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烟弹及混合低温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141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混合烟弹及混合低温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燃烧低温香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烟弹及混合低温烟。



背景技术:

在传统香烟中,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存在数十种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而且,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二手烟,周围的人群吸入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出现了电子烟及低温烟,可以在满足一定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低燃烧烟草带来的危害。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香烟替代产品,但是因为出烟方式的原因,电子烟无法从细分子结构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低温烟则是通过对烟草进行加热烘烤,使烟叶刚好加热到足以散发出味道的程度,而不会点燃烟叶。通常情况下,普通卷烟在吸食时350℃至600℃的高温会产生众多有害物质,而低温卷烟都是在300℃以下,有害物质会减少,并且能够保证烟草香味。

目前的低温烟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满足人们口味的同时无法提供足够的烟雾量,并且整体体验感较差,而电子烟则难以保证烟草的满足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电子烟和低温烟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混合烟弹及混合低温烟,将电子烟和低温烟有机结合,实现一种可以同时加热烟草和烟油的加热方式,用加热烟草来使消费者得到满足,用加热烟油来获取足够的烟雾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合烟弹,包括用于填装烟油和烟草的烟弹外套;

所述烟弹外套的内腔分层填装有烟油层和烟草层,所述烟油层和烟草层之间通过第一隔热件隔开;

所述烟弹外套内设有用于插入发热体的加热孔,所述加热孔贯穿烟油层和 烟草层设置,并与供空气和烟雾流通的抽吸烟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烟弹还包括固定嵌装在所述烟弹外套的一端开口的烟嘴,所述抽吸烟道设置在烟嘴内部,所述烟嘴与所述烟弹外套的内腔之间通过第二隔热件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孔沿烟弹外套的轴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烟弹外套为两端开口的贯通结构,所述烟弹外套上远离所述烟嘴的另一端开口通过封装件进行封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和封装件均采用质软且具有弹性的硅胶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及封装件的中心均设有相同截面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依次位于加热孔对应的横截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烟油层中的烟油通过浸入烟棉的形式填装在烟弹外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烟棉通过环形的烟棉支架固定填装在烟弹外套内。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混合低温烟,使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混合烟弹;

所述混合低温烟的壳体内设有用于插装混合烟弹的烟弹加热腔,所述烟弹加热腔内设有与混合烟弹的加热孔相匹配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上设有分别加热混合烟弹内烟油层和烟草层的发热段,所述发热体与混合低温烟的电控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烟弹加热腔位于一发热套内,所述发热体通过发热套底部的固定座设置在发热套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穿过固定座并位于所述发热套外的部分与测温元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低温烟上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发热套内的一端上设有将进气通道与混合烟弹的加热孔连通的进气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为棒状或条形片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表面通过丝印或埋设电路及发热丝的方式设置发热段。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上的两发热段之间通过隔热段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组件包括设置在混合低温烟的壳体上的按键开关、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控制板以及电芯;

所述电芯对发热体上的发热段供电,所述主控制板设置两个输出电路,所述两个输出电路分别连接至发热体上对应烟油层和烟草层的发热段,所述按键开关通过电连接设置在两个发热段的输出电路上,所述测温元件与主控制板电 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低温烟使用包含烟草和烟油的混合烟弹,顺着吸烟气流方向依次布置烟草和烟油(烟棉浸润),两者之间通过隔热件隔开,低温烟壳体用于放置烟弹的烟弹加热腔中设置有发热体,发热体上具有两个发热段,当混合烟弹插入发热套中,发热体会插入混合烟弹中,其中一段发热段与混合烟弹内烟草层的位置对应,另一段发热段与混合烟弹内烟油层的位置对应,因此可以独立控制对烟草和烟油的加热,通过烘烤烟草材料产生的烟草香味,同时通过加热烟油来产生烟雾,两者混合能使用户获得浓烈的烤烟香味和足够大的烟雾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混合烟弹外部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混合烟弹内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混合烟弹和发热体装配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混合低温烟内部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混合低温烟和混合烟弹的分离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混合低温烟的烟气流通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I处放大示意图,具体为混合低温烟内部的进气通道局部示意图。

图8-1为实施例2中的发热片主视图。

图8-2为实施例2中的发热片侧视图。

图8-3为实施例2中的发热片后视图。

图9-1为实施例3中的发热片主视图。

图9-2为实施例3中的发热片侧视图。

图9-3为实施例3中的发热片后视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的混合低温烟加热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烟弹,11-烟嘴,111-抽吸烟道,12-烟弹外套,13-烟油层,131-烟棉支架,14-烟草层,15-第二隔热件,16-第一隔热件,17-封装件,101-加热孔;

21-外壳,22-上盖,221-烟弹入口,23-底盖;

31-发热套,32-发热体,321-丝印导线,322-第一发热段,323-第二发热段,324-隔热段,33-固定座,331-进气缺口,34-测温元件,35-进气通道;

41-主控制板,42-按键开关,43-电芯,431-电芯支架,432-充电PC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图示中的混合烟弹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该混合烟弹1具体包括烟嘴11、烟弹外套12、烟油层13、烟草层14、第一隔热件16、第二隔热件15和封装件17。

烟弹外套12采用薄壁筒体结构,内部用于填装分别带有烟油和烟草制品的烟油层13和烟草层14。烟嘴11可采用普通的烟嘴结构,将烟嘴11固定嵌装在烟弹外套12的一端开口处,在烟嘴11的抽吸烟道111和烟弹外套12内腔之间设置第二隔热件15,避免加热后的烟油和烟草对烟嘴11传热,造成烟嘴11温度过高。

烟油和烟草材料分层填装在烟弹外套12内,在烟弹外套12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封装件17,将烟油和烟草封装在烟弹外套12内。

烟草层14采用烟草混合物压制形成柱状体,直接填装在烟弹外套12底部封装件17的上方,在烟草层14上放置第一隔热件16,在第一隔热件16的上方在填装浸润烟油的烟棉,形成烟油层13,将第二隔热件15放置在烟油层13的上方,将烟弹外套12的内腔填满。在用户抽吸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合烟弹1内的气流通畅,本实施例的烟草层14被构造成带有微孔的结构,烟草材料被加热后产生的气雾更容易释放。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烟油在放置期间挥发和渗出,烟油层13整体被薄膜材料或金属箔包覆密封,当发热体32(结合图4)插入混合烟弹1时,可利用带有尖端的发热体32将烟油层13的密封包覆层(图未示)刺穿,从而形成气流通道。或者,分别在第一隔热件15与烟油层13、第二隔热件16与烟油层13之间放置薄膜材料或金属箔,当发热体32插入混合烟弹1时,利用带有尖端的发热体32将上下两层密封覆盖膜刺穿,从而形成气流通道。

或者,作为两端贯通的烟弹外套12,封装件17可为金属箔(比如铝箔),包覆在烟弹外套12的外端,在使用混合烟弹1时,可通过发热体32将封装件17刺穿而进入内部,同时形成气流入口。

混合烟弹1内还设有用于插装发热体的加热孔101,加热孔101贯穿烟弹外套12内的填充物,直接与烟嘴11的抽吸烟道111对接。如图3所示,发热体32插入加热孔101内,能够实现对烟油层13和烟草层14中发烟物质的加热,烟草和烟油加热后形成的烟气可直接通过烟嘴11从加热孔101和抽吸烟道111进行抽吸,实现电子烟的电子烟雾和加热烟草的烟雾混合抽吸,提高烟草抽吸体验感。

加热孔101的形成包括在烟草层14和烟油层13的中心轴线预留成型孔道,考虑到烟棉的不稳定性,在烟油层13内设置环形的烟棉支架131,在烟棉构成的烟油层13中心形成定型通道,同时还要在第二隔热件15、第一隔热件16和封装件17的中心设置与加热孔101相同截面的通孔,保证整个烟弹外套12内部加热孔101的贯通。

第一隔热件16、第二隔热件15和封装件17均采用质软且具有弹性的硅胶件,制成垫片的形状。采用硅胶件可以保证第一隔热件16、第二隔热件15及封装件17与烟弹外套12之间的密封性,而且便于将第一隔热件16、第二隔热件15及封装件17装入烟弹外套12内。

另外,考虑到第一隔热件16和第二隔热件15位于烟雾气流通道上,还可以通过选择隔热件的成型材料来增大气流通道的横截面,比如采用醋酸纤维素材料制成的多孔隙结构。

除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混合烟弹1的具体构造还可以其他任意相适应的方式呈现,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烟嘴11与烟弹外套12合为一体结构,并且采用耐燃塑料材料制成,以降低成本,诸如烟油层13、烟草层14及隔热件等均从混合烟弹1的壳体一端装入;或者,在混合烟弹1上省略烟嘴11,烟嘴11作为可重复使用的部件而可拆装的设置在混合低温烟上,当混合烟弹1被使用完毕后可直接丢弃,降低成本。

再者,封装件17也可被烟弹外套12上形成的底部替代,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混合低温烟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应配合使用实施例1中的混合烟弹1。

本实施例的混合低温烟主要包括壳体、烟弹定位加热组件和电控组件。

该混合低温烟的壳体包括铝合金材质或耐燃塑料材质的外壳21、上盖22和底盖23,采用分体式的壳体结构便于对烟体内部进行检修和清洁。

烟弹定位加热组件固定设置在外壳21内,主体为固定设置在外壳21内的烟弹加热腔,该烟弹加热腔位于一发热套31内,发热套31的顶部在上盖22上设有对应的预留开口作为烟弹入口221,用于供混合烟弹1插入,发热套31的底部采用固定座33封底,将混合烟弹1插入发热套31的烟弹加热腔中,混合烟弹1的烟弹外套12部分或全部位于发热套31中,烟嘴11部分留在外壳21外部,用于抽吸。在未设置有烟嘴11的混合烟弹1中,混合烟弹1在被使用时完全置于发热套31内。

发热套31内的固定座33的另一作用是用于固定安装位于烟弹加热腔内的发热体32,发热体32底端固定在固定座33上,另一端沿发热套31的中心轴线 竖直布置,混合烟弹1插入发热套31中的过程也就是发热体32插入混合烟弹1的加热孔101的过程。

本实施例的发热体32采用长条形的发热片,也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等任意截面形状的棒状结构,发热体32的材质优选采用热传导效率较高的材料,比如陶瓷或石英玻璃。

发热体32的表面通过丝印或埋设电路及发热丝的方式设置发热段,对混合烟弹1内的烟油层13和烟草层14进行加热。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公知的工艺将发热元件成型于发热体32的表面,比如在发热体32的表面上涂覆电阻金属溶液,再高温烧结。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发热段的有效发热面积,发热丝采用蛇形结构布置在发热体32的表面上,图示形状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应用时可任意选择发热丝的布置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混合低温烟上留有进气通道35,当混合烟弹1插装到位后,进气通道35与抽吸烟道111连通。

如图6和图7所示,混合烟弹1在插装到发热套31的烟弹加热腔中后,在发热套31的内壁和混合烟弹1之间设有凹槽间隙,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该间隙形成的进气通道35向下进入发热套31内,固定座33位于发热套31内的一端上设有将进气通道与混合烟弹1的加热孔101连通的进气缺口331,该进气缺口331将发热套侧壁的进气通道35和插装在发热套31内的混合烟弹加热孔101底部连通。在抽吸的过程中,外部的空气沿着图6所示的路线,从烟弹入口221沿发热套31内的进气通道35进入到混合烟弹1底部的加热孔101内,将混合加热后的烟雾从喷嘴11的抽吸烟道111吸出。外界空气自上而下流进,一方面可以利用空气对混合低温烟的壳体进行冷却,避免壳体温度过高,另一方面可以对进入混合烟弹1内部的空气进行预热,以提高烟草烘烤香味的释放效率,并同时减小冷热空气混合时产生的冷凝现象。

如图8-1、图8-2和图8-3所示,与混合烟弹1对应的是,本实施例的发热体32上设有分别加热混合烟弹1内烟油层13和烟草层14的第一发热段322和第二发热段323,发热段采用发热丝进行发热,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在发热体32的表面印刷的丝印导线321与混合低温烟内的电控组件连接。

第一发热段322和第二发热段323分别布置在发热片上下两段,其中第一发热段322通过丝印导线321设置在发热片的上半部,第二发热段323通过另一组丝印导线设置在发热片的下半部,发热段上的发热丝和丝印导线可同时布置在发热体的两侧面上,也可分别布置在发热体的两侧面上,每个发热段上的发热丝的位置分别与插装后的混合烟弹1内烟油层13和烟草层14对应。

发热体32固定在发热套31底部的固定座33上,并穿过固定座33,在发热体32的底部设置发热体上的丝印导线连接的电极,从发热套外部连接电路至电 控组件。

在固定座33下方设置一定的空间,比如向内凹以形成一内腔,用于安装测温元件34,测温元件34与发热体32接触,用于检测发热体32底部第二发热段323的实时温度。

测温元件34可采用热敏电阻。

实施例3

如图9-1、图9-2、图9-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体32在第一发热段322和第二发热段323之间设置隔热段324,隔热段324应当采用与发热体相反的导热系数低的绝缘材料制成,通过在发热体上丝印导线连接发热丝的时候,隔热段324在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实现隔热的同时,隔热段324的材料还应当适于导线材料的丝印,并且还可在隔热段324的中间开孔,进一步降低两个发热段之间的热传导,减小发热段在加热时相互传递温度对各自发热区的温度影响,从而满足两种烟雾产生材料所需的温度。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中的电控组件一致,包括主控制板41、按键开关42和电芯43,其中主控制板41和电芯43均固定设置在外壳21内,按键开关42设置在壳体外表面。

如图10所示,具体的,电芯43对发热体32上的发热段供电,主控制板41设置两个输出电路分别连接至发热体32上的第一发热段322和第二发热段323对应的发热丝,按键开关42通过电连接设置在两个发热段的输出电路上,控制发热段电路的连通和断开,测温元件34与主控制板41电连接。

具体关于发热电路控制以及温度检测控制均为常用控制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产品实际使用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具体布线连接方案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电芯43采用可充电电芯,在低温烟壳体的底盖23处设有与电芯连接的充电PCB(印制电路板)432,可通过不同的充电方式对电芯进行充电。

在混合低温烟的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指示灯对内部的加热状态进行提示。

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混合低温烟均可采用如下加热控制方法进行操作:

第一步、初次操作按键开关42,通过第一预设模式下的长按按键开关42或者连续点按按键开关42的方式进行操作,主控制板41控制对应混合烟弹1内烟草层14的第二发热段323工作,对混合烟弹1内的烟草层14进行烘焙,对应的指示灯可为红色灯闪烁;

第二步、混合烟弹1内的烟草层14烘焙达到设定温度,主控制板41根据测温元件34的反馈,控制发热体下半部对应烟草层14的第二发热段323进入到保温阶段,对应的指示灯为红色灯持续点亮;

第三步、再次操作按键开关42,此时通过第二预设模式下的长按按键开关 42或者点按按键开关42并延时到相应加热时间的方式进行操作,主控制板41控制对应混合烟弹1内烟油层13的第一发热段322工作,加热混合烟弹1内的烟油层13,此时可对混合低温烟进行抽吸,按键开关42断开即停止对烟油层13的第一发热段322工作。

根据指示灯颜色的设置,按下按键开关时,对应指示灯变位绿色灯,松开按键开关后,指示灯变回红色灯。

在该方法中还设定一保温时间,在对应混合烟弹1内烟草层14的第二发热段323工作达到保温时间时,控制电路自动断开,发热体32上的发热段全部停止工作,此时对应的指示灯熄灭,避免出现混合烟弹出现长时间加热导致的危险情况。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