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及卷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8423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及卷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卷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及卷烟。



背景技术:

常规卷烟烟气流动方式:主流烟气在滤棒中的流动呈现层流状态,在该流动状态下,烟雾颗粒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在该种状态下,主要烟气成分在滤棒中心位置流出并得到过滤,如图1所示。图1中附图标记如下:1-接装纸、2-成型纸、3-接装胶层、4-卷烟纸、5-烟丝、8-丝束部、9指示的箭头表示主流烟气走向,标号10指示的箭头表示稀释空气走向、标号12表示经滤嘴过滤后排出的混合空气。

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过滤效率偏低,不能实现均匀过滤。由于主要烟气成分在滤嘴中心位置流动过滤,滤嘴周围烟气流量偏少,导致中心位置烟气颗粒沉积最多,周围丝束烟气颗粒沉积偏少,在滤嘴端部表现为中心位置焦油高,颜色深,周围颜色浅。

2、过滤效率前后不一致,过滤效果不均衡。在正常抽烟时,前期由于丝束过滤效率最高,烟气浓度偏低,劲头较小,单口焦油量在0.8mg/口左右;抽吸后期,由于滤嘴中心位置部分丝束已经过滤充分甚至达到饱和状态,过滤效能下降,导致烟气浓度升高、劲头偏大,单口焦油量在1.5mg/口左右,滤嘴端部中心位置由于过滤效能较低,易出现黄斑现象,未过滤的焦油进入口腔,导致口感变差,舌尖发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及卷烟,提高了滤嘴过滤的能力,确保丝束充分过滤,进一步降低卷烟焦油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包括滤嘴,滤嘴由纸筒和填充在纸筒内的丝束部组成,所述纸筒为由内层的成型纸、中层的接装胶层和外层的接装纸形成的三层式结构,所述滤嘴上沿烟气流动走向依次间隔设有外部空气进入区和烟气变速区,外部空气进入区处沿滤嘴周向排布设有多个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穿过中层的接装胶层和和内层的成型纸并与丝束部连通,烟气变速区处沿烟气流动走向依次间隔设有深孔区和浅孔区,深孔区处沿滤嘴周向排布设有多个深孔,深孔穿过中层的接装胶层和和内层的成型纸并延伸至丝束部内部,浅孔区处沿滤嘴周向排布设有多个浅孔,浅孔穿过中层的接装胶层和和内层的成型纸并延伸至丝束部内部,且浅孔延伸至丝束部内部的深度小于深孔延伸至丝束部内部的深度。

所述深孔区处的深孔和浅孔区的浅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连接通道位于深孔区和浅孔区之间的接装胶层处。

所述连接通道的长度大于深孔区与浅孔区之间的间隔长度。

所述深孔区与浅孔区之间的间隔长度大于1mm。

所述外层的接装纸为透气纸。

所述深孔、浅孔均由激光打孔工艺制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卷烟,该卷烟包括所述的双重过滤滤嘴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深孔区靠近烟丝端,且深孔的孔洞深度较深并靠近滤棒中心位置,浅孔区靠近唇端一侧,且浅孔的孔洞深度较浅,且深孔区处的深孔和浅孔区的浅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连接通道位于深孔区和浅孔区之间的接装胶层处,从而使接装纸、接装胶层、成型纸形在深孔区和浅孔区处成一个半开放的烟雾流通渠道。在该卷烟中,一部分主流烟气按照传统流动方式正常流动至烟支尾部,一部分烟气通过深孔区时,由于深孔内的空腔没有丝束阻挡,烟气改向深孔的空腔位置流动,并经连接通道至浅孔区处的浅孔重新进入滤嘴的丝束部,在此过程中,烟气首先在进入空腔时压力变小,烟气流动速度变慢,增加烟气颗粒沉积几率,同时烟气由浅孔重新进入滤嘴浅层丝束后,再次经过具有更高过滤能力的丝束过滤,进一步提高了滤嘴过滤的能力,确保丝束充分过滤,进一步降低卷烟焦油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卷烟,该卷烟包括双重过滤滤嘴结构,该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发明的卷烟采用了上述双重过滤滤嘴结构的技术方案,因此该卷烟具有上述双重过滤滤嘴结构所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常规卷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重过滤卷烟的滤棒打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包括滤嘴,滤嘴由纸筒和填充在纸筒内的丝束部8组成,所述纸筒为由内层的成型纸2、中层的接装胶层3和外层的接装纸1形成的三层式结构,所述滤嘴上沿烟气流动走向依次间隔设有外部空气进入区10和烟气变速区,外部空气进入区处沿滤嘴周向排布设有多个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穿过中层的接装胶层3和和内层的成型纸2并与丝束部连通,烟气变速区处沿烟气流动走向依次间隔设有深孔区和浅孔区,深孔区处沿滤嘴周向排布设有多个深孔6,深孔6穿过中层的接装胶层3和和内层的成型纸2并延伸至丝束部8内部,浅孔区处沿滤嘴周向排布设有多个浅孔7,浅孔7穿过中层的接装胶层3和和内层的成型纸2并延伸至丝束部8内部,且浅孔7延伸至丝束部内部的深度小于深孔6延伸至丝束部内部的深度,深孔区与浅孔区之间的间隔长度大于1mm。

所述深孔区处的深孔6和浅孔区的浅孔7通过连接通道11连通,连接通道11位于深孔区和浅孔区之间的接装胶层3处。该连接通道11的长度大于深孔区与浅孔区之间的间隔长度。

本实施例中,连接通道11的具体设置方式如下:在烟支接装过程中,在烟气变速区设置无胶区,无胶区长度大于深孔区处与浅孔区之间的长度,且由接装纸1、接装胶层3、成型纸2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烟雾流通渠道,即形成所述连接连接通道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的接装纸为透气纸,且所述深孔、浅孔均由激光打孔工艺制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图2中标号9指示的箭头表示主流烟气走向,标号10指示的箭头表示稀释空气走向,深孔区和浅孔区的箭头表示烟气在烟气变速区的烟气走向,标号12表示经滤嘴过滤后排出的混合空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深孔区靠近烟丝端,且深孔6的孔洞深度较深并靠近滤棒中心位置,浅孔区靠近唇端一侧,且浅孔7的孔洞深度较浅,且深孔区处的深孔和浅孔区的浅孔通过连接通道11连通。在该卷烟中,一部分主流烟气按照传统流动方式正常流动至烟支尾部,一部分烟气通过深孔区时,由于深孔内的空腔没有丝束阻挡,烟气改向深孔6的空腔位置流动,并经连接通道11至浅孔区处的浅孔7重新进入滤嘴的丝束部,在此过程中,烟气首先在进入空腔时压力变小,烟气流动速度变慢,增加烟气颗粒沉积几率,同时烟气由浅孔重新进入滤嘴浅层丝束后,再次经过具有更高过滤能力的丝束过滤,进一步提高了滤嘴过滤的能力,确保丝束充分过滤,进一步降低卷烟焦油量。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卷烟,该卷烟包括双重过滤滤嘴结构,该双重过滤滤嘴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卷烟采用了上述双重过滤滤嘴结构的技术方案,因此该卷烟具有上述双重过滤滤嘴结构所有的有益效果。

如图3所示,滤棒成型过程中,根据烟嘴在卷烟中的单元分布,分别在滤棒上设计位置进行激光打孔,每个滤嘴单元均保证有两排激光孔洞,其中一排为深孔6,一排为浅孔7,两排孔间距大于1mm以上,且保证分切后与卷烟拼接后,靠近烟支段为深孔,靠近烟支尾端的为浅孔。

成型好并激光打孔后的滤棒,在接装卷烟时,按照滤棒单元裁切成滤嘴,与烟支段拼接而成卷烟(如图2所示),烟支段由卷烟纸4和烟丝5组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