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之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533阅读:15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罩之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口罩之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口罩之构造,特别是指一种构造上由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接合组成的口罩,因此可使口罩的视觉外观产生多变化。
背景技术
习知,口罩是人们用来罩护脸部上口鼻部位及口鼻周围的罩体,在骑乘机车时,天气寒冷时或处于空气污浊处时,经常就是由配戴口罩来阻挡空气中的异物、灰尘或漂浮物质,以至少保护口鼻部。一般习知常见的口罩1如图1和图2所示,构造上由一左侧护面11 及一右侧护面12由车缝手段接合组成为一罩体,然后再在左侧护面11与右侧护面12的外侧各连设有一束带14,使用时吊挂于使用者耳部。因该等左侧护面11与右侧护面12是作上下直向接合,因此接合处形成一条极为明显且是作上下走向的接合界线13。口罩除具有遮护口鼻的实用性功效外,更可附带具有增进使用者脸部美观性的软性功效,因此基于追求时尚感及美观性的考虑,已有很多口罩产品会在罩体的外表面上印制各式平面图案,以增进消费者的喜爱进而购买。但是,就前述习知口罩1而言,因为该接合界线13明显存在,且接合界线13较为厚实,因此产生如下缺失1.配戴口罩1时,该接合界线13恰抵住使用者最前端的鼻头部位,易因过紧及摩擦鼻头而造成不舒服。2.该接合界线13作上下走向且极为明显存在于正面,造成表面图案上的缺陷, 使图案无法完整呈现。3.该左侧护面11与右侧护面12虽是二个面体,但由接合界线13予以接合后, 无形中就形成似为一个视觉正面,所以印制图案时,必须整体印制,而无法作较为灵活的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1、提供一种可以免除使用者配戴时鼻头部位受到摩擦而造成不舒服的口罩;2、提供一种视觉外观可以产生多变化的口罩;3、提供一种可以增进装饰作用的口罩。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种口罩之构造,主要是有一罩体,可罩护于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上;及有一束带,分别连接于该罩体左右二外侧,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由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接合组成,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间的接合界线由二侧向内渐升。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接合界线的最高点在使用时位于使用者鼻头以上。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是采不同材料制成。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是采不同饰面组成。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上层护面采可透视的网状布制成。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口罩可是连颈式口罩。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下层护面及/或上层护面之外部正面上更接设有一饰面
3层,以增进罩体的使用强度,以及增进罩体正面的美观性。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饰面层是以蕾丝布(Lace)织成。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饰面层是以刺绣布(Embroidery Lace or Leaver Lace)织成。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饰面层是以蚕丝布(Silk)织成。上述口罩之构造中,该饰面层是以蕾丝布(Lace)、刺绣布(Embroidery Lace or Leaver Lace)或蚕丝布(Silk)的二种以上混合织成。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1、提供一种可以免除使用者配戴时鼻头部位受到摩擦而造成不舒服的口罩;2、提供一种视觉外观可以产生多变化的口罩;3、提供一种可以增进装饰作用的口罩。

图1所示是习知例的立体图图2所示是习知例的正视图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口罩1、2、3 连颈式口罩4左侧护面11 右侧护面12 接合界线13、23、33、43束带14、24、;34、44上层护面21、31、41 下层护面22、32、42护部221护部321 饰结3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一口罩2,构造上由一上层护面21、一下层护面22、及二束带M组成,该上层护面21与该下层护面22是在一接合界线 23上接合而共同形成一罩体,该等束带M则分别连接于该等上层护面21与下层护面22的外侧,供吊挂在使用者耳部用。该口罩2的上层护面21与下层护面22间是采内藏式接合,故接合界线23的厚度相对较薄,且接合界线23设计成由二侧向内渐升,而终至最高点在使用时会位于使用者鼻头以上,因此最高点以下的护部221在使用时恰可罩护住使用者的鼻头部位。因该接合界线23设计成由二侧向内渐升的走向,因此上层护面21与下层护面22接合后,罩体会形成立体状态,而特别适合罩护住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且使用时,该接合界线23是位于鼻头以上,而由立体状态的护部221来罩护住使用者最前端的鼻头部位,所以使用者完全不会有鼻头受到摩擦而造成不舒服的感受。因上层护面21与下层护面22采上下层模式接合,故纵使已作接合,但上层护面21 与下层护面22 二者仍然极为明显形成二个视觉正面,所以上层护面21与下层护面22可作不同材料或不同饰面的多变化,而完全不会有突兀的感觉。如图3-4所示,该下层护面22 因主要用以遮护口鼻部位用,所以下层护面22以采密气式布面制造为宜;而上层护面21因为并不负责遮护口鼻部位用,所以上层护面21可采透气式布面制造。图3-4即表达该上层护面21是由可透视的网状布制成,除可透气外,更可由正面透视看到使用者的部分脸庞,以增加朦胧美及神秘感;而下层护面22则是由密气式布面制成,是为增加美观性,所以该下层护面22的外部正面上更可接设有一「饰面层」,除增进罩体的使用强度外,更可增进罩体正面的美观性。接着,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是一口罩3,构造相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由一上层护面31、一下层护面32、及二束带34组成;该上层护面31与该下层护面 32在一接合界线33上接合而共同形成一罩体,在该接合界线33更可接设一饰结35,以增美感;该等束带34则分别连接于该等上层护面31与下层护面32的外侧,供吊挂在使用者耳部用。该接合界线33由二侧向内渐升,而终至位于使用者鼻头以上的最高点,该最高点以下的护部321在使用时即罩护住使用者的鼻头部位。因该接合界线33设计成由二侧向内渐升的走向,因此上层护面31与下层护面32接合后,罩体会形成立体状态,而特别适合罩护住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且使用时,该接合界线33会位于使用者的鼻头以上,而由该护部321罩护住使用者最前端的鼻头部位,所以使用者完全不会有鼻头受到摩擦而造成不舒服的感受。最后,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是一连颈式口罩4,构造上由一上层护面41、一下层护面42、及二束带44组成;该上层护面41与该下层护面42在一接合界线43上接合而共同形成一罩体;该等束带44则分别连接于该等上层护面41与下层护面42 的外侧,供吊挂于使用者耳部用。该接合界线43由二侧向内渐升,而终至位于使用者鼻头以上的最高点,此皆相同于前述第一、二实施例的构造组成,且有相同的特征。此外,该下层护面42更向下连设出一连颈部45,以在使用时同时遮覆住颈部,使具避光功效。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口罩的罩体由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接合组成,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间的接合界线由二侧向内渐升,至最高点在使用时位于使用者鼻头以上;且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可采不同材料制成,或采不同饰面组成;其中, 该上层护面可采可透视的网状布制成,而该下层护面及/或上层护面的外部正面上更接设有一饰面层,以增进罩体的使用强度,以及增进罩体正面的美观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未在市面及其他渠道可以得知,具有新颖性;再者,确能免除使用者配戴时鼻头部位受到摩擦而造成不舒服的感受,同时确能使口罩的视觉外观产生多变化及增进装饰作用,因此同时具备创造性和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口罩之构造,主要是有一罩体,可罩护于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上;及有一束带,分别连接于该罩体左右二外侧,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由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接合组成,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间的接合界线由二侧向内渐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接合界线的最高点在使用时位于使用者鼻头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是采不同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是采不同饰面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护面采可透视的网状布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是连颈式口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层护面及/或上层护面之外部正面上更接设有一饰面层,以增进罩体的使用强度,以及增进罩体正面的美观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饰面层是以蕾丝布织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饰面层是以刺绣布织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饰面层是以蚕丝布织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饰面层是以蕾丝布、刺绣布或蚕丝布的二种以上混合织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口罩之构造,是由一上层护面与一下层护面接合组成,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间的接合界线由二侧向内渐升;该上层护面与下层护面可采不同材料制成,或采不同饰面组成;其中,该上层护面可采可透视的网状布制成,而该下层护面及/或上层护面的外部正面上更接设有一饰面层,以增进罩体的使用强度,以及增进罩体正面的美观性。
文档编号A41D13/11GK201967728SQ20112000371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苏冠州, 苏冠翰 申请人:苏冠祯, 苏晏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