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00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尤其涉及没有拉链带的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的起源能够追溯到大约120年前。在惠特科姆.雷昂那多.贾德森(ffhitecomb Leonald. Judson)的美国专利第557,20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I)或英国专利第699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描绘了当时的拉链的形态。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Fig. 2 Fig. 6如图10所示。这里记载的拉链由拉头及一对链构成。链由一串链环(link)构成,各链环包括主体部d;具有细长孔d1、钩状突出部d3及眼孔d4的翼部d2 ;以及在上端具有管座(socket) d6,在下端具有插管(pintle)d7的连
结部d5。通过将钩状突出部d3卡合于眼孔d4而能够转动地连结各链环。链的连结及分离通过设置在一方的链的链环上的管座d6相对于设置在另一方的链的链环上的插管d7进行插拔而实现。此外,鞋带c穿过细长孔d1及设置在鞋的鞋帮(flap)上的孔眼b,从而将各链环与鞋的鞋帮连结。拉头包括表背板f、连结表背板f的块部(block) f1、从表背板f立设的凸缘f2、以及以块部f1为分支点而分离或连结链的Y字状的三角通道(cam channel)f3。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Fig.1 Fig. 3及Fig. 6如图11所示。这里记载的拉链也由拉头及一对链构成。各链是开链环a1与借助上下两个眼孔与开链环a1连结的板链环a2交替配置而成。各板链环a2具有孔眼a3、钩a4,并在两面具有凸缘a5。链被通过板链环a2的孔眼a3及鞋的鞋帮b的孔眼b1的鞋带c固定于鞋的鞋帮b上。一方的链的开链环a1面向另一方的链的钩a4,链借助穿过开链环a1并与下一节的板链环a2的头部卡合的钩a4而相互连结。拉头由带有凸缘的表背板d、以及连结表背板d的块部d1构成,且呈具有用于供两链的链环通过的通道d2、d3的中空体。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57、20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英国专利第699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为了使上述那样的拉链诞生时的设计在现代复苏,尝试了复刻版的制作。然而,了解到当时的构造的链的开闭不能顺利地进行,以当时的构造难以实用化。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链中,链的连结或分离通过设置在一方的链的链环上的管座d6相对于设置在另一方的链的链环上的插管d7进行插拔而实现。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链中,链的连结或分离通过板链环a2的头部与钩a4的卡合或脱离而实现。无论在哪种链中,为了将链连结、分离,都需要以连结表背板的块部为分支以相当大的角度扩开链(参照专利文献I的Fig. 3及专利文献2的Fig. 3)。但是,将链连结或分离时需要像这样以大角度扩开链的情况在操作上产生不便。此外,在链被安装于硬的布料上的情况、或像包那样拉链的两端不分离的终止部件的情况下,在使拉头滑动时,链会挂到所述块部等而产生干涉,扩开本身变得很困难。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继承当时的设计理念,同时能够以更小的扩开角度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作,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其具有拉头主体41、以及在拉头主体41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支承柱42,拉头主体41包括表翼板43、背翼板44、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各自的左右侧缘立设的凸缘46、以及从拉头下端的下口 48侧到拉头上端的两肩口 49侧在内部形成的啮合兀件通路50,并且,在表背方向相对的凸缘46彼此空出卩齿合兀件的列通过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之间所需的足够的间隔而相互远离,支承柱42包括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各自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从第一支承板71的一方的侧缘立设的第一侧壁73、在与立设有第一侧壁73的侧缘相反一侧的侧缘从第二支承板72立设的第二侧壁74、以及在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的中间将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连结的连结板75。在本发明的拉头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朝向上端侧及下端侧分别具有倾斜部。在本发明的拉头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连结板的上端缘及下端缘后退成为凹状。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对链,其中各链具有被连结构件连结的啮合元件的列,本发明的拉头边使链穿插边能够滑动地被安装于一对链上。在本发明的一对 链的一实施方式中,各啮合元件包括钩部、头部、以及转动自如地与连结构件连结且设置在上方及下方的眼孔,钩部与位于对置的连结构件的下级的啮合元件的头部卡合,头部与位于对置的连结构件的上级的啮合元件的钩部卡合。在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方的眼孔是比所述上方的眼孔更向啮合元件的外侧延伸的长孔状。在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方的眼孔朝向斜上方而向外侧延伸。在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再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借助连结构件而分别与各链的位于下端的啮合元件连结的后码或分开件。在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码或分开件具有与相邻的啮合元件的钩部卡合的头部。在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开件包括借助连结构件而与一方的链连结的第一部分、以及借助连结构件而与另一方的链连结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为能够装拆。在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再一实施方式中,各啮合元件具有用于经由连结构件而安装于物品的开闭部的安装孔。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物品,在其开闭部经由连结构件而安装有本发明的一对链。在本发明的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物品具有开闭部,该开闭部以与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安装孔的间距相同的间隔而左右对称地具有孔眼,关于一方的链,形成使从一个孔眼穿过了正侧方的安装孔的带再次回到同一个孔眼、之后使带穿过上一级或下一级的孔眼而成的梳型结,关于另一方的链,形成使带斜着交替穿过孔眼和安装孔而成的波型结,由此在物品上安装本发明的一对链。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拉头,能够以更小的扩开角度连结及分离一对链。因此,例如能够以高实用性提供以初期的设计为契机的拉链。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A-A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侧视图、B-B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对链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对链的主视图、侧视图及C-C线剖视图。图6是关于本发明的分开件的一个例子,表示分离了构成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1是表示本发明的啮合元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啮合元件的变形例中安装有环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连结构件的变形例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对链安装于物品的例子的概略图。图10是美国专利第557、20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Fig. 2 Fig. 6。图11是英国专利第699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Fig.1 Fig. 3及Fig. 6。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发明的拉头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以拉头使一对链连结地滑动的方向为上侧,以使一对链分离地滑动的方向为下侧。此外,关于各哨合兀件的列,将对置的另一方的B齿合兀件的列的方向称为内侦牝将与内侧相反的方向称为外侧。在图2及图5的主视图中,以纸面的近前侧为表侧,以纸面的背面侧为背侧(例如,有拉头的拉攀安装部件的一侧为表侧,与表侧相反的一侧为背侧)。在图1中示出了从下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拉头40的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了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拉头40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及A-A线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拉头40的侧视图及B-B线剖视图。参照图1,拉头40具有拉头主体41、以及在拉头主体41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支承柱42。拉头主体41承担边使一对链穿插边进行链的连结及分离的拉头的基本功能。支承柱42除支承拉头主体41并确保其一体性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如下功能在链连结时将处于从上方开始分离的状态的链的一部分以不同高度拉动拉头主体41中,在链分离时将处于连结状态的链的一部分以不同高度从拉头主体41拉出。由此,使链相对于拉头主体41的拉动及拉出能够以更小的扩开角度进行。参照图2及图3,拉头主体41包括表翼板43、背翼板44、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的各自的左右侧缘立设的凸缘46、以及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的各自的内部立设的引导壁47,由这些部件形成从下口 48侧到左右的肩口 49侧弯曲的凹槽或圆弧状的凹槽,在内部形成大致Y字状的啮合元件通路50。从图1、图2及图3可知,在表背方向相对的凸缘46及引导壁47空开间隔45而相互远离,该间隔45是啮合元件的列通过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之间所需的足够的间隔。由此对于不能完全收纳于啮合元件通路50中的大的一对链,也能够进行连结及分离操作。从图3的B-B线剖视图可知,优选使啮合元件通路50成为通路的宽度朝向左右的肩口 49(上端侧)及下口 48(下端侧)逐渐变宽的喇叭口型。由此,啮合元件的钩部等链的构成部件能够在拉头主体41内顺利地出入。参照图2,支承柱42包括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的各自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从第一支承板71的一方的侧缘(在俯视图中为左侧缘)立设的第一侧壁73、在与立设有第一侧壁73的侧缘相反一侧的侧缘(在俯视图中为右侧缘)从第二支承板72立设的第二侧壁74、以及在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的中间将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连结的连结板75。支承柱42具有这样的构造的结果是,构成一对链的一方的链能够通过被第一支承板71、第一侧壁73及连结板75划分的第一啮合元件拉动路径81,且另一方的链能够通过被第二支承板72、第二侧壁74及连结板75划分的第二啮合元件拉动路径82。第一啮合元件拉动路径81和第二啮合元件拉动路径82设置成高度不同,在各链以在位于同一平面时会相互干涉的程度的小的扩开角度通过支承柱42时,各链也不会产生干涉。从图2的俯视图可知,在从上方观察支承柱42时,支承柱42为典型的大致Z字状。当然,也能够更换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的左右而形成大致倒Z字状。参照图2的A-A线剖视图及图3的侧视图,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朝向上端侧及下端侧分别具有倾斜部83、84。由此,在使拉头40向连结一对链的方向滑动时,上端侧的倾斜部83使链向啮合元件拉动路径81、82的拉动顺利地进行,在使拉头40向分离一对链的方向滑动时,下端侧的倾斜部84使链向啮合元件拉动路径81、82的拉动顺利地进行。倾斜部83、84的倾斜角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形成为相对于拉头40滑动的平面为20 70°。参照图3的B-B线剖视图,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结板75的上端缘85及下端缘86后退成为凹状。由此,在构成一对链的各B齿合兀件在内侧具有用于向对置的B齿合兀件卡合的钩部的情况下,形成钩部的通路。其结果是,能够防止钩部挂到连结板75上,从而使拉头40顺利地滑动。在拉头40上,优选为了提高操作性而在表面安装拉攀安装部件54及与拉攀安装部件54连结的拉攀(未图示),例如具有图1所示那样的、在表翼板41及支承柱42的范围内架设的拉攀安装部件54及与拉攀安装部件54连结的拉攀(未图示)。〈2.本发明的一对链的实施方式〉由于本发明的拉头具有以上说明那样的结构,因此拉头能够边使链穿插边能够滑动地被安装于一对链上,其中各链具有被连结构件连结的啮合元件的列。在一实施方式中,一对链的各啮合元件包括转动自如地与连结构件连结、且在上方及下方设置的眼孔;与位于对置的连结构件的下级的啮合元件的头部卡合的钩部;以及与位于对置的连结构件的上级的啮合元件的钩部卡合的头部。以下,参照

具有本发明的拉头40的一对链10的具体例。在图4中示出了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对链10的立体图,在图5中示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链的主视图、侧视图及C-C线剖视图。参照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对链10的各链10AU0B具有被环11连结的啮合元件12的列。本实施方式的一对链10具有借助环11而分别与各链10A、10B的位于下端的B齿合元件12连结的后码13,且在一方的链IOA的上端具有前码14。在一对链10上能够滑动地穿插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拉头40。各链10AU0B是交替排列同一形状的啮合元件12和环11而成。在一对链10连结的状态下,一方的链IOA的各啮合元件12与另一方的链IOB的各环11相对,且在一对链10中啮合元件12及环11 一起排列成之字状。参照图5,各啮合元件12在内侧缘具有设置成钩状的钩部15,在上端具有设置成凸状的头部16。钩部15穿过对置的环11并与位于其下级的啮合元件12的头部16卡合,头部16与位于对置的环11上级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卡合。钩部15优选形成为锥形状以易进入环的孔中。对于钩部15及头部16,只要能够进行两者的卡合、打开操作即可,则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形成两者的卡合部分为由线段及角部构成的多角状或曲线状那样的形状。为了顺利地进行两者的卡合、打开动作,优选形成图4及图5所示那样的圆弧状的曲线。各啮合元件12借助上下设置的两个眼孔17、18而旋转自如地与环11连结。此外,眼孔17、18设置在能够使环排列成直线状的位置。眼孔17、18分别设置成贯穿啮合元件的表背方向。下方的眼孔18是比上方的眼孔17更向啮合元件12的外侧延伸的长孔状。下方的眼孔18优选是向斜上方延伸,例如能够形成向外侧沿斜上方延伸的长方形形状、向上弯曲的长孔形状、或形成有两根直线部的长孔形状。如图4及图5所示,优选是沿以上方的眼孔17为中心轴的圆弧状向外侧延伸。由此,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容易地以上方的眼孔17为轴并向从对置的啮合元件12的头部16打开的方向转动,即使不将链10整体扩开较大,也能够进行钩部15的卡合及打开操作。典型的是,使下方的眼孔18的从内侧端到外侧端的距离(参照图5的C-C线剖视图的箭头X)为上方的眼孔17的从内侧端到外侧端的距离(参照图5的C-C线剖视图的箭头y)的1. 2倍以上,更典型的是能够成为1. 2 3. O倍,例如能够成为1. 4 2. O倍。以其他的观点来看,典型的是,使下方的眼孔18的从内侧端到外侧端的距离(参照图5的C-C线剖视图的箭头X)为环11的从内侧端到外侧端的距离(参照图5的C-C线剖视图的箭头z)的1. 2倍以上,更典型的是能够成为1. 4 3. O倍,例如能够成为1. 4 2. O倍。在各啮合元件12的表背面设置有在眼孔17、18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起部19,突起部19配置成与环11成列。突起部19及环11比拉头40内的啮合元件通路50细,能够被收纳于啮合元件通路50内,因此能够在各啮合元件12在啮合元件通路50中移动时起到引导的作用。后码13是为了防止链10AU0B完全分离而设置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后码13由单一部件构成,不能将后码13左右分离。具体而言,后码13具备具有用于供环11穿过的眼孔24的板13A,且经由环11而分别与各链10AU0B的位于下端的啮合元件12连结。在后码13的上端设置有与相邻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卡合的头部2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形成后码13而是形成能够在左右装拆的分开件13’,例如能够形成图6所示那样的由第一板13’ A和第二板13’ B构成的结构。在图6中示出了对从背侧观察到的各板分离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第一板13’ A具有用于供环11穿过的眼孔24’ A,且经由环11而与一方的链IOA连结。此外,第二板13’ B也具有用于供环11穿过的眼孔24’ B,且经由环11而与另一方的链IOB连结。在第一板13’ A的下端设置有突起部21。在第二板13’ B的下端立设有到达第一板13’ A下端的底板23,在设置于底板23上的开口部22嵌合所述突起部21。在第二板13’B的上端设置有与相邻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卡合的头部28’。在将一方的链IOA与另一方的链IOB的下端连结时,将设置在第一板13’A下端的突起部21嵌合于在第二板13’B的底板23上设置的开口部22。由此,即使变为全部打开了一对链的啮合元件相互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也能够防止两链完全分离。此外,在将一方的链IOA和另一方的链IOB的下端分离时,将嵌合于在第二板13’ B的底板23上设置的开口部22的突起部21从所述开口部22拔出,其中突起部21设置于第一板13’A的下端。由此,能够完全分离两链。参照图5,前码14是为了防止链10AU0B在超过前码14的位置连结而设置的部件,其以局部或完全堵住环11的孔的方式安装于一方的链IOA的上端。由此,与该环11相对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不能通过环11,因此阻止链的10AU0B的连结。前码14只要具有该功能,则其形状没有限制,例如能够具有用于供环11穿过的眼孔26和阻挡板27。在各啮合元件12上能够设置安装孔20,各啮合元件12能够经由环或带等连结构件安装于各种物品。特别是能够优选地安装于物品的开闭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4及图5可知,安装孔20贯穿表背方向地设置于各啮合元件的外侧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7-1所示,也能够形成能够借助弹簧构件25来开闭安装孔20的挂钩状的啮合元件12’。这里安装孔20设置成在啮合元件的外侧缘沿上下方向开口,如图7-2所示,能够安装环29。在后码13或分开件13’上也能够设置安装孔20、2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没有切缺的环11用作连结构件,但只要是能够与啮合元件12的眼孔15、16卡合而连结啮合元件的形状,则连结构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8所示,也能够使连结构件为设有出入口 51的环53以能够相对于啮合元件进行装拆。优选是在环53的出入口 51具有使环构件接触而成的重叠区域52。包括拉头40在内的一对链10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锌合金、银、黄铜等
金属、塑料、陶瓷等。能够在构成一对链10的部件上形成适当的C倒角或R倒角等倒角。例如,为了减少挂到环11或拉头40的情况而优选在钩部15上形成倒角。为了使啮合元件12平滑地转动而优选在环11或啮合元件12的眼孔17、18上也形成倒角。此外,优选在拉头40的各部位也进行倒角,例如可以举出可能与钩部15接触的连结板75的上端缘85及下端缘86、倾斜部83、84等。如能够从图5的C-C线剖视图了解的那样,当边使链10A、10B在啮合元件通路50中穿插边将拉头40向上方滑动时,对置的啮合元件12相互卡合,链10AU0B逐渐连结。相反地,当边使链10AU0B穿插边使拉头40向下方滑动时,对置的啮合元件12相互之间的卡合被打开,链10AU0B逐渐分离。如前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拉头40,能够以更小的扩开角度进行链相对于拉头主体41的拉动及拉出。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一对链10能够以小的扩开角度进行连结及分离,因此能够使拉头40更顺利地滑动。<3.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一对链能够用作例如项链、手镯、表带等装饰品及其他服饰用品。此外,通过设置安装孔,本发明的一对链能够经由环或带等连结构件安装于各种物品。典型地,能够安装于衣服、包类、鞋类及杂货等物品的开闭部。因此,本发明的一对链作为没有拉链带的开闭部件能够适用于各种物品。由于不需要缝纫机缝制,因此从物品的取下、交换也容易。在图9中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一对链安装于物品的例子的概略图。这里,说明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对链10安装于物品的开闭部分的例子,其中物品以与一对链10的安装孔20的间距相同的间隔而左右对称地具有孔眼60。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对链10中,啮合元件12排列成之字状。因此,关于一方的链10A,物品的孔眼60位于链的安装孔20的正侧方,与此相对的,关于另一方的链10B,物品的孔眼60位于链的安装孔20的斜方向。因此,例如关于一方的链10A,能够形成使从一个孔眼60穿过了正侧方的安装孔20的带61再次回到同一个孔眼60,之后,使带穿过上一级或下一级的孔眼60而成的梳型结,关于另一方的链10B,能够形成使带61斜着交替穿过孔眼60和安装孔20而成的波型结。以上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附图标记说明10一对链10A、IOB各链
11环
12、12’啮合元件
13后码
13’分开件
13A第一板13B第二板
14前码
15钩部
16头部
17上方的眼孔
18下方的眼孔
19突起部20、20’安装孔
21突起部
22开口部
23底板
24A、24B后码的眼孔24,A、24’B 后码的眼孔
25弹簧构件
26前码的眼孔
27阻挡板28、28’头部29环
40拉头

41拉头主体
42支承柱
43表翼板
44背翼板
45间隔
46凸缘
47引导壁
48下口
49肩口
50咕合元件通路
51环的出入口
52重叠区域
53环
54拉攀安装部件
60孔眼
61带
71第一支承板
72第二支承板
73第一侧壁
74第二侧壁
75连结板
81第一 p齿合元件拉动路径
82第二咕合元件拉动路径83、84倾斜部
85连结板的上端缘
86连结板的下端缘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其具有拉头主体(41)、以及在拉头主体(41)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支承柱(42), 拉头主体(41)包括表翼板(43)、背翼板(44)、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各自的左右侧缘立设的凸缘(46)、以及从拉头下端的下口(48)侧到拉头上端的两肩口(49)侧在内部形成的啮合元件通路(50),并且,在表背方向相对的凸缘(46)彼此空出啮合元件的列通过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之间所需的足够的间隔而相互远离, 支承柱(42)包括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各自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从第一支承板(71)的一方的侧缘立设的第一侧壁(73)、在与立设有第一侧壁(73)的侧缘相反一侧的侧缘从第二支承板(72)立设的第二侧壁(74)、以及在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的中间将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连结的连结板(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朝向上端侧及下端侧分别具有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连结板(75)的上端缘(85)及下端缘(86)后退成为凹状。
4.一对链,其中各链(10AU0B)具有被连结构件(11)连结的啮合元件(12)的列,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40)边使链(10AU0B)穿插边能够滑动地被安装于一对链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各啮合元件(12)包括钩部(15)、头部(16)、以及转动自如地与连结构件(11)连结且设置在上方及下方的眼孔(17、18),钩部(15)与位于对置的连结构件(11)的下级的啮合元件(12)的头部(16)卡合,头部(16)与位于对置的连结构件(11)的上级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方的眼孔(18)是比所述上方的眼孔(17)更向啮合元件的外侧延伸的长孔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方的眼孔(18)朝向斜上方而向外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 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具有借助连结构件(11)而分别与各链(10AU0B)的位于下端的啮合元件(12)连结的后码(13)或分开件(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码(13)或分开件(13’ )具有与相邻的啮合元件(12)的钩部(15)卡合的头部(28、28,)。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开件(13’ )包括借助连结构件(11)而与一方的链(IOA)连结的第一部分(13A)、以及借助连结构件(11)而与另一方的链(IOB)连结的第二部分(13B),第一部分(13A)和第二部分(13B)构成为能够装拆。
11.根据权利要求4 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链,其特征在于, 各啮合元件(12)具有用于经由连结构件(61)而安装于物品的开闭部的安装孔(20)。
12.—种物品,在其开闭部经由连结构件(61)而安装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对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开闭部,所述开闭部以与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对链的安装孔(20)的间距相同的间隔而左右对称地具有孔眼(60),关于一方的链(IOA),形成使从一个孔眼(60)穿过了正侧方的安装孔(20)的带¢1)再次回到同一个孔眼(60)、之后使带¢1)穿过上一级或下一级的孔眼(60)而成的梳型结,关于另一方的链(IOB),形成使带斜着交替穿过孔眼(60)和安装孔(20)而成的波型结,由此在物品上安装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对链。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小的扩开角度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结及分离一对链的拉头(40),拉头(40)具有在拉头主体(41)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支承柱(42),支承柱(42)包括在表翼板(43)及背翼板(44)的各自的上端中央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从第一支承板(71)的一方的侧缘立设的第一侧壁(73)、在与立设有第一侧壁(73)的侧缘相反一侧的侧缘从第二支承板(72)立设的第二侧壁(74)、以及在第一支承板(71)及第二支承板(72)的中间将第一侧壁(73)及第二侧壁(74)连结的连结板(75)。
文档编号A44B19/10GK103052334SQ2010800685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近藤祐司, 桐田美幸, 宫井真梨子, 重松彩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