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拉链自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45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尼龙拉链自动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尼龙拉链自动头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尼龙拉链自动头。
技术背景[0002]现有的尼龙拉链自动头,由拉头、弹片和拉片组成,在拉头的上底板连体设有4根支敦,前后支敦之间的空间为“V”形沟槽,弹片的上半部分通过铆接的方法固定在支敦的上方,其下半部分为锁针,在拉头向上的拉动下,可使锁针提起而解锁,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由于“V”形沟槽的两侧分别设计为斜直壁形状,“V”形沟槽底部空间过小,因此拉片在拉启时不容易顺滑把弹片锁针拉起;另外,弹片下半部分锁针的形状基本上是细长的条状, 其与拉片接触面积小,使拉片在拉启时不轻易拉起弹片锁针。且细长的锁针机械强度低,经长时间使用之后,易失去弹性而变形,使拉链在配拉时不够轻顺,磨损拉链链牙的现象时有发生。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尼龙拉链自动头,使拉链与拉头配拉时不会造成卡牙磨牙现象,更加轻顺。[0004]本实用新型,由拉头、弹片和拉片组成,在拉头的上底板连体设有4根支敦,前后支敦之间的空间为“V”形沟槽,弹片的上半部分通过铆接的方法固定在支敦的上方,其下半部分为锁针,在拉头向上的拉动下,可使锁针提起而解锁,在所述“V”形沟槽的两侧壁设有凹部。[0005]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所述锁针的两侧,连体设置扩展部。[0006]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所述“V”形沟槽的两侧壁设置凹部,从而增大“V”形沟槽中下部的空间,使拉片在拉启时更顺滑,能把弹片锁针顺利拉起;另外,由于在弹片的锁针的两侧,连体设置扩展部,从而增加拉片拉启时与弹片锁针的接触面,使拉链在配拉拉启时更加轻滑。


[0007]图1-图3为现有尼龙拉链自动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俯视图,图2为图1 之A-A剖视图,图3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0008]图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俯视图,图5为图4之 B-B剖视图,图6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0009]图中,10、拉头 11、支敦 12、“V”形槽 13、凹部 20、弹片 21、锁针22、扩展部 30、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照图4-图6,一种尼龙拉链自动头,由拉头10、弹片20和拉片30组成,在拉头10的上板连体设有4根支敦11,前后支敦之间的空间为“V”形沟槽12,在所述“V”形沟槽 12的两侧壁均设有凹部13,弹片20的上半部分通过铆接的方法固定在支敦11的上方,其下半部分为锁针21,在所述锁针21的两侧,连体设有扩展部22,在拉头10向上的拉动下, 可使锁针21提起而解锁。
权利要求1.一种尼龙拉链自动头,由拉头(10)、弹片(20)和拉片(30)组成,在拉头(10)的上底板连体设有4根支敦(11),前后支敦之间的空间为“V”形沟槽(12),弹片(20)的上半部分通过铆接的方法固定在支敦(11)的上方,其下半部分为锁针(21),在拉头(10)向上的拉动下,可使锁针(21)提起而解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V”形沟槽(12)的两侧壁设有凹部 (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拉链自动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针(21)的两侧,连体设有扩展部(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尼龙拉链自动头。由拉头、弹片和拉片组成,在拉头的上板连体设有4根支敦,前后支敦之间的空间为“V”形沟槽,弹片的上半部分通过铆接的方法固定在支敦的上方,其下半部分为锁针,在拉头向上的拉动下,可使锁针提起而解锁,在所述“V”形沟槽的侧壁设有凹部,在所述锁针的两侧,连体设有扩展部。由于在所述“V”形沟槽的侧壁设有凹部,从而增大“V”形沟槽的空间,使拉片在拉启时更顺滑,能把弹片锁针顺利拉起;另外,由于在弹片的锁针的两侧,连体设置扩展部,从而增加拉片拉启时与弹片锁针的接触面,使拉链在配拉拉启时更加轻滑。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2269481SQ20112038205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日
发明者陈坤远 申请人:广东辉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