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棒上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087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棒上色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棒上色机构。



背景技术:

香烟过滤嘴中一般具有吸附性的活性炭颗粒,香烟上设置过滤嘴有利于减少吸烟人群吸烟时入口的厌恶、焦油和香烟燃烧时产生的悬浮粒子,也能减少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性和入口的烟草,目前具有过滤嘴的香烟已经被广大烟民所接受。目前,在烟草制造企业中,一般使用不同的过滤嘴外观颜色代表香烟的类型,例如白色过滤嘴的混合型香烟,黄色过滤嘴的是烤烟等等,因此,在香烟的制造过程中即需要对过滤嘴进行上色处理。现有香烟的生产流水线中,一般在嘴棒吸风辊处对滤棒进行上色处理,若干个滤棒一般布置于滤棒吸风辊的圆周面上,滤棒上色机构一般包括滤棒压紧装置和滤棒上色装置,滤棒压紧装置一般使用透明塑料板对滤棒进行定位和压紧,滤棒上色装置则需要使用电机等动力机构为滤棒上色机构提供动力,使用包胶辊与嘴棒吸风辊相对布置,包胶辊与嘴棒吸风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上色刀一般是圆盘形,由包胶辊将动力传递至上色刀上,从而对滤棒进行上色。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滤棒上色装置使用了电机等提供动力,使包胶辊的转速与嘴棒吸风辊转速难以达到匹配,从而产生使墨水堆积在滤棒上的,影响了滤棒的上色效果,也浪费了能源;而当需要改变滤棒的上色颜色,更换上色刀时,则需要对压紧装置上透明塑料板上相应位置进行更改,以便避开与上色刀产生安装位置干涉,而在透明塑料板上相应位置作出更改后,则会影响嘴棒吸风辊的吸收风量大小,致使在滤棒上色后形成了上色线条,也影响了该机构的上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棒上色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棒上色机构,包括滤棒吸风辊、滤棒压紧装置、底板、供墨装置、着色调节装置、墨斗、设置于所述滤棒吸风辊以外的圆盘形上色刀、圆盘形取墨盘以及将墨水从取墨盘经过所述上色刀传递至滤棒的传墨装置;所述滤棒压紧装置、着色调节装置、墨斗、上色刀、取墨盘以及传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滤棒吸风辊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滤棒,所述滤棒随着滤棒吸风辊沿其中心轴线旋转;所述上色刀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棒吸风辊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传墨装置的动力由所述滤棒吸风辊的旋转动力提供。

所述传墨装置由气缸、推头固定板、换向阀、轴承座、取墨轮轴、取墨轮、过渡轮、过渡轮轴、过渡盘、上色轮、上色刀轴组成;推头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气缸的活塞杆上,其具有沿气缸活塞杆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工作面和与气缸活塞杆垂直的第二工作面;轴承座定安装于第一工作面上,轴承座内设有轴承,取墨轮轴、过渡轮轴的两端分别套装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内,取墨轮套装于取墨轮轴的一侧,取墨盘套装于取墨轮轴的中部;过渡轮套装于过渡轮轴的一侧,其圆周面与所述取墨轮的圆周面相切,过渡盘套装于所述过渡轮轴的中部,其圆周面与所述取墨盘的圆周面相切;第二工作面的两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内设有轴承,所述上色刀轴的两端分别套装于凸起的轴承内,所述上色轮套装于所述上色刀轴的一侧,其圆周面与所述过渡轮的圆周面相切,上色刀套装于上色刀轴的中部,其圆周面与所述过渡盘的圆周面相切。

所述换向阀具有一个气管输入口和两个气管输出口。

所述滤棒压紧装置由支承座、转动座、调节螺钉、拉簧、转动轴、压块和透明塑料板组成,支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转动座具有腰圆孔,调节螺钉穿过腰圆孔将转动座固定在支承座的两侧,转动轴固定在支承座上,压块套装在转动轴上,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压块和转动座上,压块与所述滤棒吸风辊之间设有间隙,使透明塑料板的一端容纳进入间隙中包覆所述滤棒吸风辊的外圆周面。

所述压块与所述滤棒吸风辊之间的间隙是1至3毫米。

着色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杆、导轨、滑块、刮墨片,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墨斗上,所述滑块和导轨具有一对相对对置的摩擦配合面,所述刮墨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供墨装置由墨水储存罐、压力阀、墨水检测罐组成,所述墨水检测罐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墨斗相连,所述墨水检测罐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墨水储存罐的底部相连,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墨水检测罐与所述墨水储存罐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墨水检测罐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限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棒上色机构,用于使用墨水对滤棒上色,包括滤棒吸风辊、滤棒压紧装置、底板、供墨装置以及滤棒上色装置;滤棒吸风辊为中空圆柱形,若干个滤棒设置于滤棒吸风辊的圆周面上,并随着沿其中心轴线旋转;滤棒上色装置包括着色调节装置、墨斗、设置于所述滤棒吸风辊以外的圆盘形上色刀、圆盘形取墨盘以及将墨水从取墨盘经过上色刀传递至滤棒的结构;上色刀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棒吸风辊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滤棒上色装置利用滤棒吸风辊的旋转作为动力提供,减少了动力装置,节约了能源,有利于上色刀与滤棒吸风辊形成外圆周面相切的对辊上色方式,改善了滤棒上色机构的上色效果,避免了滤棒产生墨堆积、墨宽、墨水线条化的现象,也使上色刀的更换更加方便,无需更改压紧装置中的透明塑料板即可对上色刀进行更换,减少了对滤棒吸风辊吸风风量大小的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着色调节装置和供墨装置,便于是对墨水着色量的大小进行调节,便于为墨斗提供长期持续的供墨,延长了滤棒上色机构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滤棒上色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滤棒上色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滤棒上色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滤棒压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滤棒压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推头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棒吸风辊,2-滤棒压紧装置,3-供墨装置,4-着色调节装置,5-墨斗,6-上色刀,7-取墨盘,8-滤棒,9-传墨装置,10-底板,21-支承座,22-转动座,23-调节螺钉,24-拉簧,25-转动轴,26- 压块,27-透明塑料板,28-腰圆孔,29-间隙,31-墨水储存罐,32-压力阀,33-墨水检测罐,34-限位开关,41-调节螺杆,42-导轨,43-滑块,44-刮墨片,91-气缸,92-推头固定板,93-换向阀,94-轴承座, 95-取墨轮轴,96-取墨轮,97-过渡轮,98-过渡轮轴,99-过渡盘,910- 上色轮,911-上色刀轴,912-第一工作面,913-第二工作面,914-凸起,915-气管输入口,916-气管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棒上色机构,包括滤棒吸风辊1、滤棒压紧装置2、底板10、供墨装置3、着色调节装置4、墨斗5、设置于所述滤棒吸风辊1以外的圆盘形上色刀6、圆盘形取墨盘7以及将墨水从取墨盘7经过所述上色刀6传递至滤棒8的传墨装置9;所述滤棒压紧装置 2、着色调节装置4、墨斗5、上色刀6、取墨盘7以及传墨装置9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滤棒吸风辊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滤棒8,所述滤棒8随着滤棒吸风辊1沿其中心轴线旋转;

如图1,图2所示,滤棒压紧装置2、着色调节装置4、墨斗5、上色刀6、取墨盘7以及传墨装置9设置于底板10上;

滤棒吸风辊1为中空圆柱形,滤棒吸风辊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滤棒8,滤棒8随着滤棒吸风辊1沿其中心轴线旋转;

上色刀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棒吸风辊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传墨装置9的动力由所述滤棒吸风辊1的旋转动力提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使上色刀与滤棒吸风辊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上色刀与滤棒吸风辊形成外圆周面相切的对辊上色方式,改善了滤棒上色机构的上色效果,避免了滤棒产生墨堆积、墨宽、墨水线条化的现象,同时,也使上色刀的更换更加方便,无需更改压紧装置中的透明塑料板即可对上色刀进行更换,减少了对滤棒吸风辊吸风风量大小的影响,而传墨装置3所需要的旋转动力完全取自滤棒吸风辊,减少了使用电机等动力装置,减少了机构的安装空间,节约了能源。

供墨装置用于对墨斗4供应墨水;墨斗4用于盛放墨水;取墨盘6 容纳于墨斗4内;

进一步地,上色刀5的厚度是0.12毫米。

如图5所示,传墨装置9由气缸91、推头固定板92、换向阀93、轴承座94、取墨轮轴95、取墨轮96、过渡轮97、过渡轮轴98、过渡盘99、上色轮910、上色刀轴911组成;

推头固定板92固定安装于气缸91的活塞杆上,其具有沿气缸活塞杆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工作面912和与气缸活塞杆垂直的第二工作面 913;

轴承座94固定安装于第一工作面912上,轴承座94内设有轴承,取墨轮轴95、过渡轮轴98的两端分别套装于轴承座94的轴承内,取墨轮96套装于取墨轮轴95的一侧,取墨盘7套装于取墨轮轴95的中部;过渡轮97套装于过渡轮轴98的一侧,其圆周面与取墨轮96的圆周面相切,过渡盘99套装于过渡轮轴98的中部,其圆周面与取墨盘7的圆周面相切;

第二工作面912的两侧设有凸起914,凸起914内设有轴承,上色刀轴911的两端分别套装于凸起914的轴承内,上色轮910套装于上色刀轴911的一侧,其圆周面与过渡轮97的圆周面相切,上色刀6套装于上色刀轴911的中部,其圆周面与过渡盘99的圆周面相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传墨装置3的旋转动力完全来自于滤棒吸风辊1,当上色刀5的外圆周面贴合于滤棒吸风辊1的外圆周面时,滤棒吸风辊 1的动力收线传递给上色轮,再经过过渡轮传递给取墨轮,由于取墨轮、取墨盘在同一轴上,过渡轮和过渡盘在同一轴上,上色轮和上色刀在同一轴上,墨斗中的墨水即能够从取墨盘经过渡盘传递给上色刀,上色刀与滤棒吸风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使用上色刀完成对滤棒的上色过程。

换向阀93固定安装于底板10上,用于使上色刀6贴合或脱离滤棒吸风辊1。

换向阀93具有一个气管输入口915和两个气管输出口916,气管输出口916分别与气缸91的两个气管接口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当拨动换向阀的操纵杆,则可改变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从而带动上色刀5贴合或脱离的滤棒吸风辊1,优选气缸31的行程是10mm。

如图3、图4所示,滤棒压紧装置2由支承座21、转动座22、调节螺钉23、拉簧24、转动轴25、压块26和透明塑料板27组成,支承座21 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板10上,转动座22具有腰圆孔28,调节螺钉23 穿过腰圆孔28将转动座22固定在支承座21的两侧,转动轴25固定在支承座21上,压块26套装在转动轴25上,拉簧2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压块 26和转动座22上,压块26与滤棒吸风辊1之间设有间隙29,使透明塑料板27的一端容纳进入间隙29中包覆滤棒吸风辊1的外圆周面。

压块26与滤棒吸风辊1之间的间隙29是1至3毫米。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滤棒压紧装置2安装完成后,可调节转动座上的2个调节螺钉至适当位置后,使透明塑料板的一端插入到压块与滤棒吸风辊之间的间隙中,完成对压紧动作,间隙优选为1至3毫米,并可在透明塑料板上下端设置一个长为20mm,宽为4mm 的长方形开口,避开上色刀的位置,便于对上色刀进行更换操作,优选设置透明塑料板位置的中心距离滤棒吸风辊的内侧面距离是72毫米。

着色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螺杆41、导轨42、滑块43、刮墨片44,导轨42固定安装在墨斗5上,滑块43和导轨42具有一对相对对置的摩擦配合面,刮墨片44固定安装在滑块43上,调节螺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43上,另外一端向外延伸穿出墨斗5。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着色调节装置,便于是对墨水着色量的大小进行调节,调节时只需要调节墨斗外的调节螺杆35即可,操作十分方便,进一步地,优选可在墨斗外表面合适的位置设置观察口,以便观察墨斗中墨水量的大小。

如图7所示,供墨装置3由墨水储存罐31、压力阀32、墨水检测罐 33组成,墨水检测罐3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墨斗5相连,墨水检测罐 3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墨水储存罐31的底部相连,压力阀32设置于墨水检测罐33与墨水储存罐31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墨水检测罐33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限位开关34。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墨装置,缓解了因为墨斗中墨水储量有限而使香烟生产流水线中断的情况发生,该供墨装置一次加墨即可连续使用8小时以上,供墨装置可设置于滤棒上色机构的外部,首先使用墨水储存罐储存墨水,大约300毫升,墨水储存罐中的墨水经压力阀送至墨水检测罐,墨水检测罐中设有上、下限位开关,当墨水量达到上限位开关时,压力阀关闭,当墨水量达到下限位开关时,压力阀开启,将墨水送入墨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