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气囊的鞋内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999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气囊的鞋内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鞋子的内底,尤其是在内底的底面结合气囊的鞋内底。
背景技术
鞋子一般包括外底、中底、内底,上述外底注重防滑功能,中底则需要具备冲击吸收功能。另外,内底作为与脚底直接接触的部位,需要根据脚的形状稳定地围绕并支撑脚部。特别是要稳定地支撑脚底的拱部才能提高穿着感,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根据内底的所需特性,公开了多种内底。具有代表性的有韩国注册实用新型编号 第121858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I”)的技术和韩国注册实用新型编号第121857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的技术。图I是表不现有技术I所涉及的内底底部的立体图。如图所不,在内底底面附着合成树脂材料的垫片2后,在上述垫片2上结合后跟气囊3、中间气囊4及前部气囊5,每个气囊通过通气管6、7相连通。每个气囊之间相连通,从而缓解步行时的冲击。但是,现有技术I虽然能吸收步行时的冲击,但由于上述中间气囊4附着在垫片2上,因此,存在无法在步行时压迫脚底拱部的限制。而且,拱部处于比其他部位更高的位置,因此,为了支撑拱部,气囊要比其他部位的气囊还要厚,也有必要形成于更高的位置。若仅单纯地加厚支撑拱部的气囊,则由于具备通气管空间的气囊的特性上的原因,导致只有中心部凸出,因此,无法使压力均匀地分布。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2的立体图,将合成树脂外皮2 —体接合在内底I上,以在脚后跟和凹入部形成空气管3、4,并通过连通孔5相连通。但是,现有技术2虽然也能吸收冲击,但存在无法对拱部进行有效的压迫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脚底拱部的位置,提供一种更为有效地形成对拱部的压迫,提高穿着感,还能够提闻指压效果的鞋内底。用于达成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带有气囊的鞋内底,两个气囊通过通道相连接,并结合在鞋内底的底面,来支撑跟部和拱部,支撑跟部的脚跟气囊和通过上述通道相连接的第一拱气囊,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拱气囊上的第二拱气囊与上述第一拱气囊相连通地进行结合,由此当上述后跟气囊受压时,气压通过上述第一拱气囊均匀地作用至第二拱气囊。而且,优选地,本发明的上述脚跟气囊和第一拱气囊,位于上述鞋内底和结合在鞋内底的底面的辅助底之间,上述脚跟气囊向下方被加压时,上述第二拱气囊向上方膨胀,从而支撑脚底拱部。而且,优选地,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拱气囊和第二拱气囊,形成相同的形状,并被层叠。并且,优选地,本发明的上述鞋内底在其底面具备凹陷的气囊槽,以放置上述脚跟
气囊和上述第二拱气囊。
本发明的带有气囊的内底,以均匀的压力分布遍及宽广的范围对脚底拱部施压,从而提高穿着感,提供优异的指压效果。


图I是表不现有技术I所涉及的内底底部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技术2的立体图。图3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具备气囊的鞋内底的结合立体图。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的气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便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但是,本发明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态体现,并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而且,为了更为明确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上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并通过说明书全文对相同的部分给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说明书全文中,记载为某个部分“包括”某个结构部件的情况下,只要对此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就意味着还有可能包括其他结构部件,而并不意味着排除其他结构部件。附图3是简要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备气囊的内底的结合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气囊的剖视图。本发明的内底100在其底面有对相当于脚底跟部和拱部的区域进行支撑的两个气囊110、120通过通道130相连接,并与内底相结合。支撑跟部的气囊称为脚跟气囊110,支撑拱部的气囊称为拱气囊120。尤其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拱气囊120的特征在于,使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相互连通,并以在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结合,以能够向拱部施加均匀的压力。更为详细地,上述脚跟气囊110是通过通道130与上述第一拱气囊120a相连接,第二拱气囊120b在第一拱气囊120a的上方与该第一拱气囊120a相连通地结合,从而上述脚跟气囊110、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的内部相互连接,疏通内部空气。本发明是当载荷施加于脚跟气囊110时,内部空气移动至第一拱气囊120a后,最终流入第二拱气囊120b的结构,由于此时产生的空气压力,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在膨胀的同时,压迫脚底拱部。特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由于独立的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以上下方向层叠的形态进行配置,并且内部相互连通地连接,因此,能充分提高拱气囊120的整体高度,并且,由于独立的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相结合,因此,直接压迫拱部的第二拱气囊120b整体上受到均匀的压力。也就是说,就像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在使用一个拱气囊提高其高度的情况下,拱气囊膨胀时,比起其他部位,仅中央部更多地膨胀,因此,存在压力集中的问题。但本发明中,由于双重层叠结构的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相连接,因此,具有压力均匀分布的优点。而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内底100的底面结合辅助底200,上述脚跟气囊
110和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设置于内底100和辅助底200之间。S卩,将脚跟气囊110及拱气囊120设置于内底底面后,利用辅助底200包围脚跟气囊110和拱气囊120,并在内底底面固定结合上述辅助底。在内底100和辅助底200之间设置气囊的情况下,对脚跟气囊110向下方施加负载时,上述第二拱气囊120b向上方膨胀,从而支撑脚底拱部。上述辅助底200与内底100相结合的情况下,施加负载时,能防止内底100向外侧扩展。而由辅助底200包围的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无法向下方膨胀,由此只能向上方膨胀,从而,有效地压迫脚底拱部。另一方面,在上述辅助底200可以形成供脚跟气囊110的局部露出的露出孔210, 还可以形成供第一拱气囊120a的局部露出的露出孔210。由于能够通过上述露出孔210,肉眼确认气囊的存在,因此,具有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方面的优点。而且,脚跟气囊110或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利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型成内部具有空洞部,上述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可另行制作,并通过相互的热熔敷进行结合。并且,在上述脚跟气囊110的内部还可以具有弹性垫片111,用于辅助复原力的同时,防止因载荷的产生而被按压时发生偏心的变形。上述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具有相同的形状,相互层叠的方式进行结合即可。第一拱气囊120a和第二拱气囊120b具有相同的形态时,形成第一拱气囊120a在下部支撑第二拱气囊120b的形态,因此,能有助于向第二拱气囊120b施加更为均匀的压力。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内底100的底面具有能够放置脚跟气囊110和第二拱气囊120b的凹陷的气囊槽140,并在上述气囊槽140中设置上述脚跟气囊110和第二拱气囊120b,将上述辅助底200结合在内底100底面。形成于上述内底100底面的气囊槽140的厚度要比其他部位薄,从而在压力施加于上述第二拱气囊120b时,更平稳地对脚底拱部进行压迫。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脚跟气囊110或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通过改变所注入的空气的量、或改变大小,能够提供符合使用者特性的内底。例如,分为大、中、小,从而改变空气的注入量,更具体地,考虑使用者的体重,体重越重的人,注入的空气量越多。并且,根据脚的尺寸,改变脚跟气囊110、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的大小,从而从童鞋到成人用鞋均适用。穿着适用本发明的内底的鞋步行时,脚跟最先接触到地面,因此,脚跟气囊110受压并压缩,随之空气集中到第一拱气囊120a及第二拱气囊120b。第一拱气囊120a在第二拱气囊120b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状态下,第二拱气囊120b向上方膨胀,随之脚底的拱部受到第二拱气囊120b的压迫,从而改善穿着感,还提供指压的效果。当然,本发明的内底还具有有效地缓解步行时产生的冲击的功能。上述的本发明的说明只是例示性的,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理解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也能轻易变形为其他具体形态。
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在各方面仅是例示性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单一型进行说明的各结构部件也能分散进行实施,同样,使用分散的进行说明的结构部件也能以结合的形态进行实施。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而并非通过上述详细的说明,而由权利要求书的意义、范围及其均等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应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带有气囊的内底可适用于多种鞋子。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气囊的鞋内底, 两个气囊通过通道相连接,并结合在鞋内底的底面,来支撑跟部和拱部,其特征在于, 包括 脚跟气囊,其支撑上述跟部; 第一拱气囊,其通过上述通道与上述脚跟气囊相连接,放置于与脚底的拱部相当的位置; 第二拱气囊,其在上述第一拱气囊的上方与该第一拱气囊相连通地结合;以及辅助底,其在上述鞋内底的底面包围上述脚跟气囊和上述第一拱气囊,并与上述鞋内底相结合, 在上述脚跟气囊受压时,气压通过上述第一拱气囊,使上述第二拱气囊向上方膨胀,来支撑脚底的拱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气囊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拱气囊和第二拱气囊形成相同的形状,并被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气囊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内底在其底面具备凹陷的气囊槽,以放置上述脚跟气囊和上述第二拱气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鞋子的内底,更具体地,涉及带有气囊的内底,其特征在于,两个气囊通过通道相连接,并结合在内底的底面,来支撑跟部和拱部,支撑跟部的脚跟气囊和通过上述通道相连接的第一拱气囊,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拱气囊上的第二拱气囊与上述第一拱气囊相连通地进行结合,由此当上述后跟气囊受压时,气压通过上述第一拱气囊均匀地作用至上述第二拱气囊。
文档编号A43B17/02GK102970892SQ20108006791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5日
发明者金成顺 申请人:金成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