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及纤维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4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及纤维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及纤维制品,所述复合布帛材料通过吸水在结构体表面显现凹凸、或厚度增加,或透气性提高,由此可以降低发粘感、闷热感、寒冷感。
背景技术
:目前,当将由合成纤维及天然纤维等构成的织编物用作运动衣及内衣等衣服时,存在因皮肤出汗而产生闷热及发粘这样的问题。作为消除这种因出汗而产生的闷热及发粘的方法,提出有一种透气性自我调节织编物,所述透气性自我调节织编物在出汗时提高织编物的透气性,使滞留于衣服内的水分有效地放出,另一方面,当停止出汗时,织编物的透气性降低,由此抑制由水分过分扩散带来的寒气,可以经常保持穿衣舒适感。例如,已知有使用有将聚酯和聚酰胺的异质聚合物贴合的并列型复合纤维的透气性自我调节织编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41462号公报)、使用有由吸湿性聚合物构成的加捻而成的合成纤维多丝丝条的透气性自调节织编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_77544号公报)、使用有乙酸酯纤维的透气性自调节织编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180323号公报)等。另外,本发明人首先在日本特开2005-036374号公报中提出了使用有吸水自身伸长丝的透气性自我调节织编物。但是,这些透气性自我调节织编物虽然通过吸水提高透气性,但是也会引起尺寸变化,因此,当穿戴由这样的织编物构成的纤维制品时,存在干燥时和吸水时尺寸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将2种以上的片状物贴合的复合布帛材料,也称为粘合织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169262号公报),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至今还少有提出。另外,日本特开2005-036374号公报提出有通过吸水而在结构体表面显现凹凸的单层织编物。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及纤维制品,所述复合布帛材料通过吸水在结构体表面显现凹凸,或厚度增加,或提高透气性,由此可以降低发粘感、闷热感、寒冷感。本发明人为了完成上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粘接、缝接或附着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和/或厚度增大的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可以得到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所希望的复合布帛材料,所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含有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树脂薄膜或树脂覆盖层,通过进一步反复进行潜心研究,直至完成了本发明。由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布帛材料,所述复合布帛材料包含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织编物、和如下所述的部件包含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树脂薄膜或树脂覆盖层,并且残留着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在其他部分区域上被粘接或缝接,或在整个表面上被粘接或缝接,限制上述吸水性织编物被粘接或缝接的部分因吸水导致的面积变化,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干燥时的面积及厚度是在将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试验片放置于温度20°C、湿度65%RH的环境下24小时之后马上测定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吸水时的面积及厚度是在将水喷雾于干燥时的试样表面、且赋予水至相对于上述干燥时的试样质量、含水量为70质量%之后马上测定的,在利用水将上述复合布帛材料润湿时,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上述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的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由此,上述复合布帛材料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包含吸水/自身伸长性相互不同的2种丝条,并且,使上述织编物在具有温度为2(TC及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中尺寸稳定化后,从上述织编物采取经丝或纵行方向以及纬丝或线圈横列方向的尺寸分别为30cm的试验片、且从该试验片采取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及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时,优选上述丝条(1)及(2)满足下述式表示的条件。A/B《0.9上式中,A表示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的平均长度,B表示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的平均长度,在该丝条是显示200%以下的断裂伸长率的非弹性丝条时,在1.76mN/dtex的载荷下测定各丝条的长度,在该丝条是显示比200%高的断裂伸长率的弹性丝条时,在0.0088mN/dtex的载荷下测定各丝条的长度。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性织编物选自针织物,并且,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形成圆形针织组织的复合线圈。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性织编物选自织物,并且,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被并丝而构成织物组织的经丝和/或纬丝。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性织编物选自织物,在该织物中,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每1条交互或每多条交互排列。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1)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作为复合丝包含在上述吸水性织编物中。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1)是由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作为硬段、将聚乙二醇作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体构成的聚醚酯纤维。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是聚酯纤维。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包含显现将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接合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的潜在巻縮性能而制作的巻縮复合纤维。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粘接或缝接在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两面,由此构成3层结构体。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由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网眼状织编物构成,且该网眼状织编物的丝条粘接或缝接于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或树脂薄膜,且部分粘接或缝接于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树脂覆盖层,残留着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的上述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附着于其它部分区域上。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树脂覆盖层由选自丙烯酸类树脂、尿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硅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及尼龙类树脂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构成。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时相对于上述干燥时复合布帛材料的面积的增大率低于10%,并且,利用JISL1096-1998、6.27.1、A(弗雷泽型透气性试验机法)测定的上述吸水时的复合布帛材料的透气性比上述干燥时的透气性高10%以上。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优选上述吸水时相对于上述干燥时,上述复合布帛的厚度增大10%以上。本发明的纤维制品包含上述本发明的的复合布帛材料。本发明的纤维制品优选选自外衣用衣料、运动衣用衣料、内衣用衣料、鞋材料、医疗卫生用品、床上用品、表皮材料、地毯、汽车座椅材料、室内装饰用材料。图1是示意地表示可以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采用的形态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2是示意地表示可以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采用的其它形态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3是示意地表示可以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采用的其它形态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4是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和吸水性织编物的粘接部及非粘接部(圆形部分)形成规定的图案的情况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5是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和吸水性织编物的粘接部及非粘接部形成规定的图案的情况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6是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树脂覆盖层和吸水性织编物的附着部及非附着部(圆形部分)形成规定的图案的情况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7是示意地表示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圆形针织物中,(A)干燥时及(B)吸水时,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形成圆形针织组织的复合线圈的丝排列的平面图8是示意地表示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织物中,(A)干燥时及(B)吸水时,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被并丝而构成机织组织的经丝及纬丝的丝排列的平面图9是示意地表示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釆用的圆形针织物中,(A)干燥时及(B)吸水时,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以1:1排列而构成圆形针织物的丝排列的平面图IO是示意地表示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织物中,(A)干燥时及(B)吸水时,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在织物的经丝和讳丝中以1:1排列而构成织物的丝排列的平面图ll是示意地表示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织编物中,仅由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连接成格子状的织编组织图案的平面图12是示意地例示有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织编物中,(A)干燥时及(B)吸水时,织编物为单层结构,并且仅由非自伸长丝构成的部分沿经向和/或纬向连续时的织编物的厚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图13是示意地例示在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织编物中,(A)干燥时及(B)吸水时,织编物为2层结构,且1层(X层)仅由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另一层(Y层)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此时,在Y层中,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从X层浮起,并且,由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非自伸长部分与X层结合时的织编物的厚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图14是示意地表示(A)干燥时及(B)吸水时,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织编物可以采用的织编物的剖面图15是实施例5使用的编织图,124表示喂纱排列,C表示针筒侧,D表示刻度盘侧,a表示包覆丝,b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丝,O表示刻度盘侧编结,x表示针筒侧编结,¥表示针筒侧集圈;图16是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和吸水性织编物的缝接部及非缝接部形成规定的图案的情况的(A)平面图及(B)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包含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所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包含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树脂薄膜或树脂覆盖层,并且残留着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在其他部分区域上被粘接或缝接,或在整个表面上被粘接或缝接,限制上述吸水性织编物被粘接或缝接的部分因吸水导致的面积变化。在此,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干燥时的面积及厚度是在将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试验片放置于温度20°C、湿度65%RH的环境下24小时之后马上测定的。另外,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吸水时的面积及厚度是在将水喷雾于干燥时的试样表面、且赋予水至相对于上述干燥时的试样质量、含水量为70质量%之后马上测定的。而且,在用水将上述复合布帛材料润湿时,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上述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的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由此,上述复合布帛材料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优选方式可以列举下述方式1~3,但并不限定于这些。首先,方式1如图1示意所示,可以列举如下的复合布帛材料由网眼状的织编物或无纺布构成的面积变化限制部件1,3和平坦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2,4在粘接部5粘接或缝接而成。在这样的复合布帛材料中,在吸水时,吸水性织编物2,4从该开口部沿厚度方向形成凸部,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另外,在干燥时,恢复成原来的平坦状态。其次,方式2示意地如图2所示,可以列举如下的复合布帛材料具有与平坦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7,10和平坦的面积变化限制部件6,9相互粘接或缝接而成的部分11、和不粘接也不缝接的部分8,粘接或缝接而成。在这样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不粘接的部分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沿厚度方向形成凸部,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当将不粘接部分的形状做成几何学图案、图画、文字等时,在吸水时花纹浮出,在干燥时恢复成原来的平坦状态。其次,方式3如图3示意所示,可以列举如下复合布帛材料平坦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13形成3层结构中的中间层,另一方面,平坦的面积变化限制部件12形成正反面2层,且具有与上述吸水性织编物13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12相互粘接或缝接的部分14、和不粘接也不缝接的部分,粘接或缝接而成。在这样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不粘接也不缝接的部分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13沿厚度方向形成凸部,其结果,作为面积变化限制部件12的正面层和/或反面层也被上述中间层被顶起,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作为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只要是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增大10%以上(优选20~40%)、和/或厚度增大10%以上(优选20%以上,特别优选30~200%)的片状物,就没有特别限定。S卩,必须满足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增大10%以上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至少任一个必要条件。特别优选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增大10%以上。作为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增大10%以上的片状物,优选下述的吸水变化片状物1或吸水变化片状物2。艮p,吸水变化片状物1是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织编物,当将干燥时的该织编物中的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的丝长度设定为(A),而将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长度设定为(B)时,该织编物的A/B为0.9以下(优选0.9~0.2,特别优选0.8~0.3)。在此,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是如下定义的丝条。即,使用纱框周长为1.125m的重巻纱框,施加0.88mN/dtex(0.1g/de)载荷,以一定速度重巻,制作巻数为10次的巻线轴,将巻绕于巻线轴的丝在温度20°C、湿度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将其为非弹性丝时施加1.76mN/dtex(200mg/de)载荷、其为弹性丝时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载荷测得的丝长(mm)设定为干燥时的丝长。在将该丝浸渍于2(TC的水中5分钟后从水中捞出,与干燥时同样地测定该丝丝长,即,其为非弹性丝时施加1.76mN/dtex(200mg/de)载荷、其为弹性丝时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载荷,将如此测得的丝长(mm)设定为润湿时的丝长。上述非弹性丝是断裂伸长率为200%以下的丝,上述弹性丝是断裂伸长率高于200%的丝。而且,将用下述式求出的纤维轴方向的膨润率为5%以上的丝条定义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另一方面,将该膨润率低于5%的丝条定义为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膨润率(%)=((润湿时的丝长)一(干燥时的丝长))/(干燥时的丝长)x100在此,作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只要是具有上述膨润率的丝条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6%以上(更优选8~30%)的膨润率的丝条。作为这样的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可以例示例如将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为硬段、以聚乙二醇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体构成的聚醚酯纤维、聚丙烯酸金属盐、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氧化乙烯类聚合物等配合而成的聚酯纤维;将5-磺基间苯二甲酸成分共聚而成的聚酯纤维等。其中,作为所述的吸水自身伸长弹性纤维,优选例示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为硬段、以聚乙二醇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体构成的聚醚酯纤维。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优选至少含有7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元。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含量更优选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0摩尔%以上。酸成分以对苯二甲酸为主要成分,但也可以共聚少量的其它二羧酸成分,另外,二醇成分以丁二醇为主要成分,但也可以添加其它的二醇成分作为共聚成分。作为对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可以列举例如萘二羧酸、间苯二甲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0-羟基乙氧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己二酸、癸二酸、1,4-环己垸二羧酸之类的芳香族、脂肪族的二羧酸成分。而且,在实质上不影响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偏苯三酸、均苯四酸之类的三官能性以上的多元羧酸作为共聚成分。另外,作为丁二醇以外的二醇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乙二醇、环己烷-l,4-二甲醇、新戊二醇之类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的二醇化合物。而且,在实质上不影响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甘油、三羟甲基丙垸、季戊四醇之类的三官能性以上的多元醇作为共聚成分。另一方面,聚乙二醇优选含有乙二醇单元至少70摩尔%以上。乙二醇的含量更优选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0摩尔%以上。在实质上不影响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除乙二醇之外,也可以使丙二醇、丁二醇、甘油等进行共聚。这样的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400~8000,其中,特别优选1000~6000。上述聚醚酯弹性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在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有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醇及聚乙二醇的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形成二(co-羟基丁基)对苯二甲酸酯和/或低聚物,然后,在縮聚反应催化剂及稳定剂的存在下、在高温减压下进行熔融縮聚反应。以重量为标准,硬段/软段的比率优选30/70~70/30。在这样的聚醚酯中,当含有公知的有机磺酸金属盐时,还能得到优良的吸水自伸长性能,因而优选。聚醚酯纤维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g卩,将上述聚醚酯从通常的熔融纺丝喷丝头熔融挤出,以3001200m/分钟(优选400980m/分钟)的拉出速度拉出,再以该拉出速度的1.0~1.2(优选1.01.1)倍的巻绕拉伸率进行巻绕。另一方面,作为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可以例示木棉、麻等天然纤维、人造丝、乙酸酯等纤维素类化学纤维,还有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为代表的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等合成纤维。其中,优选例示普通的聚酯纤维。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及低的丝条的纤维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短纤维,也可以是长纤维。纤维的截面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圆、三角、扁平、中空等公知的截面形状。吸水自身伸长丝及非自身伸长丝的总纤度、单丝纤度、单丝数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手感及生产性方面考虑,优选总纤度为30300dtex、单丝纤度为0.610dtex、单丝数为1300根的范围。吸水变化片状物1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此时,两者以重量比计,优选为前者后者=10:9060:40(更优选20:8050:50)的范围。作为织编物的结构,其织编组织、层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例示例如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机织组织;平针、双罗纹、圆型罗纹、鹿点花纹、经平组织、经绒组织等针织组织,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层数也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作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排列,优选例示下面的丝排列。首先,作为其l,可以列举将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并丝而构成针织物的针编弧及织物的经丝和/或纬丝的丝排列。例如可以例示如图7所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A-l、-2)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B-l、-2)形成圆形针织组织的复合线圈(用2根丝条同时形成针编弧。也称为添纱针织。)而成的丝排列;如图8所示,将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A-3、-4)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B-3、-4)并丝而配置成机织组织的经丝和/或纬丝而成的丝排列。作为其2,可以列举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在织编物的经丝和/或纬丝中配置成1根交互(l:l)或多根交互(2:2、3:3等)的丝排列。例如可以例示如图9所示,在圆形针织物中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A-5、-6)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B-5、-6)配置成1:1的丝排列;如图IO所示,在织物中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A-7、-8)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8-7、-8)按l:l配置成经丝及纬丝的丝排列等。作为其3,可以列举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作为混纤丝、复合假捻巻縮加工丝、并捻丝、包覆丝等复合丝构成织编物的形态。在此,丝长的测定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首先,将织编物在温度20°C、湿度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之后,从该织编物裁剪30cmx30cm的小片(n数二5)。接着,从每小片各取出1根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及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测定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的丝长度A(mm)、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长度B(mm)。此时,其为非弹性丝时施加1.76mN/dtex(200mg/de)的载荷、其为弹性丝时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载荷而进行测定。而且,将(丝长A的平均值)/(丝长B的平均值)设定为A/B。在此,从小片取出的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在织编物中必须为同一方向。例如,在从织物的经丝(纬丝)取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时,另一方的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也必须从经丝(纬丝)取出。另外,在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作为复合丝构成织编物时,从裁剪的小片(30cmx30cm)取出复合丝(n数-5),再从复合丝取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与上述同样进行测定。如上所述,作为设立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长差的方法,例示下面的方法。例如,作为其l,例如有如下方法在编织、织造上述织编物时,使用上述具有弹性的聚醚酯纤维作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一边拉伸(伸长)该聚醚酯纤维,一边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并丝,对同一喂纱口喂纱而进行编织、织造。此时,聚醚酯纤维的拉伸率优选10%以上(优选20%以上300%以下)。该拉伸率(%)用下述式求出。拉伸率(。/。)二((拉出速度)一(供给速度))/(供给速度)x100由于聚醚酯纤维通常具有弹性性能,故在织编物中,聚醚酯纤维进行弹性恢复,其丝长变短,可以设立与另一种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长差。作为其2,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在编织、织造上述织编物时,使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的沸水收縮率比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沸水收縮率增大。通过将所述的织编物供给通常的染色加工工序,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的丝长縮短,可以设立与另一种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长差。作为其3,可以列举如下方法一边超量供给(过量供给)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一边与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并丝,通过通常的空气混纤加工、捻丝、包覆加工得到复合丝,使用该复合丝编织、织造织编物。其次,吸水变化片状物2是如下的织编物其含有将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接合成并列型、并且具有显现潜在巻縮性能而成的巻縮的复合纤维。在此,作为聚酯成分,从与另一种的聚酰胺成分的粘接性方面考虑,优选例示具有磺酸的碱或碱土类金属、鳞盐,并且将持有1个以上具有酯形成能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共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改性聚酯。其中,在通用性及聚合物成本方面特别优选将上述化合物共聚而成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时,共聚成分可以列举间苯二酸5-磺酸钠及其酯衍生物、间苯二酸5-辚及其酯衍生物、对羟基苯磺酸钠等。其中,优选间苯二酸5-磺酸钠。共聚量优选2.0~4.5摩尔%的范围。当该共聚量小于2.0摩尔%时,虽然得到优良的巻縮性能,但是有可能在聚酰胺成分和聚酯成分的接合界面产生剥离。相反,当该共聚量大于4.5摩尔%时,在拉伸热处理时,难以进行聚酯成分的结晶化,因此,需要提高拉伸热处理温度,其结果,有可能频发断丝。作为另一种聚酰胺成分,只要是在主链中具有酰胺键的聚酰胺成分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尼龙-4、尼龙-6、尼龙-66、尼龙-46、尼龙_12等。其中,在通用性、聚合物成本、制丝稳定性方面,优选尼龙-6及尼龙-66。在上述聚酯成分及聚酰胺成分中,可以含有公知的添加剂,例如颜料、颜料、消光剂、防污剂、荧光增白剂、阻燃剂、稳定剂、抗静电剂、耐光剂及紫外线吸收剂等。上述接合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可以采用任意的截面形状及复合形态,可以是并列型及偏心芯鞘型。而且,可以是三角形及四角形、在其截面内具有中空部的形状。其中,优选并列型。两成分的复合比可以任意选定,但通常优选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以重量比计为30:7070:30(更优选40:6060:40)的范围内。上述复合纤维的单纤维纤度、单丝数(单丝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单丝纤度为110dtex(更优选25dtex)、单丝数10-200条(更优选20~100条)的范围内。另外,上述复合纤维需要具有显现潜在巻縮性能而成的巻縮结构。将不同种聚合物接合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通常具有潜在巻縮性能,如下所述,当通过染料加工等接受热处理时,显现潜在巻縮性能。巻縮结构优选聚酰胺成分位于巻縮的内侧、聚酯成分位于巻縮的外侧。具有所述的巻縮结构的复合纤维,可以通过后述的制造方法容易地得到。当复合纤维具有这种巻縮结构时,在润湿时,内侧的聚酰胺成分膨润、伸长,外侧的聚酯成分几乎不发生长度变化,因此,巻縮率降低(复合纤维的外观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在干燥时,内侧的聚酰胺成分收縮,外侧的聚酯成分几乎不发生长度变化,因此,巻縮率增大(复合纤维的外观长度变短。)。如上所述,在润湿时,复合纤维的巻縮率可逆地降低,外观的丝长增大,因此,织编物的尺寸变大。上述复合纤维优选在润湿时,在巻縮容易降低且外观的丝长增大的基础上,施行无捻丝或300T/m以下的捻的弱捻丝。特别优选为无捻丝。当如强捻丝那样赋予强的捻时,在润湿时巻縮难以降低,不优选。另外,也无妨施行交织空气加工和/或通常的假捻巻縮加工,以使交织数为20~60个/m左右。作为织编物的结构,其织编组织、层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例示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机织组织;平针、双罗纹、圆型罗纹、鹿点花纹、添纱编织、经平组织、经绒组织等针织组织。特别优选圆形针织物或网眼状的织编物。所述的织编物例如可以通过下述的制造方法容易地得到。首先,使用特性粘度0.300.43(以正氯苯酚为溶剂,在35t:下测定)的、将2.6~4.5摩尔%间苯二酸5-磺酸钠共聚而成的改性聚酯和特性粘度1.01.4(以间甲酚为溶剂,在35'C下测定)的聚酰胺,熔融复合纺丝成并列型。此时,聚酯成分的特性粘度为0.43以下是特别重要的。当聚酯成分的特性粘度大于0.43时,聚酯成分的粘度增大,因此,复合纤维的物性接近于聚酯单丝,不优选。相反,当聚酯成分的特性粘度小于0.30熔融纺丝时使用的纺丝喷丝头,优选特开2000-144518号公报的图1那样的、将高粘度侧和低粘度侧的喷出孔分离,并且减小高粘度侧喷出线速度(增大了喷出截面积)的纺丝喷丝头。而且,优选在高粘度侧喷出孔使熔融聚酯通过,在低粘度侧喷出孔使熔融聚酰胺通过,且使其冷却固化。此时,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的重量比如前所述,优选为30:7070:30(更优选为40:6060:40)的范围内。另外,进行熔融复合纺丝后,可以采取在一次巻绕后拉伸的不同拉伸方式,也可以采取不一次巻绕而进行拉伸热处理的直接拉伸方式。此时,纺丝/拉伸条件可以是通常的条件。例如,直接拉伸方式的情况,以10003500m/分钟左右进行纺丝后,连续在100~150°C的温度下拉伸、巻绕。选定拉伸倍率只要适当,以使最终时得到的复合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1060%(优选20~45%)、切断强度为3.04.7cN/dtex左右即可。在此,优选上述复合纤维同时满足下述的要件(1)及(2)。(1)干燥时的复合纤维的巻縮率DC为1.5~13%(优选2~6%)的范围内。(2)巻縮率DC和干燥时的复合纤维的巻縮率HC之差(DC—HC)为0.5%以上(优选1~5%)。其中,所谓干燥时,是将试样在温度2(TC、湿度65。/。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谓润湿时,是将试样在温度2(TC的水中浸渍2小时之后的状态,干燥时的巻縮率DC及润湿时的巻縮率HC,使用以下述的方法测定的值。首先,使用纱框周长1.125m的重巻纱框,施加载荷为49/50mNx9x总特(0.1gfx总旦),以一定的速度重巻,制作巻数为IO次的小绞纱,将该小绞纱做成扭曲2重的轮状的物体,在其上施加49/2500mNx20x9x总特(2mgx20x总旦)的初载荷,直接放入沸水中处理30分钟,在该沸水处理后用IO(TC的干燥机干燥30分钟,然后,进一步在施加初载荷的状态下放入16(TC的干热中处理5分钟。在该干热处理后除去初载荷,在温度2(TC、湿度65。/。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以上后,负载上述的初载荷及98/50mNx20x9x总特(0.2gfx20x总旦)的重载荷,测定绞纱长LO,立即仅除去重载荷,测定除重1分钟后的绞纱长L1。而且,将该绞纱在施加初载荷的状态下,在温度2(TC的水中浸渍2小时后取出,用滤纸在0.69mN/cm、70mgf/cm"的压力下轻轻地擦掉水后,负载初载荷及重载荷,测定绞纱长LO',立即仅除去重载荷,测定除重l分钟后的绞纱长Ll'。由以上的测定数值用下述的计算式算出干燥时的巻縮率(DC)、润湿时的巻縮率(HC)、干燥时和润湿时的巻縮率差(DC—HC)。干燥时的巻縮率DC(%)=((LO—L1)/L0)x100润湿时的巻縮率HC(%)=((LO,一L1,)/L0,)x100上述润湿时的复合纤维的巻縮率HC,优选为0.5~10.0%(优选1~3%)的范围内。在此,当千燥时的复合纤维的巻縮率DC小于1.5%时,润湿时的巻縮变化量有可能变小。相反,当干燥时的复合纤维的巻縮率DC大于13%时,有可能巻縮过强,在润湿时巻縮难以变化。然后,单独使用上述复合纤维,或同时也使用其它纤维编织成织编物后,通过染色加工等热处理显现上述复合纤维的巻縮。在此,在编织成织编物时,如上所述,按重量标准相对于织编物总重量为10重量%以上(优选40重量%以上)是重要的。另外,织编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定上述的织编组织。上述染色加工的温度优选为10014(TC(更优选110135匸)的范围内,最高温度的维持时间优选为540分钟的范围内。通过在所述的条件下对织编物施行染色加工,上述复合纤维利用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的热收縮差显现巻縮。此时,通过选定上述聚合物作为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构成聚酰胺成分位于巻縮的内侧的巻縮结构。对施行过染色加工的织编物,通常施行干热终凝。此时,干热终凝的温度优选为U020(TC(更优选为14018(TC)的范围内,时间优选为13分钟的范围内。当所述的干热终凝的温度低于12(TC时,容易残留在染色加工时产生的皱褶,另外,完成制品的尺寸稳定性有可能恶化。相反,当该干热终凝的温度高于20(TC时,在染色加工时显现的复合纤维的巻縮可能降低,或者纤维固化,布的手感可能变硬。另外,优选对所述的织编物施行吸水加工。通过对织编物施行吸水加工,即使有少量的汗也容易提高透气性。所述的吸水加工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例示使相对于织编物的重量0.25~0.50重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等吸水加工剂附着于织编物。吸水加工的方法例示例如在染色加工时在染液中混合吸水加工剂的浴中加工法;在干热终凝前将织编物在吸水加工液中用轧液机压搾的方法;照相凹版涂敷法;丝网印刷法这样的利用涂敷进行加工的方法等。其次,作为在吸水时比干燥时厚度增大10%以上的片状物,优选下述的吸水变化片状物3、吸水变化片状物4及吸水变化片状物5。本发明中所谓的织编物的厚度是织编物的最大厚度(从最上端至最下端的垂直距离)。艮口,吸水变化片状物3是单层结构的织编物,如图11示意地所示,仅由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C-l以格子状连续,由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D-l以岛状分散的织编组织图案配置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时,该织编物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在干燥时,如图12(A)所示,是平坦的,但在润湿时,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D-3伸长,产生凹凸(S卩,厚度变厚)。另外,吸水变化片状物4是多层结构的织编物,织编物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如图13(A)所示,仅由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1层(X层)El,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另一层(Y层),此时,在Y层,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G-l从X层浮起,并且,使由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非自身伸长部分F-l与X层结合,由此,在润湿时,如图13(B)所示,Y层的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G-2伸长且形成凸状,其结果,厚度变厚。另外,吸水变化片状物5如图14所示,具有仅由上述复合纤维构成的层29和仅由通常的纤维构成的层27,两层由部分28连接。在润湿时,如图14(B)所示,形成凸状,其结果,厚度变厚。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包含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树脂薄膜或树脂覆盖层。所谓"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是指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的面积变化率及厚度变化率同时为3%以下(更优选2%以下)。这种织编物可以是由目前知道的普通的纤维构成的通常的织编物。例如纤维的种类选自棉、羊毛、麻等有机天然纤维;聚酯、尼龙及聚烯烃纤维等有机合成纤维;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等有机半合成纤维及粘胶人造丝纤维等有机再生纤维,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其中,在纤维强度及使用性方面优选聚酯纤维。聚酯纤维由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制造。二羧酸成分优选主要使用对苯二甲酸,二醇成分优选主要使用选自乙二醇、丙二醇及丁二醇中的1种以上的亚烷基二醇。另外,在聚酯中,除上述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之外,可以含有第3成分。第3成分可以使用阳离子染料可染性阴离子成分,例如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对苯二甲酸之外的二羧酸,例如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及亚垸基二醇以外的二醇化合物,例如二乙二醇、聚乙二醇、双酚A、双酚砜的l种以上。在所述的纤维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微孔形成剂(有机磺酸金属盐)、抗着色剂、热稳定剂、阻燃剂(三氧化二锑)、荧光增白剂、着色颜料、抗静电剂(磺酸金属盐)、吸湿剂(聚亚氧垸基乙二醇)、抗菌剂、其它无机粒子的l种以上。所述的纤维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长纤维(多丝)、短纤维的任一种,但在得到柔软的手感方面,优选长纤维。而且可以施行通常的假捻巻縮加工、捻丝、交织空气加工。纤维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得到柔软的手感上,优选单纤维纤度为0.13detx、丝数为20~150、总纤度为30300dtex。对单纤维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制,除通常的圆形截面之外,可以具有三角、扁平、十字形、六角形或中空形的截面形状。形成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的织编物的组织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通常的织编物的组织。例如,机织物的织造组织可以例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等三原组织;变化组织、变化斜纹组织等变化组织;纵双重组织、横双重组织等单双重组织;纵丝绒等。针织物的种类既可以是横针织物,也可以是纵针织物,横针织组织优选例示平针组织、罗纹组织、两面组织、双反面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半畦组织、花边网眼组织、添纱毛编组织等,纵针织组织可以例示单梳禾节经平组织、单梳ffi经缎组织、双梳梓经绒组织、双梳栉经绒-经平组织、背面起绒组织、提花组织等。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使2种以上的片状物贴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使直接重叠的片状物热融敷的方法、在贴合的片状物间夹持聚氨酯泡沫塑料、低熔点尼龙无纺布等融敷的融敷法、使用丙烯酸类、聚氨酯类、聚酯类或熔融性粉末等粘接剂粘接的方法。在使用粘接剂粘接的方法中,有刮浆刀方式、滚筒方式、反转方式、喷雾方式等,可以适当选定这些手段。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的上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可以是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树脂覆盖层,是残留着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的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附着于其它部分区域上的材料。在吸水时,不附着树脂的多个部分区域在厚度方向形成凸部,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在此,树脂的附着图案如图6示意地所示,特别优选非附着部分以岛状分散的图案。另外,附着部32可以是如条纹那样仅在一个方向连续地连接着的部分,或者是附着部以纵横或斜线格子状连接的部分。另外,上述树脂可以例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硅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尼龙类树脂等。作为上述树脂的附着量,以树脂固体成分为标准,优选相对于布帛在0.0140g/m2(更优选5~30g/m2)的范围内。另外,图案内的附着部面积比率优选为1090%(更优选25~700/0)。附着部面积比率用下述式表示。附着部面积比率二(附着部面积)/(附着部面积+非附着部面积)x100(。/。)使上述树脂附着于吸水性织编物的方法,可以是在用照相凹版涂层法及丝网印刷法等赋予树脂的水分散体后使其干燥的通常的方法。另外,在贴合之前和/或之后,或在树脂赋予之前和/或之后,可以如上所述附加应用染色加工、吸水加工、以及常规方法的起毛加工、紫外线遮蔽或赋予抗菌剂、消臭剂、防虫剂、蓄光剂、回归反射剂、负离子发生剂、防水剂等功能的各种加工。在本发明的复合布帛材料中,上述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没有粘接、缝接或附着的部位的上述吸水性织编物通过吸水变化为凸状,厚度增加或透气性提高。所述的厚度优选在吸水时比干燥时增大10%以上(优选20~200%),另外,透气性优选在吸水时比干燥时增大10%以上(优选20~200%)。当将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用作外衣用衣料、运动衣用衣料、内衣用衣料、鞋材料、尿布及护理用床单等医疗、卫生用品、床上用品、椅子及沙发等的表皮材料、地毯、汽车座椅材料、室内装饰用品等纤维制品时,可以降低发粘感、闷热感、寒冷感。实施例下面,列举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物性是利用下述的方法测定的。<透气性变化率>利用JIS.L1096-1998.6.27.1A法(弗雷泽型透气性试验机法)测定干燥时的透气性(cc/cm々s)和吸水时的透气性(cc/cm2/8)。其中,所谓干燥时,是将试样在温度2(TC、湿度65y。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谓吸水时,是用喷雾赋予水、以使试样中含水率为70%的状态,分别测定透气性(n数=5),求其平均值。而且,利用下述式算出的透气性的变化率。透气性的变化率(%)=((吸水时的透气性)一(干燥时的透气性))/(干燥时的透气性)xl00<面积变化率>将试样在温度2(TC、湿度65y。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沿与试样相同方向剪裁小片(经20cmx纬20cm的正方形),设定为干燥时的面积(cm2)。另一方面,将该小片用喷雾赋予水、以使该小片中含水率为70%后,测定该小片的面积,设定为吸水时的面积(cm2)。而且,利用以下述式定义的面积变化率算出面积变化率(%)。面积变化率(%)=((吸水时的面积)一(干燥时的面积))/(干燥时的面积)x100<厚度变化率〉将试样在温度2(TC、湿度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从该试样剪裁10cmxl0cm的小片(n数二5)。接着,将上述试样放置在平坦的板上,施加压力0.13cN/cm2(0.13g/cm2)的载荷,使用S卜3社製电子数显高度尺(HDS-HC)测量试样的厚度TD。而且,用喷雾赋予水,以使该小片中含水率为70%,经过l分钟后,在该滴下部与上述同样地,在压力0.13cN/cm、0.13g/cm勺的载荷下测量厚度TW。从以上的测定数值用下述的计算式算出厚度变化率。厚度变化率(%)=(TW—TD)/TDx100<沸水收縮率〉利用由JISL1013-1998.7.15规定的方法,以n数为3测定沸水收縮率(热水收縮率)(%)。<丝长的测定〉将织编物在温度20'C、湿度6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从该织编物以使经纬的方向与织编物相同的方式剪裁出30cmx30cm的小片(11数=5)。从各个小片取出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各l根,对弹性丝即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载荷,对非弹性丝即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施加1.76mN/dtex(200mg/de)的载荷,测定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的的丝长A(mm)、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的丝长B(mm)。而且,将(丝长A的平均值)/(丝长B的平均值)设定为A/B。实施例1将由作为硬段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9.8重量份、作为软段的数均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50.2重量份构成的聚醚酯在23(TC下熔融,从规定的纺丝喷丝头以喷出量3.05g/分钟挤出,将该聚合物通过2个导丝辊以705m/分钟拉出,而且以750m/分钟(巻绕拉伸1.06)巻绕,得到44分特/1丝的具有弹性的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该吸水自身伸长性丝条吸水时向纤维轴方向的膨润率为10%,沸水收縮率为8%。另外,准备了沸水收縮率为10%、吸水时的膨胀率为1%以下的普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丝(84分特/24丝)作为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然后,使用28机号的单圆形编织机,一边以拉伸倍数2.7倍牵引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一边与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同时对该编织机喂纱,由此,以81线圈横列/2.54cm、37纵行/2.54cm的针织密度编织成平针组织的圆形针织物。然后,通过将该圆形针织物用常规方法的染色完成方法进行加工,得到在吸水时透气性提高的针织物。在得到的圆形针织物中,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形成圆形针织组织的复合线圈,A/B为0.54。另外,得到的针织物在干燥时透气性为52cc/cm2/s,在吸水时透气性为109cc/cm"s(透气性变化率为110%),透气性通过吸水大大提高。另外,当上述针织物的面积变化率为22%(纵11%、横10%)、厚度变化率为一3%时,吸水时面积增大,将该针织物用作吸水性织编物。接着,用22机号特里科针织机,在后筘全穿经聚酯多丝(84分特36丝),在中间筘以三进三出穿经与后筘相同的丝,前筘也以三出三进穿经与后筘相同的丝,在后01-10、中间(10-34)x2(67-43)x2、前(67-43)x2(10-34)x2的针织组织中,在机上线圈横列数21线圈横列/英寸的针织条件下,试作网眼结构的针织物。将该针织物在常规方法的加工条件下进行染色完成。得到的针织物的干燥时和吸水时的面积变化率为0.1%,厚度变化率为0.1%以下,将该针织物用作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接着进行由上述得到的吸水性织编物和限制面积变化手段的粘接。首先,相对于网眼结构的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比该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大一圈地裁剪市售的熨烫粘接片(低熔点尼龙制无纺织物,(株)#^乂卜"*製),使两者重叠,且用设定为13(TC的熨斗压接,待坯布完全冷却后,撕下粘接片而剥离。由此,仅在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和粘接片接触的地方残留有粘接片。相对于如此得到的赋予有粘接剂的面积变化限制部件,使上述吸水性织编物重叠,与刚才同样地用设定为13(TC的熨斗压接,其结果得到贴合有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的2层结构体。得到的2层结构体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厚度提高33%,透气性也提高29%,是满意的结果。实施例2用36机号特里科针织机,在后筘全穿经聚酯单丝(22分特1丝),在中间筘全穿经与后筘相同的丝,在后10-12、前12-10的双梳栉经平组织中,在机上线圈横列数为100线圈横列/英寸的针织条件下,试作针织物。将该针织物在常规方法的加工条件下进行染色完成加工。得到的针织物的干燥时和吸水时的尺寸变化率为纵0.0%,横0.0%,厚度变化率为0.1%以下,将该针织物用作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另一方面,将在实施例1中作为吸水性织编物使用的平针针织物作为吸水性织编物。然后,用粘接部20粘接上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18和吸水性织编物19,此时,以直径3cm的圆以中心间距离4.5cm纵横排列的图案设置该2层非粘接部(参照图4)。得到的2层结构体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2层非粘接部立体地浮出(由于非粘接部为圆形,故浮出成半球状),结果,厚度变化292%,透气性也提高33%,作为本发明的目的、即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是满意的结果。实施例3使用实施例2使用过的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吸水性织编物22、25在中间层用粘接部26粘接3层,以形成面积变化限制部件21、24成为正反2层的3层结构体,此时,以格子宽为3mm、格子为2cm见方的正方形的图案粘接该3层(参照图5)。得到的3层结构体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3层非粘接部立体地浮出(格子中的部分),结果,厚度变化120%,透气性也提高50%,作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是满意的结果。实施例4使用实施例2使用过的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将吸水性织编物和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缝合,此时,以纵方向及横方向的缝丝的间距为3cm的间隔、排列成格子状的图案进行缝制。(参照图16)得到的2层结构体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2层非缝制部立体地浮出(格子中的部分),结果,厚度变化282%,透气性也提高53%,作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是满意的结果。实施例5将与实施例1使用过的相同的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设定为芯丝,将沸水收缩率为10%,并且润湿时的膨胀率为1%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丝(33分特/12丝)设定为鞘丝,以芯丝的拉伸率30%(1.3倍)、鞘丝的包覆数350次/m(Z方向)得到包覆丝a(复合丝)。用24机号双圆形编织机将该包覆丝和沸水收縮率为8%、润湿时的膨胀率为1%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丝b(84分特/72丝)、以38线圈横列/2.54cm、32纵行/2.54cm的编织密度、以如图15所示的针织组织编织成针织物,将该针织物用常规方法的染色完成方法进行加工。在该针织物中A/B为0.8。在该针织物中,厚度方向的截面,如图12的(1)所示,1层(X层)仅由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丝b)构成,在其它层(Y层)中,由包覆丝a(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构成的部分从X层浮起,并且,非自身伸长部分与X层结合。此时,Y层的非自身伸长部分以宽约7mm沿纬向连续。在得到的针织物中,在干燥时,空隙率为8%,透气性为180cc/cm2/s,厚度为0.90mm,在润湿时,布帛尺寸不变化,如图12的(2)所示,由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和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构成的部分形成凸状,空隙率为10%(空隙变化率25%),透气性为240cc/cm々s(透气性变化率33%),厚度为1.60mm(厚度变化然后,将该针织物用作吸水性织编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2层结构体。得到的2层结构体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厚度提高50%,透气性也提高5%,是满意的结果。比较例1使用22机号特里科针织机,在后筘及前筘全穿经尼龙多丝(84分特/24丝),以后10-12、前23-10的半畦编组织、在机上线圈横列数80线圈横列/英寸的编织条件下,试作针织物。将该针织物在常规方法的加工条件下进行染色完成。得到的针织物的干燥时和吸水时的尺寸变化率为4%(纵1.3%,横2.7%),厚度变化率为-2%,将该针织物用作吸水性织编物。与此相对,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特里科针织物作为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粘接该面积变化限制部件和上述吸水性织编物,试作了2层结构体。得到的2层结构体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厚度仅提高7%,透气性也仅提高8%,不是满意的结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column></row><table>实施例6将由作为硬段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9.8重量份、作为软段的数均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50.2重量份构成的聚醚酯在23(TC下熔融,从规定的纺丝喷丝头以喷出量3.05g/分钟挤出,将该聚合物通过2个导丝辊以705m/分钟拉出,而且以750m/分钟(巻绕拉伸1.06)巻绕,得到44分特/1丝的具有弹性的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该吸水/自身伸长性高丝条吸水时向纤维轴方向的膨润率为10%,沸水收缩率为8%。另外,准备了沸水收縮率为10%、吸水时的膨胀率为1%以下的普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丝(84分特/24丝)作为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然后,使用28机号的单圆形编织机,一边以拉伸倍数2.7倍牵引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一边与上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同时对该编织机喂纱,由此,以81线圈横列/2.54cm、37纵行/2.54cm的编织密度编织平针组织的圆形针织物。然后,通过将该圆形针织物用常规方法的染色完成方法进行加工,得到在吸水时透气性提高的针织物。得到的针织物在干燥时透气性为52cc/cm2/s,在吸水时透气性为109cc/cm"s(透气性变化率为110%),通过吸水,透气性大大提高。另外,上述针织物的干燥时和吸水时的尺寸变化率为22%(纵11%、横10%),将该针织物用作吸水性织编物。然后,相对于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表面,利用照相凹版辊法以20g/n^的附着量及图6的图案(附着部面积比率64%)赋予丙烯酸类树脂。得到的布帛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非附着部分(区域SN)立体地浮出(由于区域SN为圆形,故以半球状浮出),结果,厚度变化365%,透气性也提高54%,作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是满意的结果。比较例2使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圆形织物作为吸水性织编物,使用与实施例l相同的树脂,以40g/n^的附着量进行涂敷,以完全覆盖上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表面。得到的涂层布帛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吸水,厚度仅提高4%,透气性降低11%,不是满意的结果。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6</column></row><table>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或缝合2种以上片状物的复合布帛材料,通过吸水在结构体表面显现凹凸、或厚度增大、或透气性提高,由此可以降低发粘感、闷热感、寒冷感,通过吸水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的复合布帛材料及纤维制品,其工业价值非常大。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布帛材料,其包含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织编物、和如下所述的部件包含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树脂薄膜或树脂覆盖层,并且残留着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在其他部分区域上被粘接或缝接,或在整个表面上被粘接或缝接,限制所述吸水性织编物被粘接或缝接的部分因吸水导致的面积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性织编物干燥时的面积及厚度是在将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试验片放置于温度20℃、湿度65%RH的环境下24小时之后马上测定的,所述吸水性织编物吸水时的面积及厚度是在将水喷雾于干燥时的试样表面、且赋予水至相对于所述干燥时的试样质量含水量为70质量%之后马上测定的,在利用水将所述复合布帛材料润湿时,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所述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的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由此,所述复合布帛材料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织编物包含吸水/自身伸长性相互不同的2种丝条,并且,使所述织编物在具有温度为2(TC及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中尺寸稳定化后,从所述织编物采取经丝或纵行方向以及纬丝或线圈横列方向的尺寸分别为30cm的试验片,且从该试验片采取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及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时,所述丝条(1)及(2)满足用下述式表示的条件,A/B《0.9上式中,A表示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的平均长度,B表示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的平均长度,各丝条的长度在该丝条是显示200%以下的断裂伸长率的非弹性丝条时,在1.76mN/dtex的载荷下被测定,在该丝条是显示比200%高的断裂伸长率的弹性丝条时,在0.0088mN/dtex的载荷下被测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织编物选自身针织物,并且,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形成圆形针织组织的复合线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织编物选自身织物,并且,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被并丝而构成织物组织的经丝和/或纬丝。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织编物选自身织物,在该织物中,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每1条交互或每多条交互排列。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作为复合丝包含在所述吸水性织编物中。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自身伸长性高的丝条(l)是由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作为硬段、将聚乙二醇作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体构成的聚醚酯纤维。8.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7jC/自身伸长性低的丝条(2)是聚酯纤维。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织编物包含显现将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接合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的潜在巻縮性能而制作的巻縮复合纤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粘接或缝接在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两面,由此构成3层结构体。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由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网眼状织编物构成,且该网眼状织编物的丝条粘接或缝接于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或树脂薄膜,且部分地粘接或缝接于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积变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树脂覆盖层,残留着的所述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附着于其它部分区域上。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树脂覆盖层由选自丙烯酸类树脂、尿烷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硅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及尼龙类树脂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构成。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干燥时,所述吸水时的复合布帛材料的面积的增大率低于10%,并且,利用JISL1096-1998、6.27.1、A(弗雷泽型透气性试验机法)测定的所述吸水时的复合布帛材料的透气性比所述干燥时的透气性高10%以上。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相对于所述干燥时,所述吸水时的所述复合布帛的厚度增大10%以上。17.—种纤维制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帛材料。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纤维制品,其选自外衣用衣料、运动衣用衣料、内衣用衣料、鞋材料、医疗卫生用品、床上用品、表皮材料、地毯、汽车座椅材料、室内装饰用材料。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布帛材料,其包含吸水时比干燥时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织编物、和如下所述的部件包含吸水时相对于干燥时面积及厚度实质上不变化的织编物、无纺布、树脂薄膜或树脂覆盖层,并且残留着所述吸水性织编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而在其他部分区域上被粘接或缝接,或在整个表面上被粘接或缝接,限制所述吸水性织编物被粘接或缝接的部分因吸水而导致面积变化。所述吸水性织编物在吸水时,所述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区域的面积及厚度、或者面积或厚度增大,由此,所述复合布帛材料立体地进行结构变化。文档编号A41D31/00GK101128313SQ200680005819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优先权日2005年2月23日发明者安井聪,山口尊志申请人: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