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及封入气体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104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及封入气体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及封入气体的装置。在将气体吹入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囊部(6)且接下来封入气囊部(6)的情况下,得到有效且稳定的吹入状态。使用在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的两面的膜(7、8)上分别形成有切口(9)的附带气囊的袋子(1)。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两侧配置一对喷嘴(23、24),使其分别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将吹出口(23a、24a)从两侧贴靠于气体导入部(6a),通过切口(9)而将加压气体吹入气体导入部(6a)。在到达前进位置的喷嘴(23、24)的吹出口(23a、24a)之间设定小的间隙(L)。在气体的吹入中,膨胀的气体导入部(6a)的膜(7、8)紧贴于吹出口(23a、24a),气体的吹入状态稳定。
【专利说明】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及封入气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涉及向在袋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上具备气囊部的带气囊袋的前述气囊部 里封入气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向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与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一体形 成的带气囊袋的前述气囊部里封入气体的方法以及装置。更具体而言,在前述气囊部的气 体导入部的膜面形成有使气囊部内与袋子外连通的切口或孔,将与压力气体供给源连接的 气体吹入用的喷嘴的吹出口贴靠在前述气体导入部,并且由支承部件支撑附带气囊的袋子 的背面侧,前述喷嘴通过前述切口或孔向前述气囊部内吹入气体,在持续吹入中,用隔断用 夹持器从袋子的两面夹持前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的隔断部位,由此,将气体导入部与前 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保持着前述隔断用夹持器夹持前述隔断部位的状态,在前 述气体导入部由热板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前述气体导入部而将气体封入气囊部内。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喷嘴由压缩弹簧向前方施力,在顶端的吹出口贴靠在气囊部的 气体导入部时,吹出口抵接于气体导入部或其周围的膜,支承部件抵接于背面侧的膜,压缩 弹簧稍微被压缩,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成为彼此紧贴的状态。如果在该状态下从吹出口开 始吹出气体,则由于该气体压力,喷嘴抵抗压缩弹簧的弹性力而后退,在吹出口与支承部件 之间形成若干间隙,气体导入部由于从切口或孔吹入的气体的压力而膨胀,在气体导入部 的两个膜的内侧形成间隙,通过该间隙使气体进一步吹入气囊部内。
[0004]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这样的构成: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上形成的气囊部 的上端(气体导入部)的膜面处形成切口或孔,在前述气体导入部的附近(正下方位置), 形成有较细的(宽度狭窄的)封入路径,通过前述切口或孔向气囊部里吹入气体,在持续吹 入中,热密封前述封入路径的部位,将气体封入气囊部。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4771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51040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体封入方法中,由于从喷嘴的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压力,喷 嘴抵抗压缩弹簧的弹性力而稍微后退,由此,气体导入部由于从切口或孔吹入的加压气体 而膨胀,在该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之间形成间隙,由此能够进行气体向气囊部内的吹入。由 于气囊部的容积不那么大,因而在顺利地进行该过程时,气体向气囊部内的吹入在极短时 间内结束。
[0007] 另一方面,喷嘴由于气压而后退的距离根据从喷嘴的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压力和 压缩弹簧的弹性力而变化。该后退距离对气体的吹入状态,即每单位时间进入气囊部内 的气体的量和吹入气囊部内的气体的压力造成大的影响,结果,气体的吹入所花费的时间 (吹入效率)和气囊部的膨胀量(填充至气囊部的气体的压力)大大地受到影响。因此,从 喷嘴吹出的气体的压力和压缩弹簧的弹性力的设定,即两者的平衡调整,有必要严密地进 行,以得到最佳的后退距离。
[0008] 另外,在持续使用喷嘴的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下降的可能性。 即使压缩弹簧的弹性力微小地下降,喷嘴的前述后退距离也会变动,气体的吹入状态恶化 (每单位时间进入气囊部内的气体的量减少、或吹入气囊部内的气体的压力下降),而且存 在有气体未进入气囊部内的状态的可能性。
[0009] 特别是在像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附带气囊的袋子那样在气体导入部的正下方位 置形成有较细的封入路径的情况下,吹入气囊部内的气体难以泄漏,另一面,难以将气体吹 入气囊部内,而容易显著地产生上述问题。
[0010] 本发明是鉴于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气体吹入用的 喷嘴)相关的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不需要从喷嘴吹出的气体的压力与压缩 弹簧的弹性力的较难的平衡调整,而且在气体的吹入时,得到有效且稳定的吹入状态。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使用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一 体地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且在该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膜上形成有使气囊部内与 袋子外连通的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将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的喷嘴的吹出口贴靠 于前述气体导入部,从前述喷嘴通过前述切口或孔而将气体吹入前述气囊部内,在持续吹 入中,由隔断用夹持器从袋子的两面夹持设定于前述气体导入部的附近的隔断部位,由此, 将前述气体导入部与前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然后,依然维持该隔断状态,在前述 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部位由热板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前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 封入气囊部内,其特征在于,在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配置一对喷嘴,使其分别在待机位置 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将前述一对喷嘴的吹出口从两侧贴靠于前述气体导入 部,适用于在前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上分别形成有前述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 各喷嘴的吹出口的内径比前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在各喷嘴到达前进位置时, 各喷嘴的吹出口隔开比前述气体导入部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而彼此对置,由于气体的 吹入而在前述间隙膨胀的前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紧贴于各喷嘴的吹出口。
[0012] 在上述气体封入方法中,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内径比前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 度更小,由此,从前述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流动集中于气体导入部。在将气体从两个喷嘴 吹入前述气囊部内时,前述气体导入部在两个喷嘴的吹出口之间的间隙膨胀,在前述气体 导入部的两个膜之间形成间隙,加压气体通过形成于两个膜之间的前述间隙而流入气囊部 内。设定于两个喷嘴的吹出口之间的前述间隙是由于气体的吹入而膨胀的气体导入部的两 个膜紧贴于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程度的大小,即微小的间隙。在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内径 比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且前述间隙不过大时,膨胀的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能够紧 贴于前述吹出口。在持续吹入中,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紧贴于前述吹出口,由此,从前述喷 嘴的吹出口吹出的加压气体通过形成于气体导入部的切口或孔而有效地流入前述气体导 入部内。
[0013] 在上述气体封入方法中,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中心没有必要沿着气体的吹出方向 一致,可以彼此相互稍微偏离。
[0014] 例如,在附带气囊的袋子其两边缘由一对夹持器夹持并悬挂的情况下,前述夹持 器夹持的附带气囊的袋子中的切口或孔的位置有时候从所设定的基准位置稍微偏离。例 如,在将附带气囊的袋子从给袋子装置交接至前述一对夹持器时或将被包装物填充至附带 气囊的袋子时等,容易产生该偏离。另外,切口或孔有时候也从基准位置稍微偏离而形成。 此外,出于附带气囊的袋子的制造方面的原因,形成于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的切口或孔在 垂直于附带气囊的袋子的面而观看时重叠于相同的位置而形成。
[0015] 在上述气体封入方法中,在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中心沿着气体的吹出方向一致的 情况下,如果切口或孔的位置从基准位置偏离,则还取决于其偏离量的大小,可能产生不能 良好地进行气体吹入的情况。与此相对,如果预先使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中心稍微偏离,则 能良好地进行,至少一方的喷嘴导致的吹入的可能性变高。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中心向哪 个方向以哪种程度偏离?切口或孔从基准位置观看时容易向哪个方向偏离?在用实践确 认之后决定即可。此外,用一对的夹持器夹持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边缘,并以悬挂状态移 送,在此移送的过程中在气囊部适用上述气体封入方法的场合下,将两个喷嘴的吹出口沿 上下方向稍微偏离,会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0016] 另一方面,还能够代替如上所述将喷嘴分别贴靠于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两面,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地将喷嘴贴靠于气体导入部的单面并由支承部件支撑其背面。在此情 况下,在喷嘴的吹出口与支承部件之间,设定比气体导入部的膜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 在将气体从喷嘴吹入前述气囊部时,前述气体导入部在喷嘴的吹出口与支承部件之间的间 隙膨胀,在前述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之间形成间隙,加压气体通过形成于两个膜之间的前 述间隙而流入气囊部内。期望是,设定于喷嘴的吹出口与支承部件之间的前述间隙是由于 气体的吹入而膨胀的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紧贴于前述吹出口及支承部件的程度的大小,即 微小的间隙。这点基本上与使用一对喷嘴的情况相同。此外,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在气体导 入部的两面的膜上形成有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和仅在单面的膜上形成有切口或孔 的附带气囊的袋子两者上使用。
[0017] 在上述气体封入方法中,可以在前述喷嘴到达前进位置之前向前述气体导入部里 开始加压气体的吹出。在此情况下,由于附带气囊的袋子的气体导入部与喷嘴的吹出口的 距离大,因而期望吹出的加压气体的压力设定得稍大,在喷嘴到达前进位置的同时,将加压 气体的压力降低至既定的值(与封入气囊部的气体的压力的目标值相同的程度或比该目 标值稍高的压力)。依据该方法,在喷嘴定位于前进位置且气体向气囊部的吹入正式开始之 前,高压的加压气体与气囊部碰撞,加压气体的一部分从切口或孔进入气体导入部内而使 气体导入部膨胀,进而流入气囊部内。
[0018] 上述气体封入方法能够合适地适用于例如沿着既定的移送路径间歇移送附带气 囊的袋子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实施方式),还能够适用于沿着既定的移送路径 以一定速度连续移送附带气囊的袋子的情况。在间歇移送附带气囊的袋子的情况下,例如, 在前述移送路径上的既定的停止位置进行气体的吹入,依然由隔断用夹持器夹持前述隔断 部位,将附带气囊的袋子沿着前述移送路径移送至下游侧的停止位置,在该停止位置对气 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进行热密封即可。
[0019] 上述气体封入方法在专利文献1里也被记载,可以作为袋子的包装处理工序的一 部分进行。具体而言,用左右一对夹持器悬挂把持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边缘并将其间歇 地移送,且在该移送的过程中依次进行袋子口的开口、被包装物的填充、袋子口的密封等各 包装工序的情况下,例如,在被包装物的填充工序之后,附加上述气体封入方法的各工序。 在此情况下,如果气囊部从袋子的上端附近延伸至下方,气体导入部形成在气囊部的上端 时,则在由热板密封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封入气囊部内时,可以同时由前述热板 从两面密封袋子口整体。
[0020] 另外,上述气体封入方法的各工序也可以在被包装物的填充工序之前(期望在袋 子口的开口工序之前)实施,或者,还能够不是作为包装处理工序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单独 的气体封入方法而实施。在这些情况下,在由热板密封前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 封入气囊部内时,不进行袋子口的密封。
[0021] 本发明所涉及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装置,将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 上一体地形成的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且在该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膜形成有使气囊部内 与袋子外连通的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沿着既定的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在该移送的 过程中,将气体封入前述气囊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适用于在前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 上形成有前述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具备:多组左右一对袋子移送用夹持器,其夹持 并间歇地移动前述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边缘,沿着前述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前述附带气 囊的袋子;一对喷嘴,其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在前述移送路径上的既定的停止位置附近 对置地配置,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顶端的吹出口从前述附带气囊 的袋子的两侧贴靠于前述气体导入部,通过前述切口或孔而将气体吹入前述气囊部内;隔 断用夹持器,与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相对应地设置,且与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一起移动,在 前述气体吹入喷嘴对气体的持续吹入中,从袋子的两面夹持设定于前述气体导入部的附近 的隔断部位,将前述气体导入部与前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以及一对热板,配置于 前述移送路径上的比前述停止位置更靠下游侧的停止位置附近,在前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 近部位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前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封入前述气囊部内;前述 喷嘴的吹出口的内径设定为比前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在各喷嘴到达前进位置 时,各喷嘴的吹出口隔开比前述气体导入部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而彼此对置,由于气 体的吹入而在前述间隙膨胀的前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紧贴于各喷嘴的吹出口。设定于 两个喷嘴的吹出口之间的前述间隙是由于气体的吹入而膨胀的气体导入部的两个膜紧贴 于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程度的大小,即微小的间隙。
[0022] 代替如上所述的对置配置的一对喷嘴,可以使用夹着附带气囊的袋子而对置配置 的喷嘴和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也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当喷嘴在前进位置贴 靠于气体导入部时,支承部件同样在前进位置支撑气体导入部的背面侧。在喷嘴和支承部 件一起到达前进位置时,喷嘴的吹出口和支承部件隔开比气体导入部的膜的厚度更大的既 定的间隙而彼此对置。在此情况下,也设定前述间隙的大小,使得在持续吹入中膨胀的气体 导入部的两面的膜面紧贴于前述喷嘴的吹出口。
[0023] 上述气体封入装置像在专利文献1里记载的那样可以作为袋子的包装处理装置 的一部分而构成。在此情况下,针对在前述移送路径上依次进行附带气囊的袋子的袋子口 的开口、被包装物的填充、袋子口的密封等各包装工序的通常的包装处理装置,在前述移送 路径的附近的适当位置,附加用于实施前述气体吹入用喷嘴等的气体封入方法的各工序的 部件、装置。当然,还能够将上述气体封入装置不作为包装处理装置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单独 的气体封入装置而构成。
[0024]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将喷嘴的吹出口的内径设定为比前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并 且,在到达前进位置(贴靠于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一对喷嘴的吹出口之间设定既定的 间隙,或者,在到达前进位置的喷嘴的吹出口与支承部件之间设定既定的间隙。
[0025] 由此,如先前说明的那样,在气体向附带气囊的袋子的气囊部的吹入时,得到有效 且稳定的吹入状态。在使用一对喷嘴从气体导入部的两侧吹入气体时(前提是在气体导入 部的两方的膜形成有切口或孔),得到特别高的吹入效率。另外,由于喷嘴定位在既定的前 进位置,该位置不因从喷嘴吹出的气体的压力而变动,因而没有必要像现有(参照专利文 献1)的喷嘴那样进行气压与压缩弹簧的弹性率的平衡调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封入装置的旋转式包装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立体 图。
[0027] 图2是按照工序顺序说明由该旋转式包装装置实施的气体封入方法的侧面图(a) 至⑷。
[0028] 图3是按照工序顺序说明其后续工序的侧面图(a)至⑷。
[0029] 图4是按照工序顺序进一步说明其后续工序的侧面图(a)至(c)。
[0030] 图5是按照工序顺序说明由前述旋转式包装装置实施的气体封入方法的正面图 (a) 、 (b)。
[0031] 图6是按照工序顺序说明该后续工序的正面图(a)、(b)。
[0032] 图7是说明气体吹入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a)至(c)。
[0033] 图8是说明气体吹入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正面图。
[0034] 图9是说明袋子移送用夹持器的功能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0035] 图10是同样地按照工序顺序说明其功能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a)、(b)。
[0036] 图11是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气体封入装置的旋转式包装处理装置的示意性 立体图。
[0037] 图12是作为该气体封入装置的一部分的压力切换装置的构成图。
[0038] 图13是按照工序顺序说明由该气体封入装置实施的气体吹入方法的平面图(a) 至(c)。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参照图1至图13,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
[0040] 首先,在图5中所示的是附带气囊的袋子1。袋子1是底部角撑方式的自立袋子, 由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和被折叠的底部的膜构成。在袋子1的上部区域X的两侧边缘上, 由袋子1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彼此粘接而形成密封部2、3。上边缘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 膜未粘接,成为开口的袋子口 4。在袋子1的下部区域Y的两侧边缘上,表面和背面两面的 膜是夹着底部的膜而粘接的,而且,底部的膜本身也在被折入的内侧粘接,在中央部,表面 和背面两面的膜分别与底部的膜粘接(底部的膜彼此不粘接),形成密封部5。在图5中由 斜线表示密封部2、3、5。
[0041] 在密封部2的一部分上彼此不粘接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形成了非粘接部(气囊 部)6。
[0042] 气囊部6是在热密封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7、8(参照图10(a))时不加压就密封而 残留的部位,具有从袋子口 4(密封部2的上端)附近向下方细长地延伸并封闭的轮廓,在 其上端附近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7、8形成有使气囊部6内与袋子外连通的十字的切口 9。 在气囊部6上,在距气体导入部6a的中心切口 9的既定长度连接处上形成有中间变细的宽 度狭窄部6b,其下方成为宽阔的本体部6c。
[0043] [第一方式] 接着,参照图1至10,说明使用附带气囊的袋子1并由旋转式包装装置制造附带气囊的 袋子制品的包装方法及装置(包括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的第一方式。
[0044] 图1所示的旋转式包装装置与专利文献1的图5所记载的旋转式包装装置同样, 左右一对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1、12在间歇旋转的工作台的周围以等间隔设置多对,夹持并 悬挂所供给的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两侧边缘,沿着圆形的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在夹持器 11、12停止的各停止位置(停止位置I至W ),继续对夹持器11、12供给附带气囊的袋子1 之后,对由夹持器11、12夹持的附带气囊的袋子1依次进行袋子口的开口、被包装物的填充 以及袋子口的密封等各包装工序,同时实施包括对气囊部6的气体填充工序以及密封气囊 部6的气体导入部6a的气体封入工序的气体封入方法的各工序。
[0045] 一对夹持器11、12中的一方的夹持器11具有一对夹持片13、14,外侧的夹持片13 正面视图呈大致=形(参照图5),另一方面,内侧的夹持片14正面视图呈大致四边形状 (参照图1),其轮廓与夹持片13的外形大致一致。夹持器11由夹持片13的上下的横行部 13a、13b和夹持片14从表面和背面两面夹持形成有气囊部6的侧边缘的密封部2。在夹持 片13的上下的横行部13a、13b的夹持面13A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相连的浅槽15 (参照图 8、图9),夹持片14的夹持面14A侧无槽等,实质上平坦。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1 (夹持片13、 14)所夹持的部位是在密封部2上形成的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的附近,夹持片13的上 下的横行部13a、13b和夹持片14以水平地横截宽度狭窄部16b的形态夹持。但是,在袋子 移送用夹持器11关闭时,前述槽15位于夹着宽度狭窄部6b的位置,在宽度狭窄部6b,夹持 片13、14的对置面彼此的间隔J(参照图9)比气囊部6的膜7、8(参照图10)的厚度以及 槽15的深度的程度更宽。即,在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1关闭时,也只要夹持片13、14彼此隔 开既定间隔J而夹着宽度狭窄部6b,就仅该宽度狭窄部6b不夹持。
[0046] 袋子1的另一方的侧边缘的密封部3由通常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2 (与专利文献 1的夹持器8相同)夹持。
[0047] 与各对夹持器11、12相对应地一个一个地,隔断用夹持器16与夹持片14对置而 设置,与夹持器11、12 -起移动,在既定的时机开闭。在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时,该隔断用 夹持器16进入夹持片13的上下的横行部13a、13b之间,在与夹持片14之间从表面和背面 两面夹持气囊部6的宽度狭窄部6b。在本发明中,将隔断用夹持器16所夹持的宽度狭窄部 6b的该部位称为隔断部位。
[0048] 在上述旋转式包装装置中,在前述移送路径的停止位置I配置有输送片盒式给袋 子装置17,在停止位置II配置有印字装置(仅示出头部18),在停止位置III配置有开口装置 (仅示出吸盘19及开口头21),在停止位置IV配置有填充装置(仅示出喷嘴部22),在停止 位置VI配置有气体吹入装置(仅示出一对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在停止位置W配置有密 封装置(仅示出一对热板25、25),在停止位置W配置有冷却装置(仅示出一对冷却板26、 26)。而且,在停止位置IV配置有预备加热装置(仅示出加热气体喷吹用喷嘴27),在停止位 置V配置有预备气体吹入装置(仅示出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和支承部件29)。此外,根 据需要使预备加热装置及预备气体吹入装置工作即可。
[0049] 使用图1所示的旋转式包装装置的包装方法如下地进行。
[0050] (1)在停止位置I (给袋子工序位置)上,从输送片盒式给袋子装置17将附带气 囊的袋子1供给至夹持器11、12,夹持器11、12从表面和背面两面夹持密封部2、3的既定位 置。此时,气囊部6,其宽度狭窄部6b由夹持器11夹持。在图2(a)、图5(a)及图9中示出 该状态。此时,隔断用夹持器16打开。如图9所示,在夹着气囊部6的宽度狭窄部6b的夹 持片13、14的夹持面13A、14A彼此之间,与槽15相对应地形成间隔J。
[0051] (2)在停止位置II (印字工序位置)上,由印字装置进行向袋子面的印字。
[0052] (3)在停止位置III (开口工序位置),由开口装置进行袋子的开口。开口装置的一 对吸盘19向着附带气囊的袋子1进退,前进而吸附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两面,按照原样后 退并将袋子口开口。开口头21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上方升降,在下降时,从下端开口的 袋子口进入袋子内,将空气吹出至袋子内。
[0053] (4)在停止位置IV (被包装物填充工序位置),由填充装置进行液状物的填充(参 照图5(b)的填充物31)。填充装置的喷嘴部22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上方升降,在下降 时,从袋子口插入袋子内,将液状物填充至袋子内。
[0054] 另外,在该停止位置IV,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移送路径的附近,设置有作为预备 加热装置的一部分的加热气体喷吹用喷嘴27,进行对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囊部6进行加 热的预备加热工序。加热气体喷吹用喷嘴27连接至风扇和加热源,喷吹开口向着停止于停 止位置IV的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囊部6。加热气体喷吹用喷嘴27从前述喷吹开口吹出热 空气(加热气体)并喷吹至气囊部6,对主要(或全部)由热塑性树脂膜构成的附带气囊的 袋子1的气囊部6加热,使构成气囊部6的膜软化。由此,当在后述的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中 将加压气体吹入气囊部6内时,能够稳定地解开气囊部6的膜彼此的紧贴状态。
[0055] (5)在停止位置V (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位置),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移送路径的 附近,设置有作为预备气体吹入装置的一部分的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及支承部件29,进 行将气体吹入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囊部6的预备气体吹入工序。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 经由未图示的切换阀等而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相对于附带 气囊的袋子1的袋子面而沿垂直方向进退,在前进位置,顶端的吹出口 28a贴靠于切口 9。 支承部件29夹着附带气囊的袋子1而配置于喷嘴28的相反侧,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 间与喷嘴28同向反向地进退,在前进位置,在与喷嘴28的吹出口 28a对置的位置,支撑附 带气囊的袋子1的背面侧。在支承部件29的顶端形成有凹部29a。由压缩弹簧32对喷嘴 28向前方施力。
[0056] 如图2(b)所示,在袋子1停止在该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位置时,预备气体吹入用喷 嘴28及支承部件29后退而位于待机位置。接下来,如图2(c)及图5(b)所示,预备气体吹 入用喷嘴28及支承部件29 -起到达前进位置,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的顶端的吹出口 28a抵接于气体导入部6a,在其背面,支承部件29抵接于气体导入部6a,同时从预备气体吹 入用喷嘴28的顶端吹出加压气体,通过切口 9而将气体吹入气囊部6内。如前所述,气囊 部6的宽度狭窄部6b不由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1的夹持片13、14夹持(只隔开间隔J而夹 着),因而气体还通过该宽度狭窄部6b而流通于下方的本体部6c。在关于气体填充工序的 说明中,参照图9、10,对这点进一步详细地阐述。
[0057] 在气体吹入中,由于空气压,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抵抗压缩弹簧32的弹性力而 稍稍后退,由此,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膨胀,在构成该气体导入部6a的表面和背面的 膜7、8之间形成间隙,通过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侧的切口 9而将气体吹入气囊部6内。 其间,支承部件29支撑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背面侧。在支承部件29的顶端形成有凹部29a, 由此,前述气体导入部6a在背面侧(支承部件29侧)也膨胀,促进通过切口 9的气体的流 入。
[0058] 在该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中,从切口 9进入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的加压气体通 过宽度狭窄部6b而进入本体部6c,使气囊部6整体膨胀。
[0059] 此外,有时候构成气囊部6的表面和背面的膜7、8彼此由于静电等而整体或部分 地牢固紧贴。在此情况下,从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吹出的加压气体从切口 9进入气囊部 6的气体导入部6a,将紧贴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7、8剥离并展开,使该气体导入部6a膨 胀,接下来进入宽度狭窄部6b,同样将紧贴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7、8剥离并展开,使该宽 度狭窄部6b膨胀,进而进入本体部6c,将紧贴的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7、8剥离并展开,使该 本体部6c膨胀,在气囊部6的全部或大部分,将表面和背面两面的膜7、8彼此的紧贴状态 解开。在前一工序的预备加热工序中使气囊部6的膜7、8软化,这有助于解开该紧贴状态。
[0060] 接下来,如图2(d)所示,如果使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28及支承部件29后退,停止 加压气体的吹入,则吹入气囊部6内的气体从切口 9立即流出,暂且膨胀的气囊部6收缩, 像原来那样变得平坦。在该状态下,附带气囊的袋子1移送至下一个停止位置VI。
[0061] (6)在停止位置VI (气体填充工序位置),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移送路径的附 近,设置有作为气体吹入装置的一部分的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进行这样的气体填充工 序:由该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将气体吹入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囊部6,接下来,由隔断 用夹持器16将气体导入部6a (切口 9)与气囊部6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
[0062] 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经由未图示的切换阀等而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在将顶 端的吹出口 23a、24a垂直地朝向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的状态下,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 置之间彼此反向地相对于附带气囊的袋子1而垂直地进退。在前进位置,吹出口 23a、24a 从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两面贴靠于气体导入部6a。气体吹出方向相对于附带气囊的袋子1 而垂直。
[0063] 如图3(a)所示,在袋子1移送至该气体填充工序位置并停止时,气体吹入用喷嘴 23、24后退至待机位置。接下来,如图3(b)所示,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起前进而定位于 前述前进位置,顶端的吹出口 23a、24a贴靠于气体导入部6a。
[0064] 此时,在两个吹出口 23a、24a之间,如图7(a)所示,隔开比两个膜7、8的厚度稍宽 的既定的间隙L,该间隙L直到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从前述前进位置后退为止不变化。通 过在两个吹出口 23a、24a之间隔开间隔L,从而在气体的吹出中,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 膨胀,在膜7、8之间形成有间隙,气体通过该间隙而流入气囊部6内(宽度狭窄部6b、本体 部6c内)。
[0065] 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如图6(&)及图8所示,其吹出口23 &、24&的内径设定为比 气囊部6的形成有切口 9的气体导入部6a的直径更小。这样,通过使吹出口 23a、24a的 内径比气体导入部6a的直径(在气体导入部不是圆形的情况下,其宽度)更小,从而从气 体吹入用喷嘴23、24吹出的气体的流动集中于气体导入部6a,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气体的吹 入。
[0066] 另外,在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定位于前述前进位置时,如图3(b)及图8所示,吹 出口 23a、24a的中心从切口 9的中心以等距离、合计间隔Μ偏离。通过该配置,在由夹持器 11、12夹持的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高度位置从当初的设定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沿上下 方向偏差一些的情况下,或者在切口 9的形成位置从气体导入部6a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偏差 一些的情况下,均能够防止对气体的吹入造成阻碍。
[0067] 在前述前进位置,如果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开始气体的吹入,则加压气体从形 成于两个膜7、8的切口 9吹入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如图7 (b)所示,该气体导入部6a 膨胀,膜7、8分别紧贴于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换言之,定位于前进位置的喷嘴23、 24的吹出口 23a、24a的间隙L设定成膨胀的气体导入部6a的膜7、8紧贴于吹出口 23a、24a 的程度的大小。如果气体导入部6a膨胀,则在该导入部6a,在膜7、8之间形成有间隙,接下 来,加压气体流入宽度狭窄部6b及本体部6c,如图7(c)所示,气囊部6整体膨胀。由于在 前述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中将气囊部6的膜7、8的紧贴状态解开一次,因而在该气体填充工 序中,气体的吹入及气体向气囊部6内的填充无阻碍地顺利进行。
[0068] 另一方面,在气囊部6 (特别是宽度狭窄部6b)中的由夹持片13 (横行部13a、13b) 和夹持片14夹着的部位(以下,将该部位称为限制部位)及其附近,由隔开间隔J(参照图 9)而对置的夹持片13、14的内表面13A、14A妨碍自由膨胀,如图10(a)所示,膨胀形态被 限制为薄的扁平形状。吹入气囊部6的气体从宽度狭窄部6b的前述限制部位的两个膜7、 8之间的间隙流通至下方。此外,在前述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中,也完全同样地将前述限制部 位的膨胀形态限制为薄的扁平形状。
[0069] 接下来,如图3(c)及图10(b)所示,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在与夹持片14之间从 两面夹持设定于夹持片13的横行部13a、13b之间(前述限制部位之间)的前述隔断部位。 由此,前述隔断部位完全地被压实,将气体导入部6a (切口 9)与气囊部6内的气体的流通 隔断。接下来,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后退(图3(d)),附带气囊的袋子1依然维持隔断用 夹持器16及夹持片14导致的隔断状态,移送至下一个停止位置W。
[0070] 此外,在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之前,如果前述隔断部位大大地(圆圆地)膨胀,则 在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时,膜7、8被折入,因此,有时候不能将前述隔断部位完全压实。可 是,前述隔断部位受到前述限制部位的影响,膨胀形态成为薄的扁平形状。因此,在隔断用 夹持器16关闭时,在前述隔断部位,将膜7、8平坦地完全压实,能够可靠地隔断气体的流 通。
[0071] (7)在停止位置W (气体封入工序位置),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移送路径的附 近,配置有作为密封装置的一部分的一对热板25、25,进行将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体导入 部6a密封的气体封入工序,同时进行将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袋子口密封的袋子口密封工 序。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停止于该气体封入工序位置时,以前打开的热板25、25关闭,如图 4(a)及图6(b)所示,在气体导入部6a及袋子口从两面夹压并密封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表 面和背面的膜7、8 (密封部32),由此将气体封入气囊部6内,而且将被包装物31密封于附 带气囊的袋子1内。在该状态下,附带气囊的袋子1移送至下一个停止位置W。
[0072] (8)在停止位置W (密封部冷却及排出工序位置),在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移送路 径的附近,配置有作为冷却装置的一部分的一对冷却板26、26,如图4(b)所示,从两面夹压 并冷却在前一工序中被密封的部位。接下来,在冷却中,隔断用夹持器16及袋子移送用夹 持器11、12打开,进而冷却板26、26打开(参照图4(c)),附带气囊的袋子1P(附带气囊的 袋子制品)落下,由滑槽33排出至装置外。此外,隔断用夹持器16也可以在气体封入工序 结束的阶段打开。
[0073] [第二方式]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在图11中,对与在 [第一方式]中说明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及气体封入装置的各部位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 同的标号。
[0074] 在该第二方式中,附带气囊的袋子1与[第一方式]的袋子相同,旋转式包装装置 和周边装置也与[第一方式]的装置基本上相同,但夹持器11、12的间隔调整(接近/离 开)的时机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
[0075] 在[第一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停止位置IV进行被包装物填充工序之后,扩大 夹持器11、12的间隔,将附带气囊的袋子1沿袋子宽方向拉伸,在使袋子口绷紧(将袋子口 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停止位置V(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位置)之后的工序。
[0076] 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停止位置IV进行被包装物填充工序之 后,袋子口也是开口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预备气体吹入工序(停止位置V )和气体填充工 序(停止位置VI)。接下来,在停止位置W进行气体封入工序之前(在热板25、25关闭之 前),扩大夹持器11、12的间隔,将附带气囊的袋子1沿袋子宽方向拉伸,使袋子口绷紧(将 袋子口封闭)。
[0077] 如果扩大夹持器11、12的间隔,将附带气囊的袋子1沿袋子宽方向拉伸,使袋子口 绷紧,则有时候,比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夹持器11、12更靠上方的部分沿厚度方向弯折,袋 子口及其附近倾斜。由于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位于袋子口附近, 因而在[第一方式]中,袋子倾斜,气体导入部6a有时候由于该倾斜的大小而对预备气体 吹入工序及气体填充工序造成障碍,但在第二方式中,能够防止这种情况。
[0078] [第三方式] 接着,参照图12、13,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在图12、13中,对 与在[第一方式]中说明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及气体封入装置的各部位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 予相同的标号。
[0079] 在该第三方式中,附带气囊的袋子1与[第一方式]的袋子相同,旋转式包装装置 和周边装置也与[第一方式]的装置基本上相同,仅仅从喷嘴23、24吹出气体的控制方式 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
[0080] 在[第一方式]中,在喷嘴23、24定位于前进位置之后,开始加压气体的吹出,在 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之后,停止加压气体的吹出。
[0081] 另一方面,在该第三方式中,在喷嘴23、24到达前进位置之前,开始加压气体的吹 出,在到达前进位置的同时,将加压气体的压力降低至既定值,在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之 后,停止加压气体的吹出。以下,参照图12、13,更具体地说明第三方式。
[0082] 图12示出连接至喷嘴23、24与压力气体供给源34之间的配管35的压力切换装 置36和控制压力切换装置36的控制装置37。压力切换装置36具有并联地连接至配管35 的高压侧流路38和低压侧流路39。与高压侧流路38直列连接的有压力调整阀41、流路开 闭阀42、流量调整阀43以及止回阀44,同样与低压侧流路39直列连接的有压力调整阀45、 流路开闭阀46、流量调整阀47以及止回阀48。压力调整阀41的设定压力比压力调整阀45 的设定压力更高,后者设定为封入气囊部6内的气压的目标值或比该目标值稍高的值。高 压侧流路38的压力调整阀41、流量调整阀43、47以及止回阀44、48不是必需的,即使不存 在这些阀,也能够进行大致的控制。可是,压力调整阀41及流量调整阀43、47介入,从而能 够使从喷嘴23、24吹出的气体的压力更加稳定,进而使封入气囊部6内的气体的压力更加 稳定。
[0083] 另外,在压力切换装置36与喷嘴23、24之间的配管35,设置有溢流阀49。前述控 制装置37控制流路开闭阀42、46的开闭。
[0084] 从喷嘴23、24吹出气体的控制如下地进行。
[0085] (1)在喷嘴23、24位于待机位置时,流路开闭阀42、43关闭,不进行加压气体的吹 出。
[0086] (2)在喷嘴23、24从待机位置向着前进位置开始移动的同时,由控制装置37打开 高压侧流路38的流路开闭阀42。图13(a)示出喷嘴23、24向着前进位置开始移动之后的 样子,由压力调整阀41设定的高压力的气体从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向着气囊部6 的气体导入部6a吹出,其一部分从切口 9流入气体导入部6a,使气体流入部6a稍微膨胀。 直到喷嘴23、24到达前进位置为止,流入气体导入部6a的气体的一部分也流入宽度狭窄部 6b及本体部6c。在喷嘴23、24移动至前进位置的过程中,高压力的气体喷吹至气囊部6,而 且一部分流入气囊部6内,由此,即使在气囊部6的膜7、8紧贴的情况下,也将该紧贴状态 解开,由此,顺利地执行下一个步骤的气体的吹入(喷嘴23、24到达前进位置之后的气体吹 入)。
[0087] (3)如图13(b)所示,在喷嘴23、24到达前进位置且吹出口 23a、24a贴靠于气体导 入部6a的同时,由控制装置37关闭高压侧流路38的流路开闭阀42,低压侧流路39的流路 开闭阀46打开。由此,由压力调整阀45设定的低压力的气体向着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 6a吹出,气体导入部6a由于从切口 9流入的加压气体而膨胀,扩展的膜7、8紧贴于吹出口 23a、24a。
[0088] 流入气体导入部6a的气体还进一步流入宽度狭窄部6b及本体部6c,如图13(c) 所示,本体部6c膨胀,气囊部6内的气压上升至目标值。此外,在气囊部6内的气压上升至 目标值之后,剩余的气体适当从溢流阀49排出。
[0089] (4)在经过既定时间之后,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接下来,由控制装置37关闭低压 侧流路39的流路开闭阀46,喷嘴23、24向着待机位置后退。
[0090] [第四方式] 接着,作为[第三方式]的变形例,只对喷嘴23、24的进退的控制方式不同的气体封入 方法及装置进行说明。
[0091] 在[第三方式]中,喷嘴23、24的前进位置只设定一处,但在该第四方式中,作为 喷嘴23、24的前进位置,设定第一前进位置和第二前进位置的两处。喷嘴23、24从待机位 置前进,到达第一前进位置,暂且定位于该位置,在既定的时机再次前进而到达第二前进位 置,定位于该位置。当然,第一前进位置是比第二前进位置更远离附带气囊的袋子1的位置 (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的间隙稍大)。但是,即使在第一前进位置,在气体导入部 6a由于从喷嘴23、24吹入的气体而膨胀时,扩展的气体导入部6a的膜7、8也紧贴于吹出口 23a、24a。换言之,定位于第一前进位置的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的间隙设定为膨胀 的气体导入部6a的膜7、8紧贴于吹出口 23a、24a的程度的大小。
[0092] 在该第四方式中,气体从喷嘴23、24吹出的控制方式与[第三方式]大致相同。
[0093] 从喷嘴23、24吹出气体的控制及喷嘴23、24的进退的控制如下地进行(参照图 13)。
[0094] (1)在喷嘴23、24位于待机位置时,不进行加压气体的吹出。
[0095] (2)在喷嘴23、24从待机位置向着第一前进位置开始移动的同时,高压力的气体 从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向着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吹出。
[0096] (3)在喷嘴23、24到达第一前进位置且吹出口 23a、24a贴靠于气体导入部6a的同 时,气体的压力被切换,将低压力的气体向着气囊部6的气体导入部6a吹出。由此,气体导 入部6a由于从切口 9流入的加压气体而膨胀,扩展的膜7、8紧贴于吹出口 23a、24a。
[0097] (4)接下来,喷嘴23、24再次只稍微前进而到达第二前进位置,定位于该位置。在 此期间,气体导入部6的膜7、8也是紧贴于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的状态。
[0098] (5)在经过既定时间之后,隔断用夹持器16关闭,接下来,加压气体的吹出停止, 嗔嘴23、24向着待机位直后退。
[0099] 在该第四方式中,由于到达前述第一前进位置的喷嘴23、24的吹出口 23a、24a的 间隙比较大,因而气体导入部6a能够相应地大大膨胀。因此,气体导入部6a的膜7、8的间 隙扩大,顺利地进行气体向气体导入部6a的吹入,进而进行向宽度狭窄部6b及本体部6c 的流入。但是,吹出口 23a、24a的间隙大,相应地膜7、8向吹出口 23a、24a紧贴的状态稍不 稳定(存在泄漏),在使气囊部6内的气压达到目标值方面稳定性稍有不足。
[0100] 接下来,如果喷嘴23、24到达前述第二前进位置,则吹出口 23a、24a的间隙稍微缩 小,气体导入部6a的膜7、8向吹出口 23a、24a紧贴的状态稳定,能够使气囊部6内的气压 稳定且可靠地达到目标值。此外,在第二前进位置,吹出口 23a、24a的间隙缩小,由此,膨胀 的气体导入部6a成为被压坏一些的形状,气体向气体导入部6a的吹入进而向宽度狭窄部 6b及本体部6c的流入与喷嘴23、24位于第一前进位置的情况相比未顺利地进行,但由于在 到达前述第二前进位置的时刻,已经将接近目标值的压力的气体填充至气囊部6内,因而 不产生由此导致的实质性障碍。
[0101] 以上,参照图1至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但除此以外,还考虑如下 的实施方式。
[0102] (1)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气囊部6的上端形成有切口 9,但也可以代替切口 9而形 成孔。
[0103] (2)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气囊部6形成有宽度狭窄部6b,但也可以像专利文献1所 记载的附带气囊的袋子那样,使气囊部6整体为相同宽度。
[0104] (3)在以上的说明中,夹持形成有气囊部6的密封部2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1以 横切气囊部6的方式夹持前述密封部2,但也可以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 那样仅夹持气囊部的外侧。
[0105] (4)在以上的说明中,在隔断用夹持器16与袋子移送用夹持器11的夹持片14之 间夹持前述隔断部位,将前述夹持片14作为隔断用夹持器的另一侧而利用,但也能够像专 利文献1所记载的隔断用夹持器那样设置独立的一对隔断用夹持器。
[0106] (5)在以上的说明中,在隔断用夹持器16夹持的隔断部位的上下附近设定限制部 位(气囊部的膨胀形态被限制为成为扁平形状的部位),但该限制部位也可以是一处,另 夕卜,也可以不设定。
[0107] (6)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气体吹入装置,在预备气体吹入工序中,使用预备气体 吹入用喷嘴28及支承部件29,在气体填充工序中,使用一对气体吹入用喷嘴23、24,但这也 可以相反,也可以在两个工序中使用相同的气体吹入装置。在气体填充工序中使用喷嘴28 和支承部件29的情况下,喷嘴28的吹出控制及喷嘴28与支承部件29的进退控制与喷嘴 23、24同样地进行即可。
[0108] (7)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填充工序之后设置预备气体吹入工序、气体填充工序及气 体封入工序,但不是必须设置这些工序。另外,能够在填充工序之前设置这些工序。
[0109]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作为包装方法及装置的一部分而构 成,但也能够与袋子口的开口和被包装物的填充分开,作为单独的气体封入方法及气体封 入装置而构成。
[0110] (8)在以上的说明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封入方法及装置适用于间歇移送附 带气囊的袋子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以一定速度连续移送附带气囊的袋子的情况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161230号公报)。在连续移送附带气囊的袋子的情况下,例如, 隔断用夹持器与附带气囊的袋子一起连续移动,气体吹入用喷嘴、预备气体吹入用喷嘴、力口 热气体喷吹用喷嘴及热板等部件在追随附带气囊的袋子而移动既定距离之后复位移动,在 追随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所需的处理。
[0111] 符号说明 1附带气囊的袋子 2、3侧边缘的密封部 4 袋子口 6气囊部 6a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 6b气囊部的宽度狭窄部 6c气囊部的本体部 7、8构成袋子的表面和背面的膜 9 切口 11、12袋子移送用夹持器 13、14 夹持片 16隔断用夹持器 23、24气体吹入用喷嘴 27加热气体喷吹用喷嘴 28气体吹入用喷嘴 29支承部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使用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一体地形成 有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且在该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膜上形成有使气囊部内与袋子外连 通的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将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的喷嘴的吹出口贴靠于所述气 体导入部,从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切口或孔而将气体吹入所述气囊部内,在持续吹入中,由隔 断用夹持器从袋子的两面夹持设定于所述气体导入部的附近的隔断部位,由此,将所述气 体导入部与所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然后,依然维持该隔断状态,在所述气体导入 部或其附近部位由热板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所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封入气囊 部内,其特征在于,在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配置一对喷嘴,使其分别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 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将所述一对喷嘴的吹出口从两侧贴靠于所述气体导入部,适用于 在所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上分别形成有所述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各喷嘴的吹 出口的内径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在各喷嘴到达前进位置时,各喷嘴的吹 出口隔开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而彼此对置,由于气体的吹入而在所 述间隙膨胀的所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紧贴于各喷嘴的吹出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到达前进 位置的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中心彼此偏离。
3. -种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使用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一体地形成 有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且在该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膜上形成有使气囊部内与袋子外连 通的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将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的喷嘴的吹出口贴靠于所述气 体导入部,从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切口或孔而将气体吹入所述气囊部内,在持续吹入中,由隔 断用夹持器从袋子的两面夹持设定于所述气体导入部的附近的隔断部位,由此,将所述气 体导入部与所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然后,依然维持该隔断状态,在所述气体导入 部或其附近部位由热板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所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封入气囊 部内,其特征在于,夹着附带气囊的袋子而在一侧配置所述喷嘴,在另一侧配置支承部件, 使所述喷嘴和支承部件分别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分别在前进位置将所述喷嘴 的吹出口贴靠于所述气体导入部并且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撑袋子的背面侧,所述喷嘴的吹出 口的内径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在所述喷嘴和支承部件一起到达前进位置 时,所述喷嘴的吹出口与所述支承部件隔开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而 彼此对置,由于气体的吹入而在所述间隙膨胀的所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紧贴于所述喷 嘴的吹出口和所述支承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喷嘴到达前进位置之前,从所述吹出口向着所述气体导入部开始气体的吹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到达前 进位置的同时,将气体的压力降低至既定值。
6. -种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装置,将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一体地形成 有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且在该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膜上形成有使气囊部内与袋子外连 通的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沿着既定的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在该移送过程中,将气 体封入所述气囊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适用于在所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上形成有所 述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具备:多组左右一对袋子移送用夹持器,其夹持并间歇地移 动所述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边缘,沿着所述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所述附带气囊的袋子; 一对喷嘴,其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在所述移送路径上的既定的停止位置附近对置地配 置,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顶端的吹出口从所述附带气囊的袋子的 两侧贴靠于所述气体导入部,通过所述切口或孔而将气体吹入所述气囊部内;隔断用夹持 器,其与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相对应地设置,与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一起移动,在所述气体 吹入喷嘴对气体的持续吹入中,从袋子的两面夹持设定于所述气体导入部的附近的隔断部 位,将所述气体导入部与所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以及一对热板,其配置于所述移 送路径上的比所述停止位置更靠下游侧的停止位置附近,在所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部位 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所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封入所述气囊部内;所述喷嘴的 吹出口的内径设定为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在各喷嘴到达前进位置时,各 喷嘴的吹出口隔开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而彼此对置,由于气体的吹 入而在所述间隙膨胀的所述气体导入部的两面的膜紧贴于各喷嘴的吹出口。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到达前进 位置的两个喷嘴的吹出口的中心彼此偏离。
8. -种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装置,将在袋子的侧边缘的密封部一体地形成有 沿纵向延伸的气囊部且在该气囊部的气体导入部的膜上形成有使气囊部内与袋子外连通 的切口或孔的附带气囊的袋子沿着既定的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在该移送过程中,将气体 封入所述气囊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备:多组左右一对袋子移送用夹持器,其夹持并间 歇地移动所述附带气囊的袋子的两侧边缘,沿着所述移送路径间歇地移送所述附带气囊的 袋子;喷嘴,其连接至压力气体供给源,配置于所述移送路径上的既定的停止位置附近,在 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顶端的吹出口贴靠于所述气体导入部,通过所 述切口或孔而将气体吹入所述气囊部内;支承部件,其夹着附带气囊的袋子而配置于所述 喷嘴的相反侧,在待机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进退,在前进位置支撑所述附带气囊的袋子的 背面侧;隔断用夹持器,其与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相对应地设置,与各袋子移送用夹持器一 起移动,在所述气体吹入喷嘴对气体的持续吹入中,从袋子的两面夹持设定于所述气体导 入部的附近的隔断部位,将所述气体导入部与所述气囊部内的气体的流通隔断;以及一对 热板,其配置于所述移送路径上的比所述停止位置更靠下游侧的停止位置附近,在所述气 体导入部或其附近部位从两面夹压袋子,密封所述气体导入部或其附近而将气体封入所述 气囊部内;所述喷嘴的吹出口的内径设定为比所述气体导入部的直径或宽度更小,在所述 喷嘴和支承部件到达前进位置时,所述喷嘴的吹出口与所述支承部件隔开比所述气体导入 部的厚度更大的既定的间隙而彼此对置,由于气体的吹入而在所述间隙膨胀的所述气体导 入部的两面的膜紧贴于所述喷嘴的吹出口和所述支承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向附带气囊的袋子封入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 于,将压力切换装置连接至所述喷嘴与压力气体供给源之间的配管,所述压力切换装置将 从所述喷嘴吹出的气体的压力从高压向低压切换。
【文档编号】B65B55/20GK104058138SQ201410104385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0日
【发明者】吉兼彻, 河村健治, 须内纪和 申请人:东洋自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