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00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更具体而言涉及一 种考虑了婴幼儿其不同于成人的脚的形态和步行特性而制造的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 婴幼儿用鞋的鞋楦。
背景技术
婴幼儿用鞋为从婴幼儿开始学走路的阶段所使用的鞋,起到辅助婴幼儿步行或在 外出时保护婴幼儿的脚的作用。
与这种婴幼儿用鞋相关的技术已被提出来的有韩国公开专利公报上公开号为 10-2006-0057303的“室内外兼用幼儿鞋”、公开号为10-2004-0076585的“儿童用鞋的鞋垫 组”、授权实用新型公报上授权号为20-0281420的“幼儿用鞋”、授权号为20-0447718的“幼儿用鞋”等。
然而,上述已提出的婴幼儿用鞋是在保持成人用鞋的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只将大小 缩小到适合婴幼儿的产品,由于没有考虑婴幼儿的不同于成人的身体形态特性(扇形脚底) 和步行特性(通过活动脚趾而维持步行中的平衡),因此具有婴幼儿因穿鞋而可能带来副作 用的隐患。
即,如果在脚的大小变大的同时脚的形态也随之改变的婴幼儿期穿上不适于身体 特性的鞋,致使脚的形态受到来自于鞋的约束和限制,则可能导致婴幼儿脚的发育异常而 变成畸形或身体得不到均衡发育,还可能由于受到鞋的约束的脚不能正常活动而学不会正 常走路姿势,导致学会错误的走路姿势。
而且,随着脚受到鞋的约束,通过包括脚的活动在内的各种身体活动而实现的认 知性行为发育也会下降,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构成障碍。
因此,需要开发出考虑了婴幼儿身体形态特性和步行特性的婴幼儿用鞋实属当前 实情。
另外,尚对步行欠熟练的婴幼儿穿上鞋后,由于重心将上升与鞋底厚度相当的高 度,导致步行中难以把持身体平衡,因此在设计婴幼儿用鞋时需要考虑这一点。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形成高于婴幼儿 脚趾的前端部空间(toe room)而实现婴幼儿穿鞋时稳定的步行和婴幼儿的认知性行为发 育的新形态的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提供与具有扇形扁平足形态特性的婴幼儿脚 底相对应而随着由后端趋向前端其底面宽度逐渐变宽的内部空间,
使得当婴幼儿穿鞋时鞋与脚之间的干扰消失,从而可以防止婴幼儿脚非正常发育 的新形态的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
尤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于利用考虑婴幼儿的脚的形态和步行特性而 限定尺寸的鞋楦(last)形成鞋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婴幼儿穿鞋实现最优化的新形态的婴 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
与此同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鞋底(sole)的总厚度而使穿了鞋 的婴幼儿的重心的上升最小化,从而防止婴幼儿步行时摔倒,除此之外通过使用柔软材料 的鞋底使脚的活动变得顺畅,从而还可以促进婴幼儿成长发育的新形态的婴幼儿用鞋及用 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婴幼儿用鞋的特征在于,包括由用于放置脚趾的前端部 空间12、用于放置脚后跟的后端部空间14、用于放置所述脚趾和脚后跟之间的脚底和脚背 的中部空间16所形成的内部空间10,其中,所述内部空间10具有与婴幼儿脚的大小相适应 的110 140mm的全长L,而且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 的80% 85%处的所述前端部空间12的自前端F的高度H为20 30mm,从而所述前端部 空间12形成为高于所述脚趾,使得婴幼儿的步行在针对脚趾活动的干扰最小化的情况下 进行,并且所述婴幼儿用鞋是使相应于婴幼儿的扁平足而制造的鞋底120模内注射成型到 袜子而形成的鞋袜一体型鞋100a。
而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空间14和中部空间16的底面随着趋向前方宽度变 宽,并与所述前端部空间12的底面衔接,以使所述内部空间10的底面与婴幼儿的扇形脚底 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而且,其特征在于,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 的80% 85%处的前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1为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 空间10的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的1. 6 1. 7倍。
并且,其特征在于,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 的40%处的中部空间底面宽度W3为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 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的1. O 1. 4倍。
而且,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sole)20的总厚度为5mm 以下。
而且,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Sole)20由具有30 45 的邵氏(shore) A硬度、lg/cm3的密度、20kg/cm以上的抗撕强度、45N/m2以上的抗拉强度、 700%以上伸长率的材料制成。
而且,在形成于所述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20中,多个贯通孔22沿上下方向形 成,以提高汗排出率和鞋干燥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用于制造本发明婴幼儿用鞋的鞋楦I的特征在于,底面2以与 扁平足且扇形的婴幼儿脚底对应的形状形成,全长L为110 140mm,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 全长L的80 85%处的自前端的高度H为20 30mm,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80 85%处的底面宽度W1为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10%处的底面宽度W2的1. 6 1. 7 倍,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40%处的底面宽度W3为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10% 处的底面宽度W2的1. O 1. 4倍。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形成的本发明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由于婴幼儿 的脚趾可在扩大的前端部空间(toe room)下自由活动,因此可通过脚趾的活动能够顺利地 把持平衡,而且由于提供厚度较薄的鞋底(sole),从而使婴幼儿的步行稳定性随着穿了鞋 的婴幼儿的重心上升最小化而增大,防止了步行时婴幼儿摔倒受伤的事故。而且,本发明中由于婴幼儿即使穿了鞋也可以自由活动脚趾,因此同时还具有促 进婴幼儿的认知性行为发育的教育性功效。而且,本发明由于具有以与扇形形状的婴幼儿脚底相同形状形成底面的内部空 间,因此即使在婴幼儿穿了鞋的状态下,鞋与脚之间的干扰也不复存在,从而使婴幼儿脚正 常发育之外,由于使用柔软材料的鞋底,使脚的活动得以自如,从而也促进婴幼儿的成长发 育,使成长后可以具有均衡的身体。


图1为用于示出将前端部空间形成为高于脚趾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的 技术思想的图。图2为用于示出将内部空间底面形成为与扇形脚底相同形状的本发明所提供的 婴幼儿用鞋的技术思想的图。图3为用于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 鞋的鞋楦(last)的尺寸设计条件的图。图4的(a)为用于示出现有的在婴幼儿用鞋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鞋楦的前端部的 图。图4的(b)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在婴幼儿用鞋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鞋楦的前 端部的图。图5的(a)为用于示出现有的在婴幼儿用鞋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鞋楦的底面的图。图5的(b)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在婴幼儿用鞋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鞋楦的底 面的图。图6的(a)为从侧面示出成人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6的(b)为从侧面示出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7的(a)为从正面和底面示出成人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7的(b)为从正面和底面示出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8为用于示出构成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的鞋底的图。图9的(a)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应用于鞋袜一体型鞋的示例的 图。图9的(b)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应用于普通型鞋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用于示出将前端部空间形成为高于脚趾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的 技术思想的图。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100中,用于放置婴幼儿的脚趾(toe) 的如端部空间12的闻度形成为闻于脚1E止的闻度。据此,获得空间上的空余的地方,使婴幼儿在穿了鞋100的状态下可以沿上下方向活动脚趾。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婴幼儿用鞋100具有被鞋底(Sole)20和鞋帮40围住的内部空间10,而这内部空间10由放置脚趾(toe)的前端部空间(toeiOom) 12、放置脚后跟 (heel)的后端部空间14、放置脚趾和脚后跟之间的脚底和脚背的中部空间16形成。
在此,如前所述,形成内部空间10的前端部空间12形成为高于放置在前端部空间 12的婴幼儿的脚趾,据此,针对由扭动时曲伸的动作构成的婴幼儿的脚趾活动,鞋的干扰现象变得最小化。据此,防止脚趾受到来自鞋100的约束或限制,由此得以平稳地维持依靠自如屈伸脚趾的动作而实现的婴幼儿步行中的平衡,使穿了鞋100的婴幼儿能稳步行走的同时,还能通过脚趾的自由活动促进婴幼儿的认知性行为发育。
图2为用于示出将内部空间底面形成为与扇形脚底相同形状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的技术思想的图。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100中,后端部空间14和中部空间16 的底面随着趋向前方,宽度变宽,同时与前端部空间12的底面衔接,由此使内部空间10的底面与婴幼儿的扇形脚底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S卩,由于婴幼儿的脚尚在发育中,因此形成扁平足(flat foot)且具有扇形脚底, 这与成人不同,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100便是与之相应而制造的。因此,本发明的婴幼儿鞋100与将随着足弓骨(arch bone)和相关肌肉及韧带生长的同时形成足弓而使脚底中间部件形成为较窄的成人用鞋的形态原原本本地维持的状态下仅将大小缩小而得到的现有的婴幼儿用鞋不同,能够防止脚因鞋100的形状而受到形态约束。因而,即使婴幼儿在穿了鞋100的状态下,脚的发育也能正常进行。
以下对照附图3至附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附图和详细说明中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普通的鞋、婴幼儿用鞋、用于制造鞋的鞋楦(last)而容易得知的构成和作用所进行的图示和详细说明,则从简或予以省略。尤其在图示及详细说明过程中对于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没有直接关联的要素的具体技术构成和作用则省略了详细说明和图示,而只对与本发明相联的技术构成简要地进行了图示或说明。
图3为用于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鞋的鞋楦(last)的尺寸设计条件的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100考虑到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扇形脚底)和婴幼儿步行特性(通过活动脚趾而维持步行中的平衡),使用尺寸被限定的鞋模具I形成了内部空间10。
在如此形成的内部空间10中,对于前端部空间12的高度考虑婴幼儿的步行特性而进行最优化,此时,将距用于制造鞋的鞋楦I的底面2后端相当于用于制造鞋的鞋楦的全长L的80% 85%处的前端的高度H(S卩,距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内部空间10全长 L的80% 85%处的前端部空间12的自前端F的高度H)设计为20 30mm。这是考虑婴幼儿脚的大小,针对全长L为110 140mm的用于制造鞋的鞋楦I所限定的数值。
而且,在内部空间10中,对于底面形状考虑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而进行最优化, 此时设计为,使距用于制造 鞋的鞋楦I的底面2后端相当于用于制造鞋的鞋楦的全长L的 80% 85%处的前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1 (B卩,距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 10全长L的80% 85%处的前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1)为距用于制造鞋的鞋楦I的底面2后端相当于用于制造鞋的鞋楦的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 (S卩,距内部空间 10的后端B相当于内部空间10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的1. 6 1.7 倍。与此同时,设计成使距用于制造鞋的鞋楦I的底面2后端相当于用于制造鞋的鞋楦的全长L的40%处的中部空间底面宽度%(8卩,距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40%处的中部空间底面宽度W3)为距用于制造鞋的鞋楦I的底面2后端相当于用于制造鞋的鞋楦的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 (S卩,距内部空间10的后端B 相当于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的1. O 1. 4倍。
另外,使形成于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sole) 20的总厚度T取5mm以下。这是为了使穿鞋100所致的婴幼儿重心的上升最小化,由此可以防止婴幼儿在步行中摔倒,并使婴幼儿可以在更好地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步行。
在此,鞋底20定义为包含形成于内部空间10下部的各种鞋底。
而且,鞋底20是由具有30 45的邵氏(shore)A硬度、lg/cm3的密度、20kg/cm以上的抗撕强度、45N/m2以上的抗拉强度、700%以上伸长率的柔软的材料制成,这是为了即使婴幼儿穿上鞋100也能营造如同裸脚一样的状态,使脚的活动能够顺畅地进行。通过这种脚的活动还可以促进婴幼儿的成长发育。
图4的(a)为用于示出现有的在婴幼儿用鞋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鞋楦的前端部的图,图4的(b)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在婴幼儿用鞋的制造中所使鞋楦的前端部的图。
由图4的(a)和(b)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鞋楦I的前端部3的前端高度H高于现有的鞋楦I,的前端部3'的前端高度h,这是对婴幼儿步行特性(通过活动脚趾而维持步行中的平衡)考虑与否所致的差异,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婴幼儿用鞋的鞋楦I 的前端高度H为20 30mm。
图5的(a)为用于示出现有的用于制造婴幼儿用鞋的鞋楦的底面的图,图5的(b) 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制造婴幼儿用鞋的鞋楦的底面的图。
由图5的(a)和(b)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鞋楦I形成为扇形,这与形成为成人脚底形状的现有的鞋楦P不同,这是对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扇形脚底)考虑与否所致的差异,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婴幼儿用鞋的鞋楦I设计为距底面2的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80% 85%处的底面宽度W1为距底面2的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10%处的底面宽度 W2的1. 6 1. 7倍,距底面2的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40%处的底面宽度W3为距底面2的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10%处的底面宽度W2的1. O 1. 4倍。
图6的(a)为从侧面示出成人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6的(b)为从侧面示出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7的(a)为从正面和底面示出成人脚的形态特性的图,图7的(b)为从正面和底面示出婴幼儿脚的形态特性的图。由图6和图7可见,婴幼儿的脚与成人的脚具有不同的形态,婴幼儿的脚形成为如图6的(b)所示的扁平足,另外其脚底长成如图7的 (b)所示的扇形形状。
图8为用于示出构成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的鞋底的图。
如图8所示,形成于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sole) 20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形成的多个贯通孔22,以用于增大透气性。这些贯通孔22通过使内部空间10与外界连通,一方面使内部空间10内的汗被顺利地向外排出,另一方面使洗涤后的鞋得以顺利地晾干。
在此,贯通孔22优选形成20个以上。
另外,图8的鞋底20中图示的圆形图案和线状图案用于增大鞋100所触及的地面 或建筑物底面与鞋100之间的摩擦以防滑。
图9的(a)为用于示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应用于鞋袜一体型鞋的示例的 图,图9的(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应用于普通型鞋的示例的图。
如图9的(a)和(b)所示,无论是采用模内(in-mold)注射成型在袜子110上形成 鞋底120而制得的鞋袜一体型鞋IOOa还是采用发泡成型方式制得的由鞋底130和鞋帮40 构成的普通型鞋IOOb等,均可适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用鞋100及用于制造该婴幼儿用 鞋的鞋楦1,这与鞋子种类或成型方法无关。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具有一般知识的人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用于放置脚趾的前端部空间(12)、用于放置脚后跟的后端部空间(14)、用于放置所述脚趾和脚后跟之间的脚底和脚背的中部空间(16)所形成的内部空间(10), 其中,所述内部空间(10)具有与婴幼儿脚的大小相应的110 140mm的全长(L),而且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80% 85%处的所述前端部空间(12)的自前端(F)的高度(H)为20 30mm,从而所述前端部空间(12)形成为高于所述脚趾,使得婴幼儿的步行在针对脚趾活动的干扰最小化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所述婴幼儿用鞋是使相应于婴幼儿的扁平足而制造的鞋底(120)模内注射成型到袜子而形成的鞋袜一体型鞋(100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空间(14)和中部空间(16)的底面随着趋向前方宽度变宽,并与所述前端部空间(12)的底面衔接,以使所述内部空间(10)的底面与婴幼儿的扇形脚底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80% 85%处的前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1)为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的1. 6 1. 7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B)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40%处的中部空间底面宽度(W3)为距所述内部空间(10)的后端相当于所述内部空间(10)的全长(L)的10%处的后端部空间底面宽度(W2)的1.0 1. 4 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20)的总厚度(T)为5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20)由具有30 45的邵氏A硬度、lg/cm3的密度、20kg/cm以上的抗撕强度、45N/m2以上的抗拉强度、700%以上伸长率的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鞋,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内部空间(10)下部的鞋底(20)中,多个贯通孔(22)沿上下方向形成,以提高汗排出率和鞋干燥率。
8.一种用于制造婴幼儿用鞋的鞋楦,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制造婴幼儿用鞋的鞋楦中,底面(2)以与扁平足且扇形的婴幼儿脚底对应的形状形成, 全长(L)为110 140mm, 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80 85%处的自前端的高度(H)为20 30mm, 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80 85%处的底面宽度(W1)为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10%处的底面宽度(W2)的1. 6 1. 7倍, 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40%处的底面宽度(W3)为距底面(2)后端相当于全长(L)的10%处的底面宽度(W2)的1.0 1. 4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根据婴幼儿其不同于成人的脚形态和步行特性制造的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其的鞋楦。具有由用于放置脚趾的前端部空间(12)、用于放置脚后跟的后端部空间(14)、用于放置脚趾和脚后跟之间的脚底和脚背的中部空间(16)形成的内部空间(10)的婴幼儿用鞋(100)的特征在于,尤其使前端部空间(12)的高度形成为高于脚趾,以使婴幼儿在脚趾活动所受干扰最小的状态下步行。如此形成的本发明婴幼儿用鞋及用于制造其的鞋楦,可通过提供高于婴幼儿脚趾的前端部空间有望实现婴幼儿穿鞋时稳定的步行和认知性行为的发育,并通过相应于具有扇形且扁平足形态特性的婴幼儿脚底而提供由后端趋向前端时宽度变宽的内部空间,以防止婴幼儿脚的非正常发育。
文档编号A43D3/02GK103025184SQ20108006813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吴东宰 申请人:野猫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