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藻破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901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藻破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藻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海藻破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营养观念的改变,肉类已不再是饭桌上唯一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品。伴随着鱼虾蟹类等食品逐渐地增多,一种新兴的海洋食品一一海藻,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没有肉类食品的脂肪、胆固醇过高的缺点,又不像鱼虾食品的价格那么昂贵,且具有特殊的生理配比物质所以已越来越受人欢迎,进人家庭餐桌,并将成为人类食品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海藻是隐花植物,海藻既有食用价值,色鲜味美,营养丰富,又具有抗病、抗病毒、抗癌、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养生食品,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
[0003]1、保护血管弹性:海藻中含有大量的能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碘,常食有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血管富有弹性,从而保障皮肤营养的正常供应。
[0004]2、改善油脂分泌:海藻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含量丰富,能防止皮肤干燥,常食还可使干性皮肤富有光泽,油性皮肤可改善油脂分泌。
[0005]3、预防白血病:海藻中的藻胶酸可与放射性元素锶结合成不溶物排出体外,使锶不致在体内引起白血病等。
[0006]但海藻的外壁十分坚硬,人类和单胃动物的消化液根本无法将其彻底消化掉,虽然海藻直接食用可以吸收部分营养物质,但经科学研究表明海藻如不经破壁处理其营养成分不能充分释放吸收,因此只有经过破壁处理的海藻其营养成分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经过广泛检索,现阶段尚未发现用于海藻破壁的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以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尚无较为理想的用于海藻破壁的装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碎机,所述粉碎机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反应釜,所述反应釜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一压力罐,在所述第一压力罐内设有超临界C02,所述反应釜内设有超声波发射装置,所述反应釜还通过第三管道连接第二压力罐,第二压力罐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罐,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均设有压力栗;
[001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粉碎机、反应釜、超声波发射装置和所有管道上的压力栗。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12]所述反应釜采用带搅拌的夹套反应釜。
[0013]在所述第二压力罐的出料口还对应设置盛料容器。
[0014]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还均设有流量调节阀。
[0015]在所述粉碎机上连接一个进料斗。
[0016]在所述粉碎机、反应釜、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内均设有容量感应开关,容量感应开关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0017]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一组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LED灯,每个所述LED灯对应显示与其对应的所述粉碎机、反应釜、超声波发射装置和压力栗的工作状态。
[0018]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连接蜂鸣器,当所述第二压力罐内破壁海藻输出完毕后起到提醒作用。
[00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通过粉碎机粉碎后的海藻,在反应釜内经过超临界C(V液与超声波震荡综合运用对海藻进行彻底的破壁,使得海藻营养更易被吸收,本装置结构简单,装配灵活,适应各种工作场地,易于操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低,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包括粉碎机1,所述粉碎机1为现有技术,在粉碎机1的上侧倾斜设置一个进料斗15。所述粉碎机1的结构为:它包括一个搅拌桶,在搅拌桶内设有设有粉碎齿16,在所述搅拌桶的下侧设有一个水平固定板17,在所述水平固定板17的上连接一个电机18,所述电解18通过传动装置19连接一个竖直设置的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上侧设置在搅拌桶内,并连接所述粉碎齿16。
[0023]所述粉碎机1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反应釜4,在所述第一管道2分别连接一个压力栗13和一个流量调节阀14,所述反应釜4内设有超声波发射装置8,所述反应釜4和超声波发射装置8均为现有技术,所述反应釜4采用带搅拌的夹套反应釜。带搅拌的夹套反应釜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典型反应设备之一,它是一种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借助搅拌器将一定容积的两种或者多种液体或者固体物料混匀,促进其反应的设备。它主要有由搅拌容器、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人孔、工艺接管和一些附件组成。
[0024]搅拌容器分罐体和夹套两部分,主要由封头和筒体组成,多为中低压压力容器,也可以设计成高压的压力容器;搅拌装置由搅拌器和搅拌爪组成,其形式通常由工艺设计而定;传动装置是为带动搅拌装置设置的,主要由电机、联动轴和传动轴组成;封头装置为动密封;他们与支座、人孔、工艺管等附件一起,构成完整的夹套反应釜。
[0025]所述反应釜4通过第二管道5连接第一压力罐7,所述第二管道5设置在第一压力罐7的上侧,在第二管道5分别连接一个压力栗13和一个流量调节阀14,在所述第一压力罐7内设有超临界C027。
[0026]所述反应釜4还通过第三管道9连接第二压力罐10,在所述第三管道9也分别连接一个压力栗13和一个流量调节阀14。第二压力罐10通过第四管道11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罐7,所述第三管道9和第四管道11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力罐10的上侧,所述第四管道11由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罐7的下侧。在所述第四管道11上也分别连接一个压力栗13和一个流量调节阀14。在所述第二压力罐10西侧的出料口还对应设置盛料容器12。
[0027]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其由单片机控制,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粉碎机1、反应釜4、超声波发射装置8、所有管道上的压力栗13和流量调节阀14。
[0028]在所述粉碎机1、反应釜4、第一压力罐7和第二压力罐10内均设有容量感应开关,容量感应开关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0029]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一组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LED灯,每个所述LED灯对应显示与其对应的所述粉碎机1、反应釜4、超声波发射装置8和压力栗13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连接蜂鸣器,当所述第二压力罐10内破壁海藻输出完毕后起到提醒作用。
[0030]本方案通过将收购的海藻通过干燥处理后加入粉碎机1通过粉碎搅拌后经第一管道2上的压力栗13送入反应釜4,所述压力栗和流量阀调节粉碎后的海藻的进料速度,同时将在第一压力罐7中的超临界C02通过第二管道5上的压力栗13送入反应釜4中,粉碎后的海藻在反应釜4中进行破壁处理,经过超临界C02破壁后的海藻进一步经过超声波的震荡后使破壁组织更加完善。经过破壁后的物质通过第三管道9上的压力机13从反应釜4中抽出,流入第二压力罐10中,在第二压力罐10中液状C02由于压力减小气化,留下的只有粉碎破壁后的海藻粉,气化后的C02通过第四管道11上的压力栗13再次加压液化通入第一压力罐7进行再次的循环利用。
【主权项】
1.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碎机(1),所述粉碎机(I)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反应釜(4 ),所述反应釜(4 )通过第二管道(5 )连接第一压力罐(7 ),在所述第一压力罐(7)内设有超临界CO2 (7),所述反应釜(4)内设有超声波发射装置(8),所述反应釜(4)还通过第三管道(9)连接第二压力罐(10),第二压力罐(10)通过第四管道(11)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罐(7),在所述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9)和第四管道(11)上均设有压力栗(13); 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粉碎机(1)、反应釜(4)、超声波发射装置(8)和所有管道上的压力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4)采用带搅拌的夹套反应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压力罐(10)的出料口还对应设置盛料容器(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5 )、第三管道(9 )和第四管道(11)上还均设有流量调节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粉碎机(I)上连接一个进料斗(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粉碎机(I)、反应釜(4)、第一压力罐(7)和第二压力罐(10)内均设有容量感应开关,容量感应开关连接所述控制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一组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LED灯,每个所述LED灯对应显示与其对应的所述粉碎机(I )、反应釜(4)、超声波发射装置(8)和压力栗(13)的工作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连接蜂鸣器,当所述第二压力罐(10)内破壁海藻输出完毕后起到提醒作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藻破壁装置,包括粉碎机,粉碎机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反应釜,反应釜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一压力罐,第一压力罐内设有超临界CO2,所述反应釜内设有超声波发射装置,反应釜还通过第三管道连接第二压力罐,第二压力罐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均设有压力泵;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所述粉碎机、反应釜、超声波发射装置和所有管道上的压力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装置通过粉碎机粉碎后的海藻,在反应釜内经过超临界CO2液与超声波震荡综合运用对海藻进行彻底的破壁,其结构简单,装配灵活,适应各种工作场地,易于操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低,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
【IPC分类】A23L17/60
【公开号】CN204969317
【申请号】CN201520601863
【发明人】孟令启, 王恒, 王枚瑞, 李春生, 丘晓霞, 陈露辉, 卫平君, 赵亚, 张龙, 丁志, 陈大鹏, 吴书深, 产博文, 宋炜, 刘立宝, 吴凯, 刘雪银, 黄子纬
【申请人】孟令启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