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折通风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57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折通风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一种三折伞。
伞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从功能分为雨伞和遮阳伞两大类,从材质和结构上又可分别油纸伞、布伞、尼龙伞和单折、双折、三折、自动伞等。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新型伞具琳琅满目,中国专利号95236999.0公开了一种双层子母伞,中国专利号99244639.2提供了一种通风折叠自动伞,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在主伞的顶部开有通风孔,通风孔上又设置一小顶伞,解决了刮风天兜风现象。还使伞下空气流通,使用者不觉闷热。但是这两种伞还各存在着不足,前者是一种固定使用的伞具,伞骨不能折叠,较为笨重,携带极不方便;后者虽然为自动折叠伞,但折叠为两折,仍略显携带不便,且结构较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更为方便,结构简单,能够防风、防雨、通风的折叠伞。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三折通风伞,包括上伞杆、下伞杆,上杆套、下杆套、拉簧、伞骨、夹页、拉杆、动力杆、上述部件的连接与一般的三折伞相同,本实用新型称之为主伞。主伞的伞面中央开有通风孔,通风孔的上方设有一小伞,其特别改进之处在于小伞的伞骨与主伞的拉杆连之间有弹性钢丝相连接,弹性钢丝与主伞的动力杆同轴,主伞的主伞顶与伞杆为滑动连接,在主伞顶与小伞顶之间有缓冲簧。
上述三折通风伞,所述主伞的拉杆的上部有一纵向凹槽,伞面回收时弹性钢丝卧于该凹槽中。
采用上述结构后,省略了通风折叠伞推动小伞的支撑杆和夹页,仅用弹性钢丝即可完成小伞的动作,使三折通风伞结构简单,减少了制做的难度,同时保持了三折伞携带方便的优点及通风伞防风、通风、防雨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主伞和上层小伞两部分组成,主伞包括上伞杆1,下伞杆2、上杆套3、下杆套4、拉簧5、伞骨6、夹页、拉杆7、动力杆8,上述部件的连接方式与一般的折叠自动伞相同。同时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防风和散热问题,在主伞伞面的中央开有一通风孔9,通风孔的上方有一上层小伞10用来挡住进入通风孔的雨水和阳光。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小伞的收、放动作的设计中,对已有双层两折伞进行了改进,首先取消了拉动小伞运动的支撑杆,这样就简化了结构,在小伞的伞骨11和主伞的拉杆之间用一根弹性钢丝12相连接。当主伞启动和收回时,拉杆就会推动弹性钢丝12将小伞张开,另一点改进是将原来固定在伞杆上的主伞和主伞顶13设计成活动的,它与伞杆为滑动连接,在主伞顶与小伞顶14之间的伞杆上装有一缓冲簧15,它的作用是对主伞顶13限位并使小伞及时张开。在主伞的拉杆7的上部有一纵向凹槽,当伞面收回时,弹性钢丝12正好卧于该凹槽中,为使弹性钢丝能够很好地弹起,该弹性钢丝的下部与动力杆8的连接处有一折弯,角度为120-160度。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尺寸。
主伞张开后直径600-1200mm,通风孔直径160-220mm,小伞张开后直径280-400mm,主伞与小伞的伞骨数目同一般的三折叠自动伞,可以为6股或8股沿周围均布,收起存放时呈圆柱状或片状。
权利要求1.一种三折通风伞、包括上伞杆[1]、下伞杆[2]、上杆套[3]、下杆套[4]、拉簧[5]、伞骨[6]、夹页、拉杆[7]、动力杆[8],上述部件的连接与一般三折伞相同,它的伞面中央开有通风孔[9],通风孔[9]的上方安装有一小伞[10],其特征在于小伞的伞骨[11]与主伞的拉杆[7]之间有弹性钢丝[12]相连接,弹性钢丝与主伞的动力杆[8]同轴,主伞的主伞顶[13]与伞杆为滑动连接,在主伞顶[13]与小伞顶[14]之间有缓冲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折通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的拉杆[7]的上部有一纵向凹槽,伞面回收时弹性钢丝[12]卧于该凹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折通风伞,包括上伞杆、下伞杆、上杆套、下杆套、拉簧、伞骨、夹页、拉杆等部件组成的主伞,主伞的伞面中央有通风孔,通风孔的上方有一小伞,小伞的伞骨与主伞的拉杆之间有弹性钢丝相连接,主伞顶与伞杆为滑动连接,在主伞顶和小伞顶之间有缓冲簧。本实用新型除具有防风、通风散热、防雨的功能外,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制做容易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B19/00GK2416780SQ002067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7日
发明者郑建法 申请人:郑建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