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减震单元及具有该减震单元的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13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底减震单元及具有该减震单元的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鞋底减震单元及具有该减震单元的鞋底及鞋
技术背景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减震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鞋底减震单元及具有该减震単元的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目前,有许多鞋底使用了含有空隙部分的减震单元。在申请号为201010537091.4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ー种运动鞋鞋底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弧形板和连接上、下弧形板的连接体,所述上、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TPU,所述连接体的材料为PU,上弧形板呈上凸弧形,下弧形板呈下凸弧形,上、下弧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以上用干支撑的连接体现均为柱体,所述柱体的支撑性较好而收缩 减震性能不足,上弧板和下弧板自身结构具有的减震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在申请号为201010540773.0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出了ー种鞋底,减震装置包括四个材质为TPU的拱形减震单元,四个拱形减震单元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鞋跟部鞋底上表面内外两侧,两个波浪形的弹性条分别设置在鞋跟部鞋底的内外两侧,且弹性条覆盖在拱形减震单元和鞋跟部鞋底上表面上。中部的定型片通过左右两侧的波浪形的弾力条将压力传导给鞋跟部的减震单元,减震单元通过顶部的拱形结构将压カー分为ニ后,向整个后跟部分分散。以上四个TPU的拱形単元中间具有空隙部分,但是在空隙部分没有相应的支撑结构,导致减震装置的支撑平稳性不足。因此,目前需要ー种收缩减震性能好,且能提供平稳支撑的鞋底减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减震装置收缩减震性能不足或减震单元支撑平稳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ー种收缩减震性能好,由弾性板自身结构提供平稳支撑的鞋底减震单元及具有该减震单元的鞋底及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上弧板、下弧板、内拱形板,所述上弧板下表面和下弧板上表面位置上下对应,上弧板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下弧板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上弧板与下弧板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弧板纵向弯曲的内拱形板,支撑所述一块弧板的一块内拱形板的两端共同连结于所述ー块弧板上或连结于所述ー块弧板的突起物上,支撑所述另ー块弧板的所述ー块内拱形板的弯曲的中间部分连结于所述另ー块弧板上或连结于所述另ー块弧板的突起物上。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纵向的两端接合,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沿其纵向的截面呈眼形,所述内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上表面,所述内拱形板弯曲的中间部分连结于所述上弧板。所述内拱形板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始端连结于所述下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ー侧,上顶板由其始端向上弧度过渡,其終端连结于所述上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另ー侧;所述下顶板始于由上顶板截得的下弧板较长的部分,向上由弧度过渡,连结于上顶板与上弧板交汇处,从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观察,上顶板和下顶板呈倾斜的叶片形。还包括外拱形板,在下弧板下表面,对应所述呈眼形的上、下弧板沿纵向的截面一侧眼角的下方设有一外拱形板,所述外拱形板沿所述弧板纵向的方向弯曲,所述外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下表面,所述外拱形板和所述下弧板一起构成所述减震单元底面,所述底面支撑托起对应外拱形板一侧的眼形上、下弧板截面的眼角部分。所述内拱形板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始端连结于所述下弧板,在减 震单元纵向中线的一侧,上顶板由其始端向上弧度过渡,其终端连结于所述上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另一侧;所述下顶板始于由上顶板截得的下弧板较长的部分,向上由弧度过渡,连结于上顶板与上弧板交汇处,从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观察,上顶板和下顶板呈倾斜的叶片形;所述外拱形板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下支撑板的起始端分别位于内拱形板两端与所述下弧板的连结处,上、下支撑板分别沿着所述内拱形板两端的弧度延伸并弯曲接合,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所述内拱形板、外拱形板围成的边界呈眼形。所述内拱形板为两块或两块以上,所述内拱形板两块为一组,同组的两块内拱形板的其中一块的两端连接于上弧板下表面,并且其沿减震单元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另一块内拱形板的两端连接于下弧板上表面,并且其沿减震单元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所述两块内拱形板位置上下对应,所述两块内拱形板相互支撑,中间部分相交连接,从减震单元侧面观察,所述相交部分边界呈眼形。所述弧板、拱形板平行于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的轴线,所述弧板之间、拱形板之间、弧板与拱形板之间为镂空部分。所述弧板,拱形板沿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所述减震单兀横向具有开口的一端朝向鞋底外侧设置,所述收缩闭合的一端朝向鞋底内侧设置。一种具有所述的减震单元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具有容纳所述减震单元的凹槽或空腔,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凹槽或空腔内固定,所述上弧板在上与足底相对,所述下弧板在下与鞋底底面相对,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足底支撑面;或者,所述鞋底包括承托足底的上层底,所述减震单元的材料为耐磨的材料,所述减震单元设置于所述上层底下表面,所述上弧板与所述上层底相连接,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足底支撑面,所述减震单元构成鞋底和地面的接触层。一种具有所述的减震单元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侧部具有朝鞋底侧面开口的容纳所述减震单元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鞋底周向在鞋底边缘分布,所述减震单元与所述凹槽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固定,所述鞋底减震单元的弧板和拱形板之间具有间隔的侧面朝外设置,所述弧板和拱形板的边缘依鞋底侧面周向设置为弧形。一种具有所述的鞋底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还包括鞋帮,所述鞋帮连接在鞋底上,所述鞋为运动鞋、休闲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所述内拱形板起到了支撑上、下弧板的作用,下弧板为与地面相对的支撑面,减震单元上弧板受压时向下弧板靠近,具有弹性的内拱形板被压形变而具有减震效果。所述具有弹性的上、下弧板被压后弧板弧度减小而产生了恢复力,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依靠具有弧度的弾性板受压弧度改变后的恢复カ实现减震,所述内拱形板的形变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压缩幅度换取更好的减震效果,而且,所述减震単元压缩减震吋,能够提供的支撑是相对平稳的。优选的,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的两端接合,形成了更稳定的减震结构,所述减震单元在装配到鞋底上以后,所述上弧板在上与足底支撑面向对,所述下弧板在下与地面相対,当减震单元受到足底压カ时,上弧板、下弧板相向压缩,利用弾性弧板形变后的复原カ来实现减震效果。
·[0023]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上弧板和下弧板之间设置有内拱形板,所述内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上表面,所述内拱形板中间部分连结支撑所述上弧板。所述具有弹性的内拱形板的拱形结构形成对上弧板的减震支撑。在下弧板外侧,对应所述呈眼形的上弧板和下弧板截面ー侧的眼角的下方设有ー外拱形板,所述外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下表面,所述外拱形板和所述下弧板一起构成所述减震単元底面,所述底面支撑托起对应外拱形板一侧的眼形上、下弧板截面的眼角部分。所述外拱形板延长了所述减震单元纵向的减震区域长度,而且使其对应的所述眼角位置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使整个所述截面为眼形的减震单元沿其纵向获得更均匀的减震效果和更平稳的支撑效果。所述内拱形板为两块或两块以上,所述内拱形板两块为ー组,同组的两块内拱形板的其中一块的两端连接于上弧板下表面,另ー块的两端连接于下弧板上表面,所述两块内拱形板位置上下对应,所述两块内拱形板中间部分相交连接,所述相交部分为眼形结构,即从减震单元侧面观察呈眼形。所述中间部分相交连接所形成的所述眼形结构为子眼形结构,所述子眼形结构包括由内拱形板构成的子上弧板和子下弧板,所述子眼形结构为减震単元提供了第二级减震性能,即当所述减震単元的上弧板受压后,内拱形板除去构成所述子眼形结构的子上弧板和子下弧板的其余部分形成了对上、下弧板的第一级支撑结构,当所述减震単元被压缩至上弧板与子上弧板相接触,并且下弧板与子下弧板相接触的时候,除去第一级支撑结构,所述子眼形结构构成的第二级承压减震结构也开始发挥减震作用。因此所述减震单元随着压缩的幅度的加大,其支撑减震性能会增强,这种减震方式更利于使用者关节组织的保护。优选地,所述内拱形板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始端连结于所述下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ー侧,上顶板由其始端向上弧度过渡,其終端连结于所述上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另ー侧;所述下顶板始于由上顶板截得的下弧板较长的部分,向上由弧度过渡,连结于上顶板与上弧板交汇处,从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观察,上顶板和下顶板呈倾斜的叶片形。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内拱形板相对上弧板和下弧板之间的高度方向被设置为倾倒的结构,这样使减震单元获得了更为连续的减震性能,同时在支撑性和减震性之间更为偏重减震性能,在实际设计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内拱形板的傾斜度和其弧顶支撑上弧板的位置来调节选定支撑性能和减震性能。优选地,所述弧板、拱形板平行于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的轴线,所述弧板之间、拱形板之间、弧板与拱形板之间为镂空部分。这样的减震单元沿其横向具有一致的减震效果,这样的减震単元可以横贯鞋底设置。所述减震単元嵌在鞋底内或设置在鞋底的最下方。可以在鞋底设置相应的容纳所述减震单元的腔室,将所述减震单元装入其内并固定,达到保护减震单元的目的,也可以选用耐磨的弹性材料制造所述减震单元,而后将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鞋底的最下方。当所述弧板,拱形板沿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所述减震单元横向具有开口的一端朝向鞋底外侧设置,所述收缩闭合的一端朝向鞋底内侧设置时,所述减震单元适于设置在鞋底边缘。在使用所述沿减震单元横向减震性能不一致的减震单元时,应尽量保证在鞋底两侧对称设置匹配的减震单元,以使鞋的整体保证支撑的平稳性。此种设置为鞋的中心部分提供了更好的支撑性能,而为鞋的周边提供了更好的减震性能。所述弧板和拱形板的边缘依鞋底侧面周向设置为弧形。使鞋的整体整齐美观。

图I——减震单元立体图图2——减震单元横向开口端正视图 图3——减震单元纵向外拱形板一端正视图图4 具有减震单兀的鞋底的俯视图图5——具有减震单元的鞋底的侧视图图6——具有减震单元的鞋底的后视图图7——具有减震单元的鞋底的立体图图8——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侧视图图9——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装配到鞋底侧部侧视图图10——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装配到鞋底侧部后视图图11——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立体图图12—装配有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的鞋底的俯视图图13——装配有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的鞋底的立体图图14——两块内拱形板为一组的减震单元立体图图15——装配有横贯鞋底的减震单元的鞋底的后视图图16——装配有横贯鞋底的减震单元的鞋底的俯视图图17——装配有横贯鞋底的减震单元的鞋底的立体图100-减震单元,101-上弧板,102-下弧板,200-内拱形板,201-上顶板,202-下顶板,211-子上弧板,212-子下弧板,300-外拱形板,301-上支撑板,302-下支撑板,400-空隙部分,500-中底,600-大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 :如图I所示,一种鞋底减震单元100,包括具有弹性的上弧板101、下弧板102、内拱形板200。所述上弧板101下表面和下弧板102上表面位置上下对应,上弧板101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下弧板102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所述上弧板101的纵向、下弧板102的纵向和减震单元100的纵向方向一致。上弧板101与下弧板102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弧板纵向弯曲的内拱形板200。内拱形板200的两端共同支撑ー块弧板。所述内拱形板200的两端连结于所述的ー块弧板上;或者,所述的ー块弧板上还设置有突起物,内拱形板200的两端连结于所述ー块弧板上的突起物上。所述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支撑另ー块弧板。所述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连结于所述另ー块弧板上;或者,所述另ー块弧板上还设置有突起物,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连结于所述另ー块弧板上的突起物上。优选地,所述上弧板101纵向的两端和下弧板102纵向的两端分别接合,所述上弧板101和下弧板102沿减震单元100的纵向的截面呈眼形,在上弧板101和下弧板102之间设置有内拱形板200,所述内拱形板200两端连结于下弧板102上表面,所述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连结支撑所述上弧板101,所述上弧板101上表面构成所述减震単元100的顶面,所述下弧板102下表面构成所述减震単元100的底面。更佳地,所述减震単元100还包括外拱形板300,所述外拱形板300设置在下弧板102下表面对应所述呈眼形的上弧板 101和下弧板102截面ー侧的眼角的下方,所述外拱形板300可以设置为沿所述减震単元100纵向弯曲,所述外拱形板300的两端连结于下弧板102下表面,所述上弧板101构成所述减震単元100的顶面,所述外拱形板300外表面和所述下弧板102下表面一起构成所述减震单元100的底面,所述底面支撑托起对应外拱形板300 —侧的所述眼形上弧板101和下弧板102截面的眼角部分。所述减震単元100嵌在鞋底内,所述上弧板101朝向鞋底上表面,所述下弧板102和外拱形板300朝向鞋底下表面,所述上弧板101、下弧板102、内拱形板200、外拱形板300之间的空隙部分400在鞋底着地后可以被压缩实现减震单元100的减震效果。所述减震单元100可以由TPU材料制成。同时,可以模制所述减震单元100 —体成型。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内拱形板200包括上顶板201和下顶板202。所述上顶板201的始端连结于所述下弧板102,所述始端处于减震单元100纵向中线的ー侧。所述上顶板201由弧度过渡,終端连结于所述上弧板101,所述终端相对所述始端处于所述中线的另ー侧。所述上弧板101、下弧板102、上顶板201围成的区域沿减震单元100纵向的截面边界呈眼形。所述下顶板202的始端连结于由上顶板201始端截得的下弧板102较长的部分,所述下顶板202向上由弧度过渡,終端连结于上顶板201与上弧板101的连结处。所述上顶板201和下顶板202的弯曲方向相反,在减震单元100纵向截面上,所述上顶板201、下顶板202呈叶片形。优选地,所述弧板和拱形板在所述减震単元100横向上的长度和所述减震単元100横向的长度一致。优选地,所述外拱形板300包括上支撑板301和下支撑板302,上支撑板301、下支撑板302的起始端分别位于所述下弧板102上的内拱形板200两端与所述下弧板102的连结位置,上支撑板301、下支撑板302分别沿着所述内拱形板200两端的弧度延伸并弯曲相互接合,在减震单元100纵向的截面上,所述内拱形板200、外拱形板300围成的区域边界呈眼形。如图3所示,沿所述减震単元100横向,所述上弧板101、下弧板102、内拱形板200、外拱形板300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板与板之间为空隙部分400,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的弧板和拱形板具有空隙部分400的侧面设置在鞋底侧面上,所述收缩闭合的另一端朝向鞋底内侧设置。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减震单元100嵌在鞋底中,所述弧板和拱形板的边沿依鞋底侧面周向设置为弧形。在此,提出一种具有所 述减震单元100的鞋底,所述鞋底的侧部具有朝鞋底侧面开口的容纳所述减震单元100的凹槽,所述凹槽在鞋底侧部沿所述鞋底周向分布,所述减震单元100与所述凹槽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凹槽开口在鞋底高度方向上的大小由外向内逐渐收缩以容纳所述减震单元100,所述减震单元100装配到所述凹槽内固定以后,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鞋底的底面,所述鞋底减震单元100的弧板和拱形板之间具有空隙部分400的侧面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侧面上,所述弧板和拱形板的边沿依鞋底侧面周向设置为弧形。优选地,设置在鞋底侧部的所述减震单元100沿鞋底的纵向中线左右对称。例如,一个鞋底具有四个所述减震单元100,两两为一组。其中一组设置在鞋底对应后脚跟部分,该组的两个减震单元100在鞋底纵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另一组设置在鞋底对应前脚掌部分,该组的两个减震单元100在鞋底纵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鞋底包括中底500,所述减震单元100设置在中底500上,具有所述减震单元100的鞋底,包括中底500和大底600,所述中底500可以由EVA材料制成,所述大底600可以由耐磨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震单元100嵌在中底500上。同时,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鞋底的鞋,包括鞋帮,所述鞋帮连接在所述鞋底上,所述鞋为运动鞋或休闲鞋。实施例2: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对所述减震单元100做如下设置调整将实施例I中所述沿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所述上弧板101、下弧板102、内拱形板200、外拱形板300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的设置调整为所述弧板、拱形板平行于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所述弧板之间、拱形板之间、弧板与拱形板之间为空隙部分400。对于本实施例中所记述的减震单元100,其装配在与其适配的鞋底上,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减震单元100可以设置在鞋底侧部,沿鞋底周向分布,尽量保持设置的减震单元100在鞋底纵向中线两侧对称分布,以使鞋底获得支撑稳定性。因为所述弧板与拱形板平行于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所以所述减震单元100在其横向方向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宽度,而在装配到鞋底上后,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底面,例如,所述减震单元100可以横贯中底500设置。进一步地,例如,所述鞋底具有容纳所述减震单元100的凹槽或空腔,所述减震单元100和所述凹槽或空腔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减震单元100设置在所述凹槽或空腔内并固定,所述上弧板101在上与足底相对,所述下弧板102在下与鞋底底面相对;或者,所述鞋底包括承托足底的上层底,所述减震单元100的材料为耐磨的材料,所述减震单元100设置于所述上层底下表面,所述上弧板101与所述上层底相连接,所述减震单元100构成鞋底和地面的接触层。在此,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鞋底的鞋,包括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为运动鞋或休闲鞋。实施例3 如图8所示,一种鞋底减震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上弧板101、下弧板102、内拱形板200,所述上弧板101下表面和下弧板102上表面位置上下对应,所述弧板、内拱形板200的纵向与所述减震单元100的纵向方向一致,上弧板101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下弧板102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上弧板101与下弧板102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弧板纵向弯曲的内拱形板200,一块内拱形板200的两端共同支撑ー块弧板,所述ー块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支撑另ー块弧板。优选地,所述上弧板101纵向的两端和下弧板102纵向的两端分别接合,这样构成的减震单元100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支撑。所述内拱形板200为两块或两块以上,所述内拱形板200两块为一組,同组的两块内拱形板200的其中一块的两端连接于上弧板101下表面并且其纵向中间部分向下凹陷,另ー块内拱形板200的两端连接于下弧板102上表面并且其纵向中间部分向上突起,所述两块内拱形板200位置上下对应,所述两块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相交连接,相互支撑,所述相交部分的交点截得的内拱形板200从减震単元100侧面观察形呈眼形。所述两块内拱形板200的中间部分相交连接所形成的所述眼形的结构为子眼形结构,所述子眼形结构包括由内拱形板200构成的子上弧板211和子下弧板212,所述子眼形结构为减震单元100提供了第二级的减震效果,即设置在鞋底中的所述减震単元100的上弧板101为顶,下弧板102为底,当所述减震単元100的上弧板101受压后,内拱形板200除去构成所述子眼形结构的子上弧板211和子下弧板212的其余部分形成了对上弧板101和下弧板102的第一级支撑减震结构,提供了第一级的减震效果,当所述减震単元100被压缩至上弧板101与子上弧板211相接触,并且下弧板102与子下弧板212相接触的时候,除第一级支撑结构外,所述子眼形结构构成的第二级支撑减震结构也开始发挥减震作用。因此所述减震单元100在压缩的幅度加大时,其支撑减震性能会增强,这种减震方式更利于保护使用者关节组织。优选地,在上弧板101和下弧板102之间,沿减震单元100纵向依次设置两组所述内拱形板200,每组内拱形板200为两块。如图9所示,所述弧板、拱形板沿所述减震単元100横向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优选地,所述弧板和拱形板在所述减震単元100横向上的长度和所述减震単元100横向的长度一致。所述减震単元100的弧板和拱形板具有间隔的侧面设置在鞋底的侧面上,所述收缩闭合的一端朝向鞋底内侧设置。同时,如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提出ー种具有所述减震单元100的鞋底,所述鞋底的侧部具有朝鞋底侧面开ロ的容纳所述减震単元100的凹槽,所述减震単元100与所述凹槽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凹槽设置在鞋底侧部沿鞋底周向分布。所述减震单元100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固定,所述鞋底减震单元100的弧板和拱形板之间具有间隔的侧面设置在鞋底侧面。所述减震単元100的横向的轴线平行所述鞋底的底面。所述弧板和拱形板的边沿依鞋底侧面周向设置为弧形。最佳地,设置在鞋底侧部的所述减震単元100沿鞋底的纵向中线左右対称。例如,一个鞋底具有四个所述减震单元100,两两为一組。其中ー组设置在鞋底对应后脚跟部分,该组的两个减震単元100在鞋底纵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另一组设置在鞋底对应前脚掌部分,该组的两个减震单元100在鞋底纵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在此,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鞋底的鞋,包括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为运动鞋或休闲鞋。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所述减震单元100做如下设置调整如图14所示,将实施例3中的所述弧板、拱形板沿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的设置调整为所述弧板、拱形板平行于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弧板之间、拱形板之间、弧板与拱形板之间为镂空部分。因为所述弧板与拱形板平行于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所以所述减震单元100在其横向方向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宽度。同时,如图15、图16、图17所示,在此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减震单元100的鞋底,所述鞋底具有容纳所述减震单元100的凹槽或空腔,所述凹槽或空腔具有和所述减震单元100适配的形状和大小,所述减震单元100设置在所述凹槽或空腔内并固定,所述上弧板101在上与足底相对,所述下弧板102在下与鞋底底面相对,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底面;或者,所述鞋底包括承托足底的上层底,所述减震单元100的材料为耐磨的材料,如TPU材料或橡胶材料,所述减震单元100设置于所述上层底下表面并固定,所述上弧板101与所述上层底相连接,所述减震单元100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足底支撑面,所述减震单元100构成鞋底和地面的接触层。所述减震单元100可以设置在鞋底侧部,沿鞋底周向分布,也可以横贯中底500设置。同时,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鞋底的鞋,包括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为运动鞋或休闲鞋。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上弧板、下弧板、内拱形板,所述上弧板下表面和下弧板上表面位置上下对应,上弧板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下弧板的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上弧板与下弧板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弧板纵向弯曲的内拱形板,支撑所述一块弧板的一块内拱形板的两端共同连结于所述ー块弧板上或连结于所述ー块弧板的突起物上,支撑所述另ー块弧板的所述ー块内拱形板的弯曲的中间部分连结于所述另ー块弧板上或连结于所述另ー块弧板的突起物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纵向的两端接合,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沿其纵向的截面呈眼形,所述内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上表面,所述内拱形板弯曲的中间部分连结于所述上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形板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始端连结于所述下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ー侧,上顶板由其始端向上弧度过渡,其終端连结于所述上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另ー侧;所述下顶板始于由上顶板截得的下弧板较长的部分,向上由弧度过渡,连结于上顶板与上弧板交汇处,从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观察,上顶板和下顶板呈倾斜的叶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干,还包括外拱形板,在下弧板下表面,对应所述呈眼形的上、下弧板沿纵向的截面ー侧眼角的下方设有一外拱形板,所述外拱形板沿所述弧板纵向的方向弯曲,所述外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下表面,所述外拱形板和所述下弧板一起构成所述减震単元底面,所述底面支撑托起对应外拱形板一侧的眼形上、下弧板截面的眼角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形板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始端连结于所述下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ー侧,上顶板由其始端向上弧度过渡,其終端连结于所述上弧板,在减震单元纵向中线的另ー侧;所述下顶板始于由上顶板截得的下弧板较长的部分,向上由弧度过渡,连结于上顶板与上弧板交汇处,从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观察,上顶板和下顶板呈倾斜的叶片形;所述外拱形板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下支撑板的起始端分别位于内拱形板两端与所述下弧板的连结处,上、下支撑板分别沿着所述内拱形板两端的弧度延伸并弯曲接合,沿减震单元纵向的截面,所述内拱形板、外拱形板围成的边界呈眼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形板为两块或两块以上,所述内拱形板两块为ー组,同组的两块内拱形板的其中一块的两端连接于上弧板下表面,并且其沿减震单元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下凹陷,另ー块内拱形板的两端连接于下弧板上表面,并且其沿减震单元纵向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所述两块内拱形板位置上下对应,所述两块内拱形板相互支撑,中间部分相交连接,从减震単元侧面观察,所述相交部分边界呈眼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弧板、拱形板平行于所述减震単元横向的轴线,所述弧板之间、拱形板之间、弧板与拱形板之间为镂空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鞋底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弧板,拱形板沿所述减震单元横向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收缩闭合,所述减震単元横向具有开ロ的一端朝向鞋底外侧设置,所述收缩闭合的一端朝向鞋底内侧设置。
9.ー种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単元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具有容纳所述减震单元的凹槽或空腔,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凹槽或空腔内固定,所述上弧板在上与足底相对,所述下弧板在下与鞋底底面相对,所述减震単元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足底支撑面;或者,所述鞋底包括承托足底的上层底,所述减震単元的材料为耐磨的材料,所述减震单元设置于所述上层底下表面,所述上弧板与所述上层底相连接,所述减震単元横向的轴线平行于鞋底的足底支撑面,所述减震単元构成鞋底和地面的接触层。
10.ー种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単元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侧部具有朝鞋底侧面开ロ的容纳所述减震単元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鞋底周向在鞋底边缘分布,所述减震単元与所述凹槽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固定,所述鞋底减震単元的弧板和拱形板之间具有间隔的侧面朝外设置,所述弧板和拱形板的边缘依鞋底侧面周向设置为弧形。
11.ー种具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鞋底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还包括鞋帮,所述鞋帮连接在鞋底上,所述鞋为运动鞋、休闲鞋。
专利摘要一种鞋底减震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具有弹性的上弧板、下弧板、内拱形板、外拱形板,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的两端接合,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呈眼形,在上、下弧板之间设置有内拱形板,所述内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内侧,所述内拱形板连结支撑所述上弧板,在下弧板外侧,对应所述呈眼形的上、下弧板截面一侧的眼角的下方设有一外拱形板,所述外拱形板两端连结于下弧板外侧,所述外拱形板和所述下弧板一起构成所述减震单元底面,所述底面支撑托起对应外拱形板一侧的眼形上、下弧板截面的眼角部分。所述减震单元节省材料,制造简单,且能提供稳定支撑。同时,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减震单元的鞋。
文档编号A43B7/32GK202407314SQ20112048426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郑艺文, 郑荣大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