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气溶胶递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105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气溶胶递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感应加热装置组合使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本发明还涉及气溶胶递送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已知气溶胶递送系统,其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产生交变电磁场的感应源,所述交变电磁场诱导在感受器材料中的发热涡电流。感受器材料与气溶胶形成基质处于热接近。被加热的感受器材料依次又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其包含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的材料,所述挥发性化合物可形成气溶胶。已在本领域中描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多个实施例,其可能确定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足够加热。

因此,将需要确保仅匹配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与特定感应加热装置组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与感应加热装置组合使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后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固体材料,以及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至少第一感受器材料。所述第一感受器材料经布置与所述固体材料热接近。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进一步包括至少第二感受器材料,其具有低于所述第一感受器材料的预先限定最大加热温度的第二居里温度。

第一感受器材料的预先限定最大加热温度可为其第一居里温度。当第一感受器材料经加热且达到其第一居里温度时,其磁性特性从铁磁相可逆地变成顺磁相。可检测此相变,并且停止感应加热。由于停止加热,第一感受器材料再次冷却到其磁性特性从顺磁相变成铁磁相的温度。可检测此相变,并且可再次开始感应加热。替代地,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可与可电控制的预先限定温度相对应。在那种情况下,第一感受器材料的第一居里温度可高于最大加热温度。

第一感受器材料提供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充分加热以便固体材料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而第二感受器材料可用于识别匹配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第二感受器材料具有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的第二居里温度。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之后,在第一感受器材料达到其最大加热温度之前,第二感受器材料达到其第二居里温度。当第二感受器材料达到其第二居里温度时,其磁性特性从铁磁相可逆地变成顺磁相。因此,第二感受器材料的磁滞损耗消失。可通过可集成到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电路来检测第二感受器材料的磁性特性的此改变。可通过以下方法完成对磁性特性改变的检测:例如通过定量地测量与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连接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的改变;或例如通过定性地确定振荡频率或感应电流是否在激活感应加热装置的指定时间段内发生改变。如果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预期量变或质变,那么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可继续直到第一感受器材料达到其最大加热温度,以便产生所需量的气溶胶。如果未发生所观测物理量的预期量变或质变,那么可将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识别为非原装的,并且感应加热可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允许识别非原装产品,所述非原装产品在与特定感应加热装置组合使用时可引发问题。因此,可避免对感应加热装置的不良影响。并且,通过检测非原装气溶胶形成基质,可杜绝产生非指定气溶胶和将其递送至消费者。

气溶胶形成基质优选是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的固体材料,所述挥发性化合物可形成气溶胶。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固体涵盖可在载体材料上提供的固体材料、半固体材料和甚至液体组分。挥发性化合物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而释放。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尼古丁。含尼古丁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为尼古丁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基于植物的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烟草,且优选含烟草材料含有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其在加热时从气溶胶形成基质中释放。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均质烟草材料。均质烟草材料可通过使颗粒烟草聚结来形成。气溶胶形成基质可替代地包括不含烟草的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均质植物性材料。

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至少一种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可为任何合适的已知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在使用中促进致密和稳定的气溶胶形成,并且对在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温度下的热降解基本上抗性。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例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甘油;多元醇的酯,例如甘油单、二或三乙酸酯;和一元、二元或多元羧酸的脂肪酸酯,例如二甲基十二烷二酸酯和二甲基十四烷二酸酯。特别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剂是多元醇或其混合物,例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最优选的甘油。

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其他添加剂和成分例如调味剂(flavourant)。气溶胶形成基质优选包含尼古丁和至少一种气溶胶形成剂。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剂是甘油。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热接近的感受器材料允许更有效的加热,并且因此可达到更高的操作温度。更高的操作温度允许甘油用作气溶胶形成剂,其提供与已知系统中使用的气溶胶形成剂相比较改善的气溶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基质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三居里温度的至少第三感受器材料。第三感受器材料的第三居里温度和第二感受器材料的第二居里温度彼此不同,并且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通过给气溶胶形成基质提供具有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的第一和第二居里温度的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可提供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甚至更精确识别。感应加热装置可配备有能够检测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的对应电路。如果电路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那么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可继续,且因此气溶胶产生可继续。如果未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那么可将所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识别为非原装的,且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可停止。

在包括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实施例中,第二感受器材料的第二居里温度可比第三感受器材料的第三居里温度低至少20℃℃。当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达到其相应第二和第三居里温度时,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的此居里温度差可分别促进对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的磁性特性改变的检测。

在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感受器材料的第二居里温度相当于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的15%到40%。第二感受器材料的第二居里温度相当低,可在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初期执行识别过程。如果经识别为非原装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借此节省能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一实施例中,可选择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使得在感应加热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总体平均温度不超过240℃。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总体平均温度在此定义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中央区域和外周区域的多个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通过预先限定总体平均温度的最大值,气溶胶形成基质可调整为适合气溶胶的最佳生产。

在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一实施例中,选择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使得其不超过370℃,以便避免包括固体材料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局部过热,所述固体材料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应注意,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不一定与其第一居里温度对应。如果可以(例如)电子控制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最大加热温度,那么第一感受器材料的第一居里温度可高于其最大加热温度。

第二感受器材料及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主要功能是允许识别匹配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主要热量沉积由第一感受器材料进行。因此,在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各自可具有小于第一感受器材料的按重量计浓度的按重量计浓度。因此,气溶胶形成材料内的第一感受器材料的量可保持足够大,以确保适当加热和气溶胶的产生。

第一感受器材料、第二感受器材料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可分别为颗粒或丝或网状构造中的一者。第一、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不同的几何构型可彼此组合,借此增强关于感受器材料在气溶胶形成基质内布置的灵活性,以便分别优化热量沉积和识别功能。通过具有不同的几何构型,可调整第一感受器材料、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使其适合其特定任务,并且其可以特定方式布置于气溶胶形成基质内以分别用于优化气溶胶产生和识别功能。

在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可布置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外周区域中。在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期间布置于外周区域中,感应场可实际上无阻碍地到达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应器材料,由此引起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极快速响应。

在另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可附接至烟嘴,所述过滤器塞视情况包括过滤器塞。气溶胶形成基质和烟嘴形成结构实体。每次新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用于生成气溶胶时,自动地为使用者提供新的烟嘴。特别是从卫生角度来看,这是可被欣赏的。视情况,烟嘴可装备有过滤器塞,所述过滤器塞可根据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特定组成加以选择。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具有大致为圆柱形的形状,并且通过管形套管(例如外包装)封闭。管形套管(例如外包装)可有助于使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形状稳定,并且防止固体材料以及第一和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意外解离,所述固体材料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递送系统包括感应加热装置和根据所描述实施例中之任一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此类气溶胶递送系统允许可靠地识别气溶胶形成基质。当与特定感应加热装置组合使用时可能引发问题的非原装产品可被感应加热装置识别并拒绝。因此,可避免对感应加热装置的不良影响。并且,通过检测非原装气溶胶形成基质,可杜绝产生非指定气溶胶和将其递送至消费者。

在气溶胶递送系统的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装置可具备电子控制电路,所述电子控制电路适用于检测已经达到其相应第二和第三居里温度的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在达到其第二和第三居里温度之后,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磁性特性从铁磁相可逆地变成顺磁相。因此,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磁滞损耗消失。可通过可集成到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电路来检测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的磁性特性的此改变。可通过以下方法完成检测:例如通过定量地测量与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连接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的改变;或例如通过定性地确定振荡频率或感应电流是否在激活感应加热装置的指定时间段内发生改变。在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的情况下,必须检测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如果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预期量变或质变,那么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可继续以便产生所需量的气溶胶。如果未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预期改变,那么可将气溶胶形成基质识别为非原装的,且其感应加热可停止。

在气溶胶递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装置可具备指示器,所述指示器可在检测已经达到其第二和第三居里温度的第二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时被激活。所述指示器可(例如)为声学或光学指示器。在气溶胶递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指示器为可设置于感应加热装置的壳体上的LED。因此,如果检测到非原装气溶胶形成基质,那么(例如)红光可指示非原装产品。

附图说明

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气溶胶递送系统的前述实施例根据下述详述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参考并非按照比例的伴随示意图,其中:

图1展示气溶胶递送系统,所述气溶胶递送系统包括感应加热装置和插入所述装置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

图2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颗粒结构的第一感受器材料和颗粒结构的第二感受器材料;

图3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颗粒结构的第一感受器材料以及颗粒结构的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

图4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三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丝结构的第一感受器材料以及颗粒结构的第二和第三感受器材料;及

图5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网状结构的第一感受器材料和颗粒结构的第二感受器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感应加热是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描述的已知现象。更具体而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陈述,如果导体中的磁感应改变,则在导体中产生改变的电场。因为该电场在导体中产生,所以称为涡电流的电流将根据欧姆定律在导体中流动。涡电流生成与电流密度和导体电阻率成比例的热。能够被感应加热的导体称为感受器材料。本发明采用配备感应加热源例如感应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感应加热源能够由AC源例如LC电路生成交变电磁场。发热涡电流在感受器材料中产生,所述感受器材料与固体材料处于热接近,所述固体材料在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后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且包含在气溶胶形成基质中,所述挥发性化合物可形成气溶胶。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固体涵盖可在载体材料上提供的固体材料、半固体材料和甚至液体组分。从感受器材料到固体材料的主要传热机制是传导、辐射和可能的对流。

在示意性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递送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一般用参考数字100指定。气溶胶递送系统100包括感应加热装置2和与之结合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感应加热装置2可包括具有蓄能器室21和加热室23的细长管形壳体20,所述蓄能器室21用于容纳蓄能器22或电池。加热室23可与感应加热源一起提供,如描绘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所述感应加热源可由感应线圈31构成,所述感应线圈31与电子电路32电连接。电子电路32可例如在印刷电路板33上提供,所述印刷电路板33界定加热室23的轴向延伸。感应加热所需的电力由蓄能器22或电池提供,所述蓄能器22或电池容纳在蓄能器室21中,并且与电子电路32电连接。加热室23具有内部横截面,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在其中可释放地保留,并且在需要时,可容易地取出且替换为另一气溶胶形成基质1。

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具有大致为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可通过管形套15例如外包装封闭。管形套15例如外包装可帮助稳定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形状,并且防止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内容物的意外损耗。如根据图1的气溶胶递送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连接至烟嘴16,所述烟嘴与已插入加热室23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一起至少部分地从加热室23突出。烟嘴16可包括滤嘴17,所述过滤器塞17可依照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组成加以选择。气溶胶形成基质1和烟嘴16可装配以形成结构实体。每当新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与感应加热装置2组合使用时,用户自动提供有新烟嘴16,这从卫生观点来看可能是期望的。

如图1中示例性地展示,感应线圈31可布置于加热室23的外周区域中,在感应加热装置2的壳体20附近。感应线圈31的缠绕封闭了加热室23的自由空间,所述自由空间能够容纳气溶胶形成基质1。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从感应加热装置2的管形壳体20的开放端部插入加热室23的该自由空间中,直至它达到可在加热室23内部提供的阻挡件。阻挡件可由从管形壳体20的内壁突出的至少一个凸耳构成,或它可由轴向界定加热室23的印刷电路板33构成,如图1中所展示。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例如通过环形密封垫圈26在加热室23内可释放地保留,所述环形密封垫圈26可在管形壳体20的开放端部的附近提供。感应加热装置2的管形壳体20可配备有指示器(图1中未展示),优选为LED,所述指示器可由电路32控制且能够指示气溶胶递送系统100的特定状态。

气溶胶形成基质1和具有任选过滤器塞17的任选烟嘴16可让空气通过。感应加热装置2可包括多个通风口24,其可沿管形壳体20分布。可在印刷电路板33中提供的空气通道34允许从通风口24到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气流。应当指出在感应加热装置2的可替代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33可省略,使得来自管形壳体20中的通风口24的空气可实际上不受阻碍地到达气溶胶形成基质1。感应加热装置2可配备有气流传感器(图1中未示出),当检测到进入空气时,所述气流传感器用于激活电子电路32和感应线圈31。气流传感器可例如在印刷电路板33的通风口24之一或空气通道34之一的附近提供。由此,使用者可在烟嘴16处吸吮,以便在加热气溶胶之后起始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感应加热,所述气溶胶由气溶胶形成基质1中包括的固体材料释放,可连同空气一起吸入,所述空气被吸吮穿过气溶胶形成基质1。

图2示意性显示了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一般用参考数字1指定。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包括大致为管形的套15,例如外包装。管形套15可由这样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不会显著地阻碍电磁场到达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内容物。例如,管形套15可为纸外包装。纸具有高磁导率,并且在交替电磁场中,不被涡电流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1包括固体材料10和至少第一感受器材料11,所述固体材料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1后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所述第一感受器材料用于加热经布置与固体材料10热接近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固体涵盖可在载体材料上提供的固体材料、半固体材料和甚至液体组分。气溶胶形成基质1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二居里温度的至少第二感受器材料12。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第二居里温度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预先限定最大加热温度。

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预先限定最大加热温度可为其第一居里温度。当第一感受器材料11被加热并且达到其第一居里温度时,其磁性特性从铁磁相可逆地变成顺磁相。可检测此相变,并且停止感应加热。由于停止加热,第一感受器材料11再次冷却到其磁性特性从顺磁相变成铁磁相的温度。也可检测此相变,且可再次激活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感应加热。替代地,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预先限定最大加热温度可与可电子控制的预先限定温度相对应。在那种情况下,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第一居里温度可高于预先限定最大加热温度。

第一感受器材料11可就热损耗和因此加热效率而言得以优化。因此,第一感受器材料11应具有低磁阻和相应的高相对磁导率,以优化通过给定强度的交变电磁场生成的表面涡电流。第一感受器材料11还应具有相对低的电阻率以便增加焦耳热消散和因此增加热损耗。

第一感受器材料11提供对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充分加热以便固体材料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而第二感受器材料12可用于识别匹配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匹配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为具有明确限定成分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其已经优化以与特定感应加热装置组合使用。因此,已经关于特定感应加热装置调整固体材料10以及第一感受器材料11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按重量计浓度、其特定配方和结构、其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内的布置以及第一感受器材料11对感应场的响应和由于加热固体材料10的气溶胶产生。第二感受器材料12具有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最大加热温度的第二居里温度。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1之后,在第一感受器材料达到其最大加热温度之前,第二感受器材料12达到其第二居里温度。当第二感受器材料12达到其第二居里温度时,其磁性特性从铁磁相可逆地变成顺磁相。因此,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磁滞损耗消失。可通过可集成到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电路来检测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磁性特性的此改变。可通过以下方法完成对磁性特性改变的检测:例如通过定量地测量与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连接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的改变;或例如通过定性地确定(例如)振荡频率或感应电流是否在激活感应加热装置的指定时间段内发生改变。如果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预期量变或质变,那么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感应加热可继续直到第一感受器材料11达到其最大加热温度,以便产生所需量的气溶胶。如果未发生所观测物理量的预期量变或质变,那么可将气溶胶形成基质1识别为非原装的,并且感应加热可停止。因为第二感受器材料12通常不有利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1,因此其按重量计浓度可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按重量计浓度。

可选择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最大加热温度,使得在感应加热后,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总体平均温度不超过240℃。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总体平均温度在此定义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中央区域和外周区域的多个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另一实施例中,可选择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最大加热温度,使得其不超过370℃,以便避免包括固体材料10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局部过热,所述固体材料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

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前述基本组成由下文将描述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共享。

从图2也可认识到,气溶胶形成基质1包括第一感受器材料11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2,所述第一感受器材料和第二感受器材料两者均具有颗粒结构。第一感受器材料11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2两者可优选地具有10μm至100μm的等效球体直径。等效球体直径与不规则形状的颗粒组合使用,并且定义为等效体积的球体的直径。在所选大小时,颗粒第一感受器材料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1、12可根据需要分布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各处,并且它们可安全地保留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内。如图2中所展示,第一感受器材料11可大约均匀地分布在固体材料10中。第二感受器材料12可优选地布置于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外周区域中。

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第二居里温度可相当于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最大加热温度的15%到40%。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第二居里温度相当低,可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感应加热初期执行识别过程。如果经识别为非原装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借此节省能量。

图3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一般用参考数字1标示。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具有大致为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可通过管形套15例如外包装封闭。气溶胶形成基质1包括固体材料10以及至少第一感受器材料11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2,所述固体材料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1后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第一感受器材料11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2两者可又具有颗粒结构。图3中所展示的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三居里温度的至少第三感受器材料13。第三感受器材料13的第三居里温度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第二居里温度彼此不同,并且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最大加热温度。通过给气溶胶形成基质提供具有低于第一感受器材料11的最大加热温度的第一和第二居里温度的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可提供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甚至更精确识别。感应加热装置可配备有能够检测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的对应电路。如果电路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那么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感应加热可继续,且因此气溶胶产生可继续。如果未检测到所观测物理量的两个预期连续量变或质变,那么可将所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1识别为非原装的,且其感应加热可停止。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所展示实施例的变体中,第二感受器材料12的第二居里温度可比第三感受器材料13的第三居里温度低至少20℃。当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达到其相应第二和第三居里温度时,所述第二感受器材料和所述第三感受器材料的此居里温度差可分别促进对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的磁性特性改变的检测。如图3中所展示,第一感受器材料11可大约均匀地分布在固体材料10中。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可优选地布置于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外周区域中。

图4中展示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再次一般用参考数字1标示。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具有大致为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可通过管形套15例如外包装封闭。气溶胶形成基质1包括固体材料10以及至少第一感受器材料11、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所述固体材料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1后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第一感受器材料11可具有细丝构造。具有细丝构造的第一感受器材料可具有不同长度和直径,并且可分布在固体材料各处。如图4中示例性显示的,具有细丝构造的第一感受器材料11可具有线状形状,并且可通过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纵向延伸大致轴向延伸。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可具有颗粒结构。其可优选地布置于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外周区域中。如果认为需要,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可分布于具有局部浓度峰值的固体材料中。

在图5中,显示了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另外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其再次一般用参考数字1指定。气溶胶形成基质1可再次具有大致为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可通过管形套15例如外包装封闭。气溶胶形成基质包含固体材料10以及至少第一感受器材料和第二感受器材料11、12,所述固体材料10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加热后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所述挥发性化合物可形成气溶胶。第一感受器材料11可具有网目样构造,其可排列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内部,或可替代地,可至少部分形成用于固体材料10的包装。术语“网目样构造”包括具有从中穿过的不连续的层。例如,层可为丝网、网格、格栅或多孔箔。第二感受器材料12可具有颗粒结构且可优选地布置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外周区域中。

在气溶胶形成基质1的所描述实施例中,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13已经描述为具有颗粒结构。应注意,其也可能具有丝结构。替代地,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第三感受器材料13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颗粒结构,而另一个可具有丝结构。具有丝结构的感受器材料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和直径。具有颗粒结构的感受器材料可优选地具有10μm至100μm的等效球体直径。

如先前所提及,感应加热装置2可具备指示器,所述指示器可在检测已经达到其第二和第三居里温度的第二感受器材料12和任选的第三感受器材料13时被激活。所述指示器可(例如)为声学或光学指示器。在气溶胶递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指示器为可设置于感应加热装置2的管形壳体20上的LED。因此,如果检测到非原装气溶胶形成基质,那么(例如)红光可指示非原装产品。

虽然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已就附图而言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各种变化和修饰是可设想的,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总体教导。因此,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