、寒、暑、湿、燥邪,侵入机体生热化火的结果。此外,脏腑机能失调、精神过度刺激、生活丧失规律,也能引起上火。
[0005]从西医角度来说,上火表现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溃疡、眼睑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肤疖肿、蜂窝组织炎等,也见于结核病、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癌症晚期等一些慢性疾病。
[0006]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热泻火茶的配方。
[0007]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药降血糖茶,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10-30份;
当归10-30份;
丹参10-30份;
知母5-15份;
生地2-5份;
玉米须3-8份;
黄芪3-5份;
党参3-5份;
枸杞5-10份;
葛根5-10份;
芦根1-5份。
[0008]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15份; 当归15份;
丹参5份;
知母5份;
生地3份;
玉米须5份;
黄芪3份;
党参5份;
枸f己8份;
葛根6份;
芦根2份。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能够明显缓解症状。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而本发明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本发明具有无痛苦的优点,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00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
一种中药降血糖茶,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15份;
当归15份;
丹参5份;
知母5份;
生地3份;
玉米须5份;
黄芪3份;
党参5份;
枸f己8份;
葛根6份;
芦根2份。
[0012]
实施例2
一种中药降血糖茶,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10份;
当归10份;
丹参10份;
知母5份;
生地2份; 玉米须3份;
黄芪3份;
党参3份;
枸f己5份;
葛根5份;
芦根I份。
[0013]
实施例3
一种中药降血糖茶,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30份;
当归30份;
丹参30份;
知母15份;
生地5份;
玉米须8份;
黄芪5份;
党参5份;
枸f己1份;
葛根10份;
芦根5份。
[0014]可将本发明中的原料磨碎成Icm左右的大小并混匀,使用时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0015]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中药降血糖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10-30份; 当归10-30份; 丹参10-30份; 知母5-15份; 生地2-5份; 玉米须3-8份; 黄芪3-5份; 党参3-5份; 枸杞5-10份; 葛根5-10份; 芦根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降血糖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降血糖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茶15份; 当归15份; 丹参5份; 知母5份; 生地3份; 玉米须5份; 黄芪3份; 党参5份; 枸f己8份; 葛根6份; 芦根2份。
【文档编号】A61P3/10GK106070820SQ20161066687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5日 公开号201610666878.8, CN 106070820 A, CN 106070820A, CN 201610666878, CN-A-106070820, CN106070820 A, CN106070820A, CN201610666878, CN201610666878.8
【发明人】陈德忠
【申请人】陈德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